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的調查報告十篇

數學的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目的

數學的調查報告十篇

學生數學作業常見錯例分析研究是國小數學教師針對國小階段的學生在日常課堂練習、作業、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常見的錯誤情況,包括典型錯例、易錯題例的展開,力求對錯例出現原因和解決方法進行的系統性的分析與研究,特進行了本次調查。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和分析

(一)問卷設計

本次調查的形式為問卷調查,問卷的基本題型為選擇題和少量開放式問答題。內容注要聚焦國小生數學學習中常見錯例具體產生的原因、題型以及相關的學習習慣等情況。

(二)調查的實施

調查問卷利用學生課餘時間對三年級進行隨即發放,共發放140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132份,回收率 94.3% 。

(三)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1.在平時的數學學習中,你會錯題嗎?

A.經常錯題 【35人 】 B.偶爾錯題【97人】 C.不會錯題 【0人】

2.以哪類題的錯誤居多?

A.概念題 【13人 】 B.計算題 【46人 】 C.畫圖題 【6人 】 D.解決問題【67人 】

3.你認為自己出現錯題的原因主要是什麼? [可多選]

A.上課不注意聽講,知識沒學會 【13人 】 B.做題馬虎,粗心大意【85人 】

C.受已有知識的負面干擾,相似的概念發生混淆【14人 】 D.沒有審清題意【6人 】多選【14人 】

4.在平時的數學學習中,對於出現的錯題,你會及時訂正嗎?

A.會 【31人 】 B.有時會【100人 】 C.不會 【1人 】

5.在出現錯題時,你是如何完成訂正的 ?[可多選]

A.獨立完成 【85人 】 B.老師幫助 【17人 】 C.家長幫助【20人 】多選【10人 】

6. 你對數學學習中相似的概念會混淆嗎?

A.經常混淆 【12人 】 B.有時混淆 【90人 】 C.不會混淆【30人 】

7.你受已有知識的負面影響而造成的錯例多不多?

A.很多 【8人 】 B.有,不多 【101人 】 C.沒有【23人 】

8.你認為什麼方法能幫助你減少做錯題?[可多選]

A.上課專心聽講,概念理解清楚 【76人 】 B.相似概念對比記憶,加深印象【12人 】

C.及時整理錯例,舉一反三 【2人 】 D.經常複習舊知,促進新知學習【17人 】

多選【25人 】

9.你有整理錯題的習慣嗎? ( )

A.有 【97人 】 B.沒有【35人 】

10.你認為及時整理錯例有什麼好處?[可多選]

A.能鞏固強化知識 【16人 】 B.避免同類題目出錯 【73人 】 C.很好的複習資料【25人 】

多選【18人 】

11、你常寫數學日記嗎?

A.有 【18人 】 B.沒有【114人 】

12、你喜歡學數學嗎?

A.喜歡 【91人 】 B.不喜歡 【2人 】 C 比較喜歡【39人 】

從調查統計分析看,學生出現錯例原因很多:

1、首要就是學生的課堂聽講效率不高。

多數學生不知道上課聽講的重要性。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課堂注意力時間很短,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聽明白課內所講的內容,不能及時內化,那麼,久而久之就出現了知識上不懂的大問題,當然作業就不能準確、及時的完成了。

2、其次就是學生的學習習慣有待培養。

國小生由於年齡比較小,往往會忽視細節,不容易關注一些細節問題。由於學生對於細節的忽視,我們在作業的批改時,試卷的批閲中會發現許多錯誤都是類同的(數據的抄錯,橫式漏寫結果等種種情況)。這些錯誤都與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緊密相關。對於這樣的“粗心”我們老師給予了學生一次又一次的原諒,但是多次的原諒之後,發現我們的學生不但沒有改掉粗心的毛病,有些學生隨着年齡的增大,這種“粗心”會愈演愈烈,最終演變成為改不掉的壞毛病了,培養學生養成細心的習慣刻不容緩。

3、學生認知水平差產生干擾造成作業錯誤

國小生的知覺常常表現為比較隨意,不能看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或特徵,以及事物各個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繫。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知覺,對感知的對象分析綜合、水平差。學生由於認知水平有限,不同年齡的學生在不同階段都會出現一些由於認知原因造成的錯誤。

三、結論與建議

(一)學生方面:

1、學生對自己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進行了自我反思,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本子,即錯題分析記錄本,把每天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記在本子上,並寫出錯誤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針對性地把學生經常錯的題目類似的題目作為學生的課堂作業,再次反饋瞭解學生改錯後的作業效果。改錯題型的練習對學生是有要求:判斷對錯→找出錯誤處→分析錯誤原因→改正。課堂採取小醫生找病因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賽中獲取知識。“改錯”不能僅滿足於學生分清了錯誤原因,改正了錯誤,而且達到預防效果,教育學生對這些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2、學生建立數學日記本,進行有效反思,通過小日記進行小結。

在學生的數學日記中體現五個層次的反思:

(1)錯題的根源是什麼?

(2)以後要注意什麼?

(3)怎樣克服?

(4)怎樣才能避免重複犯錯?

(5)相關知識點的練習還有那些?

3、根據國小生數學學習中常見錯題的原因,學生糾錯時的具體要求。

比如:

1、使學生養成認真校對的習慣。要求學生對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進行認真校對,細到數字、符號,做到不錯不漏。

2、使學生養成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確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

3、使學生養成仔細計算、規範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書寫格式要規範。同時,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認真筆算,強化學生規範打草稿的習慣。列豎式計算時,數位要對齊,數字間要有適當的間隔,進位的確數字要寫在適當的位置上,退位點不能少。

4、使學生養成估算和自覺驗算的習慣。

(二)教師方面:

1、教師通過課堂觀察、作業批改、教師研討課、調查問卷分析和撰寫心得等形式,自身的觀察、總結、反思能力提高了。

2、針對學生的錯例資源進行有效利用,並初步形成解決策略:

(1)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錯題(針對性要強;要讓錯例資源真正發揮作用)

(2)培養學生做題時的習慣(如自主檢查方法)

(3)指導學生在數學日記中反思。

(4)課堂上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5)培養學生口算與筆算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與正確率。

(6)多元化評價,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數學的調查報告 篇2

一、調查的背景與目的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是每個數學教師所煩惱和思考的一個問題。當前的教育不再是説教模式,而是師生互動的教學活動。互動的過程避免不了教師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所以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凸現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手段,但不同的提問卻有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

由此可見,提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因此提高農村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們於20xx年93月份對教師數學課堂提問中的誰來問,要問誰,問什麼,怎麼問,進行學生及教師問卷調查、聽課調查,以期瞭解課堂有效提問在我校教師中的具體實施情況,從而對這一主題進行深入研究。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的確定

調查對象:本校6位數學教師及隨機抽取的40名學生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聽課調查

三、調查結果

教師調查問卷見附件一

學生調查問卷見附件二

教師聽課案例記錄見附件三

四、分析與思考

(一)、學生調查問卷分析

我校課題小組成員與20xx年2月29日星期五隨機抽取我校七年級40名同學進行問卷調查,回收份數40份,採取選擇和問答形式,調查結果真實有效。現對調查結果的數據分析如下:

選項

百分比

題號

A

B

C

D

第1題

25%

50%

25%

第2題

5%

20%

50%

25%

第3題

85%

10%

5%

0%

第4題

90%

8%

2%

第5題

90%

8.5%

1.5%

第6題

93%

5.2%

1.8%

第7題

94%

5%

1%

第8題

45%

47%

8%

第9題

0%

24%

76%

第7題

94%

5%

1%

第8題

45%

47%

8%

第9題

0%

24%

76%

第10題

有趣味性、經過思考能回答的問、與實際生活聯繫緊密、能更好鍛鍊自己的

通過調查問卷分析可以看出,學生對課堂提問的形式、課堂提問涉及的內容及教師對學生回答的評價方式期望值較高,同時課堂提問也能很好的反饋課堂效果,然而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課堂教學中,提問的作用發揮的遠遠不夠。課堂中教師常常採用的是簡單、隨意、重複的提問,學生多數是不敢或不願回答問題;有些教師的提問過於複雜,學生要麼答非所問,要麼答者寥寥,造成課堂教學的冷場,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提問流於形式,用優生的思維代替全班學生的思維;忽視對問題的精心設計和組織,導致課堂上啟而難發的局面;不重視創設問題情境,缺少置疑和認知衝突的激發,以簡單的集體應答取代學生深入的思維活動,形成學生思維的虛假活躍,削弱了教師的講授作用;提問的技巧尚未掌握等。總之,數學課堂教學中嚴重存在低效提問、無效提問的現象,甚至出現不良提問和失誤提問。

(二)、教師問卷分析

我校課題小組成員與20xx年2月28日星期四對我校8名數學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回收問卷8份,3月聽取我校七年級張坤老師及八年級李輝教師的課。從《數學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問卷統計與課堂案例分析來看:存在以下問題:1、教師對有效提問的認識和了解淺顯導致提問浮於表面,表面上課堂氛圍看似活躍,但學生的理解也浮於表面,課堂貌似熱鬧卻華而不實。2、教師在備課時準備不足導致問題未經精心設計,提問過多,只重視提問的數量卻忽視質量,收效甚微。3、有些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發現某一學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發問,藉機整治。久而久之使學生害怕老師的提問,不敢舉手回答。總之,數學課堂教學中嚴重存在低效提問、無效提問的現象,甚至出現不良提問和失誤提問。

五、反思與建議

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使得上述問題產生並廣泛存在呢?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其主要原因有:教師課堂提問缺少精心科學的預設;對學生缺乏研究,課堂提問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對評價缺乏研究,質疑問難缺失過程的開放性、思維的深刻性與學情的生成性。

針對當前數學課堂教師提問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以為要實現有效提問,避免無效提問,以促使得課堂教學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應把握以下原則:1、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境,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創造性地激發學生主動參與,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課堂教學提問方式。

2、教師提問的有效性主要關注:提問是否根據教學目標,是否突出教學重點,能否在教學過程中製造良好的教育氛圍;能否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否提高信息交流,調節課堂氣氛,促進師生有效互動,最終提高教學實效。

應從以下幾點具體做起:

1.精心設計,注重目的性

課堂教學提問不應是隨意的,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教師在授課前要精心設計提問內容和形式,問題要少而精,具有典型性,否則就會偏離課堂教學中心,所提的問題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2.難易適度,注重科學性

教師應在深入鑽研課標、教材的基礎上,針對學生認知實際提問,問題的難易要適度。一般説,問題要求的知識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完全一致,學生僅憑記憶就可以解答,則這樣的問題太簡單。反之,如果問題要求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實質上沒有聯繫,反覆思考構建仍無從回答的,則太難。掌握準提問的難易程度,既不能讓學生答不出來,也不能是簡單的答對不對,要使學生跳一跳,夠得着。

