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概況導遊詞(精選3篇)

撫順概況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到撫順縣旅遊,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今天的導遊,很高興能和大家共同徜徉在這明媚的春光裏,但願我的講解和這一路上的美妙景色能夠帶給您無限的驚喜,在旅途中如果您對我們的服務有哪些意見或建議,請隨時與我溝通,我和司機X師傅預祝您旅途愉快!

撫順概況導遊詞(精選3篇)

山清水秀、美麗富饒的撫順縣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它位於遼寧省撫順市東部,東靠新賓、清原滿族自治縣,西接撫順市區、瀋陽市,南同本溪為鄰,北與鐵嶺相連,距離瀋陽、撫順車程不超過1小時, 202國道和沈通線分別東西貫穿我縣北部和南部,高速公路以及省、縣、鄉各級公路縱向延伸,橫向貫通,內外相接,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且地處瀋陽世博園、高灣極地館、新賓永陵、清原紅河漂等景區之間,並與這些景區形成沈撫旅遊環線,是遼寧中部城市羣的天然後花園。

撫順縣是“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山區縣。境域總面積2336平方公里,屬暖温帶大陸濕潤性季風氣候,春季温暖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豔陽氣爽,冬季寒冷積雪,是四季旅遊休閒度假的沃土。縣境內山巒起伏,羣峯疊嶂,有高山129座,其中海撥千米以上達4座。全縣大小河流51條,水庫29座,總庫容量0.83億立方米,方塘210座。連跨章黨、上馬、蘭山三鄉的遼寧省第一大水庫——大夥房水庫也橫卧撫順縣境北部,煙波浩淼,山環水繞,景觀優美,是生態環保旅遊的佳境。全縣森林覆蓋率68%,是省綠化先進單位。水果以三大梨、蘋果、葡萄和櫻桃等為主;靈芝、榆黃蘑等藥食兩用菌和中草藥材藴藏豐富,年可採集量達300萬公斤。大葉芹、蕨菜等山野菜和大理石、白雲巖等礦藏,藴藏量均省內聞名。境內天鵝、鴛鴦、蒼鷹、禿鷲等23種鳥類均為省級二類保護動物。

近年來,我縣以農村環境、農業生產、農民生活為旅遊吸引物,以吃綠、住綠、遊綠、購綠為特色,打造鄉村旅遊品牌,形成了“春看山花爛漫、夏吟綠樹成蔭、秋觀五彩山巒、冬賞林海雪原”的“四看”及“春吃山野菜、夏喝全羊湯、秋燉蛤什蟆、冬吃殺豬菜”的“四吃”特色旅遊產品,目前全縣形成了沈通線和撫金線兩條精品旅遊線路,沿線的中華寺風景區、關山湖國家水利風景區、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石文大河峪觀光采摘園、白鷺島風景區等旅遊景區點已成為我縣的旅遊亮點。

現在汽車行駛的公路就是撫順縣的景觀路——沈通線公路,它作為撫順縣的旅遊精品景觀帶全長78公里,西起拉古中華寺、東至馬圈子天女山,橫穿撫順市南部地區,線上分佈中華寺、關山湖、三塊石三個重點旅遊景區,以及毛公國防教育基地、石文大河峪觀光采摘園、天女山自然風景區等8大景點和度假山莊,是休閒度假的精品線。沿線“山、水、林、田、路、村”的綜合改造,公路兩旁栽植的白樺、楓樹,開發的綠色農業、設施農業、觀光農業等現代農業項目,均增加了撫順縣的旅遊內涵。沈通線已經成為了一條文明景觀帶,與其周邊景點組成了撫順縣旅遊產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我們首先進入的是拉古鄉,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拉古鄉名稱的由來,拉古鄉是以政府駐地拉古村為名。而拉古村則得名於清康熙年間翰林院大學士車剋死後,將骨殖瓶運於此地埋葬,於是在雍正年間便稱“拉骨峪”,後改稱為拉古峪,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拉古村。拉古鄉是一塊如綵帶般的土地,它靠近遼寧省以瀋陽為中心的中部城市羣,距遼寧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瀋陽市40公里,距桃仙機場30公里,距國內重點旅遊城市大連400公里,省二級公路貫通境內南北,兩條國道交叉橫越東西,還有一條鐵路運輸專用線橫跨鄉里,交通優勢特別明顯。拉古鄉域總面積104.2平方公里,耕地38573畝,水田2340畝,旱田36233畝,林地5.4萬畝,森林覆蓋率34.63%。這裏居住着勤勞樸實的人民,總人口16723人,其中農業人口15324人,非農業人口1399人,除漢族外,還有滿、回、鮮、蒙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各民族人民團結和睦,安居樂業,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種甜蜜的種子,建設美好的家園。這裏有豐富的資源,良好的基礎設施。20xx年,縣委、縣政府在拉古鄉成立了冶金鑄造工業園區,是撫順縣五大工業園區之一,截止20xx年,園區內已引進包括罕王、新鋼在內的工業項目13個,引進資金7.9億元。隨着沈撫同城化的不斷推進,未來我縣大部分工業企業將集中在拉古工業園區,工業發展潛力巨大。境內以中華寺風景區為代表的旅遊業也蓬勃發展。

