海上鋼琴師電影1900角色分析

如果説《海上鋼琴師》中的1900是個來自伊甸園(弗吉尼亞號)的始終保持着純潔心靈的天堂型人物形象,麥克斯則是一個來自世俗(現代都市)的、在某種程度上認同世俗名利價值觀、然而內心神性又沒有完全泯滅的煉獄型形象,他的形象經歷了由“約拿單”到“保羅”的變遷,其在作品中所起到的對1900的功能意義也由“世俗拯救”功能向“認同傳道”功能轉變。小編整理了海上鋼琴師電影1900角色分析,歡迎借鑑參考。

海上鋼琴師電影1900角色分析

海上鋼琴師電影1900角色分析

在影片中,如果説1900是個來自伊甸園(弗吉尼亞號)的始終保持着純潔心靈的天堂型人物形象,麥克斯則是一個來自世俗(現代都市)的,在某種程度上認同世俗名利價值觀,然而內心神性又沒有完全泯滅的煉獄型形象,他的形象經歷了由“約拿單”到“保羅”的變遷,其在作品中所起到的對1900的功能意義也由“世俗拯救”功能向“認同傳道”功能轉變。

約拿單是以色列的第一位國王掃羅的兒子,和大衞關係很好親如兄弟,但是由於掃羅違背了上帝的戒律所以上帝離開了掃羅,並使魔鬼迷亂他的心智,使他痛苦。上帝離棄掃羅後,選擇了與大衞同在,要撒母耳祭祀膏大衞為王,於是掃羅就千方百計的要除掉大衞以保全王位,但約拿單視大衞如親兄弟,所以暗中幫助大衞逃跑,據《撒母耳記上》記載:約拿單告訴大衞説:“我父掃羅想要殺你,所以明日早晨你要小心,到一個僻靜地方藏身”《( 舊約-撒母耳記上19:2》)

在這裏, 約拿單和大衞的關係, 本質上就是影片中麥克斯與1900的關係。影片中,1900第一次看見麥克斯,但沒有與他正面相遇,是在弗吉尼亞號的甲板上,1900看見並聽見麥克斯在陸地上吹小號,樂聲優美,一曲終了,1900情不自禁的鼓掌。影片在這裏也就暗示了1900之所以和麥克斯成了莫逆之交,其實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通的交流平台,那就是對音樂的執着和熱愛。1900自不必説音樂就是他的心靈,而麥克斯在影片開頭的自白中也説道,他24歲上船,人生只關心一件事:吹喇叭。這就是1900之所以可以和麥克斯溝通的原因。然而麥克斯畢竟來自世俗社會,對世俗價值觀是極度認同的,因此他開始了對1900的“世俗拯救”,之所以説是世俗拯救,是因為這種拯救其實是在世俗人眼中的拯救,麥克斯曾多次勸1900下船,憑自己的音樂才華,獲得財富和名譽。無疑,這在是俗人眼中絕對是不可否認的幸福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麥克斯的行為從世俗價值觀來看,無疑也的確是在拯救1900這個看似患有自閉症的孤僻“小孩”。但是,我們知道對作為天堂型人物的1900來説,那些世俗人看重的名利對他根本沒有吸引力,不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拯救,反而成為一種絲毫沒有吸引力的“誘惑”。因為,20世紀的西方社會,已經是個信仰喪失的社會,就如同艾略特筆下的荒原一樣,虛無,絕望。如果我們把世俗社會中的人們作為一個整體性的“人”來看待的話,他們其實就是被上帝離棄後的掃羅的形象,掃羅違背了上帝的誡命而被上帝離棄,現代人不也已經傲慢地宣告了“上帝死了”嗎?現代人宣判了上帝的死刑,上帝自然也離棄了現代人,於是現代社會中的人們內心的神性被魔鬼的惡性所矇蔽,這才最終造成了以一戰二戰為高峯的人間慘劇。麥克斯正是來自於這樣一個“現代人”的羣體,就如同是出自被上帝離棄的掃羅的兒子約拿單一樣,只不過由於他對音樂的執着,使得他內心的神性沒有完全被矇蔽,從而可以和1900進行交流,甚至視1900為親兄弟,這也如同約拿單視大衞為親兄弟一樣。既然如此,從世俗的層面看麥克斯是絕對不能允許1900不下船,而被六噸炸藥活活炸死的。所以,當他得知炸船的消息時,憑着他對1900深刻的理解,知道他一定還在船上,所以想盡一切辦法尋找,最後終於在音樂的感召下,1900獻身見了麥克斯,由此可知他們的最後一面依然是以雙方都深愛的音樂作為溝通媒介和條件的。

