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微軟的下一場“戰爭”

Google CEO施密特曾被蓋茨嚴重羞辱兩次,第二次甚至讓他丟了工作,含恨説出“談論微軟有害我的健康”。

Google、微軟的下一場“戰爭”


從1998年成立以來,Google沒有花過一塊錢做廣告,但媒體從不吝惜給它位置。

7月初,Google首席執行官艾瑞克·施密特前腳剛踏上北京,市場就立刻充斥,Google將收購百度的消息。施密特後腳離開,微軟馬上據狀控告自己的前全球副總裁李開復,因為李剛加入Google陣營,而他先前負責的正是微軟的搜索技術開發工作,頭號假想敵就是Google。

這一招離間計反讓Google陣營聲勢大振,好比NBA的休斯敦火箭和邁阿密熱隊比賽開場前,奧尼爾突然宣佈要脱離熱隊加盟火箭,與姚明並肩作戰,熱隊所有先前圍繞奧尼爾設計的戰術和佈局都將失效。


互聯網的公敵

Google似乎想與所有重量級公司為敵。在搜索引擎的老本行上,它已經以逼近60%的全球佔有率,遙遙領先第二名的雅虎和第三名的MSN,逼得這兩家公司停止和Google合作,不再付費給Google用它的搜索技術,而是改回自行開發,以免養虎為患。

巧合的是,雅虎兩位創辦人楊致遠和大衞.費羅,正是Google兩位創辦人拉瑞·佩吉和塞吉·布爾在斯坦福大學博士班的師兄,當Google兩位創辦人最初有創業點子,首先諮詢的就是這兩位師兄,Google成立後雅虎也一直是重要客户,如今兄弟反目,讓媒體不乏話題炒作。

Google可不手軟,要從方方面面與對手展開鬥爭。門户網站最基本的服務是提供免費郵箱、搜索引擎和新聞,Google雖是以搜索引擎為主要業務,但是也提供免費郵箱和新聞,它的免費郵箱空間高達2G,在兩年前一推出就讓同業倍感壓力,而它的新聞網站更是每一秒都在更新內容,還可量身訂做,讓使用者輸入關鍵詞,比方輸入“颱風”、“中國女排”和“劉翔”等,它就會隨時把有關它們的最新消息寄到你的郵箱中。

在互聯網上,搜索技術原本被認為是雞肋,但Google卻以搜索為核心創造出多項賺錢渠道。除了把技術授權給其它公司收取授權費,另一收入來源就是網絡廣告。傳統的網絡廣告,是在網頁上找空位登“橫幅”(banner),或是附在電子郵件中送出,至於誰會看到這些訊息很難掌握。

Google則是在使用者輸入關鍵詞查詢後,除了送出查詢結果,還在這些頁面旁附上和這個關鍵詞有關的廣告,比方輸入“計算機”,頁面旁會出現IBM、聯想或惠普的小幅文字廣告(不用圖檔,以縮短網頁出現時間),使用者點擊進去後Google才向廣告主收費,目標對象非常精準。

開發已達3年的Froogle網站,更是Google新的殺手鐗。Froogle延用了Google的搜索技術,到所有提供商品信息的網站搜索,並把結果帶回來,根據它自己的目錄分類,這可讓eBay和亞馬遜等電子商務業者坐立不安。這兩家公司原本也是付費用Google的搜索技術,但是等Froogle壯大之後,消費者要上網購物或競標,就不需再連上eBay和亞馬遜,直接到Froogle就好。

亞馬遜已決定不和Google玩下去,要自行開發搜索技術,eBay雖然還與Google合作,但eBay首席執行官梅格.惠特曼在公開場合最常被提問的,就是兩家公司何時拆夥。


Google的第二次成長機會

Google到底想做什麼?或者問題該這麼問,有什麼是它不想做的?自去年8月股票上市以來,Google的市值目前已達到860億美金,超過雅虎的526億、eBay的477億和亞馬遜的156億,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網絡公司。若把Google放在媒體類評比,它也贏過迪士尼,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媒體公司。

在硅谷黃金地段的Atherton山區一帶,最近有批一擲千金面不改色的購房客,大手筆買下五百多萬美金以上的豪宅,許多都是Google的高管,因為股票上市成為千萬富翁。