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中華寺風景區,撫順與瀋陽同山同水、同根同源,千年古剎中華寺就坐落於兩城之間,沈撫同城、旅遊先行,中華寺以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成為了沈撫地區著名的宗教旅遊勝地。中華寺始建於唐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它位於撫順縣拉古鄉劉山村拉古河畔與瀋陽市東陵區王濱鄉接壤,距瀋陽30公里,車程不超過1小時。規劃面積60公頃,建築面積8307平方米,是自然與人文薈萃的宗教名山,以往文人學士,尋仙訪道,平民百姓燒香拜會都要到這裏來完成他們的宿願。現在的中華寺風景區由中華寺、中華萬壽宮、中華萬佛塔、高僧塔院、唸佛堂、講經堂、佛家墓園和觀音洞等多處景觀組成,整體建築風格呈現大唐風韻,簡約而不失莊重,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到中華寺將欣賞到宏偉的殿堂、巍峨的寶塔、精美的造像和令人讚歎的繪畫藝術、石刻藝術,尤其是每逢七年級、十五和佛道教節日舉行大型法會時,來此觀光旅遊,降香朝拜,更別有一翻情趣。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石文鎮,石文鎮原稱石文廠、石灰廠、十圍場、石佛廠。據傳,明朝前期,此地山林茂密,荊棘叢生,為禽獸潛蹤之地,故皇家於此設圍場,經常來此狩獵,而得名“十圍場”。日俄戰爭,俄人佔據此地時稱“石灰廠”,其意義不詳。至清末,更名為“石文廠”以象徵文雅之意,今稱石文。石文鎮位於撫順縣南部,距市區(縣政府駐地)25公里,東與救兵鄉相鄰,西與拉古鄉相接,東南與峽河鄉一嶺之隔,西南與海浪鄉彼此接壤,北與望花區塔峪鎮毗連。沈環、沈通線公路縱橫全鎮,直達本溪市。全鎮總面積151平方公里,山林11.47萬畝,耕地3.722萬畝,其中旱田2.83萬畝。全鎮所轄15個行政村、1個社區,6433户,24950人,其中農業人口19488人。石文河上游有英守、官山、通什三座水庫,蓄水量達1500萬立方米,可灌溉面積8000畝。全鎮農業以種植業、養殖業和林果業為主,逐漸形成了棚菜、果樹、蛋雞、裸地菜、絨山羊、柞蠶六大產業。工業以鐵礦開採、冶煉、塑料、橡膠、建材、電器元件製造為主,罕王集團直接還原鐵有限公司、撫順市遠東橡膠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幹民營企業正在不斷髮展壯大。 “產業富民、工業興鎮”是石文的發展思路,“創建衞星城鎮,打造和諧石文”是石文的發展目標。小城鎮功能日趨完善,餐飲服務和運輸等各業比較發達。該鎮曾榮獲縣先進黨委、市發展鄉鎮企業十強鎮、縣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市經濟發展先進鎮、市文明鄉鎮、省市安全文明鄉鎮等三十餘項榮譽稱號,湧現的全國文明村——毛公村、省級文明村——三家子村,已成為撫順市農村三個文明建設的一面旗幟。

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毛公村。關於毛公村的由來有這樣一種説法:據説清朝有一木匠姓毛名公,在此地定居,老人辦事公道,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老人將該村取名為毛公堡,簡稱毛公。毛公村位於撫順縣石文鎮,距撫順市區30公里,蘇邊線貫穿全境,沈通線與沈環公路均從該村附近經過,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該村有兩個自然村,399户,1319口人,共有耕地20xx畝,集體山林5700畝,村集體經濟收入16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7000元。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同年12月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典型,20xx年底被中宣部評為全國首批文明村。毛公國防教育基地以國防教育訓練為主線,進行國防教育和紅色教育(革命傳統及毛公村現代文明),通過開展參觀軍營、武器裝備、訓練器械,實彈射擊,體驗軍營生活等項目,達到“感受一日兵”的目的。同時還開展農村生態旅遊,以此來展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全國文明村----毛公村的新風貌。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是英守村,傳説明末清初時,清朝官兵英勇奮戰打退了明朝的援兵,護守這一帶村莊田地,故得名英守堡子,今稱英守。據考“英守”是滿語,意為“青雕”,所以此村是以鳥命名的。我們眼前看到的就是英守大河峪觀光采摘園,它位於撫順縣石文鎮英守村,比鄰英守水庫旅遊區,這裏山清水秀,景色宜人,600餘畝果園內果樹種類繁多、品種優良,春天花香四溢,秋天瓜果香甜,每年一次的採摘節更為這裏增添了無限的魅力,是遊客春季賞花、秋季採摘、休閒度假、放鬆身心的理想場所。

