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項修煉》讀書心得體會(精選3篇)

《第五項修煉》讀書心得體會 篇1

第五項修煉的法則:今天的問題來自昨天的“解決方法”。你越使勁兒推,系統的反彈力越大。系統思考裏有個名詞叫補償反饋,即願望良好措施介入後引起系統的反應,結果抵消了介入行動所帶的好處。這使我想起冬吳相對論有一期叫《少有人走的路》,當中説到如果是錯誤的心智模式,你越努力,可能越沒有好的結果。情況變糟之前會先變好。感覺這句話有翻譯問題,應該是變糟之前還呈現好的狀態,也就是補償反饋的延遲反應。選擇容易的辦法往往會無功而返。書上表達為這是非系統思考的結果,但我更願意相信那是一種固定的心智模式所造成的。因為我們對使用熟悉的習慣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確實會讓自己感到放心。療法可能比疾病更糟糕。比如用喝酒解決煩惱,結果煩惱沒解決,新的問題又形成了,那就是酒癮。專業名詞叫轉移負擔。快就是慢。

《第五項修煉》讀書心得體會(精選3篇)

因和果在時空中並不緊密相連。造成困難的根本緣由有時不是問題的頑固性或對手,而是在於我們自己。微小的變革可能產生很大的成果—但最有效的槓桿不易被發現。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但不是馬上。把大象切成兩半得不到兩頭小象。其實組織與生命系統一樣具有完整性,是不可切割的。部門之間的界線分明,往往阻礙了重要的互動關係及共同發展,沒有大局意識要想有大局發展真的有點難,這也是系統思考認識的關鍵之處。不去責怪。書上説分立的“他人”並不存在,你和那個被責怪的人都是同一系統的組成部分。這似乎有點哲學意味,要大多數人認知還真不容易。

系統思考是觀察整體的修煉,它是一個思考框架,用它來觀察的還有變化的模式。系統思考一組的具體的工具和技術,主要來自兩個領域:控制論中的“反饋”概念,“伺服機制”。系統思考是學習型組織如何看待世界的的基石。

管理中真正的槓桿效益在於理解動態複雜性,而不是細節複雜性。理解上有點難度,細想想。系統思考修煉的實質是心靈的轉變:看清各種相互關聯結構,而不是線性的因果鏈;看清各種變化的過程模式,而不是靜態的“快照圖像”。系統思考會逐步形成一種豐富的語言,來描述各種各樣的相互關係和變化模式。它最終會通過幫助我們看清事件和細節背後的深層模式來簡化生活。

本書觀點認為現實存在是由種種循環組成的,但現實中我們往往只看到直線,即表面性的東西。正面反饋:指鼓勵讚許的評價。反面反饋:壞消息。系統思考的一個公理就是每一個影響既是因,也是果。這不就是辯證地分析問題嘛。系統的觀點認為人類是反饋過程的一部分,不能獨立於整個過程之外。我們必須把自己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能與自然分離。這個觀點非常值得深思,至少對我來説是衝擊性的。當我們把自己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你對很多東西會心存敬畏之心,你不會對他人高高在上、目中無人,你會感覺自己的渺小,你做事會做人會為他人他物考慮更多。

《第五項修煉》讀書心得體會 篇2

在圖書館有幸借到彼得·聖吉的著作《第五項修煉》,書中論述的“系統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等五個方面的個人修煉,及通過個人修煉對組織產生的作用,讓我眼前一亮。

只有個人學習才可能實現團隊學習,團隊學習以個人學習為前提。要做好一個學習型組織,團隊成員需認同學習是必須的,是正確的——這是對自己的一種自我超越和成長,也是對團隊整體能力的提升。

書中談到的“學習”,我認為不是大部分人所理解的學習,不僅是對知識、理論、方法等傳統意義上的學習。只要是有進步、有優化、有調整、有計劃等都是一種學習,這個學習的範疇很廣很大。這或許已經改變了我們的心智模式,開放了我們的心態,革了我們的命。

