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結題報告(精選3篇)

課題結題報告 篇1

幼兒園民間遊戲課題研究

課題結題報告(精選3篇)

一、問題的提出

“美育教育應從娃娃抓起”。當前,將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觀念上的一個新的發展和追求。美育作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開啟心智、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種潛在力量,對於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個性是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着重要的作用。

傳統音樂一般是指世代相傳,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樂。民族音樂,它源於生活,與幼兒的生活經驗密切相關,並且有着豐富多彩、令人喜聞樂見的形式,有着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易於理解的資料。開發並利用鄉土音樂資源中有鮮明民族特色,資料健康向上的精品對幼兒進行薰陶教育,能夠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永春地處閩南中部,有着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各種傳統民間音樂豐富,如:鼓隊舞、高甲戲、南音、木偶戲、布袋戲、山歌等。然而,當前幼兒園對具有鄉土特色音樂資源的利用較為貧乏,缺乏對周圍生活與地方本土音樂文化的挖掘、傳承與創造,以至許多富有鄉土特色的音樂漸漸失去流傳因此,我們試圖透過以開發利用鄉土音樂資源為主線,對弘揚民族文化,萌發幼兒愛國意識,完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踐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的教育目標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好處。選取貼近幼兒生活的藝術教育資料,開展有家鄉、民間特色的藝術活動,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現實的。而且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還注重構成園本化音樂課程。

二、理論依據

建構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布魯納提倡使用發現學習法、陳鶴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論、《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有關藝術領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標、資料:

1、挖掘、整理和研究適合學前教育的音樂教育資料。

2、探索民間音樂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實踐途徑和方法。

3、在實踐研究的基礎上構成有效、操作性強的園本化音樂教材。

四、研究方法

文獻法、調查法、行動研究法。

五、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20xx.1-20xx.3)

1、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曹冰潔、李晉媛音樂教育理論,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幼兒觀。

2、制定課題計劃,確定研究小組成員並進行分工。

3、研究小組成員蒐集材料並進行研討。

4、課題組成員共同制定前測的測量指標。

(二)具體實施階段(20xx.4—20xx.5)

1、對實驗班進行前測。

2、進一步收集有關本地區民間音樂的教育資料,學習許卓婭的音樂教育理論。

3、制定教育目標,根據目標選取活動資料,讓幼兒在活動中初步瞭解並感受本地區的民間音樂。

4、探索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有效教育的手段與方法。

5、針對幼兒水平設計記錄表並進行跟蹤記錄。

6、能大膽運用各種表現形式來表達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7、請高甲戲團、木偶劇團的演員來園表演。8、建立學園小戲團、木偶團。

(三)總結階段(20xx.5-6)

1、整理成果資料,分析相關數據。

2、參加撰寫課題報告,課題組研究成果交流。

3、彙編成果集(反思記錄、活動設計、民間音樂教材、主題活動方案、自編兒歌等)。

課題結題報告 篇2

《兒童傳統遊戲的現代好處挖掘》課題結題報告

一、研究的緣由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發現、保護和引導幼兒固有的天性。”“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但在實際的幼兒園教育中,還存在重智育、輕遊戲的傾向。家長也更關心孩子的智力發展,往往認為遊戲就是“玩”,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多少用處。兒童遊戲越來越少,孩子越來越孤獨。而另一方面,民間遊戲面臨失傳。那些以前給我們帶來無限快樂的民間遊戲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為孩子們所熟悉。其實,民間遊戲簡單易學、趣味性強、材料方便、不受場地人數限制,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潛在發展空間,正適合我們縣城的幼兒園,我們何不把民間遊戲介紹給孩子們,讓他們也體驗傳統遊戲的快樂呢?為此,我們幼兒園選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學前兒童遊戲的多元價值開發”子課題——“民間遊戲的現代好處挖掘”,期望在課題引領下認真瞭解、解讀民間遊戲,讓它在幼兒幼兒園教育中發揮巨大作用,讓孩子們體會民間遊戲的樂趣,促進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同時也期望,在課題引領下,教師的專業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標

1、以課題活動為契機,提高老師的專業素質,重點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潛力。[由*整理]