Google處處樹敵,競爭對手的名單一再增加,這些對手自然把槍口對準它,Google想贏只有提早開火。對一個成立才7年、員工人數僅3000出頭、今年預計營收60億美金的新公司來説,肩上揹負着860億美金市值,是非常大的壓力,因此找尋新的增長點刻不容緩。

從Google這兩年佈局來看,未來三大增長方向是“海外市場”、“手機”和“電子商務搜索”,而這三者的交集就是中國,這也是為何施密特急着在百度上市前來談收購,以及挖角李開復。

中國今年上網人數突破1億,預計到2010年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上網人數最多的國家,對於Google這個依靠美國市場起家的公司來説,提供了第二次成長機會。目前在中國的搜索引擎佔有率,百度以33%居第一,3721以30%居第二,Google則以22%居第三。

當雅虎先一步購併3721後,Google的選擇就很有限,不是購併百度,就是自行在中國發展,但後者顯然要比前者耗掉更多時間,而時間正好是Google當下最欠缺的資源。為了防止Google突襲,百度還因此減少上市發行的股份,避免Google從公開市場收購股份進而取得控制權。隨着百度上市日期逼近,這場攻防還會繼續下去。

其次,在手機方面,目前全球使用手機人口已超過15億,遠超過使用PC的人口,但是PC仍是一般網民上網的主要工具。Google早已開發出手機版用的搜索界面,只等3G啟用和smart phone(智能手機)普及,手機上網在未來會是比PC上網更大的生意。中國的手機使用人口高居全球第一,對Google而言是和美國同樣重要的市場,甚至更為重要。

第三,在電子商務方面,不管是C2C競拍的易趣或淘寶,還是B2C購物的卓越或噹噹,還是B2B貿易的阿里巴巴,中國目前還沒有出現絕對領先的公司,但是交易量卻不斷上升,對於Google是推出中文版Froogle的好機會。


與微軟的恩怨

李開復是微軟倚重的研究人員,對微軟的技術發展藍圖熟悉,對中國也很熟悉,曾被比爾·蓋茨派到北京成立微軟的中國研究院,並在之後升格為亞洲研究院,與微軟在美國西雅圖和英國劍橋的研究中心鼎足而立。

借重李開復對微軟和中國的經驗,Google將如虎添翼,特別是在新一代的搜索技術中,搜索對象將不只限在網頁,而是連存在PC硬盤裏的電子郵件、word文件和圖檔都能搜索,這對微軟衝擊很大,因為使用者以後一開機可能先連上Google,再經由它去做其它工作,如此將使微軟的重要性大幅降低。

去年在《財富》雜誌上有一篇文章提到,微軟和Google都試圖挖角對方的研究人員,以瞭解對方在做什麼。如今Google先聲奪人,但微軟肯定不會善罷干休。在Google上市前的一次公司聚會中,員工羣情激奮,甚至有人喊出“購併微軟”。在等同Google憲法的公司十大信條中,第六條是“賺錢不需靠做惡”(You can make money without doing evil),被外界認為就是衝着微軟而來。

對施密特來説,他的人生沒有比現在更愉快的時候了。我曾在1996年於亞特蘭大聽過施密特一場演講,1999年也在紐約採訪過他,印象中他是非常有自信的技術專才。他前面兩個工作,是在太陽微系統(Sun Microsystems)擔任技術長以及網威(Novell)擔任首席執行官,這兩家公司分別在不同領域與微軟對抗,結果都以失敗告終,施密特被蓋茨嚴重羞辱兩次,第二次甚至讓他丟了工作,含恨説出“談論微軟有害我的健康”。

下崗之後,施密特落寞地在2001年經由風險投資公司牽線,來到當時名不見經傳的Google,沒想到人生從此改寫,目前儼然成為抗衡微軟的代表。Google所發起的一連串鬥爭,糾結了同室操戈、恩將仇報、個人私怨、員工背叛、爾虞我詐以及投資人下注壓賭,具備所有好來塢賣座電影的元素。因此,片尾的結局會如何,格外引人好奇。

可以肯定的是,即便Google的搜索技術再強大,把這個問題輸進去也得不到答案,我們只能確定答案會和中國有關,至於中國市場會是Google更上一層樓的墊腳石,還是絆腳石,那就是下一個問題了。(王志仁)

來源:21世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