參觀了大河峪觀光采摘園,我再帶領大家參觀我縣的另一個水果觀光園——石文鎮連刀灣生態果園度假旅遊區。石文鎮連刀灣生態果園度假旅遊區位於撫順縣南部山區, 距市區27公里,雙古線公路東西走向貫穿全境,可通往三寶屯收費口至瀋陽。景區內有成型的果園46個,盛產沙果、南果梨、尖把梨、蘋果梨、秋白梨、麻梨、山梨、櫻桃、杏、桃、李子、樹梅等多種水果,年產量310多萬斤。此外還有數不清的山野菜、榛子、食用菌、鮮食玉米、青豆、西甜瓜和花生等山貨野果。景區呈東西走向,內有官山水庫垂釣區、淡水養殖區等多處景點,是休閒度假的好地方。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救兵鄉,救兵鄉以政府駐地救兵村為名。救兵村原名救兵台,相傳唐朝薛仁貴徵東經過此地併發出救兵,清朝時在村前山上建造烽火台,由此得名。救兵鄉地處撫順市東南部山區,距市中心18公里,距202國道30公里,撫清線(撫順——本溪)及沈(瀋陽)通(通化)線貫穿全鄉,鄉域總面積266.7平方公里,共有14個行政村,35個自然屯,居民6602户,總人口2.1萬人,耕地面積3萬畝,其中水田6400畝,森林總面積37.7萬畝。全鄉目前有選礦廠9家,木製品加工企業120家,機制木炭企業30家,年產實木地板、實木複合地板、實木體育場館地板500萬平方米,產品已銷往歐美、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中國地板第一鄉”。亞洲最大木製品工業園區建設已經全面啟動,現已規劃出救兵馬郡木業園區和救兵小東木業園區兩個木業園區,總佔地面積達5550畝。木製品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全鄉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該鄉連續四年獲撫順市“經濟發展十強鄉鎮”稱號,多次榮獲省級先進黨委、市級先進黨委、縣級先進黨委、市級文明鄉鎮、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關山湖國家水利風景區就坐落在該鄉。

不同於中華寺的清幽,關山湖國家水利風景區以其青山秀水成為沈通線上一道獨特的風景。它位於撫順市區東南部22公里東洲河上游,東與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相連,北與薩爾滸風景區遙相呼應;距省會瀋陽50公里,距中華寺風景區20公里,佔地約30平方公里。古老的關山有着悠久的歷史,樊梨花點兵,薛裏徵東的歷史傳説經久不衰。不僅清代是宮廷達貴選擇的落腳之地,近現代也是兵家必爭之地,解放軍五打救兵台使這裏又增添了革命鬥爭的色彩。整個景區由碧綠的湖水和蒼翠起伏的青山交織而成,主要旅遊景點有休閒垂釣區、遠足氧吧區、自助作物採摘區、假日公園。同時,度假賓館、遊船碼頭等還可以滿足遊客餐飲、住宿和乘船觀光的需要。置身於碧波盪漾的關山湖,遙望兩岸青山綠水,聆聽天籟之音,能引起您對古戰場的無限沉思與遐想。

我們現在看到的飯店是在水一方休閒度假娛樂廣場,它位於救兵鄉上溝村,距市中心22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總面積30000平方米,可供200人同時就餐,室內有大小餐廳,以人工魚塘和餐飲娛樂為主營。設有枱球、麻將、音響等設備,可舉辦各種大型文體聯歡活動。室內寬敞明亮、通風透光,室外露天廣場為遊客提供各種服務。遊客所享用的主副食均為農家綠色產品。

汽車已經行駛到了撫順縣後安鎮境內,後安鎮原名“後幹河子”,因位於“幹河子”北岸,人們習慣稱北為後,而得名,後因“幹”與“安”諧音,又取平安之意,改為“後安河子”,簡稱後安。它地處撫順市東部山區,屬長白山龍崗餘脈。全鎮總面積363.3平方公里,現有耕地220xx畝,林地面積355000畝,所轄13個行政村,人口17581人。該村東臨湯圖鄉,南臨本溪和馬圈子鄉,西與救兵鄉接壤,北與上馬鄉連接,省級公路沈通線、市級公路撫金線貫穿全鎮。後安鎮以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經濟環境,革命老區的光榮歷史,成為我縣東部中心鎮。後安鎮山川秀美,人傑地靈,著名的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就坐落在鎮域內。公園自1999年開發建設以來,以其優良的生態環境、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史蹟,成為省內外遊客紅色旅遊、生態旅遊、農家旅遊的理想去處。目前,公園周邊共有旅遊賓館2家,飯旅店28家,旅遊從業人員達300人。同時,正在建設中的小鹿溝風景區也即將成為與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相呼應的旅遊景區。

我們現在看到的景區是腰堡水庫度假村,它位於撫順市東南部的後安鎮腰堡村南,距市區42公里,南對昂首欲鳴的鳳凰山,北對高聳巍峨的卧佛山,東靠山崖峻峭的老虎洞,西面則環繞着傳説中的卧龍山脈。這裏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四季温度均比市區低5-6度,是夏季的避暑佳地。度假村佔地面積90餘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有容納100人的會議室,可同時接待300人就餐,200人住宿。置身腰堡水庫,立刻產生一種告別喧囂與塵埃,飄飄欲仙、迴歸自然的感覺,是20xx年撫順市民最喜愛的八大休閒山莊之一。