2、研究民間遊戲所藴含的教育價值,瞭解遊戲對幼兒社會性交往潛力、情感、智力發展的作用。

三、研究資料

1、各年齡班如何選取適宜的民間遊戲,如何對傳統民間遊戲進行改變和創新。

2、民間遊戲與幼兒多元智能(個性是社會交往潛力)發展的關係。

四、研究對象

主要選取夏津華夏幼教中心3---6歲(小、中、大班)約300名幼兒作為研究對象。

五、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評優展示法、觀察法、談話法

1、文獻研究法:透過對相關遊戲資料的蒐集、學習、分析和理解,瞭解關於幼兒遊戲評價的最新進展和民間遊戲的現狀,為幼兒進行遊戲活動帶給理論支

持和方法指導。如:我們透過研究資料蒐集了很多少數民族的遊戲,如“叼羊大賽”、跳花竿等,孩子們很喜歡。

2、行動研究法:我們經過思考決定實施以幼兒為主體,以活動案例為載體的教研活動模式,注重行動研究------反思------提出問題------解決方案-----再次活動(行為跟進),緊密結合實踐中的難點盡心研究。如剛開始做課題時,小班幼兒不適合蒐集來的民間遊戲,因為一些比賽性質的遊戲對體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較高。我們經過反覆研究,改造民間遊戲,重點發展適合小朋友的非競賽性質的遊戲,老師們提出來能夠試試語言類遊戲(比如《拍手歌》)和表演遊戲(比如《挑小狗》),結果孩子們很快就愛上了這些活動。

3、評優展示法:從全園評選出幾個秀的民間遊戲活動案例,請老師們一齊觀看活動,並當場進行評析,合理吸收和借鑑,然後應用於實踐。這樣進步十分快。如,我們在xx年x月觀看了楊傑的《百變神圈》,老師們都從中學到不少東西,大家發現,民間遊戲配上民族樂曲,感覺很美!xx年x月我們又觀看了蔣巖巖的《齊天大聖》,我們又發現,用傳統故事中的人物激發幼兒遊戲的興趣,體育遊戲、表演遊戲交融滲透,遊戲的趣味性大大增強。就這樣,大家經常交流,互提推薦,一點點提高。

4、經驗總結法:將同做“學前兒童遊戲的多元價值開發”課題的其他幼兒園的成功經驗合理吸收,取得對課題開發有啟發好處的經驗,概括出支持課題研究的先進方法並加以利用,對我們研究水平的提高很有益處。上級課題組給了我們很多交流學習的機會,利津一幼的“資料收集”和煙台藍天幼兒園的論文寫作都給了我們極其寶貴的啟發。

5、觀察法:觀察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進行分析和比較,會發現很多有價值的東西。這也是我們最常用的方法,遊戲的觀察評析都以此為依據。我們會在主角遊戲中發現孩子的社會性發展水平究竟怎樣,還會在體育遊戲中發現孩子的運動潛力如何------記錄下來,便於又針對的實施教育。

6、談話法:主要用於遊戲之後,和小朋友交談,瞭解他們在遊戲中的感受,以及他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以便及時對遊戲規則做出調整。

七、研究實施步驟

1、學習準備階段

A、基本理論的學習:學習丁海東《學前遊戲論》、周兢《中國民間遊戲》、皮亞傑《兒童心理學》,重點學習學前兒童遊戲的專業論著,進一步瞭解幼兒遊戲的特點,並瞭解民間遊戲由來和各種玩法,結合幼兒園的實際狀況,思考如何讓民間遊戲深入孩子的生活,讓他們真正喜歡上民間遊戲。

B、確定人員分工和各時段任務:

我們這個課題由園長常紅喜親自督導,教研組長宿軍全面負責,精選我園秀的骨幹教師:、

具體安排如下:

起止時間要解決的問題負責人

20xx.1------3月活動發起,蒐集素材,分析歸類。

20xx.3------20xx.4月實踐階段,各班選取民間遊戲活動。課題組全體教師20xx.4------20xx.4月階段總結,全園遊戲展演,資料收集。課題組全體教師

20xx.5------9月結題階段,提升經驗,鞏固成果。

2、課題實施階段

第一步:召開課題組會議,制訂各階段目標,明確各自的任務。第二步:利用圖書文獻、學前教育網蒐集民間遊戲的相關資料;召開班級家長會,請小朋友和家長都參與收集相關材料的活動中來。

