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禮儀知識要點

中華飲食,源遠流長。在這自古為禮儀之邦,講究民以食為天的國度裏,飲食禮儀自然成為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下面有小編整理的中餐禮儀知識要點,歡迎閲讀!

中餐禮儀知識要點

朋友一起吃飯時,不可只顧自己吃飽。若與別人一起吃飯,就要檢查手的清潔。不要用手搓飯糰,不要把多餘的飯放進鍋中,不要喝得滿嘴淋漓,不要吃得嘖嘖作聲,不要啃骨頭,不要把咬過的魚肉又放回盤碗裏,不要把肉骨頭扔給狗。不要專據食物,也不要簸揚着的熱飯,吃黍蒸的飯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圇的喝湯,也不要當着主人的面調和菜湯。不要當眾剔牙齒,也不要喝醃漬的肉醬。如果有客人在調和菜湯,主人就要道歉,説是備辦的食物不夠。濕軟的肉可以用牙齒咬斷,乾肉就得用手分食。吃炙肉不要撮作一把來嚼。吃飯完畢,客人應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着醃漬物的碟子交給旁邊伺候的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請客人不要勞動,然後,客人再坐下。

進餐時何時打開餐巾 使用餐巾的禮儀

1、點完餐後再打開餐巾是為了在用餐時防止衣服弄髒而準備的。各餐廳多少有些許不同,但大部分都是以沒有摺痕、皺褶的折法放置於桌上。

在餐廳,通常是在點完料理後才將餐巾打開。在決定餐點之前,只點了開胃酒,由於沒有必要擔心會滴到衣服上,所以一開始就將餐巾打開是違反餐桌禮儀的。

對摺後放置於膝上。將餐巾打開後對摺,並將開口朝處置於膝上。對摺的目的在於防止錯拉到餐巾,而開口朝外則是方便拿起擦拭嘴巴。

但是對於經常會將胸前衣服弄髒的人,也可以將一整條餐巾張開夾在衣服上。主要以不弄髒衣服為第一考慮因素。

2、一邊將內側捲入使用餐巾除了用來擦拭嘴巴、手、手指以外,也可以在吐出魚骨頭或水果的種子時,利用餐巾檫拭嘴脣,使用範圍可説是相當廣泛。

擦拭嘴巴時,拿起餐巾的末端順着嘴脣輕輕壓一下,弄髒的部分為了不讓人看見,可往內側捲起。

將魚骨頭或水果的種子吐出時,可利用餐巾遮住嘴後,用手指拿出來或吐在叉子上後再放在餐盤上。也可以直接吐在餐巾內,再將餐巾向內側析起。通常服務生會注意到並換上一條新的餐巾。

3、餐巾是可以弄髒的如不想將餐巾弄髒。而取出自己的手帕或面紙使用。是違反用餐禮儀的。用餐時切記餐巾是可以弄髒的。

不過,用來擦汗或是擦鼻涕,或是將口紅整個印在餐巾上等都是不對的。塗了口紅的人應在用餐前以面紙輕壓,而非將口紅印在餐巾上。

4、輕輕地折起放好。暫時要離開座位時,輕輕地將餐巾摺好,很自然地放在餐桌上或是椅子上。千萬不要把餐巾掛在椅背運或是揉成一團放在桌子上。吃完甜點後,就可以將餐巾拿掉了。 輕輕地摺好放在桌子上就可以離席了。

中餐禮儀:坐位的次序如何排列

中華飲食源遠流長。在這自古為禮儀之邦,講究民以食為天的國度裏,飲食禮儀自然成為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

中國的飲宴禮儀號稱始於周公,千百年的演進,終於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飲食進餐禮儀,是古代飲食禮制的繼承和發展。

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區,也是千差萬別。古代的飲食禮儀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而現代飲食禮儀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了。

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係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後,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然後入座:這個“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飲食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

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後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右手邊為3、5、7。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女士用餐禮儀八個“不”

用餐時經常會遇到食物塞進牙縫、不小心掉下刀叉,甚至在菜餚中見到“異物”等既普遍又尷尬的情況。倘若處理不當便會予人沒有禮貌的感覺,更糟糕的會影響別人的食慾。要化險為夷,處理得體,便應留意用餐禮儀的八個“不”。