大家請看遠處的山門,它就是小鹿溝風景區的山門。小鹿溝風景區是集佛教文化與休閒度假於一體的旅遊度假區,規劃面積30公頃,計劃投資5000萬元,建設工期3年,主要建設項目有青龍寺、度假山莊、動物園等。青龍寺位於撫順縣後安鎮鄭家村,坐落在山河秀麗的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小鹿溝風景區內。這裏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溪水潺潺,曲徑通幽,有栩栩如生的靈山卧佛、一億多年的觀音古洞等景點,是一塊充滿着神奇傳説的佛教聖地。

現在我們的旅遊車已經駛進了撫順縣最為著名的景點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內,大家可以看兩側綠樹成蔭,環境優良,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它作為沈通線景觀帶上一個重要景點,以其獨特的資源、秀麗的風光極大地吸引了省內外遊客。公園系長白山老龍崗餘脈南麓,位於撫順東南52公里處的撫順縣後安鎮和湯圖滿族鄉境內,距瀋陽市97公里,距本溪市44公里,由高速公路相連,交通十分便捷。公園佔地面積100平方公里,有山峯112 座,主峯海拔1131米,因在高山之巔有三塊巨石相依相擁昂然劍立,直入雲端而揚名。園區千峯競秀,林莽蒼桑,集雄、險、奇、峻、雅、幽、清於一體,森林覆蓋率高達92%,素有“天然物種基因庫”、“北方温帶雨林”之美譽。公園以巍巍的三塊石,俊俏的仙人台,飛鳴的白龍潭瀑布,聖潔的天女木蘭,神奇的鴿子洞等景點,尤為壯觀。

據《興京縣誌》記載:“十七世紀初,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起兵時,就以此為大後方,屯聚兵丁,儲備糧草。”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裏是遼瀋地區著名的革命根據地,楊靖宇領導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就以三塊石為革命根據地,它也因此被譽為堅持敵後游擊戰爭最為堅強的一塊根據地,今天,三塊石已成為遼寧省著名的紅色旅遊景區。

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一年四季景色怡人。春天,野谷山花滿壑,布穀聲聲 ;夏天,嘉木秀蔭葱鬱,泉水丁咚;秋天,滿山紅葉盡染,飛霞霽虹;冬天,白雪倚地拍空,素裹乾坤。文人墨客也讚譽其有“五美”,即壯觀之美、原始之美、經典之美、生態之美、古樸之美。來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登仙山、賞山景、採山貨,在山水間舉棋對弈,體會“世事如棋,一局爭來千秋業,柔情似水,幾時流盡六朝春”的感覺。

翻過八盤嶺我們就進入了馬圈子鄉,馬圈子鄉以鄉政府駐地馬圈子村為名,1620xx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後金軍攻佔清河城,進駐本境,在孤家子西南修建很多馬圈作為馴馬場,故而得名馬圈子。馬圈子鄉位於撫順縣東部,距市中心75公里,東與新賓縣為鄰,南連本溪縣,西北與後安鎮接壤。省級公路沈通線、市級公路撫金線貫穿全境,直通新賓、通化、本溪、瀋陽等地,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使馬圈子地區成為遼寧東部地區農副土特產品貿易集散地之一。現有6個行政村,10個自然屯,1個國有林場,鄉域總面積141.4平方公里,農户1762户,總人口6014人,耕地總面積14031畝,林地總面積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90%以上。主要有鐵礦石、石灰石、花崗石和河沙。馬圈子鄉旅遊資源豐富。這裏的地型地貌屬於長白山脈龍崗山系,平均海拔500米以上,最高山峯海拔877米。全境由九條恰似蜿蜒的巨龍般的山脈環繞而成,民間曾將這裏叫做“九龍匯”。這裏人傑地靈,特殊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奇特的自然風光,著名的天女山風景區以盛產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天女木蘭和神祕的“東北神茶”而聞名,是休閒度假的理想場所。

我們看這就是天女山風景區,天女山俗稱歪砬子,系長白山餘脈,地處撫順縣革命老區馬圈子鄉太平村境內,距撫順市內65公里,東臨新賓滿族自治縣,南與馬圈子村毗鄰,西與後安鎮相連,北與著名的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接壤,其中撫金線、沈通線公路縱貫景區,且與雄關路轉的山路十八盤連接,區位優越、交通便捷,通訊、電力覆蓋全景區。天女山主峯海拔780米,園區佔地面積1380畝,區內山高林密,空氣清新,懸崖峭壁環抱四周,古洞奇觀分佈其中。景區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尤其具有極高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的天女木蘭已經形成了園區,高山紅景天、刺五加、石韋、卷柏、人蔘等大量稀有藥材,以及猴頭、木耳、榛子蘑、羊肚菌等野生食用菌,為遊綠、吃綠、購綠的健康休閒旅遊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和基礎。景區主要景點有通天道、南天門、狐仙洞、聚仙台、轉心湖、藏寶門、龍鬆頂、鳳凰台等20餘處。這裏是一個天然氧吧,四季風景美不勝收,春天當你走進風景區可盡情地呼吸空氣中野花和泥土的芳香;夏日當你徜徉在林蔭小道上,渾然不覺酷暑難當,再喝一口山泉水令你精神倍爽;秋日當你步入這五彩斑斕的世界,你會真正體會到什麼是收穫的季節;冬天,當你踏雪而來,你會一下子融入這“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純潔世界。遊在天女山,迴歸大自然,這裏已經形成了“春採山菜看杜鵑;夏品神茶賞木蘭;秋獲野果看紅楓;冬吃蛤蟆話豐年”的民俗特色。與天女山生態旅遊形成環線的還有境域內的重興寺、圈麓山革命公墓、北溝千畝藥園觀光區、東溝水庫、紅石百畝方塘垂釣、馬圈子千米帶狀公園等。同時以農莊特色為主的美食,更為旅遊業發展注入了生機。