第三步:資料彙總,研究、分類,確定哪些遊戲適合在幼兒園開展。

第四步:各班每月選取一個適宜的民間遊戲,介紹給小朋友,大家一齊做遊戲,教師觀察並記錄。課題組根據幼兒的狀況和老師的意見召開教研會,分析解決實際操作中出現的問題,推廣先進的經驗。同時注意收集文字資料、影像資料。

第五步:對活動中積累的資料進行分析和篩選,並分門別類存入檔案。

第六步:提升經驗,重點引導參與課題的教師撰寫論文、製作課件。並進行評比,相互學習。

第七步:結題,向上級課題組呈交研究成果。

八、研究成果

我園於20xx年x月被董旭花教授主持的《學前兒童遊戲的多元價值開發的實踐研究》課題組定為課題研究實驗園,結合幼兒園實際狀況,我們選取的子課題是《兒童傳統遊戲的現代好處挖掘》。在從事課題研究的兩年多裏,在總課題組的引領下,課題組成員深入研究,用心實踐,大膽創新,在民間遊戲的創新改編、遊戲和幼兒多元智能關係的研究、教師的教研潛力提升等方面都大有收穫。

同時,還積累了超多的遊戲活動資料,編制了自己的園本教材。華夏幼教中心的孩子愛遊戲、玩遊戲已蔚然成風。現將我們取得的成果列舉如下,請總課題組檢查驗收:

1、民間遊戲的創新、改編。

我們在整個課題研究中共收集四十多個民間遊戲,分為體育類、益智類、語言類、藝術類並對這些遊戲作了相應的創新改編,並已經彙編成冊(見《夏津華夏民間遊戲集錦》)。其中三篇被收入20xx年x月淄博總課題交流會《階段性成果集》。

2、遊戲和幼兒多元智能關係的研究。

我們對開展的每一個遊戲都進行了多元價值分析,發現透過豐富的遊戲,幼兒的社會交往潛力、智力、體能都有較大提高,個性是社會交往潛力提高很快。

我們已經制作遊戲觀察幻燈片5個,整理出論文十餘篇並編印成冊,其中論文《親子游戲在家園聯繫中的作用》已在《幼教園地》20xx年第一期發表;課件《捉不住的小魚》、《我和報紙做遊戲》獲“解讀兒童遊戲,走進童心世界”課件大賽一等獎。透過教師的分析總結,我們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遊戲發展幼兒的多元智能。很多外地參觀交流的老師都説:“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遠遠高於他們的年齡!”

我們的孩子進入國小很受歡迎,在校園裏,不論是體育運動、文藝表演、學習知識還是與人交往,他們都出類拔萃,應對自如。

3、做遊戲、愛遊戲構成幼兒園的特色。

我們根據遊戲活動的經驗,編制了分年齡段的案例設計集(《夏津華夏民間遊戲集錦》),並保留了幻燈片資料;根據孩子們愛遊戲的天性,我們把每年的四月為“遊戲月”,每年x月舉辦“親子運動會”。每一天下午4點後,全體小朋友都參加户外遊戲,遊戲已真正成為華夏幼教中心的傳統和特色。

4、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

課題研究是一條線,我們不斷針對實踐中的難題開展教研,從一開始的遊戲篩選、遊戲組織到之後的遊戲觀察、遊戲評析、整理論文,老師們的專業潛力一步步提升,每位參加課題的老師都深有體會,她們説:“此刻,讀專業書籍的多了,遊戲時拍照的多了,向幼教刊物投稿的多了,會製作課件的多了。”作為課題的負責人,我更有體會,老師們從“不會提問題,到會提問題,到會研究討論解決問題”,她們已經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邁出了成功的一步。這些都得益於總課題組的引領,我們確實在課題活動中學到很多。

九、反思

我們是新成立的幼兒園,這是第一次做課題,所以在剛開始時覺得困難重重:

課題活動開始後,怎樣寫反思?怎樣從紛繁的材料中提煉出有價值的、規律性的東西?怎樣提升經驗,彙總成優秀論文?幸好,有總課題組的幫忙,我們從其他幼兒園也學到了很多,最後從實踐中摸索出一點點經驗,感謝董教授在課題研究中給與我們的指導,真誠的期盼下次與您合作!