3.新穎別緻,注重趣味性

課堂提問時要注意內容的新穎別緻,使學生聽後產生濃厚的興趣,繼而積極思考,激起探究的慾望。對於那些學生熟知的內容,要注意變換角度,使學生聽後有新鮮感。

4.循循善誘,注重啟發性

啟發性是課堂提問的靈魂。因此,千萬要避免那種不分鉅細,處處皆問的做法。要儘量避免單純的判斷性提問(如對不對是不是等),多用疑問性提問,還要注意運用發散性提問、開拓性提問,使學生在提問中受到啟迪,在提問中創新。

5.因勢利導,注重靈活性

課堂教學是千百萬化的。因而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運用教育機智,根據變化了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發問。不能不顧課堂情況的變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課前設計好的問題,也不能在學生答不出時一個勁地等待或追問學生。要多運用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以適應變化了的情況。

6.正確評價,注重鼓勵性

學生答完問題,教師要給予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同時要指出不足,提出期望。切不可對答錯的同學白眼相待,諷刺挖苦,也不能無原則地讚美。教師應給每個學生以成功的體驗,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7.面向全體,注意廣泛性

教師提問應面向全體學生,然後根據教學目的,要求與問題的難易程度,有目的地選擇提問對象。這樣可以吸引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加思維活動,促使每一個學生用心思考和回答問題。

8.推陳出新,注重開放性

開放性問題學生可以從多種角度去思考,尋求答案,答案具有不唯一性。因此,教師不能過於依賴參考書設計的提問,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提出自己新的見解和看法,設置富有開放性、創造性問題。

總之,課堂提問,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講究藝術性。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在數學王國裏遨遊;好的提問,需要我們教師要做有心人,問題要設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每一根神經,就能極大地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而作為一名老師,只有潛心研究學生,把握新的理念,不斷反思我們的教學行為,用全新的理念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問題精當,師生互動,交流充分,迷津點竅,思維活躍,真正建構起求真務實、清新活潑、充滿人文性的有效課堂。

數學的調查報告 篇3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國小數學教師通過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實踐,教育觀念逐步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得到改進,為更好國小數學教育教學的更好發展,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查。

一、教學教研工作現狀分析

就總體情況來看,國小數學課程改革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課程改革發展不平衡

具體表現為城鎮與農村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咎其原因,一是地理條件及設備設施的差異,導致了大部分城鎮學校的發展優於農村學校;二是由於管理水平、改革意識和教師素質的差異,使客觀條件相同或相近的學校之間、教師之間存在較大反差。

2、課程改革的力度不大

通過大量的聽課調研,我們發現傳統的教師主宰課堂的現象仍然存在。相當一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中,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課堂上教師講得多、講得細,師生間的互動僅限於簡單的“對不對”、“是不是”之類的無價值問答,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少、空間小,而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學習這些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則很難見到。這一現象在農村國小相當普遍。

3、教研活動開展不力

一是教研活動形式單一。很多學校的教研活動多為聽課、評課、説課的“三課”活動,除此之外難以見到其他活動形式。

二是活動實效性差。活動前目標不明確,方案不具體;活動中參與程度低,交流質量差;活動後缺少總結歸納,對改進教學的作用不明顯。

三是活動的次數不足:少數學校在教研活動的次數上沒有達到基本要求。

二、對策與建議

1、加強學習,深化認識

新的《義務教育法》中,已明確指出“教育教學工作應當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國家鼓勵教師採用啟發式教育等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由此可知,對於實施新課程、推行素質教育,如果以前只是一種教學研究層面的要求,現在則已成為一種法律的規定,必須在教學工作中貫徹執行。

2、繼續加強課改理念在課堂教學操作層面的研究,將課程改革落到實處

落實“三維目標”,促進全面發展

①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明確的目標意識

一是在備課階段加強對目標的研究。要能夠將數學學科的總目標和學期教學目標細化為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時目標,並從目標的育人功能出發,去選擇實現目標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否則,沒有目標或者目標不明確的教學將是一種盲目的教學。

②處理好“三維目標”之間的關係

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中,前一個目標屬知識技能目標,後兩個目標體現了新課程以發展為本的理念,屬於“過程性目標”。傳統教學只重前者,而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出現只重過程而不重雙基落實的現象。兩種作法都偏離了課堂教學的正常軌道,都不利於課程改革的正常推進和教學質量的真正提高。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牢固樹立課程與結果並重的意識,並在教學活動中努力促成各個目標之間的協調統一與相互促進。

(3)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①創設有效的情境。

一是趣味性和問題性的統一。通過趣味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是創設情境的本質所在,因此,教學中可用掛圖、語言、故事、比賽、遊戲、多媒體等手段創設出各類情境,但要注意避免只重趣味性、淡化問題性的作法。

②讓學生採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學習數學

模仿學習、接受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育人功能。對此,我們應當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既要看到傳統教學中過於偏重前兩種方式對學生髮展的消極作用,也要看到其效率高和示範性強的積極作用;既要了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等學習方式促進學習素質發展的積極作用,也要明確其適用條件和範圍。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上,再去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讓學生靈活選用多種方式進行學習,切實提高學習效果。

③處理好三個關係。

一是處理好自主學習和教師引導的關係。

一方面,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在創設、提供了必要的學習情境和條件後,對於學生能夠通過獨立探索或合作交流去解決的問題,要敢於放手讓他們去自主探求發現,在這種發現的過程中去收穫知識、發展能力和體驗成功的;另一方面,對那些不容易由學生自己發現(較隱含的)或沒有必要讓學生自主發現(如規定性的)的知識,則可以採用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即教師在關鍵處進行突出重點和提示規律的講解,否則,將出現無價值的時間與精力的耗費,從而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和教學目標的達成。課改初期,很多教師反映他們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一段時期過去,學生的成績不升反降,其重要原因就在於沒有處理好“導”與“學“的關係。

二是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係。

即在合作學習之前,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對要解決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想法,為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要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對自己獨立思考的過程與結果進行反思,從而提高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是處理好操作實踐與理性思維的關係。

④發揮評價功能,促進學生髮展。

一是評價時要堅持過程與結果並重的原則;二是在評價中,尤其是過程評價中,既要體現主體多元化和方式多樣化,又不能使評價複雜化;三是要明確書面考試仍然是一種最客觀、最有效、其它任何方式都不能替代的的評價方式。

3、紮實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

為了切實解決前面所述的若干理論和實踐中的問題,只有深入紮實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1)深入開展校本教研

要突出“以校為本”的特徵。活動中要從本校本班的學情出發,對課程改革、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典型問題開展深入研究。在形式上,除了常規的“三課”活動之外,還應增加專題研討、集體備課、經驗交流、總結反思與課題研究等形式;在研究方式上,提倡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與專家引領。

(2)積極開展各種交流活動

①師—師交流。一是開展校內的結對幫扶活動,尤其要加強已有新教材使用經驗的教師與本期才使用新教材的教師之間的交流;二是邀請優秀教師上示範課。

②校—校交流。即通過開展校際之間的教研交流活動,達到交流經驗、切磋技藝、優勢互補、共同提高的目的

③積極參加各級公開課、觀摩課聽課活動。通過參加校級、縣級、市級的各種優質課觀摩活動,吸取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提高自己對新課程的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課堂教學方法技能。

數學的調查報告 篇4

摘要:預習是一種依照學習計劃預先自學教材的學習活動,它是學習的準備。現代國小數學教育對數學課是否有預習的必要,存在着一些爭議。有一局部教師認為數學學習並沒有預習的必要,認為同學進行課前預習有時反而會影響他們聽課的積極性。同學在課堂上就不聽教師講授了。還有一局部教師認為數學學習隨着年段的升高,知識難度的加大,思維水平的發展,應該和其他學科一樣,進行必要的預習,從而是課堂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針對這種爭議,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取向後一種觀點,並且對自身任教的四升五的同學進行了此次調查。共發放了23張調查詢卷,全部回收,有效率為100%。此外,這份調查詢卷的前面幾個問題是借鑑了同行的研究,後面兩道開放式的問題是根據我班同學的實際情況設計的。此次調查是小範圍的,而且是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的調查、瞭解工作。

背景:本次有關預習的調查針對的是四升五的同學,考慮到他們即將進入國小高年段的學習,學習內容和學習難度上都會達到一個新的規範和層次,而且從我班同學的目前的思維水平和概括能力的實際情況動身,我選擇研究有關預習的課題進行研究,並且這個有關預習的調查是在同學四年紀期末考試結束後進行的,同學的心理狀態比較放鬆,這樣調查出的情況更接近同學內心的真實的想法。調查與分析:㈠預習態度預習中遇到問題,你是怎樣處置的?

A 做個記號,等上課弄明白。

B 條件允許,問交帳或其他人。

C 經常打電話與同學討論。

D 無所謂,不動就算了。

態度對預習的效果有很大影響,因為同學的預習工作是在家中完成的,沒有一定的監控措施。完全要看同學的態度。 分析:其中選A的同學佔13.04%,選B的同學佔56.52%,同時選A和B的同學佔13.04%,同時選B和C的同學佔13.04%,同時選A、B和C的同學佔4.36%。從數據來看,同學對預習的基本態度是比較認真的,沒有同學選擇D這個選項。其中選擇B這個選項的同學人數最多,這也説明同學在預習中發生問題,都想要能儘快地將自身不動的問題解決,所以請教家長或其他年長的人,因為他們可以很快地協助同學解決預習中遇到的困惑。有一局部同學選擇了A項,説明這局部同學預習的態度是比較好的,而且對預習也有一個比較正確、客觀的理解。還有一局部同學同時選擇了若干項,説明他們對預習的態度非常認真,説明他們對預習中可能出現的情況有了一定的預設。不同的同學在學習能力上雖然不可防止的存在着一定的差別,但學習能力並不等同於學習態度。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態度,而不是能力。能力決定了能不能做這件事,而態度則決定着能不能做好這件事。㈡預習的目的、動機你覺得學習數學有預習的必要嗎?

A 有 (56.52%)

B 沒有 (13.04%)

C 有時有,有時沒有 (30.44%)

你有預習數學的習慣嗎?