撫金線作為撫順縣的另一條精品旅遊線,西起撫順,東至金斗峪,全長75公里,沿線上的薩爾滸風景區、白家店漁村、蓮花島風景區以及白鷺島風景區共同構成了撫順縣的旅遊景觀線、休閒度假線。

現在汽車駛進的鄉鎮就是上馬鄉,那麼“上馬”有什麼含義呢?1962年建人民公社時,以境內上馬為名,因上馬有前進、上升如駿馬奔馳之意。上馬鄉位於撫順東部山區,東與湯圖滿族鄉相鄰,南連後安鎮,西接撫順市東洲區,北隔大夥房水庫與章黨鎮相望。全鄉總面積271平方公里,長140華里,寬60華里。全鄉居民6000餘户,總人口2.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79萬人,分佈在17個行政村(37個自然村2個自然屯)。全鄉林地面積18.13萬畝,耕地面積3.93萬畝,其中旱田 2.63 萬畝、水田 1.3萬畝。鄉內由東到西三條大河縱橫南北流入大夥房水庫,四條公路貫穿鄉內,東有台上線通往三塊石、南有沈通線直達瀋陽、西有高上線通往吉林、北有撫金線直通新賓。全鄉礦產資源豐富,罕王鐵礦等均已建成投產。

白鷺島風景區位於撫順縣上馬鄉李家村,三面環水,宛如一顆明珠鑲嵌在大夥房水庫當中,站立湖岸,單見一泓碧水,波平如鏡,遠處環抱湖水的羣山,蒼翠濃郁,層層疊疊,倒映湖中,真是山環湖、湖映山,湖光山色,美不勝收。風景區北臨大夥房水庫,南連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距撫順市區50公里,陸路沿台上線即可到達,水陸可由大夥房水庫乘船觀賞,交通便捷,旅遊資源豐富。景區森林繁茂,覆蓋率達95%,水域廣闊,氣候温暖,適宜各種動物的生存和繁衍。每年清明至寒露季節,更有數萬之眾的白鷺棲息繁衍於此,或在樹梢棲息,或在湖中嬉戲,或在阡陌徜徉,形成了“驚飛遠映碧山青,一樹梨花落晚風”的詩情畫意景觀,該島是省內最大的白鷺棲息地,也是重要白鷺觀賞區。

我們現在到達的薩爾滸風景名勝區位於遼寧撫順東郊,距市中心15公里,總面積26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積110平方公里。它以浩瀚的水面、起伏的羣山、茂密的森林著稱,被譽為遼寧的“風景明珠”,沿湖的王杲山、白龍山、德古灣、蓮花島、營盤三島、元帥林、鐵背山、薩爾滸山等八大遊覽區,風景秀麗,空氣清新,千姿百態,獨具風貌。

元帥林國家森林公園地處大夥房水庫東北岸張作霖空墓陵區,是張學良夫婦及張作霖五姨太等人為其父張作霖修建的陵墓,陵園坐北朝南,由方城、圓城、墓室三部分組成。陵墓開始建設,歷時三年,張氏家屬曾從北京、河北等地蒐集了大批明代和清代精美石刻擬用於此墓建設。九·一八事變後,由於歷史原因,張作霖的遺骨安放在他處,但那些具有較高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石刻便存放於此,擺在了墓室外的神道兩側。1988年,“元帥林”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7月經林業部批准建立國家森林公園。

在我縣兩條精品旅遊線上還分佈着許多風格迥異的農家樂飯莊,尤為著名的是坐落於風景秀麗的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腳下的佟莊子民俗村,相傳約二百年前,一户佟姓人家首先入住本地,故得名佟家莊子,後簡稱佟莊子。它依託“春賞一嶺野花、夏遊青山綠水、秋觀漫山紅葉、冬吟白雪銀馳”的四季旅遊項目,形成了獨特的關東文化。置身於農家小院,欣賞獨特的關東建築,親自採摘純天然綠色食品,圍坐火炕,品嚐農家飯菜,感受着濃濃的關東氣息,盡情地體驗那分愜意和悠然,恰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感覺。

古人云“行千裏路讀萬卷書”,其實我們今天的遊覽活動,也正是一本再生動不過的教科書、一卷再真實不過的撫順縣畫冊了。希望大家能夠永遠記住我們共同相處的這一天,我真誠的歡迎大家再次來撫順縣觀光旅遊。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

撫順概況導遊詞 篇2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嘉賓:

大家好!歡迎來赫圖阿拉城旅遊。在遊覽開始前,我先將這裏的基本情況大致介紹一下。“赫圖阿拉”是滿語,漢譯為橫崗。橫崗之上就是馳名中外的後金政權第一首府、清代第一都城——赫圖阿拉城。赫圖阿拉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祖居之地。明正統三年(1438年),建州衞首領李滿柱率部遷居這裏;兩年後,努爾哈赤的六世叔祖凡察、五世祖董山也率建州左衞300餘户由阿木河輾轉來這裏與李滿柱匯合,從此這裏便成了女真人的棲息之地。在努爾哈赤出生之前,這裏已經成為其祖父覺昌安的山寨。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努爾哈赤生於該城。明萬曆四十四年(1620xx年),努爾哈赤在這裏創建了史稱後金的大金國,登基稱汗,從此開始了統一東北女真的大業。

赫圖阿拉城依山而築,居高臨下,三面環水,壘土圍廊,地勢南高北低,具有易守難攻之勢。分內外兩城,方圓10公里,內城建於明萬曆三十一年(1620xx年),外城建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20xx年)。內城主要住着努爾哈赤的眷屬、親戚,外城住着他的精鋭部隊,全城居住2萬餘户,計10萬多人。當年的赫圖阿拉外城,建有點將台、校場、倉庫區和製造弓箭、鎧甲的洪爐,這裏主是努爾哈赤演練兵馬、囤積糧草、製造武器、駐紮部隊的地方。內城則是政治、軍事、文化的中心。內城方圓2.5千米,設東、東南、北、南四門,四周是土石築的城垣。這裏不僅建有尊號台,即努爾哈赤登基稱汗的金鑾殿,又稱汗宮大衙門。還建有八旗衙門、駙馬府、關帝廟、城隍廟、地藏寺和顯佑宮。清王朝入關進京後,又在這裏興建了守尉衙門、理事通判衙門、啟運書院、文廟、諸閣祠等。當年的赫圖阿拉內城,建築輝煌,文化昌盛,10萬金戈鐵馬穿行於此,10裏商賈鬧市熱鬧非凡,而城中那口被人稱為“千軍萬馬飲不幹”的古井更是為人津津樂道。我們可以看到,赫圖阿拉城內建築佈局既保留了女真民族的風格,又吸收了漢族中原文化的特點,突出的是中軸線起點,南北向挺直延伸,反映出儒家“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傳統觀念。城內道路系統,以中軸線相交,形成嚴格的方格網狀,各級主次幹道均為直角相交。然而,就是這樣一座歷史古都、文化名城,卻毀於上世紀初在中國大地上爆發的日俄戰爭。1963年,赫圖阿拉城作為滿族的歷史古城,被列為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政府逐年投放資金,進行管理和修繕,使這座古老的城池逐漸恢復了歷史原貌,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現在,請大家隨我下車,我們一道進入老城參觀遊覽。

遊客朋友們,我們眼前這座外形呈八角形的建築,就是當年努爾哈赤登基稱汗的汗宮大衙門,因為這裏是努爾哈赤建金稱汗的受賀之地,故又稱尊號台,俗稱金鑾殿。明萬曆四十四年(1620xx年)正月七年級,努爾哈赤在這裏登基稱汗,創建了史稱後金的大金國。從1620xx年到1620xx年,努爾哈赤在這裏運籌帷幄,發號施令,日理國政,研究軍機,接待來賓,接納降臣,慶功賞宴,為統一東北女真,鞏固後金政權,最終進軍遼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站在這座汗宮大衙門裏,不僅可以俯瞰全城,還可以目及周圍十數裏的谷口、墩台,它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努爾哈赤當年寬闊的胸襟和遠大的目光。最初,他僅以父、祖遺留下來的“十三副盔甲”起兵,向強大的明朝宣戰。他坐在赫圖阿拉城的這座金鑾殿裏,眼睛早已瞄準了北京故宮裏的那座金鑾殿,由此可見他超人的精神氣魄和博大的胸襟。據歷史記載,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城的這座金鑾殿稱汗不到4年,便決定放棄它,而眾貝勒大臣卻因留戀已居住20xx年之久的家園、田地和財產,曾極力阻撓遷都。努爾哈赤則認為,近處已無敵可打,打遠處的敵人路途太長,兵馬勞累,糧草難為,不利興師,為此他力排眾議,舉國西移120裏,遷都界凡城,在那裏僅住了一年零三個月,又遷都薩爾滸城;半年後,又定都遼陽城。儘管努爾哈赤本人最終並沒有住進北京故宮的那座金鑾殿,但其精神卻鼓舞了他的子孫後代,最終建立了清王朝。這裏可以説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起點。賜才我已經介紹過,在中國大地上爆發的日俄戰爭使赫圖阿拉城的古建築遭到了嚴懲的破壞,加上近四個世紀的風雨洗禮,努爾哈赤當年住過的那座金鑾殿已經片瓦不留。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汗宮大衙門是政府於1999年投資重新復建的。