1.不宜塗過濃的香水,以免香水味蓋過菜餚味道。

2.女士出席隆重晚宴時避免戴帽子及穿高筒靴。

3.刀叉、餐巾掉在地上時別隨便趴到桌下撿回,應請服務員另外補給。

4.食物屑塞進牙縫時,別一股腦兒用牙籤把它弄出,應喝點水,試試情況能否改善。若不果,便該到洗手間處理一下。

5.菜餚中有異物時,切勿花容失色地告知鄰座的人,以免影響別人的食慾。應保持鎮定,趕緊用餐巾把它挑出來並棄之。

6.切忌在妙語連珠的時候不自覺地揮舞刀叉。

7.不應在用餐時吐東西,如遇太辣或太燙之食物,可趕快喝下冰水作調適,實在吃不下時便到洗手間處理。

8.女士用餐前應先將口紅擦掉,以免在杯或餐具上留下脣印,予人不潔之感。

高級交際飲食禮儀:中餐宴席上的禮儀

中餐宴席進餐伊始,服務員送上的第一道濕毛巾是擦手的,不要用它去擦臉。上龍蝦、雞、水果時,會送上一隻小小水孟,其中飄着擰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飲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時,可兩手輪流沾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小毛巾擦乾。

用餐時要注意文明禮貌。對外賓不要反覆勸菜,可向對方介紹中國菜的特點,吃不吃由他。有人喜歡向他人勸菜,甚至為對方夾菜。外賓沒這個習慣,你要是一再客氣,沒準人家會反感:“説過不吃了,你非逼我幹什麼?”依此類推,參加外賓舉行的宴會,也不要指望主人會反覆給你讓菜。你要是等別人給自己佈菜,那就只好俄肚子。

客人入席後,不要立即動手取食。而應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舉杯示意開始時,客人才能開始;客人不能搶在主人前面。夾菜要文明,應等菜餚轉到自已面前時,再動筷子,不要搶在鄰座前面,一次夾菜也不宜過多。要細嚼慢嚥,這不僅有利於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禮儀要求。決不能大塊往嘴裏塞,狼吞虎嚥,這樣會給人留下貪婪的印象。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歡的萊吃,或者急忙把喜歡的菜堆在自己的盤子裏。用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萊時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盤裏的菜撥到桌上,不要把湯潑翻。不要發出不必要的聲音,如喝湯時“咕嚕咕嚕”,吃菜時嘴裏“叭叭”作響,這都是粗俗的表現。不要一邊吃東西,一邊和人聊天。嘴裏的骨頭和魚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來放在碟子裏。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進餐過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別人。不要用手去嘴裏亂摳。用牙籤剔牙時,應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讓餐具發出任何聲響。

用餐結束後,可以用餐巾、餐巾紙或服務員送來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頭頸或胸脯;餐後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飽嗝或噯氣;在主人還沒示意結束時,客人不能先離席。

使用筷子的禮儀

吃飯的時候,小孩往往會被告誡不許用筷子敲打碗盆。尤其是家裏請客吃飯時,更不能用筷子胡亂地敲打碗盆。這究竟是為什麼?一種經常的説法是這種規矩是和乞討的忌諱有關的。

因為只有乞丐討食時才會用筷子敲打碗盆。一説與古代“蠱毒”傳説有關。相傳蠱是一種人工培養的毒蟲,人將百蟲放進壇裏,經過多年後打開看時,必定有一個蟲子把其它的蟲子都吃光,這個勝利者就叫“蠱”。

用蠱的粉末放在食物裏毒害他人時,就要在下毒時邊唸咒語邊敲打碗盆,以便使蠱起作用。所以,用筷子敲打碗盆就犯忌諱。

筷子是中餐中最主要的進餐用具。握筷姿勢應規範,時餐需要使用其他餐具時,應先將筷子放下。

筷子一定要放在筷子架上,不能放在杯子或盤子上,還則容易碰掉。如果不小心把筷子碰掉在地上,可請服務員換一雙。在用餐過程中,已經舉起筷子,但不知道該吃哪道菜,這時不可將筷子在各碟菜中來回移動或在空中游弋。不要用筷子叉取食物放進嘴裏,或用舌頭舔食筷子上的附着物,更不要用筷子去推動碗、盤和杯子。有事暫時離席,不能把筷子插在碗裏,應把它輕放在筷子架上。