A 有時預習 (39.13%)

B 基本都能自覺預習 (26.09%)

C 很少預習 (34.78%)

分析:過半的同學從自身學習數學的經歷得出學習數學還是有預習的必要。有一局部同學從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動身選擇了C,認為預習是有一定必要性的,但是分不同內容的。有些數學內容是需要進行預習的,而有些內容是不需要或者説是不適合進行預習的。還有一局部同學選擇了B,認為數學學習是沒有必要進行預習這項工作的。這局部同學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學習能力很強的同學,他們在課堂上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解和自身的探索立即理解、掌握並能初步應用知識,所以他們認為不需要進行預習的工作;還有一種就是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他們雖然認為預習很重要,但是他們缺少一定的方法知道和協助,所以不知道怎樣去預習,預習什麼,遇到問題怎麼處置等,而且這局部同學在學習上也有比較強的依賴性,所以他們也有可能認為預習沒有必要。正因為有這三種對預習的目的和動機的不同認識,所以在具體預習行動上也出現了三種相應的行為表示。很少預習的和有時預習的同學將近佔班級總調查人數的80%。這也給我一個信息,要把這個課題研究好,首先在預習的目的、動機上要多做宣傳,此外在預習方法、戰略上要做適當的知道,否則這個課題的研究就不可能深入地進行下去。所以我在這張調查詢捲上設計了兩個開放式的問題,主要是針對預習的方法和戰略。想要先了解一下同學對預習的方法和戰略的認識程度。㈢預習方法、戰略在預習中你有哪些好方法?

你覺得數學中哪些內容預習比較合適?

分析:同學在預習中總結出的好方法:⑴把預習知識多看幾遍,重點看“例題”和“試一試”。看完之後自身操練,檢驗自身是否理解。⑵把重點內容做上記號,請教老師、家長或其他人。⑶用實驗的方法演示。大多數同學選擇了看、讀這種方式,偏重在籠統的理解上。同學認為適合預習的內容有:⑴涉和解決問題方面的。⑵圖形方面的。⑶概念形成方面的。⑷實踐活動方面的。多數同學談到了第二和第三個方面,這兩個方面教材上出現的方式形象直觀資料的比重比較大一些,同學在預習中理解上可以容易一些。可以看出同學預習方法和戰略的選擇還是比較保守的,個體上還是比較孤立的。這也給我的課題研究提出了很好的方向,在方法、戰略和評價機制上要作為課題研究的重點,而方法和戰略的研究是課題研究的突破點。以上是我對調查情況的統計和分析,有不當指出還請專家和同行指正。 20xx.7

數學的調查報告 篇5

一.引言:

數學是一個符號化的世界,數學符號是數學抽象思維的產物,是數學思想交流與傳播的載體.在一定意義上説,沒有優越的符號,就不可能有近代和現代數學.因此,《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中將“符號意識”作為中國小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標準修訂稿》將符號意識界定為“主要是指能夠理解並且運用符號表示數、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知道使用符號可以進行一般性的運算和推理.”也就是説,符號可用於表示,符號間可以運算和轉換.此外,《標準修訂稿》還突出了符號意識建立的作用,即利用符號可以進行數學表達和數學思考.

國外學者認為符號意識包含對符號本身的認識,符號之間的關係的理解,符號表示所藴含的意義,能夠用符號進行運算和轉換,並能用符號去解決現實問題。培養學生符號意識首先要了解學生符號意識現狀。所以本次調查就是以國小五六年級學生為被試,主要想了解五六年級學生中符號意識現狀,年級之間是否存在明顯差異?符號意識與數學成績之間是否相關?調查分析符號意識能力以及阻礙符號意識正確形成的原因。為進一步培養符號意識奠定基礎。

二.方法

(一)被試:在本校五年級和六年級各選取一個教學班。分別發放問卷25份。選取被試對象時關注學生的家庭情況。本人數學成績情況,性別情況。

(二)形式:本次調查採用抽查問卷形式進行,採用教師不加干預,學生自主做答的形式。

(三)關於問卷

問卷內容主要涉及符號表示,符號運算兩方面內容。

三、結果

(一)本校學生符號意識整體情況

1.調查表明,五六年級學生具有初步的符號意識,對於獨立的數學符號能夠清楚的説出符號的名稱和含義。説明對於僅僅需要機械記憶的符號記憶較牢固。

2.符號表示能力中對於用符號表示數,完全掌握,對於用符號表示數量關係方面能力較差,例如對於用字母表示公式、運算律的理解較弱。

3. 對符號的解釋能力, 如代數式的意義,方程的意義顯得極為不足。對於符號的幾何解釋基於具體情境稍好。

(二)學生符號意識的年級差異

符號意識與數學教材存在較為密切的關係,學生比較關注自己本學期的數學學習內容。對於非本學期學習內容普遍不關注,知識遺忘嚴重。

(三)學生符號意識的性別差異

學生符號意識的性別差異不明顯。

(四)不同數學學業成績的學生符號意識差異

很有意思的是此次被試對象的數學學業成績與符號意識之間存在差異並不明顯,甚至呈現數學學業成績較好的學生符號意識並不強烈。數學學業成績較差的學生所具有的符號意識相反更加好。此問題值得深思。

四、討論

(一)本校學生符號意識整體情況

本校學生對於符號意識停留在機械記憶的淺表層次,沒有深入理解作為該符號代表的深一層更加本質的含義。例如數學符號“π”。六年級學生很清晰的認識表示圓周率,寫出值是3.14,甚至可以寫出是3.1415926;但是無一人沒有能夠深層次的答出表示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

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可以答出 a+b=b+a表示加法交換律的50份問卷中僅有1份,提示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不能夠僅僅教會2+3=3+2。還要從培養符號意識的角度高度出發,先讓學生舉出其他類似具體的例子,在啟發是否可以用一個算式來表示這些例子。決不能簡單告訴學生用字母表示。

(二)學生符號意識的年級差異

數學符號“0”五六年級學生都從0聯想到的表示沒有,五年級學生認為它表示最小的偶數,表示非正非負。六年級學生的答案就比較豐富0表示原點,正負數的分界線等。説明隨着知識的增長,對於符號的認識也會更加全面,清晰。

(三)不同數學學業成績的學生符號意識差異

數學學業成績與符號意識之間存在剪刀差。我認為主要由於學生的學習習慣造成,由於學習內容的編排,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沒有得到較好發展,直觀思維能力較強,數學學業成績較好學生不需要藉助方程這一方法解決數學問題,忽視自己符號意識的養成。這是此次調查中較為意外的情況。值得任教教師深入反思。

五、結論:

1、在實際的問題情境中幫助學生理解符號以及表達式、關係式的意義

學生在使用符號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對符號的直觀感覺和經驗(這就是符號感).符號意識就是在這種直觀感覺和經驗基礎上形成的.因此,教學中,要藉助於大量的實例,讓學生去體會數學符號所代表的意義.

2.培養學生自然語言和數學語言轉換的能力

數學符號是數學的語言,是人們用數學解決問題的工具.使學生懂得符號的意義也是學習數學的目的之一。

3.教學中,要講清符號的由來、本質和意義.教學中應通過實際背景、探索過程、幾何解釋多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符號的表示及其意義,適當地、分階段地進行符號運算和推理,將符號意識滲透到學生數學學習的全過程中,並伴隨着學生數學思維層次的提高逐步發展.

數學的調查報告 篇6

一、調查的目的

1、高一新生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障礙主要有那些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方法是:

學生問卷,問卷調查在曲江中學進行,採取分層調查的方式進行,所選班級為12班,18班和23班(其中12班為重點班,18,23班為普通班),共發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80份。

二、問卷的分析

1.初、高中數學的銜接過程中出現困難

從國中到高中,不管是在數學概念、規律上,還是在解題方法上,都存在一個明顯的分界。絕大多數學生都不能很好地處理這個問題。高中數學難學的原因,也是造成他們壓力大的原因,主要就是在於初、高中的銜接上。國中的教材簡單,內容少,時間充裕,教師可以針對某種題型進行高強度的訓練。但是,高中的教材內容多,難度大,時間緊湊,所以,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是一個主要的問題,因為教師在課堂上不可能面面俱到。

超過70%的同學認為高中數學是難學的,超過60%的同學認為高中數學學習壓力比較大。超過一半的同學認為高中學習內容比國中要難,超過四成的同學認為高中學習內容比國中的要多,大部分同學認為初高中數學還是有較強的聯繫的。

從這個結果中可以看出,儘管初高中數學的聯繫是密切的,但是僅僅只是因為數學學習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而已,而在思想方法上已經有了質的飛躍。之所以認為高中數學難,學習壓力大,其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國中以形象思維為主、通常從熟悉、具體、直觀的自然現象和演示入手建立數學概念和規律。高中從理想模型代替直觀現象客體入手,通過邏輯判斷和抽象思維建立概念和規律,這種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必然使得學生要改進原來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新的要求。學習上產生困難,往往並非學生思維水平或智力的問題,而是學生不知道該怎樣去學。

可見認為高中數學難學是確實存在的現象,大部分的學生覺得成績比國中退步了,對現在的成績感到不滿意,而且對學習高中數學有較大的心理壓力。眾所周知,在各科成績中,數學學科的平均分歷來都是較低的;而在學生當中數學難學成為抹不去的陰影。不良的競爭,過大心理壓力的長期作用會使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不勝負荷,從而產生學習障礙,結果"台階"的跨越更顯艱難。

2.在這些困難中,主要是對基本概念,規律的不理解;以及不會舉一反三

概念是數學的基礎部分,也是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對定義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國中的教學當中,往往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即描述性語言) 來代替定義,這樣的做好處是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從中學會概念裏面的基本內容。但是,高中的數學相對來説更加嚴謹,很多的概念都是用集合的語言(數學定義)進行描述的。例如,函數的概念,函數的單調性等等概念。由於學生不習慣用嚴格的語言對某一概念或性質進行描述,所以,往往學生會對高中數學的概念,規律不理解。又如,當我們翻開數學必修一的課本時,我們就會發現,必修一的主要內容有兩個,一是集合,二是函數。這裏,集合與函數都是近代數學的兩個概念,是近代數學的基礎,其抽象程度可想而知。另外,高一的新生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夠,不能從抽象出某些例子所具有的共同屬性。這就是高中數學概念學習困難的最重要的原因。

人的邏輯思維上的結構不同,而且數學題的解答需要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另外,數學的學習,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所以,不會舉一反三的學生,其實主要的原因是以前應有的數學思維能力沒有得到鍛鍊,從而導致不會解題,不能理解題目的意思。

超過60%的同學認為高中數學的概念過於抽象,難以理解,以及經常會有“上課聽得懂,課後習題不會做”的情況。詢問其原因,主要是在上課時對基本的解題規律沒有掌握。

分析這個結果,我們不難發現,從對概念的理解,到概念的形成,再到概念的概括,最後到概念的應用,是學習概念的一個流程。在這個流程中,每一個環節緊密相扣,互不可分。而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導致了高中數學的概念困難的另一個直接原因。而解題時不會觸類旁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數學的能力沒有得到必要的鍛鍊,因此,多做題,多思考,多問人就成為解決這個問題的主要方法了。

3.古板僵化的學習方法,滋生惰性心理

國中以形象思維為主、通常從熟悉、具體、直觀的自然現象和演示入手建立數學概念和規律。高中從理想模型代替直觀現象客體入手,通過邏輯判斷和抽象思維建立概念和規律,這種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必然使得學生要改進原來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新的要求。學習上產生困難,往往並非學生思維水平或智力的問題,而是學生不知道該怎樣去學。

