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通用13篇)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通用13篇)

知識目標: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實詞“矜”、“頷”、“釋”、“忿”、“徐”、“遣”;虛詞:“爾”、“以”、“但”。

能力目標:培養運用所學過的知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培養學生質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作品中的文學形象,體會“熟能生巧”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誦讀教學法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1、課文的朗讀、背誦。

2、文言詞的積累。

3、把握人物形象,體會“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學難點:

1、自主閲讀文言文,自行提出並解決問題。

2、訓練學生的拓展思維。

3、由人及己,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電腦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查閲相關資料。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一篇短小精悍卻又耐人尋味的文言文故事--《賣油翁》。(為了使這節課的學習更為順利、高效,我把同學們分為男生、女生兩個組,在下面的學習活動中來一場較量和比賽。希望各位同學暢所欲言,幗國不讓鬚眉,好男兒也不怕與女鬥!)問:哪位同學能説出以“百”字開頭,形容人的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語?(生:“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師:為答出的組加分)

解説:“射”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種技能,是古人常説的六藝之一。這“六藝”指的是“禮、樂、御、射、書、數”六種學問的技能。這就難怪康肅公陳堯諮因善射而自我炫耀了。但“賣油翁”卻不以為然,我們來學習這篇短文,看看這是為什麼。

二、整體感知:

1、用多媒體投影全文,教師範讀。(聽一聽)

2、男女生以搶答的形式給紅色標誌的字詞正音,清除讀音障礙。(比一比)

①矜(jīn) ②圃(pǔn) ③睨(nì) ④頷(hàn) ⑤矢(shǐ)

⑥忿(fèn) ⑦杓(sháo) ⑧酌(zhuó) ⑨瀝(lì) ⑩遣(qiǎn)

3、學生自由讀,整體感知課文。(讀一讀)

4、師生討論朗讀技巧。(議一議)

康肅:傲慢、輕篾稍快、偏高

敍述部分中速、平緩;對話部分

賣油翁:鎮定沉着較慢、較低

5、播放課文flash動畫,朗讀錄音,幫助學生把握朗讀語氣並理解課文大意。(學生可以小聲跟讀)

6、學生有感情地齊聲朗讀課文(要求整齊、響亮、準確、有感情、語速恰當)。(試一試)

三、精讀探究

1、學生分組自主、合作、探究地研習課文,小組解決不少的問題派代表寫在黑板上。(教師調動:巴爾扎克説: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會思考提問的人,將是學習的優勝者。教育家陶行知説:愚者問得笨,智者問得巧,我們快速議議,看看男、女同學哪方提的問題好,能難倒對方。)

2、全班一起先解決黑板上有關疏通文意的問題。

3、用多媒體投影重點詞語,學生掌握並積累。

矜:以此自矜--自誇

頷:但微頷之--點頭

但:但手熟爾(惟手熟爾)--只不過

忿:康肅忿然曰--氣憤

善射--射箭

射:

汝亦知射乎--射術、射技

以此自矜--憑藉

以:以我酌油知之--憑藉

以錢覆其口--憑藉

但手熟爾--語氣詞,通“耳”

爾:

爾安敢輕吾射--你

杓:以杓酌油--同“勺”,sháo

4、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檢查學生是否理解全文。(為複述者所在組加分)

5、小組再次探究,解決教師投影的問題(言之有理即可)。

投影:

①你認為賣油翁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身懷絕技、謙虛穩重)

②你如何評價陳康肅這個人?(自我炫耀、趾高氣揚)

③這個故事可能藴含哪些道理?(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④這個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示?(戒驕傲,勿賣弄,智者超然物外,藝無止境,學無止境,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四、背誦訓練

1、投影背誦方法:

①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

②抓住人物神態、語言、動作的關鍵詞背。如:

康 肅 公 賣 油 翁

第一段開端:“善射”、“以此自矜”“睨之”、“但微頷之”

發展:“吾射不亦精乎?”“無他,但手熟爾”

第二段高潮:忿然酌油(技高一籌):取、覆、酌

結局:笑而遣之“我亦無他,惟手熟爾”

2、教師按背誦方法帶學生一句一句背誦。

3、學生自由背誦。

4、集體背誦全文。

5、個別背誦全文(給背誦者所在組加分)

五、作者簡介:

投影:歐陽修,字永叔,溢號文忠,號醉翁,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選自《歸田錄》。

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六、相關連接

投影:想一想,議一議:

①説出與“熟能生巧”相近的名言警句:如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

②説出與“熟能生巧”相近的故事:如

達芬奇畫蛋

……

(不拘於此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加分)

七、拓展延伸(課外作業)

投影:

1、賣油翁走了之後,陳康肅會怎樣,寫一段你所想像的內容。

2、自由組成小組,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課後排練,在語文活動課上表演。

3、上網查閲《賣油翁》有關學習資料,瞭解唐宋八大家有關資料。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描寫外貌和刻畫心理的詩句。

3、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重點與難點:

領會人物形象,把握詩歌所表達的中心。

一、導入新課

以前大家學過歐陽修的《賣油翁》嗎?講的是什麼故事?

一個弓箭手能十次有八九次能打到十環,於是就和一個賣油的老大爺吹牛,賣油的沒吱聲,而是拿一個大錢放在葫蘆嘴上,然後用水瓢盛滿一瓢油通過大錢的四方孔往葫蘆裏倒,結果大錢居然一點油也沒沾到,此時賣油翁對那個射箭的説:“無他,但手熟爾。”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熟能生巧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不再賣油了,改賣炭。

大家見過炭嗎?炭有什麼特點?--黑色、可取暖、可賣錢

大家基本上都是來自農村的吧?誰家裏燒過炭?誰來講講燒炭的過程?

選木頭,粗的劈成小段;挖很深的窯洞,洞上有通風口,下面有燒火口;把木頭放入洞中,封口,燒火;每天晚上去看燃燒情況,控制火候,以免燒過了變灰;要燒好幾天。

大家覺得這個過程艱辛嗎?--艱辛

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白居易的《賣炭翁》,一起去看看在賣炭翁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

(板書:賣炭翁 白居易)

二、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唐著名詩人,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在詩歌上一向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章應該為了反映時代而寫,詩歌應該為了反映現實而作),今天我們就學習他的一首“為事”所做的詩歌--《賣炭翁》。這首敍事詩是白居易諷喻詩中傑出的詩篇。(板書:諷喻詩、敍事詩)

諷喻詩有什麼特點?

特點是從不同角度揭露社會的黑暗,抨擊官僚殘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壓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為看重的一類詩歌,是為民而作的詩歌,體現了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的現實主義創作精神。《賣炭翁》一詩在題下用小序“苦宮市也”直接點明瞭本詩的諷刺目的:“宮市給人民帶來了苦難”,來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弊政。

三、介紹“宮市”

宮市為什麼會給人民帶來苦難呢?咱們必須瞭解什麼是宮市。從字面上理解,宮是皇宮,市是買、採購的意思,所謂宮市,是指皇宮裏需要的物品派宦官(也叫“太監”)到市場上去購買。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宮使,即皇帝的使者。本來,為皇宮採購物品,是由官吏負責的,但到中唐時期,宦官專權,橫行無忌,連這種採購權也被他們抓去了,宦官這種角色以宮使的身份到市場上去為皇宮購買物品,還能搞公平交易嗎?

我們先來讀一讀這篇文章,看看這個交易有多不公平?

四、分析鑑賞詩

學生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在朗讀過程中,相信大家對這首詩的內容和主題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接下來咱們試着分析鑑賞本詩。

1、這是一首敍事詩,我們説敍事詩包括哪些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地點在哪?--宮市南門外

文中寫了哪兩種人?--賣炭翁,黃衣使者白衫兒。

這首敍事詩圍繞着“炭”寫了哪幾件事?

它記敍了賣炭翁燒炭送炭以至被掠奪的經過。(板書:燒炭--運炭--搶炭)

2、那什麼地方寫燒炭,什麼地方寫賣炭送炭,什麼地方寫被掠奪,請同學們找出來。

3、開頭一句交代賣炭翁伐薪燒炭的地點在哪裏?為什麼要這樣交代?

地點在長安附近的終南山上。為下文埋下伏筆,説明路遠,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難行。

4、 課文是怎樣描寫這賣炭的老頭呢?誰來説一説賣炭翁長什麼樣?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5、在描寫人物中,這些描寫叫什麼描寫?(板書:外貌描寫)

6、這句話中,兩鬢蒼蒼説明賣炭翁的年齡怎麼樣?--大

年齡大的人有什麼特徵?--動作慢、力氣小、勞動艱辛、勞動力弱。

7、為什麼這樣寫?

這樣寫形象逼真地刻畫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現老人燒炭的艱辛,説明炭的來之不易。

8、同學們可以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周圍,這些“兩鬢蒼蒼”的人大都幹什麼呀?

休息,看電視,打太極,看孩子,做飯等,享受晚年。

9、但文中的賣炭翁卻在年齡很大的時候自己砍柴燒炭,以賣炭為生。

你覺得賣炭翁的生活過得怎麼樣呢?(板書:艱苦)

10、你能不能用書中的一個詞來形容呢?你找的真準確,可憐。(板書:可憐)

11、同學們再找一找,還有哪一句説明賣炭翁可憐?--可憐身上衣正單

找的太準確了,就是這一句,同學們,你們想一想,燒炭的季節都在什麼時候呀?

--秋、冬季

那個時候天氣怎樣呀?--冷

在這麼冷的天賣炭翁卻穿一件單薄的衣裳,説明賣炭翁很?--可憐

12、看到賣炭翁的這樣生活,你心裏同情他嗎?--同情

那麼,誰能帶着這種同情來讀一讀這三句話。

13、“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一般來説,在冷天我們穿衣服很少的時候,是盼望天氣怎樣?--變暖和

但這時老人是什麼想法?--卻“願天寒”,希望天更冷些。

為什麼呢?

因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不好賣了:天寒,炭的價格就會更高一些。為了炭價高一點,他寧願自己受凍。

那這時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心理是怎樣的?--糾結、矛盾、反常、艱難、酸苦、無奈。

透過這種矛盾、反常的心理,我們能夠感受到老者的處境怎樣?--十分艱辛。

這種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動,深刻地揭示了賣炭老人的悲慘處境。

14、賣炭翁盼望天氣寒冷一些,好讓自己的炭賣一個好的價錢,終於盼來了“夜來城外一尺雪”,看樣子,他一年辛勞的勞動就要換來收穫的喜悦了,於是他“曉駕炭車碾冰轍”,充滿希望地上路了。那這一路上老人運炭艱苦嗎?

