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心得:個性化的閲讀體驗是怎樣發生的

編者按: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閲讀是重要的一環。《個性化的閲讀體驗是怎樣發生的》就是讓教師知道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地閲讀。

閲讀心得:個性化的閲讀體驗是怎樣發生的

英國教育家洛克説:“每一個人的心靈都像他們的臉一樣各不相同。正是他們無時不刻地表現自己的個性,才使得今天這個世界如此多彩。”兒童在語文學習經歷中,不但是課程的被動接受者,更是課程的主動建構者。他們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去對話文本,從而建構新意義。由於每個孩子的前驗各不相同,因此從本質上講,其閲讀體驗的一定然不同。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語文的閲讀體驗大致亦如是。

所有的閲讀教學過程,本質上都是學生從已有的語文經驗、人生經驗向更高階的語文經驗和人生經驗攀登的過程。在這樣的認知跋涉中,教師若能順勢而導,讓學生經歷完整的真實閲讀過程,學生就有可能超越靜態的文本,創生出高階的個性化閲讀體驗。

20xx年左右,我所在的地區夏天經常停電,而且是大面積停電。那時我剛做教研員不久,那時正組織全市的教學案例評比。其中有這樣一個案例,我至今記憶猶新。

這位老師在執教《北京亮起來》時發生了這樣的對話:

師:剛才,我們盡情地朗讀了全文,欣賞了短片中北京的夜景,現在你想説些什麼?

生1:北京的夜晚真是燈的海洋,光的世界。

生2:北京的夜晚我想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金碧輝煌”。

生3:我真想現在就到北京,去看看北京的燈……

師:是的,正如大家所説——北京的夜很美,真是賞心悦目……

生:老師,你不是説現在國家能源緊張,要節約用電嗎,我們這兒經常停電,大街上好多路燈都不亮了,北京為什麼還是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那不是浪費嗎?

師:(稍作思考)是啊,我們處處節約用電,提倡節約用電,北京的夜晚是否太鋪張了?限電與“北京亮起來了”真的矛盾嗎?請你先靜靜思考,然後和同桌交流一下,聽聽同桌的意見

(隨感:我估計這個老師當時肯定一陣懵。老師的稍作思考説明這是位相對成熟的老師。面對孩子的真問題,教師一定不能自亂陣腳,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把這個皮球踢回去,交給全班同學,發動全班同學討論。然後自己利用這點寶貴的時間梳理頭緒。切忌不懂裝懂,一副真理在握的樣子,這樣會扼殺掉很多課堂的精彩。無數課例證明,老師只要善於等待和傾聽,學生就會還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生1:我認為不矛盾,聽我爸爸説,限電也是有地區差別的,比如農村停電較多,我們城市相對少些。北京是中國的大城市,我想那兒限電應該會寬些,不算浪費。

生2:對的,北京是中國的首都,許多外國人到我們中國來,我們能讓他們看到一個黑乎乎的北京嗎?

生3:限電是近兩年的事,作者寫這篇文章説不定是很早很早以前……

生4:我認為都重要,都要做。節約用電使我們養成好習慣,而城市變得亮起來能給人帶來方便,帶來美的享受。

生5::老師,我想長大後建一座最大的發電站,把源源不斷的電流輸送到城市和鄉村,讓工廠的機器轉起來,讓我們的街道亮起來!也讓我們的北京夜景更美麗!

十多年後,我再閲讀這個案例,還是不禁被孩子的智慧所傾倒。他們思維的自由和精神的舒展,完全擺脱了文本的天然桎梏。再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樣的閲讀體驗又有定數,完全是圍繞着文本展開,絕沒有淪為天馬行空式的散亂表達。

兒童自有兒童的世界,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童年的閲讀,就是用心靈感動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靈魂塑造靈魂,用智慧開啟智慧的閲讀。在這個情性缺失、靈性難存的當代社會,語文老師要為孩子撐開合乎童年生命節奏的語文綠蔭 。

語文課堂需要自我救贖!多一些信任、多一些傾聽、多一些等待,語文會更像語文,孩子會更像孩子,我想這就是童年語文教育的正道。

作者:莫國夫

公眾號:莫國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