超過70%的同學認為自己沒有掌握學習方法,67.5%的同學有試圖去改進,但是不成功,造成的結果是。超過一半的學生只是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而已,沒有進行額外的練習。

事實上,學生學會數學,到自己會用數學差距還非常大。從問卷調查可看出,大部分的學生還沒有掌握正確、合適的學習方法,這已是他們在數學學習中遇到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求知的熱情,成功的喜悦,只靠考試、升學的壓力是無法產生濃厚興趣和學習慾望的,反而會出現"惰性心理",完全依賴老師課堂講解,思維惰性大,思路狹隘,滿足於固有的思維模式,受固有的方法框框約束,只能套用知識,不能靈活運用知識,只能模仿,不能創新,思維僵化。數學是一門很需要自主演練的科目,沒有一定的練習,數學很難學好,也不能學懂。這也許就是問題的關鍵了。

4.儘管是困難重重,但信心不滅

仍然有接近半數的同學對高中數學的學習有信心,這是維繫我們依然能不斷前行的一個保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信心則是最好的發動機。只要有信心,我相信,我們的同學終有一天一定一躍成名的。

三、教學建議

高中數學注重數學現象的觀察到分析數學現象、建立數學模型並進行定量分析研究,因而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才能學好。從上面的調查研究分析可以獲知,對於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來説,這種思維的較高層次的要求常會令他們無所適從。當高一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遇到心理障礙,我們要想辦法幫助他們儘早克服,使他們儘快適應過渡期,愉快投入高中的知識吸取中。

首先,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科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情商

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的作用,並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改變一講到底的做法,而是根據教學目的,通過"設疑"、"析疑"啟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提問和發表自己的見解,參與課堂討論,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教學環境。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擺脱死記硬背的束縛,注意理論聯繫實際,懂得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增強學生的受挫能力和解決困難的信心,讓他們有成功的體驗,給他們開闊眼界的機會。有了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生的興趣萌發出來了,教與學也就更加相輔相成了。

其次,注重數學圖象在教學中的作用

數學圖象實驗在數學研究、教學中佔着舉足輕重的地位。高中數學更抽象,而學生的自我意識又增強了,他們更傾向於獨立思考。經常給出數學圖象可以使他們"眼見為實",學生都比較樂於參與。 可見,數學作圖確實是受學生歡迎的,良好的作圖習慣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生對數學原理的理解深度。

第三,注重數學概念的教學

認識論原理指出,人們對事物本質的認識不一可能一次性完成,需要經歷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循環往復過程;同時,由於事物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因此必須用聯繫的觀點才能認清事物的本質。因此,對於概念教學的規律,我們也應該從過程和聯繫兩個角度進行考察。也就是把概念放到相應的概念體系中去,考察它的來龍去脈,不僅要知道學習這一概念需要怎樣的基礎,還要知道掌握它以後能幹什麼。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結構功能強大的概念體系。

第四,發展學生髮散思維、收斂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不要搞"題海戰術滿堂灌",禁錮學生的思維,使其陷入狹隘的框框條條中。教師也要在教學中起到引導作用,高中數學的學習和小國中數學的學習不同, 它更注重對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思考、自我解決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有在學習中把握好數學學習的相關知識,懂得靈活變動,才能實現教育改革所設定的逐步實現學生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的目標。“舉一反三”的思想與方法為我們實現這種目標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途徑。

最後,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正確的學習方法,要求學生認真的制定計劃,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計劃應切實可行,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行過程中嚴格要求,從中磨鍊學習意志。

引導學生課前自學是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自學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主動權。自學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

引導學生及時複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通過反覆閲讀教材,多方查閲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繫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複習一邊將複習成果整理在筆記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

數學的調查報告 篇7

一.問題的提出

作業是學習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作業完成的好壞將直接關係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對強化教學效果,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學改革有重要的意義。為了更深瞭解我校學生數學作業情況,進而採取更有利的改進措施,我們對我校學生的數學作業情況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主要採用問卷的形式,現將調查結果總結如下:

二.調查

1.調查對象與方法

對高一,高二,高三按分層抽樣進行問卷調查。

2.問卷設計與數據處理

共設置10個問題,以選擇問答方式出現。

3.調查結果與結果分析

從以上統計可以看出:

(1)從老師每天佈置的作業量上來説,約83%的學生認為作業不多;約有17%的學生認為作業比較多。

(2)從作業完成時間上來説,有接近40%的學生很快就能完成;有接近50%的學生大概需要30-60分鐘完成;只有10%的學生完成作業需要一小時以上。總之家庭作業比較適當大部分都能在一小時內能夠完成。由此可見本次調查是很有必要的,怎樣讓學生覺得作業不多,而且能起到讓學生感到數學更簡單的目的,將成為我們本次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3)從完成作業方面看大約70%的學生能獨立完成作業;大約27%的學生與同學討論後能完成;大約3%的學生看參考答案或抄寫別人的作業。

(4)在作業內容和形式方面有75%的同學認為內容有針對性,形式多樣化;有20%的學生認為內容多樣化,形式單一化;有5%的學生認為內容僅限於課本,形式很常規。

(5)從作業難度上分析,有94%的學生認為適中。

(6)從對待按時完成作業方面分析,有70%同學能在沒按時完成時找參考書弄清楚或找同學討論或找老師問;有29%的學生會抽空補上或抄寫別人作業;有1%的學生無所謂。

(7)在完成老師留的作業外有59%的學生能複習鞏固舊知,預習新課;有26%的學生做自己買的一些練習題;有15%的學生什麼都不做,玩手機,上網,看電視。

(8)對於作業本改錯有66%的學生能及時改錯,總結反思;有32%的學生大概看一下,下次再説;有2%的學生不改錯,直接做下次的作業。

統計完問卷後,歸納不外乎以下兩種情況:

1.捨棄數量,提高質量。

2.佈置彈性作業,學生自主選擇。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以前的教學現狀也存在着一些不適合學生髮展的地方,家長和教師的觀念都有待於改變,教學方式也有待於改進。因此研究中學數學課外作業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很有必要。在這一課題的研究種,通過學習、借鑑、探索實踐、總結歸納,探求出一條適合我們教學實際的,既能體現新課改精神,又能減輕學生負擔的好途徑、好方法。使得學生對待課外作業有正確的態度。在做作業過程中能逐漸體驗到學習的幸福和快樂。

三.總結

學生做作業的目的在於鞏固和消化所學的知識,並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發展能力。要讓做作業發揮最大的效益,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還得注意以下幾點:

1、作業的目的性。

即作業要體現高中數學課程的總目標、教學單元目標、課堂教學應達到的教學目標。學生通過練習能進一步鞏固知識,使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簡單而言,就是作業練習什麼,教師心中要有數。

2、作業的針對性。

即作業能體現教學內容的層次,適合思維能力層次不同的學生。針對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教師要精選設計作業題。設計的作業不符合學生實際能力和需要,或太難,或太深,學生不會做,無結果,他們的興趣和情緒就會受到影響。困難性作業應是學生在熟練掌握“雙基”的前提下力能勝任的,且要考慮多數同學的適應性。

3、作業的差異性。

班級授課制下,由於學生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不同會造成學生學習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區別對待則可縮短這種差距。當然,它需要貫穿於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作業設計也不例外。可根據學生的水平把學生分成兩組或三組,分類佈置作業。也可在佈置作業的同時,佈置適量的選做題。按量力性原則因材施教,顯然行之有效。

4、作業的重現性。

有代表性、典型性、關鍵性的作業不要認為學生做過就過關,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一定程度的重現性作業,才能保證學生獲得牢固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但要注意重現並不等同於機械的重複。要注意作業數量適當,難易適度,讓學生能完成。

5、作業的開放性。

作業要有一定的開放性,要讓學生有自我發揮的餘地。可根據學生的數學知識、數學技能和能力,結合教材適當設計一些探索性作業,引導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尋找夥伴完成研究性作業。

以上就是我對本次數學作業調查情況做的統計,通過本次調查我們發現,雖然很多作業形式和內容能讓學生們接受,但是並沒有達到學生期望的結果,所以我們有必要繼續研究我們的作業佈置,不斷改進,以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學習。希望真正意義上實現數學作業對數學學習的有力促進,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有效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數學的調查報告 篇8

一、問題提出

在絕大多數人的眼裏,數學是一門比較難學的學科。特別是新課程改革後,高中的數學新增加了很多內容,相當多的一部分學生向老師抱怨説數學課本的內容和知識點那麼多,老是記不住,學過就忘了。有的還説課本里的內容太簡單了,能看懂,但是到考試的時候不會做題,題目跟學過的知識點聯繫不起來。老師也説,想不明白明明很簡單的題目搞不懂為什麼學生不會做,教學相當的被動。高二是高中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為了更好地指導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數學,我們設計了一份關於高二數學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信心和新課程改革的調查問卷。

二.調查研究

1)調查對象

針對文科和理科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情況,我們對新會一中高二級(全級19個班,其中有4個實驗班,15個普通班)的部分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為了調查結果更加客觀,我們抽取了高二級四個普通班中的一個物理班,一個生物班,一個地理班,兩個政治班共270人進行問卷調查。

2)調查結果和分析

(一)對待數學的興趣與態度

題目選項人數百分比(%)

1.你覺得數學是怎樣的學科?

有趣的,有挑戰性的11642.80%

非常實用的5118.82%

枯燥無味的4315.87%

現實中難以用到的6122.51%

2.覺數學學習中那一個環節最難學?

概念248.96%

規律的理解9736.19%

計算和應用14754.85%

3.喜歡數學,是由於什麼?

數學有趣6917.74%

數學與生活聯繫緊密,將來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9323.91%

數學有我想從事的事業和理想4511.57%

數學可以鍛鍊我的邏輯思維15138.82%

數學老師講課很精彩317.97%

題目選項人數百分比(%)

4.不喜歡數學,是由於什麼?