在席間説話的時候,不要把筷子當道具,隨意亂舞;或是用筷子敲打碗碟桌面,用筷子指點他人。每次用完筷子要輕輕地放下,儘量不要發出響聲。

進餐時手提包的擺放禮儀

在歐美,女士入座後,通常會直接把手提包放在腳邊的地板上。由於她們對手提包的處理是如此,所以,把手提包放置桌上,對他們來説,彷彿把腳丫子擱在桌上般的感覺。

因此,除了夾在腑下的小皮包外,其他手提包不能放在餐桌上。

那麼,手提包應該放在那裏呢?可能有很多人不習慣把手提包放在地板上,這時,你可以把手提包放在背後和椅子之間或大腿上(餐巾下)。

若是鄰座沒有人,也可以放置在椅子上,或掛在皮包架上。

吃麪條也有禮節——麪條的正統吃法

吃麪或條狀的麪食,最方便的方式是用筷子,但動作要輕,防止面帶着湯亂濺。吃細長的麪條時,假如你是堅持“正統”吃法的人,就會用筷子卷繞麪條,不宜太多,約只卷四五條。卷繞時要慢,讓所有的麪條結實地卷繞在筷子上,然後就可以將它送人嘴巴。

第一次嘗試這種吃麪方式時,可能會有很多面條從筷子上滑下,卷繞時也可能會溜失不少麪條。有時即使是個中高手也難免會失誤,而必須費勁將滑溜而出的麪條吸入口中,因而發出嘶嘶的響聲。不過,任何事情都一樣,熟能生巧。

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習慣

良好的餐桌禮儀習慣,應當從小培養。下列幾點,是為人父母者應該和兒女互相溝通的事項:

1、在餐桌上保持良好的坐姿。告訴你的孩子:“你坐在餐桌上的時候,身體保持挺直,兩腳齊放在地板上,儀態看起來很不錯。”當然,這並不是要求他在餐桌上必須像軍校的學生一般,坐得像槍桿一樣筆直,不過也不可能像布娃娃一樣,彎腰駝背地癱在座位上。

2、暫停用餐時,雙手如何擺放可以有多種選擇。你可能喜歡把雙手放在桌面上,以手腕底部抵住桌子邊緣;或者你可能喜歡把手放在桌面下的膝蓋上。雙手保持靜止不動,在同桌的人看來,可能比用手去撥弄盤中的食物,或玩弄頭髮要好得多了!

3、吃東西時手肘不要壓在桌面。在上菜空檔,把一隻手或兩隻手的手肘撐在桌面上,並無傷大雅,因為這是正在熱烈與人交談的人自然而然會擺出來的姿勢。不過,吃東西時,手肘最好還是要離開桌面。

敬茶時只沏八分滿

我國曆來就有“客來敬茶”的民俗。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為禮品與貢品。到兩晉、南北朝時,客來敬茶已經成為人際交往的社交禮儀。顏真卿《春夜啜茶聯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清言”。唐代劉貞亮讚美“茶有十德”,認為飲茶除了可健身外,還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當今社會,客來敬茶更成為人們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來禮儀。俗話説:酒滿茶半。奉茶時應注意:茶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為宜。水温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用茶盤端出的茶色要均勻,並要左手捧着茶盤底部,右手扶着茶盤的邊緣,如有茶點心,應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應擺在點心右邊。上茶時應以右手端茶,從客人的右方奉上,並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

以咖啡或紅茶待客時,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邊,此外要替每位客人準備一包砂糖和奶精,將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環境應該靜謐、幽雅、潔淨、舒適,讓人有隨遇而安的感覺。選茶也要因人而異,如北方人喜歡飲香味茶,江浙人喜歡飲清芬的綠茶,閩粵人則喜歡釅鬱的烏龍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獨特的,也可以用簡單質樸的。

當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禮還禮,雙手接過,點頭致謝。品茶時,講究小口品飲,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於意會而不可言傳。另外,可適當稱讚主人茶好。壺中茶葉可反覆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飲盡,主人可為其續茶,客人散去後,方可收茶。琛甌洗塵

沏茶是家庭禮儀中待客的一種日常禮節,也是社會交往的一項內容,不僅是對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體現自己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