“一尺雪”説明什麼?--天氣很冷、雪很大,路必難行。

“碾冰轍”説明了什麼?--説明炭很重,冰凍路很滑,很難走,車速必然很慢。

“曉駕炭車”、“日已高”説明什麼?--路途遙遠

這個運炭過程?--艱辛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這一句哪幾個字寫出了運炭的艱辛?大家用筆圈出來。

--“困”、“飢”、“歇”三個字進一步形象地、準確地寫出了運炭的艱辛。由於路途遙遠,行路艱難,所以到“牛困人飢日已高”的時候,才到了“市南門外”,老人疲勞、飢餓交迫,只得坐下在泥中歇息。燒炭難,運炭也難,這一車炭來得容易嗎?

15、這麼辛苦的運炭來賣,那麼,賣炭翁賣炭得來的錢要幹什麼用呢?

“身上衣裳口中食”。只是想吃飽、穿暖,多麼簡單而又是最微薄的想法呀,這位勞動者已被剝削得身無半點積蓄,但迫於貧苦生活的壓力,不得不燒炭,把解決衣食問題的全部希望寄託在“賣炭得錢”上。

16、好容易燒出一車炭、盼到一場大雪,當他“曉駕炭車碾冰轍”的時候,佔據他的全部心靈的,不是埋怨下面是冰、上面是一尺雪的道路多麼難走,而是盤算着那一車炭能賣多少錢,能換來多少衣和食,然而他的願望實現了嗎?

沒有。從哪裏可以看出?

賣炭翁總共有多少碳?--“一車炭,千餘斤”

是啊,賣炭翁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窯一窯地“燒炭”,好不容易燒出“千餘斤”,每一斤都滲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然而他最後得到的是什麼?--“半匹紅紗一丈綾”

這“半匹紅紗一丈綾”對於賣炭翁來説,有用嗎?

好虧啊,才一點點,少得可憐。

對啊,實際是一點用處沒有的,你們是學服裝的,你們説説“ 半匹”“一丈”是什麼感念?少之又少,與“千餘斤”的炭形成強烈的反差。再説這些無用的紗、綾對賣炭翁來説,既不能充飢,又不能保暖,賣炭翁辛辛苦苦燒的一車炭就這麼沒有了,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禍從天降,他遇上了黃衣使者。在皇宮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書和敕令面前,隨着那“叱牛”聲,自伐薪、燒炭、願天寒、駕炭車、碾冰轍,直到泥中歇的漫長過程中所盤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為泡影!

宮使奪走賣炭翁的豈只是一車炭!而是奪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剝奪了他生活的權利。

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宮市,可怕的宮市制度!

(板書:半匹紅紗一丈綾--一車炭,千餘斤 強烈反差)

17、請大家找出作者是怎樣寫出宮使的橫行霸道的?又怎樣表現宮使掠奪的殘酷的?

“翩翩兩騎來是誰?”先用設問句引出了兩個人,這兩個是什麼樣的人呢?

“黃衣使者白衫兒”。“黃衣”“白衫”説明來者的身份怎樣?--有錢

有錢還搶,説明什麼?--霸道、野蠻。“賣也得賣,不賣也得賣。”

“翩翩”一詞寫出了他們什麼樣的情態?

輕快敏捷而又趾高氣揚、凶神惡煞的神態。

找出描寫他們行動的動詞,從這些動作中説明了什麼?

動詞有把、稱、回、叱、敕、牽、系。從這些描述中,形象逼真地寫出了他們仗勢凌人、以強凌弱、蠻橫無理的強盜行徑。

“宮使驅將惜不得”,“惜不得”寫出賣炭翁怎樣的心態和地位?

寫出了賣炭翁無可奈何、甚至絕望的心態。

他能反抗嗎?

不能,只能忍氣吞聲,也説明他是處在受壓迫受剝削的無力反抗的地位。(對比:地位懸殊)

18、這首詩揭露了“宮市”是一種極不公平的“交易”,是對勞動人民的殘酷掠奪。你可以從哪些詩句感受到這一點?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説明這樁買賣是強迫的。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表明一車炭的價值很高,而貨與款是極不等價的。

真是一個可憐的人!就這樣,作者通過一步步的鋪墊渲染,通過細膩的肖像、動作、心理的描寫以及對比手法的運用,反映了百姓的悲慘遭遇,揭露了宮使掠奪的本質。詩中無一字譴責,但我們在字裏行間能深切的體會到同情、痛恨,能觸摸到詩人善良的心。

19、之前我們説道:白居易主張“詩歌合為事而作”,同學們想想看,詩人通過賣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白居易作為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他對這種現象深惡痛絕,拿起了筆,寫下《賣炭翁》,通過描寫一位賣炭老人的遭遇,無情而深刻地揭露了“宮市”的罪惡和社會的黑暗,批判了宮市害民的社會現象:勞動者勞而不得,統治者不勞而得,仗勢欺壓百姓,強行低價購買,甚至是任意勒索、瘋狂的公然掠奪。中唐時宮市害民的現象,名為“宮市”,實際上是一種公開的掠奪,是一種極其殘酷的剝削方式。

這篇文章寫出宮市的這種弊端帶給勞動人民的不幸,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統治者的憤懣和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賣炭翁的命運是悲慘的,因為他所處的社會決定的。而我們大家,坐在這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習,不用擔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是因為我們趕上了好日子,處在新社會。所以我們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長大以後,為建設祖國發揮自己的作用,作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五、佈置作業

1、用自己的話把賣炭翁的故事講給同伴聽。

一個賣炭的老翁,在終南山裏一年到頭地砍柴,燒炭。他滿臉灰塵,完全是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的頭髮已經斑白,十個指頭卻像烏炭一樣黑。賣了炭得到一點錢,拿來做什麼用呢?只不過是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飯食。可憐他身上的衣服破舊又單薄,但他卻擔心炭價太低,只盼望天氣更加寒冷……

2、展開想象進行續寫。

從南山中到長安,路那麼遙遠,又那麼難行,當“市南門外泥中歇”的時候,已經是牛困人飢;如今又“回車敕牛牽向北”,把炭送進皇宮,當然牛更困,人更飢了。那麼,當餓着肚子走回終南山時,又想些什麼呢?他往後的日子,又怎樣過法呢?請大家想象一下,口頭敍述

六、板書設計

賣炭翁 白居易

諷喻詩、敍事詩

燒炭--運炭--搶炭

外貌描寫:艱苦、可憐

半匹紅紗一丈綾--一車炭,千餘斤 強烈反差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賣油翁》是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最後一課,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所寫的一篇文言文。這篇文章篇幅不長,但故事生動,通過記敍賣油翁與陳堯諮的對話和賣油翁酌油的事例,説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由於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上好這篇課文,對培養學生戒驕戒躁,保持謙虛謹慎的生活作風,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積極的意義。

學情分析  這篇文章文字淺顯,較易理解。對於我班的學生來説,他們接觸文言文雖然不多,但對文言文的翻譯方法掌握較熟,老師基本能放手讓他們進行自主翻譯,老師只需強調重點字詞即可,不用逐字逐句翻譯。

知識與技能

1.瞭解先介紹人物後敍事的記敍方法2.掌握重要實詞“善”、“矜”、“睨”、“頷”、“忿”“嘗”等的含義。積累文言虛詞“而”、“以”、“之”等。

過程與方法

1.體會作者用“小故事”講述“大道理”的獨特藝術手法

2.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翻譯課文,把握中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孰能生巧”這個道理,並在學習中加以苦練。

2.培養謙虛謹慎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1、重點實詞、常用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感受“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學難點 由人及己,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 (第一 學時)

一、導入新課:

1、道具:(因為找不到銅錢)一個小瓶子,口與銅錢,的方孔大小差不多、一個水瓢、一瓢水。

2.一名學生上台,把瓢裏的水倒進小瓶子。

3.師:要求其他同學觀察他倒的水有沒有灑出來(有),誰能把他滴水不漏的倒入瓶子?

4.引入課題《賣油翁》

5.解題:賣油翁,賣油的老頭,沒有具體的名字。在過去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這類能工巧匠多的不計其數,但由於他們處在社會的底層,為人所輕,不僅事蹟被湮沒,連名字也不可靠考。這篇課文所寫的賣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6.作者簡介: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諡號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在我國文學史上有着要地位,他積極培養後進。倡導寫平實樸素的古文,創立了平易流暢、委曲婉轉的文章風格,成為北宋文學革新運動的領袖,為北宋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學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詩、詞、史傳方面自成一家,留傳後世的有《六一詩話》、《歐陽文忠公文集》。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王安石、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蘇轍。

二.初讀課文,夯實基礎。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並用手中的筆勾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詞。

2.播放朗讀錄音,要求根據自己聽到的讀音及停頓,給不認識的字注音,並劃分朗讀節奏。

3.師巡視,檢查學生注音及節奏劃分情況。

4.大屏幕展示拼音及節奏劃分,要求學生訂正。

Ppt:讀準字音。

矜jīn 圃pǔ 矢shǐ

忿fèn 酌zhuó 杓sháo

遣qiǎn 頷hàn 睨nì

Ppt:把握節奏

陳/康肅公/堯諮/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5.齊讀課文,把握節奏。

三.再讀課文,理解文意。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小組合作,翻譯課文。

3.成果展示。(學生主動翻譯課文,每桌一人,要求指出自己翻譯的句子涉及到的文言知識如: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虛詞等。)

(板書)

通假字:1.爾--耳,罷。

2.杓-勺,勺子。

古今異義:

古:只是。

1.但:

今:但是,連詞,錶轉折。

古:善於,擅長。

2.善

今:善良。

古:誇耀

3.矜

今:莊重,嚴肅。

古:場地(這裏是將原來的意思擴大了。

4.圃

今: 菜園、果園。

古:慢慢地

5.徐

今:姓氏

一詞多義:

陳康肅公堯諮善射。(動詞,射箭)

1.射

吾射不亦精乎?(名詞,射技)

但手熟爾。

2.爾

爾安/敢輕吾射!

詞類活用:

1.汝亦知射乎?射,動詞用作名詞,“射技”.