見面後,麥克斯由於自身來自世俗的侷限性,無法抵擋世俗世界名利的誘惑,不能理解1900看似荒誕而無意義的行為,這也是他當初為什麼甘心離開1900,放棄船上的生活而重回陸地的原因,因此麥克斯仍然以世俗名利為勸諫1900的核心,勸他重新開始,用自己的天賦去闖蕩這個花花世界獲取名利。然而出乎意料的是,1900的一番話徹底打動了麥克斯,正如影片中所表現的,本來是麥克斯來救1900勸他下船,結果這最後一幕倒成了1900的獨白演講,而麥克斯在這裏則更類似於在一旁聽着耶穌傳道的使徒,之所以這樣説,是因為他徹底被1900的理由所折服了,甚至留下了激動和理解的淚水,無疑這種理解是建立在他重新上岸後所經歷的苦痛生活的基礎上的,如今麥克斯已經賣掉了喇叭,可以説是一無所有了,他自己所遭遇的一切不正像1900所説的那樣嗎: “太多選擇,我無所適從,漫無止境,茫茫無際,思前想後,你不怕精神崩潰?”。其實,此時的麥克斯的確已經到了精神崩潰的邊緣了,他連自己視為半條命的喇叭也賣了,不正是印證了1900所言的正確性嗎?此時,麥克斯之形象則從約拿單的形象轉化為使徒保羅的形象了。

保羅是《聖經》裏最重要的使徒之一,他的十餘封書信約佔了《新約》三分之一的篇幅,統稱保羅書信。保羅的生平極具戲劇性,他最初信奉猶太教極其敵視新興的基督教,甚至曾迫害過不少基督徒。但有一次,耶穌親自向他顯現,他的人生從此經歷的巨大的轉折,改信基督教,併成為基督教運動公認的領袖,從一個激烈反對基督教的人變為了基督教最為重要的傳道者和宣教士。麥克斯的形象也正是如此,他雖然無法完全擺脱世俗的羈絆,但至少已經從靈魂上徹底認同了1900的看法,這也就是為何他什麼也沒再説,充分尊重好朋友、好兄弟1900自己的意願,與1900含淚擁抱之後,轉身離去。然而,麥克斯並不是一走了之,他其實是帶着使命而走的,從不理解1900,信奉世俗價值觀,到理解認同甚至敬佩1900的行為,從而開始宣講1900的故事。雖然很多人並不相信,但正如他在影片開頭時所説的1900曾經告訴過他的一句話“: 只要你有好故事可以講,有人肯聽,你還未完蛋⋯⋯”。電影最後,隨着弗吉尼亞號的一聲巨響,麥克斯講完了1900的故事,鏡頭回到了樂器店中,麥克斯起身要走,那個樂器店的白髮老闆叫住了他問了他一個問題: “只有一件事,我不明白,這張唱片是誰放到鋼琴裏的?”麥克斯説: “是我藏的。”老人微笑着説:“所以你也並不是一無是處。”,然後拿出了麥克斯賣掉的喇叭走到他身旁還給了麥克斯,麥克斯有些顯得不知所措,示意自己沒有錢,老人卻無償把喇叭還給了他。我們知道麥克斯這樣的反映,是由於他認為這是在這種拜金的現實社會中不可能有的事情。要知道影片開始所刻畫的這個老人形象可以説是個典型的奸商形象,他只給麥克斯的康牌喇叭六英鎊十先令,對於這樣一個名牌樂器來説,無異於巧取豪奪,然而麥克斯迫於無奈賣給了他,後來麥克斯為了救1900冒險來偷那張唱片時,老人也是拿着獵槍指着麥克斯的頭態度強硬蠻橫不聽解釋。然而就是這麼一個被資本主義金錢異化了的世故老人,在聽完麥克斯的故事之後,竟然把喇叭無償地還給了他,並説: “好故事比喇叭值錢。”這説明老人相信了麥克斯的故事。毫無疑問,這的確使我們看到了人性的一絲希望,這既是麥克斯這個使徒保羅形象,在人間傳道的第一次勝利,同時也是1900這個天堂型人物在死後,用他真純的一生所留下的傳奇向陷入罪中的被上帝離棄的現代人,所行的一次偉大的神蹟。這其實是也是導演通過影片對整個20世紀進行反思之後的,充滿希望的寄語。1900的唯一一張鋼琴碟片還留在世界上,麥克斯這個傳播福音的使徒也依然在這個世界上,那個老人相信了,許多人都會相信的,凡是相信的人就一定會把1900的故事傳揚下去,這象徵着人類內心神性的甦醒,象徵着人類未來的希望,也揭示了1900之死所具有的永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