課題結題報告 篇3

《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潛力的研究》結題報告

一、研究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對七至九年級學段學生作文訓練提出了明確要求,個性強調要培養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潛力——“養成修改自已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可見,放手讓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養學生的自改作文潛力,是當前作文教學中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葉聖陶老先生也曾説過:“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假如着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潛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導地位了嗎”他還説:“改的優先權應屬於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重在培養學生的自改潛力。”

而現實教學中,老師們“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師最煩惱的事。耗費了超多心血,收效卻不大。學生怕寫作文,總是對作文不感興趣,更寫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貫徹教師寫作意圖的過程,學生則轉成了被動理解的容器。這樣做的確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基於此,我確立了《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潛力的研究》這個課題。

二、概念界定

本課題的研究有三個概念:

學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應是批改和評講的主體,學生成了主體地位,他就會有興趣,就會樂學。

互批互評:作文寫好後,是學生間的互相批改,互相評講,不是老師包辦。

作文:是學生自己寫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選來的文章。

三、研究目標

1.透過互批互評來激發學生寫作的用心性,培養學生的閲讀賞析潛力。

2.培養學生批改作文、評講作文的潛力,使批改成為習慣,以提高寫作的潛力。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四、研究資料

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的潛力

本課題系蘇州市中國小“指導學生自學”微型課題,課題編號1009059,組長:朱建榮。主要研究成員:施路平、鄭詠梅、蔡秀蘭、方芳等

五、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透過查閲、收集有關學生作文自改潛力培養方面的科研文獻,獲取相關信息,並進行分析綜合,從中提煉出與本課題研究有價值的資料。

調查研究法:透過訪談、問卷等方法,對學生作文批改現狀以及學生自改作文潛力進行調查研究,並加以分析綜合,為課題的研究帶給第一手資料。

實驗研究法:以課題研究計劃為目標,對各個階段的研究不斷地進行計劃、研究、總結、修正,使課題研究科學、規範、合理。

經驗總結法:透過對課題的研究,不斷地加以總結,把獲得的經驗加以提煉總結,以期從中探索出一些教學規律,來指引今後的教學工作。

六、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擬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20xx年10月:1.學習理論,我們學習了黃大龍、朱治國合編的《生態課堂理論》,學習了《蔡明講語文》和蔡明老師的一系列有關生態課堂的文章。2.醖釀製訂了方案,我們的方案獲得市方案評比二等獎。

第二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按計劃實施,根據實際狀況,蒐集整理第一手資料,認真分析研究並小結;及時上傳到網頁。

第三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我們用心做好研究活動,成員們每人圍繞課題開公開課。有幾人多次上了課題公開課,及時資料整理、總結,及時上傳。最後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七、研究過程

首先,我們學習理論,以提高理性認識。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生態理論,基於蔡明的生態課堂的原則和黃大龍朱志國的生態課堂理論,我們認識到讓學生互批互評作文就是以關注學生生命為主的生態教學活動。他是培育學生髮展的有效途徑。

日常活動

09年9月朱建榮對市骨幹教師開作文評講課

20xx年3月11朱建榮老師開校級公開課:關注差生的作文評講——我來幫你寫作文

10年3月24鄭永梅老師校級作文評講課——《捕捉特徵細緻描繪》

10年10年4月7方芳開校級公開課作文評講《你在我心中》

10年4月14號施路平老師開作文評講課——怎樣圍繞中心選材

10年4月27蔡秀蘭校級公開課——怎樣批改作文

20xx年5月13市督導室來調研,市學科帶頭人朱志國聽了朱建榮的作文評講課,説值得推廣。

20xx年9月29朱建榮老師參加袁建忠書記的生態作文結題會

20xx年10月19朱建榮老師給蘇北宿遷市曹集中學老師交流學生互批互評作文的做法。

.20xx年11月22號,市教研室書記中聽了朱建榮老師的課後説值得推廣。

20xx年11月24日,在市教學活動展示月中,施路平、鄭詠梅老師上作文指導展示課,朱建榮老師上作文評講推薦課。這次基教科顧松鶴科長在聽了朱建榮老師的課後有三點評價,1.港區國中的語文老師凸顯了一個理念——用教材教,學後注重應用,培養學生素養和潛力。2.實施了一種策略,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中來。3.養成了一種市進修校園盧金霞老師評價朱建榮的課:“將批改與指導相融合,將批改與作文升格訓練成一體,將這次批改的目標與本次作文訓練的目標達成相一致”。

推薦課後與進修校園張老師交流,受到張老師邀請。

20xx年11月30號朱建榮老師應常青藤校園邀請去交流學生互批互評作文方法.

