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金融危機調查報告:半數企業處於危機狀態

中國企業危機調查報告:半數企業處於危機狀態

中國企業金融危機調查報告:半數企業處於危機狀態

如同在戰場上沒有常勝將軍1樣,在現代商場中也沒有永遠1帆風順的企業,任何1個企業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機的可能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企業在經營與發展過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機是正常和難免的,危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中的1種普遍現象.

1、半數企業處於危機狀態

如同在戰場上沒有常勝將軍1樣,在現代商場中也沒有永遠1帆風順的企業,任何1個企業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機的可能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企業在經營與發展過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機是正常和難免的,危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中的1種普遍現象。

0點調查最新公佈的《京滬兩地企業危機管理現狀研究報告》顯示,如果將正面臨1-2種危機的企業界定為1般危機狀態企業,將正面臨3-4種危機的企業界定為中度危機狀態企業,將正面臨5種以上危機的企業界定為高度危機狀態企業,那麼目前有超過半數的被訪企業處於中高度危機狀態之中(其中40.4%處於中度危機狀態,14.4%處於高度危機狀態),僅有45.2%的企業處於1般危機狀態。

危機在爆發之前如同人體惡性腫瘤,都有1定的隱蔽性,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危機就完全不可防範。任何事物都不是空穴來風,多數危機在爆發前都有或多或少的預警信號,只是在危機真正爆發之前,這些蛛絲馬跡的預警信號往往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足夠的重視而已。從字面上看,“危機”中既包含“危”———危險和危難,也包含“機”———時機和機遇,危機的危險性和機遇性是同在的。中國的1句古語:“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辨證地闡明瞭危機本質的雙重性。危機的危險性不言而喻,危機的機遇性在於:首先,危機可以暴露企業的弊端,使企業能夠對症下藥,為進1步發展清除障礙;其次,企業在危機中往往會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如果危機處理得當,可以比在常態下更為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是提升企業公眾形象的1次機遇。危機的危險性是固有的,而危機的機遇性必須基於企業成功的危機處理。

危機的普遍存在性、隱蔽性和本質的雙重性決定了現代企業要想在商場中有最高的勝算,就必須具有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危機意識,必須充分考慮和重視企業的危機管理問題。

2、缺乏高級管理人才

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變數越來越多,企業所面臨的危機類型也越來越多。有的危機只是特定企業所特有的,有的危機卻困擾着很多企業。當前企業最經常面臨的前3種危機依次是人力資源危機、行業危機、產品和服務危機,分別有高達53.8%、50.0%和38.7%的被調查企業曾經經歷過或正在面臨着這3種危機的困擾。其中人力資源危機不僅是中國企業最經常面臨的危機,也是給企業造成嚴重影響的危機之1,有33.7%的被調查企業表示人力資源危機對其企業產生了嚴重影響。

當前中國企業的人力資源危機主要表現為普通員工的頻繁跳槽和中高層管理人員的非正常離職。人員1定的流動率是經濟發達、社會發展的1個必然結果,在今天這樣1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人員的正常流動是必需的,關鍵在於流動的頻率(過度頻繁的流動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企業都是1種資源的浪費)以及流入的是否是企業想要的人、流出的是否是企業想留的人。中國最缺的不是資金,也不是技術,更不是市場,而是人才,特別是優秀的高級管理人才。

人力資本天然屬於個人,是“主動資產,只能由其天然的所有人控制着這種資產的啟動開發和利用,其總是自發地尋求實現自我的市場。人力資本的激勵機制不足或者不合理時,其資產可以立刻貶值或蕩然無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力資源這1“主動資產的最大價值,如何才能有效地吸引人才、穩定人才?0點研究集團的另1項針對新社會階層從業人員“跳槽原因的調查表明:員工跳槽的主要原因是:個人發展空間小、工資福利待遇低、想體驗新的生活;他們心目中理想職業的特點是:收入高、個人發展空間大、單位有前途;他們對單位最不滿意的地方是:單位所提供的文化活動太少。由此可見,員工既關注當前的福利待遇,也關心個人和單位今後的發展前途及企業的文化氛圍。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穩定人才,既需要完善與員工經濟利益直接相關的薪酬體系,更需要創建良好的企業文化,因為良好的企業文化也是增強激勵效果、提高員工滿意度的重要保證。如何在企業發展的大前提下,尊重個人的發展和提高,給人才提供儘可能多的發展機會和實現個人自我價值最大化的平台,以事業吸引人才,以企業良好的發展前景來凝聚人才是當前企業所需考慮的問題。因為1味“高薪只會使跳槽現象更加頻繁,只有當自身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都達到最大合理化之後,人才才能真正穩定下來,企業的人力資源危機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3、危機識別能力薄弱

XX年春季,肆虐中國大地的非典危機喚起了許多企業的危機管理意識,絕大多數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認同“企業管理人員應具備危機管理意識”、“每個企業都有弱點,如果處理不當就可能轉變成危機”、“危機管理不僅僅是事後採取應對措施,事前更要做盡可能多的計劃工作”、“大多數危機是可以防範的,危機發生前都會有警告信號”、“企業應倡導每個員工都應具備危機管理意識”等説法。

儘管普遍意識到了危機管理的重要性,中國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卻同樣普遍地具有危機識別能力和危機處理能力薄弱的“通病”。

如果將能從19種潛在危機中正確識別出5種或者5種以下者界定為低危機識別能力者,能正確識別出6-10種的為中等危機識別能力者,能正確識別出10種以上者為較高危機識別能力者。

根據這1劃分,有72.7%的被訪者屬於低危機識別能力者,9.4%屬於中等危機識別能力者,僅有18.0%屬於較高危機識別能力者。企業管理者危機識別能力之薄弱由此可見1斑。

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不僅危機識別的能力比較薄弱,在危機識別時還具有1定的短視性,表現在對於與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效益具有非常直接關聯的危機,如人力資源危機和產品服務危機等具有較高的敏感度,而對於併購、訴訟、工作事故、天災人禍、媒體危機等與企業的經營和收效間的關聯似乎不那麼直接的危機的敏感度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