2. 爾安敢輕吾射輕,形容詞作動詞,“輕視”。

虛詞:

而:

1. 釋擔而立 連詞 表順承

2 .久而不去連詞 表修飾

3 .而錢不濕 連詞 錶轉折可譯為“可是”

4 .康肅笑而遣之 連詞 表修飾

以:

1. 公亦以 此自衿 介詞 憑 、靠

2. 以 我酌油知之 介詞 憑、 靠

3 .以 錢覆其口 介詞 用、拿

4 .徐以 杓酌油瀝之 介詞 用、拿

之:

1.睨之 (代詞 )代 陳康肅射箭

2.但微頷之 (代詞)代陳康肅射箭十中八九

3.以我酌油知之 (代詞 )代 射箭也是 憑手熟的道理

4 .以杓酌油瀝之 (代詞 )代 葫蘆

5 . 康肅笑而遣之 (代詞) 代 賣油翁

四.再讀課文,準備複述。

1.學生自讀課文,準備複述。

2.複述要求:1.用自己語言把故事講給大家聽。2.儘量不要看課。3.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等關鍵詞進行復述。

讓自願上台的學生進行倒水實驗。學生上台表演,其餘學生認真觀察,看他們實驗的效果,並作點評。

學生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介紹作者(老師強點重點及考點)

學生讀課文,並進行圈點批註。

老師強點重點及考點

老師巡視學生給課文劃分的節奏,並給予指導。

按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虛詞等幾類分別板書。

老師提示,並用多媒體展示。

複習虛詞及常用虛詞“而”“以”、’之”等的用法。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同學們的努力,疏通了文意,積累了文言實詞、虛詞及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文言知識,夯實了基礎,為我們後面的學習作好了鋪墊,相信下一節課的學習會容易的多。

作業佈置

1.背誦課文

2.積累文言詞語

3.編課本劇

板書設計

通假字:

1.爾--耳,罷。

2.杓-勺,勺子。

古今異義:

古:只是。

1.但:

今:但是,連詞,錶轉.善

今:善良。

古:誇耀

3.矜

今:莊重,嚴肅。

古:場地(這裏是將原來的意思擴大了。

4.圃

今: 菜園、果園。

古:慢慢地

5.徐

今:姓氏

一詞多義:

陳康肅公堯諮善射。(動詞,射箭)

1.射

吾射不亦精乎?(名詞,射技)

2.爾

爾安敢輕吾射!

詞類活用:

1.汝亦知射乎?射,動詞用作名詞,“射技”.

2. 爾安敢輕吾射輕,形容詞作動詞,“輕視”。

虛詞:

而:

1. 釋擔而立 連詞 表順承

2 .久而不去連詞 表修飾

3 .而錢不濕 連詞 錶轉折可譯為“可是”

4 .康肅笑而遣之 連詞 表修飾

以:

1. 公亦以 此自衿 介詞 憑 、靠

2. 以 我酌油知之 介詞 憑、 靠

3 .以 錢覆其口 介詞 用、拿

4 .徐以 杓酌油瀝之 介詞 用、拿

之:

1.睨之 (代詞 )代 陳康肅射箭

2.但微頷之 (代詞)代陳康肅射箭十中八九

3.以我酌油知之 (代詞 )代 射箭也是憑手熟的道理

4 .以杓酌油瀝之 (代詞 )代 葫蘆

5 . 康肅笑而遣之 (代詞) 代 賣油翁

教學反思

亮點 《賣油翁》雖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文字意思比較淺顯,學生通過第一遍朗讀便能知道文章大意。為了夯實考點和難點,我採用學生自主、合作的方式,放手給學生,着不僅夯實了基礎,而且還變學生的被動為主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課堂氣氛活躍,感覺上課輕鬆了許多。

不足 因為時間關係,沒能讓學生自己上黑板歸納板書,且有的知識對學生不放心,講得過細,有點畫蛇添足。

再教設計

相信學生的能力,放手給學生,留點空間給學生,讓學生去補白。

教學過程 (第 二學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表演課本劇,還原現場。

2.點評:哪一組表演的好?為什麼?

二.精讀課文,深層理解。

1.本文是怎樣刻畫人物的?

提示:○1.賣油翁看到陳堯諮射箭是怎麼反應的?(用了什麼描寫方法)

交流點撥: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動作、神態)

○2.賣油翁對陳堯諮射箭本領是怎麼評價的?

交流點撥:“無他,但/手熟爾。”

○3.賣油翁憑什麼這樣評價陳堯諮的射箭本領?

交流點撥:以我/酌油知之。

○4.賣油翁到底知道什麼道理?

交流點撥:熟能生巧的道理。

陳堯諮對賣油翁的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課文是怎麼刻畫陳堯諮的

交流點撥:(1)當賣油翁對他射箭“但微頷之”時,陳堯諮問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賣油翁的反應對一個自以為是的武夫來説,顯然是受到了侮辱。因此,用一個疑問句問賣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嗎?再用一個反問句,我的射箭本領不是很高明嗎?

(2)當賣油翁又説“無他,但手熟爾。”時,陳堯諮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對陳堯諮的射箭不但不加讚賞,而且還出乎意料的貶低他:“無他,但手熟爾。”一向狂妄的康肅公自然是要“忿然”的了。

(3)最後看到賣油翁的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2.從文中可以看出賣油翁是一個怎樣的人?陳堯諮又是怎樣的一個人?

交流點撥:賣油翁:穩重、謙虛

陳堯諮:驕傲、自負

3.這個故事發生在康肅公陳堯諮年輕時候還是年老時候?你是怎麼知道的?

交流點撥:年輕時候。因為從敍事中可看出他年輕氣盛。但從課文的註釋中我們可以知道,康肅公是他死後朝廷給他封的號“諡號”,以示尊敬。

4.文中寫了陳堯諮和賣油翁,但標題卻叫《賣油翁》,乾脆把標題改成《陳堯諮與賣油翁》好不好,為什麼?

交流點撥:不好。因為事端是由賣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釋擔/而立”不“睨之”“微頷”,陳堯諮就不會發問;問題又是由他解決的-----以他酌油技術的精湛平息了陳堯諮的憤怒情緒。賣油翁的酌油表演明顯技高一籌,作者是詳寫;陳堯諮的射技,作者以“發矢十中八九”一筆帶過,是略寫;再者,賣油翁身懷絕技,謙虛沉着,陳堯諮卻因“善射”而“以此自矜”。對比效果明顯,作者很顯然要突出的是賣油翁,因此,標題不能改。

三.拓展延伸

1.讀了課文,你認為一個人應該如何讓看待自己的長處?名言警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水滿自縊。

2.在學習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孰能生巧?

圈點、批註

學生談自己的感悟

學生把自己積累的名言警句寫在黑板上

從自己經歷,談孰能生巧的體會。

提示:表演者有沒有把握人物語言、神態、動作等

來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老師作適當點撥。

課堂小結

俗話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一個買油的老頭,能在買油這個行業中流芳千古,這與他的功多歷熟十分不開的。生活中,你看到或親自經歷的“熟能生巧”的例子?他給你的學習帶來什麼樣的啟示?在今後的學生生活中,希望你能踏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反覆實踐,爭做本行業中的“狀元”。

作業佈置

1.片段作文,運用人物描寫的方法,刻畫你生活中所熟悉的人

2.預習第三單元寫作訓練《抓住細節》

板書設計

《賣油翁》 歐陽修

汝亦知射乎

語言 自負 略

爾安敢輕吾射

陳堯諮

神態:忿然 -----暴躁

對比 睨之

人物 神態 穩重

微頷之

賣油翁 語言:無他,但手熟爾。-------謙虛 詳

動作:“取”、“置”、“覆”、“酌”、瀝----動作熟練

教學反思

亮點 本節課課本劇的表演,看似有點浪費時間,其實不然。“磨刀不費砍柴工。”課本劇的表演,不單單看表面的結果,關鍵的是學生下去準備的過程。在準備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熟悉課文,而且還要把人物象形展現出來,因此,功夫是做足了的,課文內容的理解那還用老師再講嗎?所以,這堂課,學生學得高興,老師教的輕鬆。下課了,大家都還意猶未盡。

不足 如果課前能對學生的課本劇進行表演進行指導,課堂表演效果更好,對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容易。

再教設計

如果在教一遍課文,我會把更多精力放在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上,而不是課堂上,不是走過場,而是真正的去讓學生學有所獲。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4

知識與技能

學習本文傳神的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過程與方法

學習快速瀏覽課文,藉助小標題,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學精神 ,激發民族自豪感。

重點

學習快速瀏覽課文,藉助小標題,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難點

學習本文內容的科學性與語言的通俗化相結合的特點。

方法:速讀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多媒體課件。

1課時

導入:

大漠長空,天高地闊,中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秋色斑斕。待發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靜默在發射塔架。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過海穿山越嶺,投注在中國西北部這片大漠深處,聚焦在廣袤曠野中這巍峨聳立的塔架上。接着,我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楊利偉來為我們講述我國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情況。

作者簡介:

楊利偉,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特級航天員。他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在中共xx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楊利偉在原空軍部隊安全飛行1,350小時之久。20__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象徵着中國太空事業向前邁進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__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協會第27屆年會在北京閉幕,楊利偉被授予“列昂諾夫獎”。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簡稱“神五”,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五艘飛船,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射的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飛船搭載航天員楊利偉於北京時間20__年10月15日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次日返回,降落於四子王旗着陸場。它的成功發射與返回標誌着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把人送入太空的國家。

1.快速瀏覽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本文展現了我國宇航員首次太空飛行的經歷。

2.根據課文的小標題,梳理宇航員的飛行 歷程。

(1)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起飛階段

(2)我看到了什麼--太空飛行過程中所見

(3)神祕的敲擊聲--太空飛行過程中所聞

(4)歸途如此驚心動魄--返回階段

1.太空一日,充滿緊張和意外,閲讀課文,找找看,楊利偉遇到了哪些意外情況?他當時有怎樣的反應?

(1)起飛階段:飛船共振帶來的痛苦

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時,火箭和飛船開始急劇抖動,產生共振。

--這讓我感到非常痛苦。

意外出現了。共振以曲線的形式變化着,感覺越來越強烈,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幾乎無法承受,覺得自己快不行了。

(2)飛行階段:失重、神祕的敲擊聲

當飛船剛剛進入軌道,處於失重狀態時,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員都會產生一種“本末倒置”的錯覺。這種錯覺令人難受,明明朝上坐的,卻感覺腦袋衝下。

--靠意志克服。

時不時出現敲擊聲

--自己很緊張。

(3)返回階段:歸途險象環生

右邊的舷窗開始出現裂紋。

--説不恐懼那是假話……我的汗出來了……

左邊的舷窗也開始出現裂紋

--我反而放心一點了。

隨着一聲巨響,你會感到突然減速;引導傘一開,使勁一提,會把人嚇一跳;減速傘一開,又往那邊一拽;主傘開時又把你 拉向另一邊。每次力量都相當重,飛船晃盪得很厲害,讓人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對身體的衝擊非常厲害。

2.楊利偉最終克服了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飛行的任務,從中你看到了楊利偉怎樣的精神品質,你有什麼感想?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楊利偉堅韌,一絲不苟,心理素質好、不怕犧牲、敢於犧牲的無畏精神和拼搏勇氣,正是這種精神和勇氣,印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與堅毅果敢。在楊利偉身上凸顯出來的中國載人航天精神,將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3.楊利偉在文中説“對航天員最基本的要求是嚴謹”。試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體會航天員嚴謹、科學的態度。

(1)那種共振持續26秒鐘後,慢慢減輕。

--用準確的數字記錄自己感受不適的時間,體現了航天員嚴謹、科學的態度。

(2)從載人飛船上看到的地球,並非呈現球狀,而只是一段弧。

--體現了航天員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我曾俯瞰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一片紅暈。

--客觀的描述,是科學態度的體現。

(4)但是,我沒有看到長城。

--表現了作者客觀的科學態度。

(5)在太空中,我還看到類似棉絮狀的物體從舷窗外飄過,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蓋,聽不到什麼聲音,也感覺不到這些東西的任何撞擊。

--細緻的觀察,詳盡的描述。

(6)回到地面後,人們對這個神祕的聲音做過許多猜測。技術人員想弄清它到底來自哪裏,就用各種辦法模擬它,拿着錄音讓我一次又一次地聽,我卻總是覺得不像。

--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4.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學、嚴謹之外,也藴含着豐富的情感。請舉例説明。

(1)就這一下,指揮大廳有人大聲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歡呼起來。

--從語言描寫中讓人感受到指揮大廳中緊張的氣 氛以及對航天員楊利偉的關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一片紅暈,那裏有我的戰友和親人。

--這句話飽含深情,表現了作者對祖國的愛,對親人戰友的愛。

(3)過了幾分鐘,我隱約聽到外面喊叫的聲音,手電的光束從舷窗上模糊地透進來。我知道:他們找到飛船了,外邊來人了!