我個人理解的“系統思考”,就是“大局觀”、換位思考。你在某一個角度、某一個位置得出的結論,做出的選擇或決策,放在更寬的角度、更高的位置、更全的觀念來衡量,它或許只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已。就如組織中某個部門的負責人,在他的崗位上思考做出的建議,不被直接領導所採納同個道理。因為這個建議以他自身的位置去思考,可能破壞了整體的佈局、決策、打破了制度,破壞了某種平衡。只有學會系統思考,每個人的選擇和決策才會更加合理。

每個人選擇了一個組織,為這個組織服務,會不會和這個組織走到底,都是不確定的,只有隨時間推移才會有結論,這就是雙向選擇,沒有對與錯。不管結果如何,對個人來説,你在這個組織中是否成長了或是否在以前基礎上實現自我超越才是關鍵。

你在這個組織裏,若物質和精神都沒得到提升,綜合能力沒得到提高,説明你沒有進行任何學習,你還是原來的你,不進則退。讀後感·你在這個組織中的這段時間是浪費的,對你個人或組織都是很糟糕的一個結果。讀後感·只有在組織發展和工作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自我超越,即使離開這個組織,對你個人而言也是一種成功。制度使想幹壞事的人不能幹壞事,文化使能幹壞事的人不想幹壞事,這就是制度和文化的區別。文化是一種價值觀,是做選擇和決策的依據。每個人思考的原點不同,做事的方法不同,對於一個組織來説,需要把不同的人的想法統一起來,達成共識,才能共同實現個人和組織的願景。這種“共識”就是一個組織的文化。

《第五項修煉》讀書心得體會 篇3

最近我閲讀了《第五項修煉》這本書,呵,那感覺真的像作者彼得、聖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個小學生樣端坐着,聽着他從內心深處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為我開啟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經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語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還有那些我還是有些不感興趣的圖表,都在給我以啟迪以思考。

悄然掩卷,讓我收穫頗多。它讓我懂得了什麼是“五項修煉”及其重要性;也讓我懂得了個人素質的提高需要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維模式,用新眼睛看世界,逐步學會自我超越,學會心靈的轉換,學會建立共同願景、團體學習,學會用系統思考解決各種問題;同時也清楚地認識到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在整個修煉的重要性:它是整合其它修煉成為一體的理論與實務。這本書的每一章節都讓我愛不釋手,不是魚就是熊掌.

我特別喜歡那個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隻青蛙放在沸水中,它會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温水中,不去驚嚇它,它將呆着不動。現在如果你慢慢加熱,當温度從華氏70度上升到華氏80度,青蛙仍顯得若無其事。甚至自得其樂。可悲的是當温度慢慢上升時,青蛙將變得愈來愈虛弱,最後無法動彈。雖然沒有什麼限制它脱離困境,青蛙仍留在那裏直到被煮熟。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青蛙內部感應生存威脅的器官,只能感應出環境中激烈的變化,而不是針對緩慢漸進的變化。

大部分動態性複雜都是處於緩慢漸變的過程,極不易察覺。即使察覺了,已經為時已晚。在生活中,想想看,水質是突然變壞的?交通是突然擁塞的?健康是突然變差的?孩子是突然變壞的?……

許多問題已比較清晰的出現在腦中,是啊,《第五項修煉》幫助人們重建一種新的看問題的方式,從習慣看世界、看環境、看別人,改變到向裏看、看自己、看自己的內心;從看局部,到看全局、看系統。從而能看到存在與內的智障,尋求到克服它們的可能。《第五項修煉》的成功和傑出之處不僅在於它的理論,而在於它的可操作性和對實踐的有效指導性。它可能幫助你在弄清為什麼的前提下,懂得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自我開發、自我超越的能力;改善心智、提高認知的能力;團隊學習和團隊建設的能力;系統思考、掌握未來的能力。

《第五項修練》順應了信息化時代大潮,是知識經濟的產物,完全符合我國創建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城市、學習型社區、學習型企業和學習型家庭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