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道德底線

教師職業道德底線

教師職業道德底線

1. 熱愛學生

人們都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現實教育中又有多少愛的陽光能夠灑到學生們的心田?在學生們心目中,教師尊嚴如此掃地,師生關係如此對立,責任在哪裏?不能不説,教師缺少了對學生的愛,缺少師生之間的心靈溝通,是主要原因之一。愛不應口惠而實不至。教師的愛必須讓學生時時刻刻體會到、感受到。

王立華,作為山東省創新教育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的代表,早晨、中午第一節課前都要早到校,站在班級門口以慈祥的目光、和藹的語氣迎接每一個學生。中午、下午放學時他又在教室門口以眷戀的眼神、關切的語氣送走每一個學生。有時候學生為了和他搶時間,也許比他早到校,但他必然是最後一個離開教室的!站在門口,微笑着看着學生陸續走進教室。“張金,眼圈又黑了,是不是沒睡好!學會休息,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啊!”“張鶴,臉色有點黃,注意增加營養啊。”“鄭士傑,不用急,跑得滿頭大汗的,還沒到上課時間呢。”……放學時,自然也要和學生“鬧騰”一番:“放學了,帶上文具和書,到室外去換換新鮮的空氣吧!”“王婷婷,雪大路滑,路上慢點!”“劉瑤,回家別老跟家長搞‘內戰’,換個方式和家長交流,你會發現效果更好!”“吳愛龍,校服是不是髒了,該洗洗了!”……沒有多少“甜言蜜語”,只是問候幾句平常話,再交代點注意事項;沒有逼,沒有灌,只是在叮囑。

風雨無阻,數年如一日的這樣迎送學生,他沒有別的目的,只是想以自己的人格去感化學生,讓學生沐浴在愛的陽光裏,感覺到愛,懂得愛,並輸出愛。

2.瞭解學生

由於教師負擔過重,加上近年來教師職業道德水準的下滑,教師對學生了解不夠的現象普遍存在。這反映了當今教育界教師服務意識的淡化和缺失。如教師家訪意識薄弱,不重視研究學生的學情,缺乏對學生的個別化教育,等等。從本質上説,教育是一種服務,沒有教師對學生的真切瞭解,沒有師生之間心靈的溝通和情感的交流,教育就失去了前提,就失去了靈魂。學生作為教師工作的合作伙伴,瞭解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或者説是教師的天職。一位合格的教師必須瞭解學生的個性、學習與成長經歷、家庭環境、學生的特殊需要等。為此,筆者主張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恢復、重建、革新教師家訪制度。

3.不傷害學生

4.幫助學生

教師是為學生髮展服務的,幫助學生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有多少教師能給學生以切實而有效的幫助。什麼是幫助?幫助是對學生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給予指導,是對學生心理上遇到的困惑給予疏導,是對學生人生道路上的關鍵時刻給予指點。我們的教師在這些方面做得如何?筆者在20世紀80、90年代的目標教學研究中,曾推廣班教導會制度,即由班主任、任課教師和班幹部組成班教導委員會,定期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進行會診,以對某些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幫助方案。今天看來,這種做法仍然是必要的。

5.不做“負道德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