--寫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實而又激動的心情。

第一部分(1~17),在飛船升空過程中,共振帶來的痛苦感受使“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

第二部分(18~29),在飛船上,“我”看到的事物。

第三部分(30~39),寫“本末倒置” 的錯覺和神祕的敲擊聲。

第四部分(40~47),驚心動魄的返航。

1.思路清晰,層次分明,驚險迭出。

全文運用四個小標題,按照時間順序安排,思路清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驚險與意外交替出現,扣人心絃。

2.語言準確,生動嚴謹。

本文語言準確,科學性與人文性巧妙結合,生動嚴謹。作者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地描述了在太空中一天的所歷所感,讀來如身臨其境;敍事的同時,又用準確嚴謹的語言向讀者普及了航天知識。

太空一日

起飛階段: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太空所見:我看到了什麼太空所聞:神祕的敲擊聲返回階段:歸途如此驚心動魄航天精神:堅韌仔細、不怕犧牲、敢於拼搏

教後反思:  對於學生而言,太空是未知的神祕世界。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樂於探索細節,把握課文內容比較容易。同學們表現得都非常好。通過快速閲讀,篩選主要信息,瞭解了這篇文章的大致內容,梳理了文章的脈絡,學習瞭如何解讀標題。本課教學的重點之一就是通過閲讀課文,瞭解太空生活,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熱情,體會航天人的奉獻精神。學生也瞭解了楊利偉的基本情況,感受到了他作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人的偉大。第一次載人航天的成功,讓學生感受到民族英雄楊利偉的可貴的品質,並希望今後好好學習,多關注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有朝一日也可遨遊太空,為祖國爭光。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5

本文體裁是敍事散文,語言平實自然、樸素親切,其中所藴含的感情需要學生通過聽、讀、説去分析去品味。對文章的閲讀練習,《語文課程標準》就此提出如下要求: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感受課文的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大體瞭解課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

這篇課文主要通過寫長媽媽的幾件事,表達了對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的懷念之情。作者圍繞中心選材,有詳有略,通過對人物的刻畫,很好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並且記敍時有一定的順序,這也是本文的重點;在寫人記事的過程中,本篇運用了許多帶有感情色彩的詞語和句子,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把握語句中藴涵的感情。

綜上所述,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有:

1、找出文章圍繞阿長所寫的事情,哪些詳,哪些略。

2、分析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重點)

3、理解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4、作文片段練習:針對本文所學,進行作文訓練。

【説教法】

1、聽説讀寫結合法:

這是針對本文內容和語言上的特點,課堂教學中主要通過聽説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以本文所學進行作文片段練習為手段,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2、提示法:

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陷入迷茫時,教師在一旁給予必要的引導、點撥,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3、賞識成功教育:

學生在討論合作,解決疑難問題過程中,適當的給予表揚鼓勵,讓其體會到合作與成功的喜悦,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説學法指導】

1、圈注法:

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

2、小組合作討論法:

通過探究、討論,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本課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具】

多媒體。

【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魯迅除了寫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在長媽媽去世三十年後,作者仍寫此文來紀念她,可見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厚感情。那麼,長媽媽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請看課文:阿長與《山海經》

這樣設計,與以前所學知識很好的聯繫在一起,讓知識成為一個整體。(約需1分鐘)

二、板題,解題

根據預習作業,學生七嘴八舌起來介紹魯迅,同時教師給以補充,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自主能力。(約需3分鐘)

三、電腦出示目標

為了加深印象,學生默讀識記,約需2分鐘。

四、整體感知

為了讓學生,瞭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結構,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

1、文章寫了長媽媽的哪些事情?各用一句話説出來。這些事表現了長媽媽是個怎樣的人?

2、文章寫長媽媽的事情哪些事是詳寫?哪些事是略寫?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題1,讓學生速讀課文,然後分小組討論解決問題,並將討論的要點批註在書上相應的位置,第一問比較簡單,學生自己就可解決,第二問教師給以適當的點撥提示,比較容易。

題2,回答前兩問,較容易;第三問,學生理解較難,為解決這一難點,我引導提示學生從選擇材料突出中心方面來考慮,學生就比較好理解。

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小結:作者圍繞中心選擇了5個事例,有詳有略,詳寫了長媽媽買《山海經》,很好的突出了中心,我們在寫作文時,也應注意詳略得當。通過小結,學生明白了怎樣圍繞中心來選材,為下面的作文練習打好基礎。

這一環節中較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批註能力,同時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重點研讀

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精讀能力,刻畫人物的方法,仔細品味本文的語言。我讓學生抓住重點,精讀課文,因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閲讀的:

1、全文中找出描寫長媽媽品格風貌的句子,並體會所用的刻畫人物的方法。

2、點研讀長媽媽買《山海經》部分,進一步體會文章刻畫人物的方法,把握重點語句體會藴含的作者的感情。

第一方面,讓學生速讀全文,用筆勾畫出你認為在刻畫人物方面最精彩的語句,並做簡單批註,學生獨立完成,然後讓學生七嘴八舌起來發言,暢所欲言,教師在一旁進行點撥提示。我着重從描寫法和對比映襯法方面指導,描寫法有對長媽媽進行的細節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心理描寫,這一點以前訓練過較為容易;對比映襯法,學生接觸不多,能説到這一點較難,因此我提出幾個

問題:

⑴ 文中“叔祖”的疏懶與長媽媽的熱情形成了什麼?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怎樣的感情?

⑵ 《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形成了什麼?突出了“寶”的特殊意義──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為“寶”,通過這一提示點撥,學生容易理解兩者的“對比”關係,對這種刻畫人物的方法有了瞭解,有完整的印象。

這時教師小結:長媽媽這一形象主要通過描寫法和對比映襯法來刻畫的。

這樣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圈點批註能力,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終身受益。

解決1後,請學生找出給你印象最深的部分,有些學生可能會説長媽媽買《山海經》部分,我順勢導入第二方面,主要讓學生根據上面的方法,進行小組討論自學,質疑,教師巡迴指導,點撥。指導學生通過重點語句,把握作者所藴含的感情時,我在一旁加以提示,如⑴“當長媽媽給我買回了《山海經》之後,這又使我產生了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我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以及作者的感情變化角度來考慮,學生能較好理解。特別是文章最後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讓學生聯繫上文內容,加以體會。在理解這些語句藴含的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感情的大聲朗讀,細細品味,通過讀更好的體會作者對長媽媽的深深地懷念之情。

這樣教師教給方法後,由學生自學,質疑,很好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六、口頭作文練習

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物,講述她的一二件事,看誰講的真實生動傳神。然後推舉出幾名學生口頭作文,學生和教師圍繞本節課的訓練重點加以評價。這樣對本課所學知識加深了理解,學會了應用,又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七、教師總結

1、教師對照板書總結:這篇文章按生活的本來面目,選了5個事例,有詳有略,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通過苗寫法和對比映襯法,刻畫出了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有許多繁文縟節,但為人誠懇、熱情、樂於助人,有着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文中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其詞懇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

2、對學生本節課的學習表現進行總結,表揚鼓勵,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3、對學習方法進行總結。讓學生自己站起來歸納總結,用已有的學習方法去指導今後的學習。

八、佈置作業

把課堂上的口頭作文,寫在週記本上。

教學目標

1.認識阿長的品格風貌和作者對阿長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記敍的順序。

3.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刻畫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難點

1.認識阿長的品格風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畫人物的方法。

3.正確認識阿長性格中的缺點。

4.對重要語句深刻含義的理解和主題深度的把握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 能通過讀課文,瞭解表現魯迅先生性格特點的幾件事情。

3. 能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 學習魯迅先生關心愛護他人、堅信科學、勇敢無畏的精神。

教學準備

1. 蒐集關於魯迅先生的各種資料,瞭解魯迅先生在我國文化界的影響和成就。

2. 找一些自己能看懂的魯迅先生的作品來讀。

教學設計

一、 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 自己默讀課文,給全文段落標上序號。

2. 想一想,課文講了魯迅先生哪幾件事情。

3. 全班同學交流一下,説説寫了哪幾件事。

4. 自己再讀一讀,看哪些段落寫的是一件事情。

二、逐件事學習

1. 先學到魯迅先生家做客這件事。

①找出寫這件事的相關段落。寫了作者幾次到 魯迅先生家中做客?

②依次學習作者兩次到魯迅先生家中做客的不同情況。(這兩次做客反映魯迅先生同樣的性格)

③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因為這不僅僅是性格的問題,而且還涉及魯迅先生的思想和情感問題。

2. 學習魯迅先生對待青年人寫信的問題。

①找出文中哪幾段寫的這件事。

②讀一讀這段文字,想一想,魯迅先生的態度和行為有什麼不同。

③深入理解魯迅先生的思想感情和性格。

④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3. 學習魯迅先生不怕鬼的故事。

①自己讀課文,找出這件事的起止段落。

②自己讀一讀這個故事。

③用自己的語言向大家講這個故事。

④師生一起探究魯迅不怕鬼的原因,體會魯迅先生的性格。

⑤師生共同理解最後一句話的意思。

三、學習課文前三段

1. 自己讀課文。

2. 勾出自己認為寫人物外貌寫得好的地方。

3. 讀一讀傳神的外貌描寫,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四、回顧全篇,深化認識

1. 朗讀全篇課文。

2. 討論一下,自己認識的魯迅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3. 老師補充時代背景,幫助學生進一步全面認識魯迅先生。

五、拓展應用,以讀代寫

1. 寫一寫熟悉的同學或者自己的外貌片斷。

2. 念給大家聽一聽。

3. 師生共同評價。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7

一、教學目的

1、自讀文章,把握閲讀散文的方法,培養學生自讀能力。

2、品析描寫小桃樹的語句,體會作者對小桃樹的獨特情感。

3、託物言志、雙線交織的寫法

4、理解文章讚美小桃樹頑強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義,加深學生對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二、重點目標:

託物言志的寫法和作者抒發的情感,自讀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瞭解自讀學情: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賈平凹先生的一篇散文,你自讀這篇文章,你讀出了什麼?

