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小課題開題報告

“留守兒童”由於家庭教育的氛圍不良,導致了這部分孩子的心理或有缺陷,或霸氣,或內心孤僻;在學校裏不能很好地融入班集體,得不到老師的關愛和理解. 尤其是進入國中後,由於學習負擔的不斷加重,數學對理解的要求不斷加大,成績可能大幅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極易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畏懼心理. 如果我們不能採取有效的措施及時幫助他們矯正、排解、救助,就可能誘發不良的外顯行為,例如他們在數學課堂上故意説話、不集中精力學習,就像到了電影院看電影——高興時多看兩眼,不高興就睡覺;課後不能認真做作業,不能及時複習鞏固,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不端正,沒有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不能很好地融入班集體,甚至出現暴力傾向.

生物小課題開題報告

數學課堂心理干預是指:“數學教師,圍繞培養學生成功的心理素質為總目標,綜合運用教育心理學和學校心理學的原理與技術,在數學課堂上對學業不良學生的挫敗感、自卑感和獲得性無助感等消極心態進行積極的干預,從而引導學生恢復自信心,提高挫折耐受力,保持樂觀、積極、進取的心態.”

我們在這裏所説的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心理干預,主要是指在數學課堂上針對有心理問題的農村國中生進行行為指導和心理糾正. 它是對有行為問題和心理疾病的學生或有這方面傾向的學生採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提出有效的治療措施,對大多數學生則重在進行發展性的數學心理素質教育,從而達到數學教學的目的.

我們運用荷蘭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專家瑪利亞·阿茲教授的學生心理輔導的marte meo模式理論,教師用課堂教學日記,學生用學習日記、反思等,反映學生在學校課堂上與其他學生或教師的溝通能力和影響力,以及對數學活動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運用交互作用分析理論來指導教師應用自己的力量以自然的方式來提升和刺激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幫助他們建立合適的行為模式,着重對農村國中數學課堂教學心理干預模式進行研究和探索,摸索在新課標下如何有效地對農村國中生進行行為和心理的干預.

運用數學課堂教學進行心理

干預的基本原則

1. 實踐性原則

以理論為指導,應用性研究為主,強調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為課堂教學實踐服務,把理論與課堂教學管理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研究,不斷探索,對國中生進行數學課堂教學心理干預,研究的主要問題是解決當前國中數學課堂教學管理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2. 發展性原則

國中數學課堂教學心理干預應以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為主導,根據國中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數學心理髮展的需要給予必要的幫助,從而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並儘可能開發其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