各位請看汗宮大衙門左右兩側。左側有一處深潭,面闊水幽,荷花爭豔,魚蝦競遊;右側有一陡坡,坡下有一池塘,清水粼粼,魚荷鬥勝。左潭右池景色怡人,汗宮大衙門好似龍頭,兩弘清水左右輝映,恰為龍目,為此這裏又被稱為“神龍二目”。關於啟運潭,這裏還有一個民間傳説。相傳,一天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到赫圖阿拉的一位村民家借宿,恰巧有一位道士也來到了這位村民家中。道士十分神祕地對這家的主人説:“你們這個地方非同一般,城北的荷花池是龍的二目呀。如果在八月十五荷花競放之時,將你家祖先遺骨扔在荷花之上,荷花將立刻關閉,你家的後人就能為天下至尊。”這些話被塔克世偶然聽到,他表面若無其事,卻將這件事記在了心上。八月十五夜晚子時,他悄悄來到荷花池,見月光下荷花爭奇鬥豔,就按照道士説的那樣,把祖先的遺骨扔到了荷花上,荷花果然關閉了。這時,那家接受過道士祕傳的村民也趕來了,但是已經晚了,這裏的風水已經被努爾哈赤的父親給佔去了。傳説努爾哈赤之所以能夠崛起,就是他父親塔克世當年佔到了風水寶地。這段傳説雖充滿了迷信色彩,卻讓我們從另一個側面瞭解到這裏的民間文化。上個世紀初,日俄戰爭在中國東北爆發之後,日俄屯駐赫圖阿拉城。這羣沙俄強盜在撤走時,於北牆根下放上炸藥,將城牆炸成豁口,池水奔湧泄出,流入蘇子河南岸,從此,啟運潭乾涸。我們現在看到的荷花池,是隨着汗宮大衙門的復建而修建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當年的正白旗衙門,清太宗皇太極就是當年的正白旗旗主。在談到清代歷史的時候,我們常常能聽到一個詞彙:八旗。在後金時期,八旗是努爾哈赤麾下八個軍政合一的組織。滿語中有“牛錄”一詞,語意為箭,努爾哈赤用箭這個名稱,史無前例地創建了一種兵民合一的基層組織,融生產、打仗、政權、文化為一體。三百人為一牛錄,五牛錄為一甲喇,五甲喇為一旗。努爾哈赤最初率兵打仗時,僅有黃、藍、紅、白四旗,隨着勢力的擴大,明萬曆四十三年(1620xx年)又增加了鑲黃、鑲藍、鑲紅、鑲白四種,合為八旗。八旗組織平時為民,戰時為兵,開創了“全民皆兵”的先河,其建制隨後成為清代的定製。後金政權建立八旗制度以後,赫圖阿拉城內也相應地設立了旗署衙門,即八旗衙門。八旗衙門是八旗旗主日常處理本旗行政、軍事、生產、民事等事務的行政官署。正白旗衙門佔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為青磚瓦舍四合院,有正房、東廂房、西廂房、門房共20間。其它7座衙門分別位於赫圖阿拉城的東門裏、南門裏、城東南和關帝廟後,當年的建築今已不復存在。正面,就請大家到正白旗衙門裏去參觀當年的遺物和遺址。

這是赫圖阿拉城內惟一的一口水井,它就是被稱為“千軍萬馬飲不幹”的罕王井,又稱啟運井。罕王以努爾哈赤的的尊號命名,有人稱,老罕王不僅是身經百戰的英雄,還是一位打井專家。大家看,赫圖阿拉城位於橫崗之上,要在這裏打井十分困難。傳説,當時這裏沒有一口井,城裏的兵馬和居民吃水要到城外的蘇子河裏挑,如果這座城池被圍困,吃水就成了問題,若被圍困幾個月,不用兵馬攻打,這裏的10萬金戈鐵馬就會自己倒下。為此,努爾哈赤曾派人在城內四處打進,可一口井也沒打出來。一天,努爾哈赤帶着衞兵到來這裏,看見一隻兔子,衞兵搭弓提箭要射兔子,卻被努爾哈赤給攔住了,努爾哈赤想,兔子也要喝水的,看它到哪裏喝水。見兔子鑽進了一片草叢,努爾哈赤當即叫人在這裏打井,果然打出一口“千軍萬馬飲不幹”的水進,所以人們叫它罕王井。關於罕王的傳説還有許多種,我就不一一進述了。説努爾哈赤是打井專家,這一點也不假。17世紀初,他率部從費阿拉城到赫圖阿拉城,從界凡城再到薩爾滸城,四次遷都皆以山為寨,四座都城都建在山上,每座城中都有井,足見其掘進有道。罕王井作為努爾哈赤留在赫圖阿拉橫崗上的一處見證,近420xx年來一直是崗上人的生命之源,至今仍未枯竭。飲水思源,飲水思宗,飲水思親。儘管居住在赫圖阿拉城的人們早已用上了自來水,但人們依舊愛戴着這口水井。其實,罕王井只是一口普通的水井:口為正方,以木鑲嵌,井上既沒有轆轤,井邊也沒有石階、石柵欄和石碑。然而,當走近時,它則給我們一種強烈的直觀感和親近感。井水距地面只有60釐米,井水充盈,望之清澈見底,飲水甘涼爽口,真可謂之為“神水”。接下來,請隨我到那邊參觀。