學生回答有所感悟即可,教師要從學生的閲讀感受中準確地把握班級學生的閲讀能力和閲讀難點。

(二)關注課文旁批,理解自讀要求:這篇自讀課文,編者為我們做了幾處旁批?其中哪幾處是提問的?你自己能解決問題嗎?

編者在《一棵小桃樹》中標註了五處旁批。①尋常的情景,不尋常的情感。②課文中一些描寫反覆出現,比如多次描寫小桃樹“沒出息”。散文中這類地方,往往寄託着深意,要仔細體會。③是什麼使我遺忘了小桃樹?④“蓄着我的夢”的桃核長成了樹,而且真的開了花。作者僅僅在寫花嗎?⑤“我”的情感在這裏來了一個轉折,您讀出來了嗎?

五處旁批,後三處提問,教學中利用這三處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文章的內容、作者情感以及相關主旨。

(三)五個旁批當中哪個是告訴我們閲讀這類散文的方法的?

即第二處:課文中一些描寫反覆出現,比如多次描寫小桃樹“沒出息”。散文中這類地方,往往寄託着深意,要仔細體會。

這樣引導學生閲讀第四段中這棵“沒出息”的小桃樹的描寫,品味語言,感受深意。第四段教師做出指導示範,再放手學生找出並有感情地朗讀其他寫這棵“沒出息”的小桃樹的語句,重在感受品味,課堂上不做細緻的研讀品析。

(四)同學們,作者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筆墨寫這棵“沒出息”的小桃樹?——理解小桃樹中的深刻含義,理解本文託物言志、雙線交織的寫法。

(五)最後一處旁批引領思考,即文章第一個旁批“尋常的情景,不尋常的情感”,理解散文閲讀重在悟情。《一棵小桃樹》的第一段文字研讀:“我常常想要給我的小桃樹寫點文章,但卻終沒有寫就一個字來。” 文章一開頭就飽含着作者對小桃樹的一往情深,“常常”一詞尤見感恩懷念之深。

問:如果作者只能寫一個字,來寫他的小桃樹,你覺得,他會寫哪個字?以此問把整節課推向高潮,打開學生閲讀思維的大門,進一步理解本文複雜深沉的情感和精神內涵,加深學生對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及重點]

l.誦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3.學習詳細得當的敍事方法,領會故事情節曲折,富於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教讀課

2.一課時

[媒體設計]

1.多媒體:選取材料製作成課件

2.錄音機:伴奏帶。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木蘭這個人物嗎?哪一個同學給大家講一下關於木蘭的故事?(學生講故事)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你認為木蘭成為世世代代人們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裏?(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要點)木蘭是一位愛國的女英雄。

她替父從軍,是出於關心國家安危,體恤父親年邁力衰;她不畏艱苦,勇敢作戰,是出於保衞家鄉、保衞祖國的堅強意志;她厭棄高官厚祿,而渴望過和平勞動的生活——這些,都表現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意願和理想。好,我們就來共同看一看《木蘭詩》中是怎樣塑造木蘭的形象的。

二、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解決生字詞。

2.解題:《木蘭詩》是一首什麼題材的詩?作品時代怎樣?

明確:(用課件打出)

《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樂府民歌。它產生的時代眾説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產生後魏,這詩產生於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後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

《樂府詩集》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民,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題才廣泛,格調雄頸、熱烈、質樸。

三、共同、研習課文

1.二百年來,木蘭這個形象為什麼深受人們的喜愛?請根據課文進行探究分析。

明確:(學生的發言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師結合課件適當引導並指導學生誦讀)

文章開頭寫木蘭的停機歎息,設置懸念,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母親的發問,木蘭的回答(板書:母問女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木蘭想到了什麼?“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的夜傳,“十二卷”(虛數)的誇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爭氣氛。

原來,是木蘭看到皇上徵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親的名字。“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木蘭既考慮到父老弟幼,無人從軍的困難,又考慮到天子徵兵是為保家衞國的大計,於是“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表現出木蘭基於家庭情況,經過停織歎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表現了木蘭的深明大義、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路,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寫出木蘭做入伍前準備,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馬鞍具的情景,表現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心情(板書:急切準備)和赴戰地途中的見聞、感受。先寫木蘭緊張籌備,整裝待發。用“東”、“西”、“南”、“北”這種民歌常用的鋪陳手法,藉以突出準備工作的繁忙。“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這句詩寫出了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瞭宿營地的荒涼。在荒涼夜間環境烘托中,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思念親人,離鄉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板書:思親情切);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板書:征途遙遠)。

既表現了一個女孩子離家愈遠,思親愈切的感情,又寫出了出征的歷程,行軍的疾速。讀着,我們好像聽到了黃河的濤聲,燕山的馬嘶,看到主人公縱馬奔馳在漫長崎嶇的征程,去迎接戰鬥。

問: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木蘭十年征戰的情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馳抵戰場,引到描寫戰場上的生活和戰鬥,在詩篇前後段落上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給我們描繪出木蘭身跨飛馳戰馬,萬里奔赴戰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這兩句詩渲染了戰場的氣氛和環境的艱苦,描寫簡潔、生動,使我們好像聽到了凜冽的北風傳送着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使我們好像看到了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寫出將士們出征十年,經歷過上百次激烈戰鬥,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木蘭身經長期激戰,英勇善戰,凱旋歸來。

十年的征戰的血與火的考驗,使木蘭經受了嚴酷戰爭的磨鍊,終於歷盡艱辛,屢克頑敵,成為建立了赫赫戰功的英雄而凱旋歸來。對一個改扮男裝的女孩子,有着多少不尋常的經歷啊!在呵氣成冰的夜晚,木蘭肯定會有很多次思念家鄉的徹夜不眠,也肯定會有很多次懷着家醜國恨和戰友們風馳電掣,越過數不清的山山水水去艱苦戰鬥。

木蘭戰功卓著,入朝受賞,“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表明天子為木蘭記多次功、賞賜甚豐。“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勛位如此之高,賞賜如此之多,然而,木蘭卻不屑一顧。她深切地懷念着故鄉。十年奮戰對她來説,並非為了受賞加爵,而只是為了爭得安定地從事勞動的生活權力,因此,木蘭堅決地作出瞭解甲歸田的請求。

處於長期封建戰爭動亂中的人民,十分渴望和平美好的勞動生活,他們把這一願望,寄託於木蘭形象之中。木蘭辭歸這一情況的設置,正反映了人民羣眾的理想。“辭官”一節,在木蘭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木蘭在建立功勛後,沒有以此為階梯,進入統治階級的行列。相反,卻解甲歸田,回到了人民之中。因而使這位古代女英雄的藝術形象,放射出耀眼的光彩,也使詩歌具有強烈的人民性,而有別於封建文人的作品。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户理紅粧;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這幾句詩寫出了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一片歡樂的情景,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脱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這幾句詩寫出了木蘭一連串富有年輕女性特徵的換裝梳粧動作,表現出木蘭久徵勝利歸來,恢復女粧,欣喜興奮的感情。

到此為止“完成了木蘭這一藝術形象的最後一筆,一個淳樸、勤勞,既英武豪放,又美麗動人的古代傑出女英雄,栩栩如生地立在人們的眼前。“出門看火伴,夥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出夥伴看到“木蘭是女郎”時的驚詫和讚歎,襯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

木蘭穿上男裝,在戰場上馳聘格鬥時,同男戰士一樣吃苦,一樣勇敢,根本分不清是男是女。木蘭以超出一般男子的卓著功勛和蔑視功名富貴的美好心靈,受到了人們由衷的讚美。木蘭從軍的故事也就在喜劇高潮中結束。(分析時,要求學生反覆誦讀,達到當堂成誦)

2.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認為木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應該學習她身上哪些金子般的東西?

明確:(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發言)(木蘭形象分析)木蘭既是一個女孩子,更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她勤勞善良,純樸孝順,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為國家盡忠效勞,表現出深明大義、勇敢堅毅,果斷的效國忠心和英雄氣概。從軍十二年,她憑着自己的堅強毅力和機智謹慎,女兒身份一直沒被揭穿。在凱旋歸來後,她不貪圖富貴,甘願過回簡單安定的農家生活。她是我國古代北方優秀勞動婦女的象徵。

3.你打算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自由發言)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寫作要求是“抓住細節”,這一單元的寫作目的是指導學生抓住細節,刻畫人物,表達情感。教材中首先指出什麼是細節描寫;接着列舉《阿長與<山海經>》中的例子幫助學生更好理解;然後通過回憶學過的課文內容,簡短記錄記憶深刻的細節的方式,更好的體會細節描寫的作用;最後提示學生細節描寫要注意的問題:要學會抓住真實、典型、生動的細節進行描寫,才能更好地表現事物特徵或作者情感。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寫作類型主要以寫人敍事的記敍文為主,他們雖然有國小六年寫作經驗的積累,但是缺少對人物、生活細緻的觀察。記敍事件不具體,很籠統,描寫人物和寫景狀物時,不會抓住細微處具體刻畫,造成文章空洞,缺少細節,不能很好刻畫人物,表達情感。因此,對學生進行細節描寫的指導與訓練尤為重要。

三、教學目標

1.瞭解細節描寫及常見類型,理解細節描寫在寫作中的作用。

2.學習捕捉生活的細節,描寫生動的細節。

3.在寫作中運用細節描寫來表達情感。

四、教學重點

掌握幾種細節描寫的方法並會運用。

五、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典型、生動的細節來表達真情實感。

六、教學準備

學案:人物描寫分析材料

七、教學時數

一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對比句子——明確什麼是細節描寫

導語:請同學們讀兩個句子,幫助老師判斷哪一句更好。

句子1:烈日當空,火熱的太陽炙烤着大地,熱極了。

句子2:烈日當空,火熱的太陽炙烤着大地,道路兩旁的莊稼熱得低下頭,彎下腰;河裏的水燙手;地裏的土冒煙。

出示任務:1.你認為哪一個句子好?為什麼?

2.第2句比第1句增加了一些內容,説説增補了哪些內容?