數學太難學啦15238.00%

以前沒學好,基礎不好12330.75%

數學跟我理想從事的方向太遠了399.75%

數學沒有多大用處328.00%

咱以前的數學老師不太怎麼樣5413.50%

可以看出來,42.80%的同學對數學用着濃厚的興趣,他們都認為數學是一門有趣,有挑戰性的學科。這對數學老師無形是一個鼓舞,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證明數學相對於其他學科來説,自有吸引學生的特性,只要好好的引導,適當的處理教材的內容,很多學生還是願意學,並且學好它的,但不可否認,由於數學理論性和邏輯性很強,教科書相對枯燥,在實際生活中難以用到,這也造成相當多的一部分學生不喜歡學數學,不過隨着新課程的改革,數學教科書的例子已經越來越多采用現實生活的例子,這對提高學生學數學的興趣有一定的幫助。

第二題,對於數學認為那個環節最難學,36.19%學生選了B——規律的理解,54.85%學生選了C——計算與應用。教科書只是簡單的講明概念,而規律的總結很少,有些更是總結得不夠合理,這就要求老師給學生們總結出一套適合學生認知程度的規律,講解透徹,並針對規律出一些相對應的練習加以鞏固。練習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不僅要有簡單的應用,還要要有規律的變式應用。因為要學好數學沒有一定的練習是學不好的。有些學生的規律記得很熟,但是因為平常練得比較少,考試的時候稍微變一種形式或説法,他們就對題目無從下手了。這主要是平常對規律理解不透的結果。而對於計算和應用這一部分,一向是學生感到比較頭疼的環節。主要是學生數學建模的思想比較差,他們不知道怎樣把實際問題跟數學知識聯繫起來。所以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建模思想,講例題時不是僅僅講例題應該怎麼做就行了,而是講明為什麼這樣做,裏面運用到什麼知識點,以後遇到同種類型的題應該怎樣下筆,把整個例題講透,如果有時間,把題目稍微變通一下,讓學生做,並要他們比較題目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自己發現和總結規律。

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主要取決於學生自己的數學基礎。能否培養他們的興趣,這將對教學的成功與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影響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學生本身的因素,也有老師的因素,也有課本本身的因素。

在調查中,對數學有興趣的學生,17.74%是因為“數學有趣”,23.91%是因為“數學與生活聯繫緊密,將來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11.57%的學生是因為覺得“數學有我想從事的事業和理想”,38.82%的學生是因為感到“數學可以鍛鍊邏輯思維”,只有7.97%的學生是因為“老師講得好”才喜歡。調查的問卷中可以體現出,學生對數學是否感興趣,取決於能否讓學生感到數學有用和能否可以鍛鍊他們的邏輯思維。

對數學沒有興趣的學生,38.00%的學生認為“數學太難”,30.75%的學生是因為“以前沒學好,基礎不好”,9.75%的學生是因為數學跟自己理想從事的方向太遠了,只有8.00%的學生認為數學沒有多大用處,13.50%的學生回答是因為“老師教得不好”。因此,如何扭轉學生對數學的看法以至改變這種現狀,這將是教師必須認真對待的教學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備課要充分,上課語言要簡潔易懂,將課本的重難點講解透徹,把握到位;加強學生的基礎訓練,使學生對基礎知識做到融會貫通。

(二)對待數學教科書和作業的態度

題目選項人數百分比(%)

5.是否有認真思考書中的“探究”?

很感興趣,做了4918.56%

沒什麼意思,老師講才做19473.48%

不做,只是抄62.27%

從不過問155.68%

6.你能獨立完成課後的“探究”問題嗎?

都能217.81%

有時能19371.75%

都不懂3211.90%

都沒看過238.55%

7.你會預先看數學書本或其他書籍嗎?

會4516.73%

視有趣程度而定16561.34%

從來沒有5921.93%

8.每上一節課,有沒有積極思考?

經常有6725.19%

有時有19171.80%

從來沒有83.01%

9.你覺得數學作業難不難?

難5621.29%

一般19875.29%

容易93.42%

10.如何對待書中的習題(除老師佈置的作業外)

基本上不看4215.67%

認真完成4717.54%

想看,但沒有時間6524.25%

有選擇的看11442.54%

11.你對書本中的“雲圖”和“思考”態度怎樣?

能認真閲讀思考,不懂就請教別人8029.85%

沒啥意思,不懂就算4817.91%

沒認真閲讀(老師講就看,不講不看)12647.01%

幾乎沒有讀過145.22%

可以看出來,很多學生沒有注重課本知識,學習非常被動。對於課本里的思考題,有73.48%的學生覺得沒什麼意思,要老師講了才思考。而有5.68%的學生從來都不做,只在老師評講的時候把答案抄下去。不用説,肯定抄下去之後也不會看的,不求甚解。這樣老師講了一點效果也沒有,考試遇到相同類型甚至一模一樣的題目也不會做。所以改卷的時候,老師們老是想不明白這樣的題明明已經講了很多遍,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同學做不出來。而對於課後的探究題,有71.75%的學生會偶爾做一下,而只有7.81%的學生都能認真完成的,概率少的可憐,有高達11.90%的學生一點都不懂的。會預先看數學課本或相關書籍的只佔16.73%,視興趣而定的有61.34%,也就是説他們如果覺得某一節特別有趣或者突然心血來潮的時候會看一下數學書,那麼作為老師是不是要祈求他們有興趣的時間多一點呢?上課情況更是糟糕,上課有時思考的就佔了71.80%,也就是説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上數學課經常開小差的,所以造成有些學生有時沒有聽到解題的重點,所學的知識不夠連貫,串不起來。對於作業的難易程度,有75.29%的學生認為一般,也就是説一般都會做。一般作業題都是書本里的習題,跟例題差不多,難易幅度較小,但是居然有21.29%的學生認為是難的。也就是説有多於五分之一的學生對於書本的基本內容是不掌握或者是掌握得不夠好的。我想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他們上課不認真聽講是其中的一個原因,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不夠透徹也是另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吧!學生對於課後習題的態度也令數學老師捏一把冷汗,只有17.54%是認真完成的,人數少得可憐,而42.54%的是有選擇的看,有24.25%的是想看但沒時間的。對於沒有時間的學生我想可能是因為他們對課本不熟悉,花在做作業上的時間太多了。對於書本“雲圖”和“思考”有47.01%的學生是沒認真閲讀的。這對數學老師來説不能説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這是一間重點高中,情況尚且如此糟糕,如果是一般的高中,情況更是不堪設想。作為一個數學老師,真為現在的學生的數學前景感到擔憂。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是不是學校的功課太忙了,他們沒有時間做呢?這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吧!因為隨着社會的發展,現在大搞素質教育,高中生要學的東西越來越多,課程越來越緊,能花在數學上的時間越來越少。但是更主要的是他們已經對老師產生了一種依賴的心理,心裏想着反正老師都會講的,到時抄就好了。動腦的機會就少了很多,學生獨立思考的邏輯思維能力越來越差。還有新課程改革,注重感性思維的培養,理性思維的鍛鍊相對減少了。那麼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怎樣改變這種現狀呢?我想主要可以從備課和課堂氣氛的調動入手。首先備課要充分,備課不僅要備例題,還要備一些有針對性有層次感的習題,吸引學生的興趣,整節課的內容要充實緊湊,讓學生覺得有一種課堂上能學到很多東西,不聽就會很浪費的感覺。數學是一門思維嚴謹的學科,理論性很強,沒有文科那樣來得生動,作為數學老師,應該儘量講得生動幽默一點,儘量把課堂氣氛搞得活潑一點,適當使用多媒體,提高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從心裏上接受數學,喜歡數學。其次,還要對學生要求嚴格。每次佈置完作業後,都佈置剩下的習題要求他們做練習,不定時檢查。久而久之,學生形成了習慣,以後不佈置也會自覺做習題了。

(三)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歸納情況

題目選項人數百分比(%)

12.你認為書中每一章小結一欄怎樣?

比較有用,能幫助我總結8732.58%

有一點點用,但總結不夠11844.19%

有用,但是很難總結2810.49%

沒有感覺3412.73%

13.學完相關知識後,有沒有自己總結,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

經常有3111.57%

有時有16461.19%

從來沒有7327.24%

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學生對書本中的小結都是持肯定的態度的,也就是説每一章的小結或多或少都會對學生有一定的幫助,但是我們應該怎樣去看待這個小結,怎樣去對待每一章或是每一個知識點的小結歸納,從第一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有32.58%的學生覺得書本中總結得還可以,有44.19%的學生覺得總結得不夠,有10.49%的學生覺得很難把這些總結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還有12.73%的同學就是沒什麼感覺,而從第二組數據裏可以看到,能夠真正自己把知識總結出來又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的只有11.57%的同學,這也就意味着我們老師要在學完每一章或是每一個知識點之後幫學生總結歸納相關的知識,使之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結構,便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習慣

題目選項人數百分比(%)

14.你學習數學的方法是?

每天安排複習114.23%

有課當天安排複習4115.77%

有時間就安排複習,沒有規律15961.15%

僅考試前複習4918.85%

可以看出,目前絕大多數的高二學生在數學學習的時間安排上都不是那麼的有規律,每天都安排時間複習的學生幾乎是沒有,好像有一種“即興”學習的感覺,那也從另外一個方面反映了當前的中學生學習負擔比較重,他們不但需要學習數學這一科,還要學很多的科目,那我們應該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呢?首先就是要減輕學生的負擔,實行真正的素質教學.其次就是要從學生方面加以突破,因為時間都是自己擠出來的,那就需要我們老師教會學生解題的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

(五)課外參考書的調查分析

題目選項人數百分比(%)

15.還買過其他的數學參考書嗎?

有一兩本,且利用過10137.83%

有,但是沒有利用過8531.84%

幾乎沒有,僅老師和教材講的已經足夠8130.34%

16.參考書的來源自己買,用以補充老師教材的不足

常用5922.18%

集體買.多用之17565.79%

父母買,少用之155.64%

能有課後答案才重要176.39%

17.你對你們數學所用的“世紀金榜”的態度怎樣?

認真閲讀,自己爭取時間完成5520.75%

置之不理155.66%

在老師的督促下才做6123.02%

很想做但時間不夠,題目相對難13450.57%

可以看到,買過一兩本並且利用過參考書的學生只有37.83%,而認為老師和教材講的已經足夠和幾乎不利用參考書的竟然佔總人數的62.18%!其中,有22.18%的學生是自己去買參考書來補充教材的不足和開闊自己的見識的;有65.79%的學生主要靠集體訂閲或教師推薦的方式去購買參考書的,並且還經常根據課程的進度完成相應的習題。上述這兩種情況在如何面對《世紀金榜》的態度時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只有20.75%的學生是自己認真閲讀,爭取時間獨立完成的;而高達50.57%的學生都表示很想做但時間不夠和題目相對很難……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根本,參考書是輔助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在如何處理參考書的問題上應因人而異。對那些學習成績較差、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説,我們不能一味的強調參考書的重要性,而應該讓其從教材做起,只有吃透了教材,掌握了最基本的東西,這樣才能逐漸形成系統的數學思維;對那些學習有餘力的學生,應重點引導其根據課程的進度及時完成一定量、一定難度的課外習題,這對鍛鍊思維的嚴密性和完善知識的系統性將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將學生的情況瞭解清楚,再嚴格要求優等生,爭取廣泛的中等生,重點輔導後進生,因材施教,這樣每一位學生的成績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六)學生對新教材的認識

題目選項人數百分比(%)

18.與舊的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貼近生活,更注重知識的應用,你有什麼看法?