20xx年3月11日我們邀請生態語文羣老師來我校聽朱建榮老師的作文評講課,並進行評課交流

八、研究成效

本課題研究貼合《語文課程標準》對七至九年級學段學生作文訓練的要求。《課標》個性強調要培養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潛力——“養成修改自已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也貼合葉聖陶老先生説的:“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假如着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潛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導地位了嗎”

本課題基於課堂,恰好貼合張家港市生態課堂教學的理念,讓學生互批互改互評作文,就是以關注學生生命為主,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生本性原則、生命性原則、生成性原則、生動性原則、生活性原則、生長性原則得到充分體現。

1.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學生的閲讀鑑賞潛力。學生互批作文,是對同學作文的鑑賞,又是對課文鑑賞的複習應用,能督促他們在閲讀課上作批註,他們的評語越來越準確,證明鑑賞潛力越來越高。

2.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學生寫得體批語的潛力,同時也提高了運用規範符號的潛力以及語言表達潛力。學生經過訓練,批語越寫越得體,各種修改符號都能準確運用。在評講同學作文中,能夠用心中肯的發表意見。語言表達潛力明顯得到提高。

3.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激發了學生樂學,提高了寫作潛力。“學生的樂學心理主要來源於自己的創造個性和創造思維所產生的結果能被認可和理解,其價值能被實現。”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學生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讓學生評講作文,就是肯定學生的潛力,相信他們有鑑賞潛力,是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的表現,證明老師重視學生的觀點、意見、推薦。學生得到了老師的信任,課堂的民主和諧度就高,學生心裏就簡單了,沒有壓抑了,學生就能用心思考,大膽發現,大膽發表意見。學生的日記能夠證實他們對作文的興趣和快樂。學生的興趣起來了,他們的作文就越寫越好了。

4.透過本課題的研究,能促進師生成長。

學生評講作文是在學生互批的基礎上的評講,既要評講作者所寫文章優劣,又要評講批者的批語是否準確。這是一個鑑賞過程,要檢查作者的寫作水平,又要檢查批改者的賞析潛力,無論是批改還是評講,都要檢查對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具體到評講,又要聽力、決定潛力,語言表達潛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評對師生都是一次挑戰,一次提高。它激發了學生自我提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個體意識。這種成長過程包括強化自省、強化自評、強化自控。學生在自省、自評、自控中成長起來。這種課堂也激發了教師的知睏意識、探究意識和問題意識。有了知睏意識就促使你去多讀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師成長。

5.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構成了作文教學的特色。20xx年3月11日我們邀請生態語文羣老師來我校聽朱建榮老師的作文評講課,並進行評課交流。新生代教師,青年名師梅洪建聽課後的評價“a.一向以來,在功利的教學環境中,教師為了分數早就忽略了對學生潛力的培養。朱建榮的課讓學生不是站在寫的角度來審視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評者”相結合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理想創作潛力和批評鑑賞潛力。這個過程不是對別人作品評論好與壞的問題,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對理想的思路之後再對別人的作品的品評中進行自然的昇華和再創造。這是對學生潛力培養的途徑。b.一向以來,在很多人在闡釋性的語文中,早就剝離了閲讀和寫作的關係。將課文的美點消解在對知識性記憶和資料性的再現之中,在“意”的強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朱建榮的課堂中,不但到達了“文”“意”的自然統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評改的過程中達成了對課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層次上鍛鍊了孩子的審美潛力。c.一向以來,孩子們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不願意看到別人的美,只看到別人的不足。但在朱建榮的作文評改過程中不僅僅僅讓孩子發現了別人的不足,更讓孩子們發現了別人的美。同時在對評語的評價環節,更能體現一個人

的再認知以及培養孩子的理解批評的潛力。這種無形中的人格培養,則是教育的永恆追求。”

6.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對新課改的認識。

老師們明白了學生互批互評作文就是關注學生生命的生態作文教學。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則,學生評講作文最能顯示生命性原則,在以學生為主體的作文評講課上,生態課堂的生動性原則、生成性原則都得到充分體現。

7.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教師的指導作文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