3.什麼是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對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現對象的細微而具體的刻畫。

小結:根據表現內容,細節可以大致分為肖像細節、語言細節、動作細節、景物細節等。大家之所以認為第二個句子好,正是因為與第一個句子相比較,第二句對周邊景物進行了更加細緻的描寫,更好表現了天氣的炎熱。因此,要想更好表情達意,抓住細節描寫是非常重要的。

(二)欣賞典型細節描寫——體會細節描寫作用

1.有一天,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裏……他面色死灰,兩隻眼上都結着一層翳……他簡直像棺材裏倒出來的,就像我想象裏的殭屍……

2.父親頭髮上像是飄了一層細雨,每一根細發都艱難地挑着一顆乃至數顆小水珠,隨着父親踏黃泥的節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滾到額頭上,額頭上一會兒就滾滿了黃豆大的露珠。

3.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出示任務:請同學們欣賞以上帶有細節描寫的語段,並説一説分別運用了什麼細節描寫,這些細節描寫好在哪裏,有什麼作用。

反饋指導:

1.作者對老王來送香油和雞蛋時的動作、肖像細節進行描寫,寫出了作者當時驚訝又有些害怕的心態,為後文表達內心的愧怍做了很好的鋪墊,這種真實的感受,讓讀者也彷彿置身文中,令人難忘。

2.作者對父親踩黃泥的細節描寫,很好地表現了父親的勤勞能幹。

3.作者描寫了賣油翁觀看陳堯諮射箭的表情和動作,只用了“睨之”和“但微頷之”兩個語句,就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人物的態度和心理,非常精彩。

小結:細節描寫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寫人記事的文章裏,如果沒有細節描寫,就沒有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細節描寫是塑造人物形象,彰顯人物個性的關鍵。在寫景的文章裏,細節描寫能更好地突出景物的特點,起到以小見大、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回憶生活細節——總結細節描寫方法

請同學們説説你曾經留心過的生活細節。當我冬夜苦讀時,母親為我送來熱騰騰的奶茶,這是一個愛的細節;當我不小心犯錯時,父親的手掌憤怒舉起又輕輕落下,這是一個愛的細節;當我____________時,老師(同學、父母……)_____________,這是一個愛的細節。

出示任務:回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討論細節描寫的方法。

指導反饋:

1.善於仔細觀察身邊的人和物,用心去感悟。發揮想象和聯想,做生活的有心人。

2.寫人記事的時候,要抓住人物的特徵,善於運用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描寫方法。

3.用心靈捕捉身邊的一人一事一物,養成反思、省悟的習慣,在描寫中滲透個人獨特體驗。

(四)學習細節描寫方法——學會運用

1.那天,他在雪地裏罩住了一隻小鳥。

課文示例:他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穀,捧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着,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出示任務:先讓學生比較後分析總結其中的方法,教師引導補充。

指導反饋:這段文字增加了許多動詞,從而把整個捕鳥的過程描寫得細緻、生動、到位,這種方法就是——細化動作,延長過程

學以致用:她好不容易捉住了一隻蝴蝶,一不小心又讓蝴蝶飛了。

出示任務:細化動作,延長過程,具體寫出動作的過程。

提示:細化“好不容易”“捉住”的過程。給學生5分鐘時間寫完,分組交流,推薦,全班展示優秀的細節描寫片段。

2.我看見一個小姑娘,年齡不大,長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提示:(1)“小”到什麼程度?(2)怎麼個“瘦法”?(3)穿得有多“差”?

課文示例:我看見一個小姑娘,只有八九歲光景,瘦瘦的蒼白的臉,凍得發紫的嘴脣,頭髮很短,穿一身很破舊的衣褲,光腳穿一雙草鞋。——《小桔燈》

指導反饋:這段文字之所以寫得生動,是因為作者抓住特徵,步步追問,在細微處駐足,這也是我們在寫作時要學習的。

學以致用:請抓住人物特徵,給下面的句子加上細節描寫:

那天,迎面走來了一位老爺爺,他彎着腰,拖着笨重的身子在風中慢慢走着。

提示:老爺爺什麼樣子?可以扣住他的臉、頭髮、眼睛等外貌特點來展開細節描寫。

3.出示任務:下列語段的細節描寫都很成功,分析作者運用了什麼方法才寫得這麼生動吸引人?

(1)除夕晚上,兒子、孫子都來到她身邊,她滿臉皺紋都舒展開了,就像盛開的菊花瓣,每根皺紋裏都洋溢着笑意。

(2)三個月後,小草莓結出了果實,小小的果實竟然壓彎了枝頭,但纖柔的莖並不生氣,興奮地揹着自己的碩果炫耀着:“看,這是我的果實。”

(3)那抹夕陽紅,如絲綢般掛在天邊,好似隨風飄舞的仙女,令我如醉如痴。

指導反饋:巧妙運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使語言更加具體生動,展現人、事、物的特徵,更好地表情達意。

出示任務:運用至少一種修辭手法刻畫細節,使下面的語句更加充實生動。

小草發芽了。

學生寫完後分組交流。

(五)牛刀小試

出示任務:讀一讀前兩個單元寫的作文,看看是否做到了抓住細節進行描寫。根據提示,做出修改:

(1)修改時,注意寫一些能表現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或者心理特點的細節。

(2)帶上自己的情感。比如讚賞或厭煩某個人,可以在用詞或者語氣上有所體現,也可以直接寫自己的評價。

(3)將修改後的作文和原文對比着讀一下,體會修改後的優點。

指導反饋:完成修改後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學生關注修改前後的不同,然後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修改最成功的同學參與全班展示,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修改成功的方法。

小結:同學們,大千世界中的美無處不在,我們要有一雙敏鋭的眼睛,更要有一顆善感的心靈,發現生活中每一細微處的美,做一位具有豐富情感,細膩筆觸的幸福之人。

(六)作業:我們的記憶中總會有許多難忘的時刻。所謂難忘,可能是驚喜、興奮、有趣,也可能是慚愧、尷尬、甚至是難堪。回憶一個自己難忘的時刻,並以《的那一刻》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於500字。

(七)板書設計:

抓住細節

細心觀察 細化動作,延長過程 以小見大

用心感悟 抓住特徵,步步追問 畫龍點睛

運用修辭,充實生動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介紹小説的時代背景。

2、理清小説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3、理解課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寫及其作用。

4、分析韓麥爾先生形象。

5、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6、利用小説對不家務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 心理描寫對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 文中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韓麥爾先生關於法語的見解和結尾動作描寫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將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愛國主義名篇《最後一課》。在這篇文章裏,通過一堂課,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主題——愛國主義。當國土遭到踐踏,尊嚴遭受凌辱,一個無憂無慮的天真淘氣的孩子,一個執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師,又將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

2、簡介課文背景:1870年7月爆發的普法戰爭是法國發動的。法王拿破崙三世為了阻遏普魯士用武力統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動,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故發動了這場戰爭。但不到兩個月,法軍大敗。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包圍了馬黎。法國政府執行賣國政策,同普魯士簽訂了屈辱的停戰協定,賠款50億法郎,並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地區割讓給普魯士。小説寫於1873年,以剛剛結束兩年的普法戰爭為背景,反映了阿爾薩斯淪陷後,當地人民在侵略者強行禁教法國語言時所表現的悲憤情緒和愛國精神。

3、介紹小説三要素:在小説中,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是人物活動和情節發展的特定場所,是人物賴以生存的客觀條件的總和,猶如魚不能離開水而生存一樣,人物也不能離開環境而存在。環境對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對於推動情節的變化和發展,起着重要作用,用以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情節被稱為“人物性格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即是説小説中的人物性格正是通過情節的一步步發展來完成的。例如小弗朗士由調皮淘氣到開始懂事這一性格變化是通過“最後一課”的情節發展展示出來的,所以離開了情節,人物性格也就難以展示。人物是小説的中心,是小説思想感情的集中體現者,小説創作的成敗主要看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成功。

4、生字詞:捂(wǔ) 戒(jiè) 凳(dèng) 郝(hǎo) 叟(sǒu) 膝(xī) 詫(chà) 懲(chéng)

賺(zhuàn) 鑰(yào) 匙(shi) 藤(téng) 祈(qí) 禱(dǎo) 哽(gěng) 挾(xié)

懊(ào) 皺(zhòu)

徵發:舊時指政府向人民徵調人力或者財物。

祈禱:求神降福免禍的活動。

思量:心裏想。 詫異:覺得十分奇怪。

喧鬧:喧譁熱鬧。

懊悔:做錯了事或説錯了話,心裏自恨不該這樣。

慘白:(面容)蒼白。

二、梳理情節、分析人物

1、根據預習,理清小説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即完成課後練習一)

小説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為線索,巧妙地鋪設了故事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開頭——"小院子裏"1—6)序幕。寫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感受。

第二個階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鏡"7—10)開端。通過小弗郎士的觀察,寫出上課之前教室裏的情景。——課前

第三個階段("我看見這些情形"——"忘記不了"11—23)發展。寫韓麥爾先生講授最後一課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這是小説的主體。——課上

第四個階段("忽然教學的鐘聲"——結束24—29)高潮和結局。寫韓麥爾先生宣佈散學時的情景。——下課

2、學生有目的地在每一個階段找出描寫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並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階段。——幼稚、怕提問

“我想就別上學了”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明確:怕提問。

“這些景象”指什麼?覺得“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説明了什麼?

明確:指“畫眉在樹林……正在操練”。幼稚。

“又出了什麼事啦?”設置懸念,

這一部分內容與文章中心的表達有什麼關係?

明確:巧妙地點明瞭故事發生的背景,並且為下面的情節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發展埋下了伏筆。

(2)分析第二階段。——疑惑、詫異

今天的情形和平時有什麼區別?説明了什麼?

平時上課 最後一課

氣氛 “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 “一切都安安靜靜的,整個教室都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氛。”

學生 “開課桌啦,關課桌啦,捂着耳朵大聲背書啦。” “上課前,學生們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課堂裏還坐着許多本村的人。

教師 “拿着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着,‘靜一點,靜一點……’” “我”遲到,會遭到先生的責罵。 “韓麥爾先生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着那怕人的鐵戒尺。” 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遲到,先生卻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極端肅靜代替了往日的嘈雜;嚴厲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來上課,穿着"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才穿的服飾;最令小弗郎士吃驚的是課堂裏還坐着許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後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3)分析第三階段。——難受、懊悔

在最後一課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與平時有哪些不同?結合課後練習二找

出有關語句。

"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這句話,單獨成節,表達了他難過、憤慨的心情。

課後練習二:

1、 説明小弗郎士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被喚起,開始認識到學習祖國語言的重要性。

2、 表明小弗郎士增強了民族自尊心,產生了學好語言的責任感。

3、 表明小弗郎士的愛國主義感情已經昇華,化為一種學習祖國語言的強烈願望和巨大動力。

4、 這聯想是對敵人的諷刺,表現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侵略者的仇恨,對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階段。——悲憤、懂事

“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中的“高大”指什麼?

明確:指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主義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顯得崇高、偉大。

3、你認為小弗朗士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從那裏看出來?