激發我對學習的興趣4717.80%

知識跨度大,難掌握12246.21%

過於感性,減弱了知識的嚴密性249.09%

對新舊教材沒什麼認識7126.89%

由上表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學生都選擇了B或D項,而選擇了A和C項的學生只佔了總人數的26.89%。這説明了,學生在對新舊教材選材的方向、內容的變化等方面的關注、瞭解的程度不是很高,以至很難“激發了對數學的興趣”和“對新舊教材沒什麼認識”;而面對課本環節之間的聯繫、內容跨度的變化則是深有體會的。調查結果研究表明,學生在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遇到了很大的難題,簡單的説,學生是在處理如何構建數學模型的問題上感到很棘手,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高中數學新課標的要求之一。如何提高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問題,這將是每一位高中數學教師必須正視和急需解決的難題。所以,教師應該注意和學生一起探討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的提出過程,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解題思路的探索過程,解題方法和規律的概括過程,並圍繞過程重點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七)學生對學好數學的信心

題目選項人數百分比(%)

19.你對接下來學好數學有沒有信心?

有信心,因為我的數學基礎還可以8331.44%

有信心,因為我對數學有興趣9034.09%

沒有信心,我的基礎不好4015.15%

沒有信心,我感覺自己的理科思維不行5119.32%

可以看出,目前65.53%的高二學生在對學好數學都是具有一定的信心,在這一部分學生當中,大概一半是因為自己的數學基礎還可以而具有一定的信心,另一半是因為自己對數學感興趣而有信心。有信心學習才有動力,信心是學好數學的好老師。調查結果表明高二學生對學好數學是否具有信心主要取決於其數學基礎的厚薄,故這種態度很難產生恆久的學習動力,尤其是對那些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説,這更是導致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日益遞減以至開始厭惡數學的主要根源。這樣勢必會影響整個學習過程的運轉,以至於阻礙學習成績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提高學生數學成績的時候,首先應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其思想的不足並加以改正,其次還要經常和他們聊天以瞭解其思想的變化,並及時給以鼓勵和幫助。

三.小結

調查問卷主要反映出以下幾個問題:

(1)相當多的一部分學生喜歡數學,覺得數學是有趣的一門學科,但是學起來覺得有一定的難度。

(2)相當多的學生不注重課本知識,課後少做習題,甚至不做習題。

(3)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基本沒有做到課前預習,課堂上認真聽課,課後複習的學習三步曲。

(4)由於種種原因,學生上課聽課的質量不高。

(5)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夠高,效率不高。

(6)沒有形成系統的學習習慣,不善於總結,歸納出一套自己的學習數學的方法。

(7)新課程標準的課本知識跳躍性大,習題難度大,內容多,學生難以消化吸收。

四、建議

針對目前高二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完善學習過程。

(1)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預習,使他們養成每節新課前都要進行預習的習慣,從而瞭解下節課教師上課的內容提高聽課效率。

(2)教師要指導學生採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要培養學生課後先看書再完成作業的學習習慣,真正理解上節課老師所講的內容,再運用掌握的知識去完成作業加以鞏固,使每個學生都能自覺地採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學習。

(3)教師要採用適當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做到對老師批改的作業要及時瞭解,對做錯的題目要認真、及時訂正。同時要培養學生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杜絕“治標不治本”的訂正方法。對於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要認真思考,決不輕易放過。

(4)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系統複習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在各種測驗中臨危不懼,瀟灑應對。靠臨時“抱佛腳”去應付測驗是無法真正提高學習成績的。

(5)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從思想上扭轉部分學生的觀念,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學習動機,使他們能主動養成積極的學習。

(6)教師應探索新課程教學模式,積極穩妥推進新課程改革。

調查成員:韋清枚黃沃鋸鍾喜亨莫宗迪

科組長:___________________

指導老師:__________________

2X年XX月XX日

數學的調查報告 篇9

  一、前言

新課標提出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努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提倡高效課堂。課前預習是教育培養學生自覺主動進行學習的過程。為了配合《新課標》,我們課題組想就本校七年級學生的課前預習現狀做一個調查。

二、調查目的與內容

1、調查目的

為了解學生的數學課前預習的情況,瞭解你們的內心感受,分別從學生的預習認識、預習的必要性、預習內容、預習的有效性、預習中存在的問題等幾個方面來設計。

2、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涉及到如下一些問題:

(1)學生對預習的認識和態度

(2)學生預習的主要內容

(3)學生預習的方法等狀況

  三、調查對象與過程

1、調查對象

從本校七年級兩個班選了65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65張,收回率100%。

2、調查過程

調查方法:本次採用的是問卷調查法,我們自編了《國中數學課前預習有效性的研究》調查問卷,有10道選擇題組成。我對我校七年級的學生進行了數學課前預習有效性的研究調查,以不記名方式完成,以發現學生在課前預習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為進行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據。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第1題A 37% B 58% C 5%

第2題A 19% B 9% C 72%

第3題A 55% B 43% C 2%

第4題A 52% B 45% C 3%

第5題A 17% B 34% C 31% D18%

第6題A 6% B17 % C 54% D23%

第7題你預習一般用多長時間?

A10分鐘左右25% 30分鐘左右63% B一小時左右12%

第8題問答:你認為怎樣預習數學更有效?

回答的內容大概有:認真閲讀、靜靜地去思考、做一些練習、完成老師的問題、不會的勾出來……

第9題問答關於預習你想説什麼?

回答的內容大概有:預習對學習會有幫助的、預習要堅持下去……

第10題對比課前預習與課前不預習,那種情況學習更有效?

回答課前預習更有效

分析如下:

1、學生不經常預習數學。

2、有五分之一的學生喜歡預習數學。大部分學生都覺得無所謂,因為他們沒有在課前預習上查到甜頭。

3、有一半的學生預習數學是在老師與家長的要求下,是被動學習。可見,課前預習數學的習慣還有待培養。

4、有一半的學生都認為預習對自己學習新課有所幫助,部分學生認為幫助很大,個別學生説沒有幫助,可見,課前預習的習慣急需培養。

5、學生對預習還不夠重視,部分學生只是看看、畫畫、做做,有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的少,看來要對學生進行預習方法的指導。

6、對於預習作業有一半的學生還沒重視起來,儘量少做。

7、眾多的學生認為預習一般用30分鐘的時間來完成,這個時間有點長,要給學生預習給予正確的指導方法,這樣學生才能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的有用功。

8、很多的學生知道閲讀、思考、練習是基本的方法。

9、學生能感覺到預習要堅持下去並養成習慣。

10、學生知道預習對於學習新課更有效。

  五、調查結論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學生的課前預習存在以下幾點問題值得我們重點關注。

1、課前預習主動性不強

有的學生,老師不佈置預習作業他就不預習,有的雖然也預習,但只是把課前預習當成是被動地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重視不夠,沒有養成良好自覺的預習習慣。

2、不講究預習方法。

預習的內容偏重基礎性知識的掌握,對獲取知識的過程不夠重視,所採用的方法較單一。更嚴重的是學生在預習時很少能主動提出問題,而沒有疑問的'學生是沒有創新意識的,他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為此,在預習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總之,學生課前預習的內容及方法還是處於淺層次的。

3、不善於合作學習。

多數學生在預習時採用看看書、畫一畫、做一做的方法,同學間相互合作、交流較少,這説明學生合作學習意識不強,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幫助或藉助於資料。這種被動等待答案的學習方式使同伴之間缺乏合作交流,也難形成知識的碰撞,更難有思想的火花產生。

4、不注重預習質量。

有的學生雖然也預習,但預習時很多學生不善於思考,因此課堂上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夠積極回答問題,還有一部分是隻是為了完成任務,不積極思考問題,所以一節課下來收效甚微。

六、預習策略建議:

根據以上情況分析,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學生的預習情況:

1、應該通過多種手段來培養學生的預習意識,特別是那一小部分學生的預習意識。教師要牢固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意識,學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預習任務,我們絕不包辦代替。

2、應該想辦法讓每個孩子都認真對待預習作業,而不是讓他們隨意性地敷衍了事,教育引導學生不要依賴別人,要獨立思考,個性解讀。

3、適當調整預習作業的難度和強度,讓學生不害怕預習。要創設條件,喚醒學生,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並進而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積極主動參與預習。如課堂上教師創設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教師在給予積極評價。又如教師想辦法創造各種評價方式,激勵學生,提前預習,甚至超超前預習。

4、給學生預習內容的指導,讓他們逐步知道預習時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並且指導學生把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記下來,尋求辦法進行解決。

5、給學生預習步驟的指導,讓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進行預習;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指導時要讓學生明確預習要求和目標。預習中應以讀為基礎,其他預習任務應在讀中完成。讀很重要,所以教師對讀的遍數要有要求,每一遍讀也要有任務,如讀通讀準、讀懂讀流利、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讀出問題等等。

6、關注學生的差異。不同年級學生預習要求不一樣,同一個班級學生也有差異,要求也不一樣。因此我們在抓緊預習底線不放鬆的情況下,可以分層要求,層層遞進,不斷鼓勵優秀學生和學困生戰勝自我。

數學的調查報告 篇10

一、調研目的

1、瞭解國小數學學科教學現狀。

2、尋求國小數學教學對策,促進國小數學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為進一步加強學科管理和數學教學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二、調研形式:

1、聽:隨堂聽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

2、看:教師的備課筆記和數學作業批改情況。

3、談:向學校領導彙報“聽”與“看”的綜合評價,肯定優點並提出學科發展方向。與少部分教師交流工作體會。

三、調研時間:

20xx年9月至12月。

四、調研對象:

1、年級:一至五年級部分學生;部分數學學科教師。

2、教材:人教版實驗教材(1-4年級),人教版普通教材(5年級)。

五、課堂教學調研活動分析:

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實驗的基本途徑,只有切實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新的教學行為,課程改革才能取得實效性發展。本次聽課調研,我深入課堂,積極探索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改革,幫助教師形成由主客體關係轉向相互交往關係、由以講為主轉向合作探究為主、由接受學習轉向發現學習、由黑板粉筆的單一手段轉向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等新的教學觀念,把新的教學評價觀,如:關注並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三維度的有機結合、開拓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等,貫穿於對老師的課堂教學評價中,引導學校和老師改變評課方法,從以往的大而空的評價方法改為針對事件進行評價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從而改變教學方法。我通過一線聽課、看教案、查作業批改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我旗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從整體上來看,成績是顯著的。

(一)課堂教學取得的成績

1、新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從隨堂聽課中,我發現新課程所倡導的理念已逐步為教師所接受。教師已經基本具備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在教學觀念上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尤其對“以人的發展為本”、“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些新課程理念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並積極地付諸實踐,在教學行為上表現出:

教師數學實用意識加強。教師能注重教學內容的重組,教材使用合理。數學課的教學設計被逐步重視起來,普遍重視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學科的興趣。教師能密切關注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讓學生感悟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不但注重從學生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建構,而且又能提供機會讓他們回到現實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可以説,在我聽過的課中,教師都比較追求“生活問題數學化”和“數學問題生活化”,或在課堂的導入,或在新課的進行,或在練習,或在綜合應用中,我們的老師都進行了創造性地處理教材,力求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是那麼的親切,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努力讓學生主動地去建構自己的知識網。

教師數學過程意識加強。教師能讓學生在多種活動中學習數學,教學設計體現為學生 “學”而設計,創造了多種形式,體現了個性化。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嘗試與探索新知識。課堂互動逐步從追求形式向追求實質、講求效益轉變,使傳統“雙基”優勢體現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中。

教師數學主導意識加強。每節課,教師幾乎都注重從創設情境入手,以激發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已能積極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注意從學生的興趣與需要出發,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機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上激勵性的評價多起來了,學生活躍起來了。從老師的重視程度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老師對新理念是接受的、重視的、並且願意嘗試的。

2、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靈活多樣、課堂結構環節安排不拘一格。

以往的以五步環節教學:導入、講授、鞏固、作業、小結,這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把學生封閉在教師劃定的圈子裏的教學組織法,現在更多的取而代之的是更開放的給學生更多的主動思考空間的課堂組織形式。例如:王煒老師講解的《平行四邊形》一課,周文翔教師所做《對稱圖形》一課,教師組織教學靈活樸實,重時效而不拘泥小節,真正體現了素質教育下的全新課堂組織方式與開放式的課堂環節。充分説明了數學課堂是問題生成的基地,是解決問題的搖籃。

3、教學方法推陳出新,繼承傳統教學方法的優點,大膽的實踐課標理念。

(1)課堂教學導入與重點問題出示注重情景創設。 新課程特別倡導用具體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戰性的素材引導學生投入數學活動,注重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等我們的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注意了數學問題情景的創設,創設情景注意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科書上的數學的天然聯繫,使生活與數學融為一體。比如:張敬華老師執講的《兩步連減解決問題》;烏日娜老師所授的《複習總動員》等都充分體現了合理創設課堂情景的真實效應。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到廣泛應用。對於合作學習的提倡是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特點,“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現在小組合作學習被我們的教師廣泛採用,積極嘗試。值得欣喜的是創設“互動生成”的教學環境這一理念在部分課堂得到體現。課堂上師生互動多,學生表述多。教師引導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和給以恰到好處的點撥。課堂上把師生活動看作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建立起真正的人與人之間的特殊交往的關係。具體的説,就是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師生為實現教學任務和目標,圍繞教學內容共同參與的活動。通過對話、溝通和合作活動,產生交互影響,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的過程。“互動”不僅是教師與學生的“一對一”或者是“一對多”(全體或小組),還包括學生個體和羣體,小組之間的教學活動。如:徐美琴教師所做《兩位數乘三位數的筆算乘法》一課;康文靜教師執教的《 6、7的認識 》一課,明確展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的效果。

(3)課堂上學生學法發生改變,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自學。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上,充滿了活動化,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擺一擺、做一做、算一算、畫一畫、想一想等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感悟數學、體驗數學、理解數學,做到了“解放學生的手腳讓學生動起來,解放學生的頭腦讓學生想起來”。如:烏春香老師所做的《除法的意義 》一課,周文翔老師所講的《 周長》,康文靜教師執教的《認識整時》都充分體現了數學活動化的特點,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感悟數學。

4、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每一個學生都有豐富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積累,每一個學生都會有各自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感到自己與他人不同,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數學需求,最大限度地開啟每一學生的智慧潛能,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的理念激勵着學生的學習信心,也反映出教師課程理念的轉變。調研中,經常看到教師在學生討論時走下講台,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課堂上讓學生進行開放式提問。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儘量讓學生參與,“誰來回答他的問題?”“還有沒有不同的解法?”“誰還有疑問?”讓學生各抒己見、積極討論,在討論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悦,進而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5、教師在落實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促進了自身的專業化成長。

多年以來,國小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百科全書”的形象,部分有一定經驗的“老教師”也往往在學生的“崇拜”聲中,滿足於學生眼中“博學者”的形象,不再像“年輕”時那樣拚搏……但新課程的實施又重新激起了教師的活力,教師作為研究者的理念正在逐步得以實現,座談中很多教師談到,現在上每一節課不僅要考慮教什麼和怎樣教的問題,而且要考慮為什麼這樣教的問題。教師感到新課程的教學壓力比以前大了。這種壓力並不是知識本身的,是涉及到教師專業能力方面的,要求教師從觀念、策略到具體方式、方法都要發生變化。現在的壓力更多的是發自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的需要,更多體現在教師本人已經意識到自身並不是真正的“博學者”。也正是這種清醒使一大批課改教師在悄然中發生了變化,正在朝着課程標準要求的方向變化,成為教師中的佼佼者

(二)、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儘管課堂教學取得可喜成績,但品琢推敲很多方面還存在着問題,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有:

問題一:課堂教學目標把握不到位,對教材的理解出現偏差,課堂缺乏了“數學味”。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落實,但具體到一節課究竟該如何把握?教師們普遍心中無數。我們通過看教案,發現有的教案的教學目標,只寫進了知識技能目標而沒有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目標思考。在課堂上,老師過分關注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忽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正如交談中有的教師所説:我們知道如何把握好每一節課的目標是每位教師的首要任務,但一節課要達成的目標太多,教學中不知如何入手。許多課堂過於強調三維目標的整合,使數學課堂失去了學科固有的個性。有的老師還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學目標只寫進了知識技能目標而沒有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目標。在課堂上,老師關注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多,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有所忽視。

大多數教師對新課標教材感到困惑的是教學目標把握不準,對教材鑽研不深,對學生了解不夠,導致確定教學重點、難點時脱離學生認知基礎和課程體系,只顧自己主觀設計,更多的課堂教學中忽視練習鞏固,忽視原有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和發展,課上得華而不實。新教材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內容領域有了很大拓展,如增加了概率統計領域的內容,還增添了一些訓練數學思維的內容。這些內容都需要教師藉助一定的數學功底去解讀。教師為什麼普遍反映新教材難?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教師缺乏解讀教材的數學功底。對一些內容的理解和把握缺乏整體意識,很難從學生數學能力發展的高度加以審視。

問題二: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沒有實際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實施的一個重要話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一大轉變。因此,許多老師在每節課的課堂教學設計中總是要安排某一個環節去體現這樣的理念。在幾乎所有的數學課堂上,我都可以看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這説明教師已經有意識地把這種形式引入課堂。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部分教師的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形式,缺乏實質性的合作。雖然小組合作實踐操作被廣泛採用,但是實效性較差。重形式,輕過程,重嘗試,輕反思。

主要表現在:

1、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操作是數學課程倡導的學生的學習方式,這也是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或者説課堂教學組織方式。我們的課堂上,既要敢於嘗試實踐這種方式,又要研究這種方式方法出現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自主探索”不是“自由探索”,漫無邊際和毫無目的的胡思亂想,不僅毫無意義,而且會誤導學生對科學探索的“嚴謹性”。實踐操作也不是多多益善,不要動輒就操作,操作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關於合作學習,建議注意以下五點:第一、不要搞大量的低水平的討論,例如不要動輒搞小組討論,有些問題可以馬上由學生回答的就無需進行小組討論;第二、合作交流必須建立在明確分工、互助性學習的基礎上,組織工作要落實到實處,不能搞形式上的合作與討論,形式上的討論,幾個同學圍在一起……給人以“表面的積極性”和“一切順利”的假象,造成新的兩極分化;第三、合作交流必須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沒有經過個體精思而匆忙展開的討論如無源之水,表達的見解不成熟,也不具備深度,更談不上個性和創見。如在我們的課堂上經常看到,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後馬上就説“開始討論”;第四、要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第五、教師要對學生活動有益監控和及時引導。

例如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彩不同的課桌擺放形式,各有利弊。所以,在教學實踐中,要靈活選用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新授課,如果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較多,就把課桌拼起來,以合作方式的小組活動為主;練習課,需要學生獨立完成練習時,就仍沿用“秧田式”,以便進行半獨立或獨立的練習。

2、有些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流於形式,為討論而討論。有些不需要討論的問題,也在組織討論。有些問題需要討論,但只給不到一分鐘時間,學生還沒有説上兩三句話,就草草收場。合作學習的目的是把小組中的不同思想進行優化整合,把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共有的成果,以羣體智慧來解決問題。沒有了獨立思考的過程,合作就會失去了真正的意義。沒有一定的時間做保證,學生的研究探索將一事無成。如果教師設計的合作問題沒有一定的難度,討論就沒有意義,就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另外小組合作往往成了能説會道的小朋友的天堂,其他小朋友的潛能受到抑制。

問題三:過於追求教學的情境化或不善於創設情境

教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是教師為了支持學生的學習,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設的教學環境。恰當的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來枯燥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饒有興趣。聽課中發現,部分教師過於注重教學的情境化,為了創設情境可謂是“冥思苦想”。好像數學課脱離了情境,就脱離了兒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事實説明,有些教師辛辛苦苦創設的情境,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特別是一些低年級的學生,往往因為被老師創設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體現教材的基本思路。教學情境的創設要符合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有所變化,創設的情境還應該賦予一定的時代氣息。情境的表現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如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故事情境、競爭情境等。對於低、中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遊戲、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對於高年級學生,則要側重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教學中,教師不能簡單化地理解新的課程理念和教學方法。不要單純地用“生活化”、“活動化”沖淡“數學味”,而忽視了數學本身形式化、抽象化等學科特點。不能把數學課上成活動課、遊戲課。並不是每節數學課都一定從情境引入,對於一些不好創設情境的教學內容,可以採取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導入新課。不善於創設情境,過渡到數學建模不夠規範不夠自然,拓展與運用很難做到面向全體,難、易、快、慢掌握不準。具體有:

(1)部分老師重生活味而忽視數學味,對數學系統知識缺乏全面的瞭解。

(2)重學生體驗操作及討論交流而忽視數學技能訓練,即數學研究方法、解題方法書面化程度很欠缺。

(3)教師的語言缺乏激情,數學語言欠規範,如:許多老師不善於引導、激勵、概括等。

(4)教師的板書藝術不過關,板書演示太少、太亂,不利於學生知識建構、模仿學習。

問題四:教學盲目追求課堂氣氛活躍,不重實際教學效果

在聽課中發現,有的教師上課表面看起來課堂氣氛異常:學生們小手如林,“老師,我,老師,我……”的喊聲不絕於耳。當老師指定學生回答時,下邊還是喊聲不斷。對於學生下邊的表現,老師全然不顧,只是陶醉於自己創造出的“活躍”的課堂氣氛裏。老師的潛意識裏還是喜歡學生那種“正中下懷”的提問或回答。課堂中,“是否式”的提問與“乒乓式”的交流現象還是普遍存在,嚴重影響了課堂的效率。有的教師將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等同於“滿堂問”,盲目追求課堂教學中提問題的數量,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的分析。也就是説,沒有區分學生的參與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與,是實質性參與還是形式性參與。其實,教學並不是越熱鬧越好,也並不是笑聲越多越好。安靜、有序的愉快課堂氣氛也是新課程所刻意追求的。讓學生“動”起來是一個好課堂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那麼,充分條件是什麼呢?就是要帶給學生充實的精神生活。如果沒有這個“充分條件”,那麼,這個“動”就會是“亂”,就會停留在表面上的熱鬧,而實質上並沒有帶給學生理智的挑戰、認知上的衝突、內心的震撼和無言的感動。“活而不亂”才是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追求的理想目標。

問題五:部分教師不能駕馭課堂, 合理調整課堂環節

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讓學生“動”起來,可當學生真的“動”起來以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課堂紀律難於控制,教學任務難於完成。學生一放開,教師在課堂上感到特別緊張,甚至感到無所適從。結果造成教學任務完不成,課堂紀律無法控制,學生成績兩極分化。其實,教學任務完不成,並不是新課程結構有問題,而是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沒有很好地把握教學策略。有的教師以為,每節課都要有自主探究的環節,每節課都要分小組活動,都要有提出問題—創設情境—解決問題的步驟,只要是新課程倡導的方法都要一一展示,這樣面面俱到,就把有效的教學時間浪費了,怎麼能完成教學任務呢?對課堂不能調控,主要是教師的知識儲備不足。為此,教師應提高對本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新課程的教學有開放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對於教師來説,要體現自己解惑的水平,關鍵是你敢不敢暴露學生的困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請先把機會交給學生,也許他們自己能夠想辦法解決。教學不是預先設計的課程方案的執行過程,而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它需要教師在課程預先設計的基礎上,循着學生思維的起伏、情感的波瀾隨時地調節整個教學環節。有些課雖然沒有完成教學任務,但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充分發展,也是值得肯定的。

問題六:簡陋的教學設施,匱乏的教學資源,影響正常學習效果

多數教師上課還是停留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和一本書的傳統教學條件上,學校普遍存在教學硬件、軟件“跟不上”的情況。不少教師認為數學教材在實施中遇到的困難就是沒有相應的教學硬件、軟件設施,光靠教師製作的教具和嘴巴講與學生的要求和新課程的目標有很大的差距。教師除《數學課程標準》及解讀和教科書外,很少有相關資料。

問題七:年輕教師同化現象嚴重,不善於深入研究教學

青年教師本應是“課改”的生力軍。年輕教師積極吸納新的教學理念,樂意實踐,但是教師在教學研究上重視深入反思,存在時間不多,深度不夠的問題。特別是對新課標所倡導的教學新理念重視還不夠。由於學校老年教師居多,老年教師課堂教學方法陳舊,對推進新的教學方法不熱情,,學校很難形成一種教學研究的氛圍。本來就是鳳毛麟角的年輕教師由於長期處在這樣一個不利於自己成長的環境之中,使得她們在思想上過早地老化,惰性,不思進取。自然影響到她們的成長,因此,缺少優秀的年輕數學教師也就成為必然。課改的落實也就勢必受到影響。

問題八: 數學教師隊伍不穩定 ,嚴重影響學科教學與學科教師隊伍建設

國小數學教師系統的知識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積累,就國小數學而言,幾加幾,人人都會,可是要教好數學卻不是人人都行的,我們知道,中學數學教師來教國小數學卻不一定能勝任,何況其它學科的呢。不專就不便於教師鑽研業務,自然就不利於教師自身業務的提高,今年教語文,明年教數學,弄得教師無所適從,怎麼去專啊,教師也不適應。不用説精通,就連國小六年中系統的數學知識都不清楚,如何去教好數學?!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些數學教師師參過數學培訓後,回到學校卻改教語文,而參加過其它的培訓的老師卻來教數學,有的根本就沒參加過任何培訓,手中又沒有《課標》可學,這又如何去理解新課程理念,如何在課堂上體現新的理念呢?國小數學教師隊伍不穩定現象已嚴重影響了國小教育,就是常規教學都已很成問題。有一些年紀大的語文教師,因為語文教學任務重,而要求教數學,也造成了數學教師隊伍不穩定的又一因素。

三、對今後課堂教學的建議

(一)、明確國小數學學科特有的教學理念,服務於課堂教學

繼續深入學習課改理念,仍是目前推進素質教育向前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首要工作。只有從思想觀念上徹底轉變,才能將課程改革落到實處,才能使教學工作真正地走上素質教育軌道,教學質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我們的數學老師必須補好“國小數學學科特有的教學理念”這一課,沒有深厚的數學理論基礎,我們的課將會失去應有的數學思想與數學科的原滋原味!我建議數學教師認真閲讀《數學課程標準解讀》,特別是這本書的第二篇更要仔細推敲認真琢磨。同時注重教學參看書的輔助作用。靈活使用教材,加強教材的調配與拓展。 抓住這三本書的合理運用與搭配,新的教學理念定會紮根你的腦海,為你的課堂教學寫下光輝的一頁。

(二)、大力加強教師的理論素養和專業能力培訓。

新教材加入了幾何、集合,平移、旋轉等圖形變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即概率)等新的學習內容,很有必要進行一些專業知識的培訓。從內容處理看,要求恢復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實際聯繫,使數學教學回歸生活、迴歸社會、迴歸自然。新教材是運用了系統思想方法來編排教學內容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注重了知識間的整合;二是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即從整體上對計算方法進行研究。老教材採用的教學法,實質上是一種“機械分割”思想的反映。而新教材正是摒棄了這種做法,運用了更科學更合理的思想方法,有利於兒童數學思維的後續發展。而且我們還應該看到,隨着社會的發展,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已經接受了較好的學前教育,新教材的編者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才做出了比較切合實際的安排,以使教材具有挑戰性,老師如果能夠認識到這些,就能更好地把握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很多對教材的擔憂也就不復存在了。

(三)、重視教師基本功的提升,開展基本功競賽活動

系統地鑽研教材,把握好教學目標、重難點、注關鍵,深入地瞭解學生,弄清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多動腦筋設計好教案,從知識技能框架、情境創設、教學模式選擇、教學藝術等方面不斷優化,精益求精。以科學的、理性的思維貫徹實施新課標中所提出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模式,同時,繼承傳統中可取做法,不斷改進,不斷完善。從課堂教學看,①繼續重視學生的書面練習和知識鞏固環節;②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研究小組合作的組織、實施、反饋機制,重視合作技能的養成,發揮好每個同學的作用,使合作學習從形式走向實質;③在創設情境和互動中突出數學的學科特性(數學思維、數學方法、數學習慣)。重視數學的現實背景,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重視數學學習的活動過程,重視學生數學學習的個性化,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與靈活性。20xx年建議學校開展課堂教學基本功競賽活動。

(四)、加強備課,教學設計從“教案”轉向“學案”。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知識、經驗方法的獲得都依賴於學生的自主構建、自我內化,離開了“學”,再精心的“設計”也沒有意義。因此,我們應該改變以往的教案為教師的教學程序、為學生的“雙基”的掌握而預設的功能,將主要精力用於“學案”設計。這裏有兩點建議:1、明確“學案”設計的幾個實質性環節。(1)明確學習目標,瞭解學生將要學習什麼,學後將要獲得什麼。(2)瞭解學生現狀,分析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已具備哪些知識,已有哪些生活經驗,教師如何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3)搞好活動設計,針對各知識點可準備或設計哪些相對應的活動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操作、探討、交流、體驗的機會,最終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4)關注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可能有哪些疑問,會有哪些困難,教師應該怎樣做個別處理。(5)知識應用拓展,生活中有哪些與新知識相對應的實際情景,課堂中應該怎樣對學生滲透或暗示。2、着力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從多方面進行估測,並設計出多角度、多層次的“策略庫”以備在課堂中能迅速調用。構建 “策略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1)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什麼情況下適宜採用自學?什麼情況下適宜採用小組學習?(2)小組合作學習如何組織?學生如何進行活動?合作學習會出現什麼問題?各種問題應如何處理?(3)一個問題,如果來自學生的反饋太容易時,應怎樣調整?如果來自學生的反饋太難時,應怎樣調整?(4)某問題是請一個學生回答,還是請幾個學生回答?學生答對了怎麼評價?答錯了,怎麼評價?可能是什麼原因?怎樣處理?(5)怎樣組織學生傾聽別人的發言?哪些學生可能開小差,個別學生開小差怎麼辦?如何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等等。

(五)、注重教學實效,努力開展教研活動

每學期的教研活動把學習新理念和剖析教材作為重點內容。在學科教研活動中,以剖析個案、糾正錯誤為重點,讓老師明確,什麼是該學習的,什麼是該避免的。如“怎樣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性格外向的學生表現的機會越來越多,性格內向的學生怎麼辦?”我想,只能是走出一條符合實際的“小組合作交流”之路。要注意循序漸進,例如:先把“同桌合作交流”搞好,然後在訓練小組合作分工等。

(六)、加強校本培訓,關注中老年教師隊伍建設中老年教師在我旗教師中佔有很大一部分比例,他們工作兢兢業業,教學經驗豐富,基本功紮實,但是他們也存在不足: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高,理念轉變較慢,對課改實驗熱情較低,不願意作示範課、研討課和公開課,比如,在我們舉行的六節數學課堂教學能手比賽課中,沒有一名中老年教師參加。在一線視導中,抽查聽了部分中老年教師的課,發現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教學內容,把握教學重、難點,講解思路清晰。但是看不到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空間,老師依然是課堂的主宰者;教學方法傳統,老師講,學生聽,看不到自主探討、合作交流的場面;教學手段簡陋,一支粉筆,一本書,沒有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這些現象,提示我們,在今後的各種培訓活動中,要特別關注中老年教師隊伍建設,使他們明白課程改革不只是年輕教師的事,不是一兩個人的事,是歷史賦予每位教師的神聖職責,必須堅持不斷學習,敢於迎接挑戰,為我旗的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七)、加強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加強輻射作用!

建議局裏每年組織一次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選拔工作,激發教師們的競爭意識,培養優秀、骨幹教師,併發揮這些教師的輻射帶頭作用,用以帶動、引導教師們提高業務水平。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

總之,只有教師真正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工作方式,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走進新課程。由於教研員水平有限,上述調研報告肯定有不盡人意,缺乏深度的方面。報告形成肯定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在本次調研活動中,得到了學校領導和數學教師的大力支持,在此一併表示感謝,謝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