普覺寺是努爾哈赤當年在此所建的7大廟宇之一,原名叫關帝廟,民國以後才改稱普覺寺。寺廟是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先哲的地方,修廟建寺屬文化盛事,我們卻不禁要問:滿族的祖先信奉的是薩滿教,努爾哈赤為什麼要在這裏修建一座關帝廟呢?原因有二:努爾哈赤從小精通漢文化,對行俠仗義、武功蓋世、忠君保主的關羽十分崇拜,這是其一;更重要的一點,是努爾哈赤想要接近漢民族。努爾哈赤當然知道關公在漢民族中的地位,修建關帝廟則是他征服民族的第一步。在此之前,他通過信奉喇嘛教而贏得了蒙古民族的感情,並由此嚐到了用信仰籠絡人心的甜頭。關於修建關帝廟的民門傳説有許多,一説是赫圖阿拉城被明軍包圍,行將全軍覆滅,關公及時託夢,努爾哈赤即派人扮了關公之相:紅臉長鬚,手持青龍偃月大刀,騎赤兔馬,率其子關平等眾將,直殺嚮明軍陣營,明軍誤以為關公顯靈,陣營大亂,落荒而逃。到康熙年間,又有關公保佑着大清朝的傳説。關帝廟最大的價值在於它在滿、漢族之間架起了一座文化橋樑。當年的關帝廟為三進院落,內建關帝殿3間,中有關聖君坐像一尊,東、西次間塑關平、于吉、周倉三將立像,廟門兩旁是鐘樓、鼓樓和馬殿。在清王朝鼎盛時期,關帝廟曾多次重修擴建,香火不斷。如今這裏已經成為當地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第年四月十八,都要舉行廟會,熱鬧非凡。

大家請看,這座建在內城東南角高崗上的廟宇就是文廟,也叫孔子廟,當然是供奉孔子的地方。從這座廟宇中可以看到一個滿族首領對漢民族文化先師的虔誠。努爾哈赤為加速後金政權封建化的進程,廣泛地吸收融合中原漢文化,崇祀先儒、先賢,把滿文化主動融入漢文化。當年,這裏鐘鼓齊鳴,香煙繚繞,善男信女拜謁不絕。

再請看這邊的興京啟運書院,它是清朝在興京地區第一座官辦學校,為後金及清朝培養了大批創業精英。書院當時的師資水平很高,都是由大清名士親自任教,八旗子弟及漢蒙兒童爭相入學,盛極一時。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書院毀於日俄戰爭,1999年恢復歷史原貌,供遊人參觀、遊覽。

遊客朋友們,我們的參觀即將結束,大家可以買些有意義的紀念品,把老城人民的情思帶回你現在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我真誠地希望您帶着您的家人、親戚和朋友,找點空閒常來。

撫順概況導遊詞 篇3

清永陵是清朝皇帝的祖陵,位於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西北啟運山腳下,清永陵北依啟運山,南臨蘇子河,對恃煙筒山。

陵內葬有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及伯父禮敦、叔父塔察篇古以及他們的福晉,始建於1598年(明萬曆二十六年)。1634年(後金天聰八年)稱興京陵,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尊為永陵。從1682年到1820xx年,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曾先後九次親來永陵祭祖,。 永陵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體系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寢建築羣。

清永陵在建築形制、佈局、造型、工藝上都有自己的建築特點和藝術特色。1988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陵寢的東配殿與西配殿、果房與膳房、肇祖碑亭與興祖碑亭、齊班房祝版房與茶膳房滌器房,東下馬碑與西下馬碑皆以中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排列,均衡佈局,主次分明,彼此呼應。給人以平衡、穩定、莊重、圓滿之感。

永陵最基本的陵寢形制是"前朝後寢",及由前至後縱向排列二方一園的三進院落。所謂二方一園的三進院落是指第一進院落前院是方形,第二進院落方城亦方形,第三進院落寶城是圓形。啟運殿後的寶城寶鼎是奉安帝、後屍骨的地宮寢殿稱"後寢"。或雲清朝統治者迷信,"事死如事生",認為皇帝死後到陰間仍然當皇帝,因此陵寢的方城,就是他們陰間的皇城,享殿就是他們在陰間上朝臨御的宮殿。而寶城內的寶鼎地宮則是他們陰間的寢宮。只所以將方城建成方形,將寶城寶鼎建成圓形是分別象徵地和天,以合"天圓地方"之説。

永陵位於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坐落在呼蘭哈達(滿語,漢譯煙筒山)下,蘇克素滸畢拉(滿語,漢譯魚鷹河,今稱蘇子河)北岸。尼雅滿山崗(今稱啟運山)南麓。東距縣城22公里,距永陵鎮2公里。東南距興京故城赫圖阿拉約5公里,西距夏元行宮約3公里。南新公路於陵前通過,交通方便。東南公路在清永陵前840米處通過,沈通高速公路距清永陵南2公里,沈通公路距清永陵東南5公里。西距沈吉鐵路線南雜木站55公里。西距撫順市103公里,距瀋陽市149公里,距瀋陽桃仙機場154公里;南距大連港512公里,距本溪市129公里;東距新賓滿族自治縣城23公里,距吉林通化市126公里;東南距世界文化遺產桓仁五女山城95公里,距丹東市31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