一、分析韓麥爾

2、 分析韓麥爾先生人物形象。

(1) 討論:作者描寫韓麥爾先生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明確: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

外貌描寫:……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神態描寫:"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裏,一動也不動,瞪着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裏的東西都裝的眼睛裏帶走似的。"這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對畢生從事的教育事業的無限留戀,對祖國故土一往深情的熱愛。

動作描寫:……如:他轉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出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着牆壁,話也不説,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寫出了人物強烈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和告別講台的沉痛悲哀的心情.充分地表現了他愛祖國、恨敵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愛國主義感情推到了最高峯。

語言描寫:……如韓麥爾先生説: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鋼匙。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對祖國語言的深刻理解和熱愛。

(2)指導朗讀:

深沉緩慢的語調來讀,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後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捨。

"我們必須把它牢記在心裏,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開監獄大門的鑰匙",“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除了表達強烈的愛國熱情外,還表達了對學生的無限期望,對民族和祖國前途的堅定信念。

結尾部分三個破折號的作用:

明確:解釋説明;聲音的延長;意思的遞進。

(3)討論:在"最後一課"中,韓麥爾先生的感情有怎樣的起伏變化?

上課一開始,他用"柔和又嚴肅"的語調説話。"柔和"表明他對祖國、同胞、學生的滿腔深情;"嚴肅"説明亡國的悲痛。當課上小弗郎士背不出書來的時候,他不責備學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帶着內疚的心情勇敢真誠地作自我批評,痛心地檢查自己的過錯,表現了高度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愛國熱情。接着,又深情地讚美了祖國的語言,讚美了祖國。當學生專心書寫的時候,他又陷入了沉思,體味着深沉的亡國之痛。當"最後一課"結束時,他盡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憤。

"深情、悲痛——思索、內疚——沉思、悲憤"是韓麥爾先生感情的變化,從中藴含着他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無比的痛恨。

(4)總結:本文是一首愛國主義的交響曲,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是這首交響曲的主旋律。文章通過對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言行的描寫,刻畫了人物的典型形象,在他們身上表現了任命同仇敵愾,抗擊敵人的決心,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5)形成板書:

情節 人物

小弗郎士 韓麥爾先生

上學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問

課前(開端) 疑惑、詫異 線 深情、悲痛

課上(發展) 難受、懊悔 索 思索、內疚

下課(高潮和結局) 悲憤、懂事 沉思、悲憤

心理 肖像、動作、語言

二、環境描寫在本中的作用。

1、找出序幕中的兩處環境描寫:

明確:"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

(1)"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這兩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門時所見到的場景,包括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點明瞭《最後一課》的具體時間和時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會環境描寫,它真實而又十分簡練地交代了國土已被侵略軍所佔領,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殘酷的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二句話是寫“我”的心理,反映小弗郎士無憂無慮、貪玩幼稚,竟不懂民族的災難。這是為後邊寫他覺悟成熟做鋪墊,以顯示最後一課的巨大教育作用。)

(2)"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這一環境描寫又表明什麼?(布告牌上貼着的雖然只是一張公文,但它威力極大,逼迫人們不得不法執行和就範。也正是它,才直接導致了"最後一課"。)

(3) 課前的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烘托出"最後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

(4)“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着”描寫的作用?(鴿子是和平的象徵,表現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和平、自由的渴望。)

(5) 教室和韓麥爾先生小院的描寫有什麼作用?(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後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捨。)

三、問題探究:

1、“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你怎樣理解?

(亡了國,當了奴隸,如果牢記祖國語言就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就會隨時激發愛國心和對敵鬥爭的意志,永遠不會忘記為恢復國土爭取自由、解放而鬥爭,所以説這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是一個隱喻)。

2、“我的朋友啊,”他説,“我——我——”請你按韓麥爾先生當時的思想狀況,把在此句沒説出來的話補寫出來。

韓麥爾先生由於痛苦和悲憤,話斷斷續續地説不出來。如果説出來,可能是:“我要走了,再也看不見你們了。”“我希望你們永遠不要忘記祖國的語言,要永遠做真正的法蘭西人。”

3、“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語從頭到尾説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錯誤,那麼任何代價我都願意拿出來的。”這句話表現了小弗郎士什麼樣的心理?(表現覺悟了的小弗郎士強烈的要學好祖國語言的慾望。)

4、“啊!這最後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為什麼他忘不了?他永遠忘不了的是什麼?(這最後一課使他受到深刻的教育。韓麥爾先生對法國語言的讚美所反映出的對祖國的愛,對學生們語重心長的告誡;村民前來聽課的動人情景;亡了國的人不準學祖國語言的羞辱,這些都是他永遠忘不了的。)

5、指出下列比喻句的本體和喻體,並説説它們的含義

(1)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本體是“語言”,喻體是“鑰匙”。“監獄”(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使人失去自由,任人宰割;“打開監獄大門”,使人重新獲得自由。語言是民族的標誌和象徵,是聯繫人民思想的紐帶,亡了國的人只要牢記祖國的語言,就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心中就會燃起永不熄滅的收復祖國失地的鬥爭火焰,就會團結起來和侵略者鬥爭。從這個意義上講,語言好比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2)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中飄揚。(本體是“字帖”喻體是“小國旗”韓麥爾先生精心設計了這樣的新字帖,是要讓學生記住:“阿爾薩斯是法蘭西不可分割的領土,決不容敵人侵佔。”可見老師用心良苦。小弗郎士有如此的感受,説明他領悟了老師的意圖,愛國感情將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了。)

6、小弗郎士在小説中起到什麼作用?(小弗郎士在小説中有貫穿故事情節的作用。另外,小説表現的是法國人民的愛國之情,只要想想小弗郎士的變化及他的內心感受,就會自然的嚮導對小弗郎士的描寫,深化了小説的主題。)

7、探究:作者為什麼不把韓麥爾寫成一個高大的戰鬥英雄,把小弗郎士寫成一個少年英雄,而讓他們都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出現?(正因為普通,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夠成為千千萬萬法國人的代表,他們那樸素、熱烈、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國大眾所具有的,才能使這篇小説所表現的成為整個法蘭西民族的共同心聲。)

8、《國際歌》,讓學生沉浸音樂世界,回憶故事情節,想象故事情境,體會文章主旨

深入探究:從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身上我們學習到了哪些金子般的東西?對於愛國主義你有什麼樣的認識?(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感悟)

9、解題:作者在文中多次重複“最後一課”,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樣的作用?

明確:韓麥爾先生在開課時宣佈:“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這幾句話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靈裏轟然炸開,鎮公所門前的佈告,教室裏異乎尋常的情景,現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這句話,單獨成節,表達了他難過、憤慨的心情。“啊!這最後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對“最後一課”的嚴肅意義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經由天真幼稚變得懂事成熟起來了。重複出現,既緊扣課題,又表達了對這最後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捨。

總結:不朽的東西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最後一課,我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正在上演,在這種特定的時刻,埋藏在人們心靈深處的愛國情、亡國恨一起迸發出來,無不崔人心魄,催人淚下。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11

一、教學設想

本課預計分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完成文學作品第一個層面的解讀,即對文本的內容、思想情感作一整體梳理;第二課時完成文學作品第二個層面的解讀,即對文本的語言、結構以及組織材料等方面的寫作特色進行品味學習。

兩課時各有側重又相互融合。前者是後者的鋪墊,側重於“文”,把握內容的同時應重視人文思想的薰陶;後者是前者的深入,側重於“語”,品味習作特色的同時應重視語文能力的培養。(如果學生程度不夠,第一層面的解讀可考慮分為兩課時進行。)

二、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文本內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與“善”。

2、體會作者的善良,引導學生以善良對待善良,關愛弱者。

(二)教學側重

體會人物特點與瑣碎敍事之間的相互關係。敍事表達出人物特點,敍事服務於人物特點。

(三)課堂預設

1、新課導入

説説自己身邊最苦的人。(職業、生活條件、身體狀況)

2、研讀老王之“苦”

(1)隨機朗讀(1——4)自然段;

(2)討論老王之“苦”:生活艱苦 精神悽苦

[設計説明]

先結合導入討論老王生活之“苦”:職業——蹬三輪 身體——殘疾 生活——塌敗小屋 再追問老王精神之“苦”:孤獨、無親

受惡意攻擊、被人瞧不起

3、研讀老王之“善”

(1)默讀(5——22)自然段;

(2)討論老王的品質:善良 樸實

[設計説明]

體現教學側重,引導學生概括老王品質,尋找文本依據,通過對老王“送冰,送人,送香油、雞蛋”等敍事的深入研究,理解老王的善良、樸實,應隨機結合學生回答品味本文細節的傳神之處。可設計感性題目如“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動?”之類。

4、梳理“我”一家之善,領悟文本思想感情

(1)討論:“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現在何處?

(2)討論:老王死後,作者認為自己對老王這樣關愛夠了沒有?

(3)結論:呼喚周圍的人對苦人、弱者更多一份關愛。

[設計説明]

老王的善良都是通過我和老王的交往展開的,所以,在前一環節學習的基礎上,學生應當很快梳理出:我與老王閒聊;女兒送魚肝油;坐車照顧老王生意;關心老王生活;不白吃老王送的東西等事例。重點應當討論(2),從而推敲末段——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為何愧怍?),當不難得出結論,把握文本思想情感。

5、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關愛身邊的弱者、苦人:每一個時代,每一個社會都會有窮苦人、弱者,他們需要社會更多的同情關愛。同學們,學了本文之後,你準備怎樣對待剛才(課前導入)介紹的身邊的“苦人”呢?

[設計説明]

聯繫文本主題及生活實際,根據課堂時間,作適當的討論,肯定學生的愛心。

6、課後作業

仔細觀察身邊的苦人、弱者,以最簡潔又最感人的語言描寫出他們的生存狀況。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品味本文語言以及組織材料方面的特色。

2、局部對比學生與楊絳的描述,學習體會作家精彩的寫法。

(二)教學側重

體會楊絳運用樸素簡潔的語言以及瑣碎平淡的敍事還人物以真實,並且產生震撼效果的寫作技巧。

(三)課堂預設

1、回顧上節所學

簡述敍事內容及主題,為語言、組材特色分析作鋪墊。

2、討論語言特點

(1)聯繫課後第二題,舉例説明本課語言特色;

(2)歸納語言特點:簡潔 樸素

3、討論組材特點

(1)舉例説明敍事特點;

(2)歸納敍事特點:瑣碎 平淡

4、小結楊絳作品特點

運用樸素簡潔的語言以及瑣碎平淡的敍事還人物以真實,這種看似冷漠,彷彿“他者”的敍述,卻產生驚人的震撼效果。讀者合上作品,才發現一種冷冷的悲涼自心底瀰漫而來,感人至深卻在不經意間,這是楊絳給我們帶來的文學。

5、討論學生習作得失

(1)典型習作(上節課後作業)投影閲讀;

(2)對比楊絳討論得失;

(3)修改各自上節課後作業。

6、選擇作業

課後練習三“改寫”或者“我讀楊絳”選一。

附板書:

苦: 生活艱苦精神悽苦

1、老王——以—善—良—對—待—善—良——楊絳

善: 善良 樸實

語言 簡潔 樸素

2、楊絳作品———————————— 真實震撼

敍事 瑣碎 平淡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善於從擷取生活瑣事中去展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2、體會作者多種描寫手法的藝術效果。

2、體會偉人魯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性格和深厚的愛國情感、“孺子牛”般奉獻精神。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思路:

1、整體把握——深入瞭解——討論課文

2、走近魯迅——學習魯迅——反思自己

3、魯迅的形象:偉大——平凡——偉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起魯迅,總會想起很多詞語:深邃、沉重、嚴厲、倔強……濃黑的一字須,根根向上的頭髮,面目嚴肅冷峻,這是魯迅通常留給我們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魯迅也是這樣嗎?提起魯迅我們還會和偉大睿智聯繫在一起,但日常生活中的魯迅也是不苟言笑的嗎?他有沒有平凡的一面?我們經常説偉大往往寓於平凡之中,這句話適用於魯迅嗎?我們是否能從他平凡生活中發掘出他偉大的一面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一起探究一下蕭紅筆下的魯迅形象。

二、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思考:讓我們一同走近魯迅,請同學介紹你所瞭解的魯迅。

三、深入研讀討論

1、請大家默讀課文,總結課文共寫了幾個有關魯迅的片段?可以歸納為幾類?

明確:共10個6類,分別圍繞外貌行動、待人接物、飲食起居、讀書寫作、休閒娛樂、與青年們交往6類生活場景來描寫和塑造魯迅先生的,使之具體、形象、生動。

2、哪一個片段最能打動你或者你認為寫的最好?聯繫自身或現實生活談談你的認識?

(1)、外貌行動

第1個片段,概括寫魯迅先生“笑”的情態,突出其“明朗”的特點;概括寫魯迅先生“走”的情態,突出其“輕捷”的特點。

(2)、待人接物

第2個片段,具體寫魯迅先生對“我”和許廣平的衣着批評一事,充分顯示出魯迅先生對待青年人既嚴肅批評其缺點,又不倦地給予幫助。

(3)、飲食起居

第3個片段,概括寫魯迅先生的飲食情況,喜歡北方飯菜,讚美蕭紅做的飯菜可口;魯迅的胃不好。

第7個片段和青年交往中咖啡、可可、汽水之類家裏都不預備,家裏“餅乾”,“向日葵子”;

第8個片段,魯迅簡易而兩用的枱燈;

第9個片段,和青年的交往,一次外出吃福建菜,海嬰説菜不新鮮,全座的人都不相信,魯迅確信孩子的判斷,事實證明的確如此,説明魯迅先生不會輕易抹殺孩子的天性。

(4)、與青年交往

第6個片段,讀青年人的來稿,直至深夜

第9個片段,泡一壺紅茶,和青年們一談就一兩個鐘頭,談論當時中國的局勢,如“偽滿洲國”

(5)、休閒娛樂

第7個片段,看電影,介紹“珂勒惠支”的版畫,以及史沫特烈援助當時的中國的事情;

(6)、讀書工作

第4個片段,幫助瞿秋白先生校訂《海上述林》,聯繫出版社。

第5個片段,與馮雪峯交往,支持革命,熱愛祖國;

第8個片段,寫先生夜間工作的情景,飽含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無限崇敬,感念之情.

第10個片段,詳細寫魯迅先生生病的情景,概括寫魯迅先生病中筆耕不輟。

3、請就文中描寫的魯迅背影,寫一段你的感悟,80字。

四、小結 :

閲讀魯迅的著作,我們可以感知作為思想家和文學家的魯迅;今天又通過蕭紅的回憶,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生活化真實化的魯迅,讓我們親臨到魯迅偉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關心、扶持青年人和熱愛祖國、支持革命是寓於平凡而真實的日常生活中的,或許正如人們所説,偉大正是寓於這種平凡之中吧,也一如他在詩歌中所説的那樣: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學習積累文中出現的生詞、成語。

2、快速默讀課文,概括要點,理清故事情節。

3、品味文章中有着強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長的語句。

4、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團結合作,勇於犧牲的精神。

教學重點

1、體會作者表達的頌揚之情,通過默讀、重點朗讀,體味關鍵語句,認識人類挑戰自身,實現生命價值的偉大。

2、感悟南極探險隊員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極探險的悲劇意義。

教法學法:默讀法、朗讀法、複述法、競賽法、討論法、質疑法、問答法。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根據需要選有關資料。2、準備幻燈片。

學生準備:1、收集有關南極資料。2、預習課文,使用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師生問好

一、導語

:同學們,你們瞭解南極嗎?它一面向世人呈現着它那冰肌玉骨、絕世無雙的美麗,一面又蒙上厚厚的面紗,使之充滿了神祕的色彩。因此,叩訪南極、第一個登上南極點是很多探險家們的夢想。在1911年12月14日、1912年1月18日這短短的、不足五個星期的時間裏,先後有兩支探險隊到達:一支以阿蒙森為首的挪威隊成功的讓國旗飄揚在南極點上凱旋而歸,一支以斯科特為首的英國隊在歸途中全軍覆滅。而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卻飽含感情的為斯科特一行寫傳,並稱他們為偉大的悲劇,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傳記節選《偉大的悲劇》,去感受定格在歷史長河中的這一悲壯的一幕。(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幻燈】

1、作家作品介紹: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 。主要成就在傳記文學和小説創作方面。代表作:傳記《羅曼&middot;羅蘭》 《三位大師》,唯一的長篇《焦躁的心》,特點:不拘於史實,着重表現人物個性。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①貯藏( ) ②儲存( ) ③憂心忡忡( ) ④凜冽( ) ⑤毋寧( )

⑥白雪皚皚( )⑦遺孀( ) ⑧告罄( ) ⑨怏怏不快( )

3、根據拼音寫漢字

①拖zhu&agrave;i( ) ②戰l&igrave;( ) ③s&ugrave;( )米 ④gū( )負 ⑤吞sh&igrave;( )

⑥魯mǎng( ) ⑦雪qiāo( ) ⑧ &egrave;( )運 ⑨zhān( )鞋

4、請複述文章內容並用一句話概括

抓住文章內容的關鍵環節,不僅要明確作者的寫作線索(時間順序),還要弄清在作者敍述的這段時間內,發生了那些事情,從1912年1月16日到11月12日,要抓住每一階段的典型事例。

這篇文章的主要事例大致有:熱情高漲地奔向極點--極點驚現挪威國旗--心情無比沮喪失望--履行冷酷無情的職責--歸途遇上暴風雪--遭遇疲憊、凍傷和飢餓--埃文斯精神失常而死去--燃料越來越少--奧茨英勇地走進暴風雪--3月29日三人靜候死神來臨--斯科特記日記直到生命最後一息--10月29日救援者發現他們的屍體和遺物。

概括:本文講述了斯科特一行五人在從南極返回途中不幸遇難的故事。

5、請用一個詞來形容你讀完文章後的第一感受(震撼、欽佩、崇敬。)

三、研讀課文,體會文中意味深長的語句,多角度與作品對話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文中那些最令你感動、難忘的細節和精彩的語句。再現英雄的形象,走入他們的心靈,感受作者的摯情。

2、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最打動你的細節,討論是什麼打動了你?闡述這一細節、語句給你帶來的體會與感受,代表發言(發言時選擇好朗讀方式),組員補充。

3、學生邊回答教師邊點撥、歸納:

①斯科特接受為勝利者阿蒙森作證的任務。

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

英國人普遍講求紳士風度,主張誠實、守信,坦然面對成功和失敗。這種文化傳統薰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這項為他人的業績作證的任務。正因為他的這一行為,其人格才顯得無比的高尚,贏得了人們的尊敬。(板書:正直、誠實、守信)(失敗之悲作證之悲)

②威爾遜離死神只有寸步之遙仍拖着十六公斤的珍貴巖石樣品。對待事業他表現出了執着和堅毅的品質。(板書:執着堅毅)

③奧茨獨自走向死亡。

但是誰也不敢説一句阻攔他的話,也沒有一個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別。他們大家只是懷着敬畏的心情感覺到:勞倫斯?奧茨這個英國皇家禁衞軍的騎兵上尉正像一個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這是一支團結的隊伍,特別是奧茨關鍵時刻為了保護團隊,就那麼平靜、鎮定地把生命交給了死神。(板書:獻身團結協作集體主義)

④斯科特極冷靜地將日記記錄到他生命的最後一息。......(板書:愛忠誠)(死亡之悲)

(這是本節課的重要環節,討論過程中對重點的語段、句子,像奧茨英雄似的死去、斯科特三人安靜地死去等情節中的語句組織學生朗讀,對關鍵詞語反覆品讀,用以加深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共同解決。在談到斯科特的絕筆這一情節時引導學生想象斯科特給國家、民眾、朋友、妻子、孩子可能寫一些什麼。)

四、質疑研討,挖掘主旨【幻燈】

生分組交流、討論、回答,師歸納總結

1、思考偉大的悲劇課題的深刻含義。

魯迅先生説: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雖然斯科特一行的肉體、生命遭到毀滅,但他們的精神是有價值的、偉大的。他們的悲劇中藴藏着偉大。一個有價值的、美的毀滅難道不能稱之為偉大的悲劇嗎?這樣看來,茨威格給這些失敗者寫傳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

2、斯科特一行探險的意義何在?

認識自然,挑戰人類自我,實現生命的價值,給後人以精神的鼓舞。課文頌揚的是一種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為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和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作者描繪的五個探險者,是英國的英雄,也是全人類的英雄,讓所有人仰慕。(板書意義)

教師歸納、總結

斯科特他們在角逐中失敗了,在失敗的歸途中又全軍覆滅,他們的肉體倒下了,但他們在這過程中所折射的高尚的靈魂,震撼了所有得知悲劇的人們。英國國王跪下來悼念他們,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為他們作傳。

由此看來,事業的成功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透過事件背後所折射出來的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讓我們深情地齊讀最後一段,來表達對英雄們的讚歎。

五、拓展遷移【幻燈】

1、斯科特沒能實現第一的目標,而且沒能成功地返回祖國,可以説他是一個失敗者,但他卻贏得了勝利者都沒有的尊重和讚譽。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失敗,我們該怎樣面對呢?

2、説説你對英雄的認識

3、美麗南極--探險隊員探險的意義及作用。

六、課堂總結

最後讓我們齊讀五位英雄的名字,將他們銘刻在我們的心中,激勵我們去探索未知的科學領域,去實現我們生命的價值。

【幻燈】(大聲齊讀)

斯科特 鮑爾斯 威爾遜 埃文斯 奧茨

七、佈置作業

學習本課後,以我看英雄為話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