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斷藍橋的觀後感

《魂斷藍橋》該片講述了陸軍上尉克羅寧在休假中邂逅了芭蕾舞女郎瑪拉,之後兩人墜入愛河並互訂終身的愛情故事。下面是一些關於《魂斷藍橋》的觀後感,歡迎閲讀借鑑,希望對你有幫助。

魂斷藍橋的觀後感

魂斷藍橋觀後感

愛情,是一種美妙的感覺,他可以讓人興奮,讓人忘我,讓人憂傷。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對愛情有了更深的瞭解,愛情還包括生命和信念。

魂斷藍橋是風靡全球半個世紀的美國故事,一部蕩氣迴腸的經典之作。他是1940年出品的由茂文·勒羅伊導演,費雯麗·羅伯特·泰勒主演的好萊塢戰爭題材的愛情故事片,我對,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上校洛依在滑鐵盧橋上獨自凝視,回想着他那程骨銘心的愛情。在一次躲避空襲的行動中,羅伊和馬拉相遇了,他們一見鍾情,在其後的約會中確定了對彼此的感情,戰爭是殘酷的,他們和還沒來得及結婚,洛依就被遣去了戰場。最後的離別也只是遠遠的望上了一眼,不幸的是,這還導致了瑪拉失去了工作。生活的窘迫逼得她不得不背叛自己,為了生存而迫不得已。他回來了,他們回家了,她受不了內心的愧疚和自責,自殺了。

這是一場悲劇的愛情,他們愛得轟轟烈烈,卻又分的急急忙忙。戰爭讓他們陰陽相隔,活人在流淚,逝人在流血。

印象比較深的一個情節是在鄉下的洛依家,瑪拉已經向羅依的母親説明情況並決定離開羅依,出門後,她可以遠離羅伊,她可能是怕無法承受洛依那愛慕的目光吧,那目光對她來説就像是一把利劍,對視無疑是一種嚴刑拷打,相擁時,她不捨的眼神深深地刺痛着我,為什麼老天這麼不公平?他心中有她,把那個幸運符又送給了瑪依,這是多麼温馨而美好的畫面。不幸的是,她自殺了,她逃避了,但他仍然愛着她。

全劇以幸運符為線索展開了悲劇的愛情,這愛情讓觀眾看了不時地心痛,對他們的愛情懷有一顆悲憫之心',這是多麼美好而又憂傷的愛情,漫入心頭,浸入心底。究其悲的原因,還是因為戰爭,所以,為了不再有如此“憂美”的愛情再現,請捍衞和平,為人類的愛情創造一片祥和的淨土!

魂斷藍橋觀後感

這是一部愛情與戰爭完美結合的電影。

女主人公是一位專業舞蹈演員,給一家高檔次劇院當演員,在那個戰爭年代也算的上吃喝無憂。男主人公是一位高級軍官,家庭富裕,且是屬於貴族家庭。男、女主人公在那個戰爭年代一見鍾情。

戰爭調度需要,男主人公不得不離開女主人公。而那家高檔劇院不允許演員私自談婚論嫁,女主人公因違反規定也被開除了。接下來的生活可想而知,女主人公長期處於縮衣減食的狀態。無收入來源的女主人公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報紙上報道男主人戰死沙場後痛苦欲絕,可是生活還得繼續。女人嗎,走投無路了,在那種特殊環境下,很容易就吃“青春飯”了。

天公最喜歡愚弄貧窮且善良的人們!男主人被搶救過來了。戰爭結束後,他去尋找女主人公。雖然找到了,可是女主人公因自己已經不是“處女”,她無法接受男主人公給他的愛,最後自殺了。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原有的一些很封建的價值觀受到了西方國家的價值觀的衝擊,現在變得很“開放”,這種“開放”不僅體現在思想上,更體現在行為上,尤其是中國大學生把那些西方價值觀實踐得更是淋漓盡致,不信你可以到高校附近的賓館看看去。我不知道那些目前成雙成對的大學生最終走到一塊兒的會有多少人,如果那些女孩子將來不能跟目前的男友走到一塊兒,如果她們跟電影中女主人公有同樣的思想的話,恐怕中國將會失去很多高成本培養出來的有知識的人啊!

魂斷藍橋觀後感

這世界有一種亙古不變的東西叫等待,儘管你不曾擁有或着也永遠不可能擁有,但是你都可以去等待,等待戈多,等多希望。雖然那個叫戈多的人永遠也不會來了,就像魂斷藍橋裏waterloo bridge上那個一生都在等待一個早已魂歸藍橋的女人的羅伊,也許她只是一個夢,但是我們仍可以等待,等待在這裏已經成為了一種樂觀的情愫,一種堅貞的信念,一種美好的懷念,它無關於現實,獨立於一切,是隻屬於你自己片刻的寧靜。

在等待的世界裏,沒有所謂的支配關係。不是你在叫別人等待或者別人在驅使你等待,在等待的世界裏,我們沒有這個權利。

物質是不需要亙古不變的等待,它只是你自己一個生活的理想而已,因為在這個物質膨脹的生活裏,不同物質之間可以替代的東西很多,例如,我們可以用蜂蜜代替砂糖,用香奈爾替代範思哲,亙古的等待永遠都跟感情有關。

爭取和放棄在等待面前一個顯得過於強權,一個則過於消極,而等待是一種哲思,一種看破後的恬淡。

古今中外關於等待的故事總是少之又少,魂斷藍橋裏關於等待的那段故事足已讓我們今天處在戀愛的每個人感到慚愧。

沒有幾個人能經的起長久的等待的考驗,在經濟學裏等待的同時,我們要付出沉重的機會成本,這符合社會法則,我們都是經濟的個體。

魂斷藍橋觀後感

魂斷藍橋在世界電影史上被評為“三大悽美不朽的愛情悲劇”之一,其經久不衰不僅僅在於悲劇本身的魅力,更是因為悲劇的無奈。影片的片名本身就具有悲劇意味,“藍橋“暗喻人間天上一相逢的美事,雖纏綿一時卻最終飄渺無奈,歸於虛無;”魂斷“男女主人公如曇花一現,彼此深愛卻最終黃泉相隔,魂斷夢縈。

在文學藝術賞析課上終於有幸看了這部電影,儘管在此之前我已經看過了魂斷藍橋的劇本,但不得不承認,看電影和看劇本的劇本感覺着實不同。導演以其獨特的視角,純熟的技藝向世人展現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歷史畫面,沒有氣勢磅礴的場面,沒有撲朔迷離的懸念。有的只是近乎回憶的朦朧的視覺享受和心靈感觸,有的只是劇情中一點一滴流露出的對愛的執着與堅貞信念……

在此,我簡單的描述一下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三個人物,也許文筆有些拙劣,但此刻的心情是誠摯的!

瑪拉:美麗智慧與脱俗的她讓我感動的同時,也不得不讓我為之深深歎息,儘管她有一段不平的人生經歷,但是自始至終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絲毫沒有貶值,沒有動搖。無論是當初的清純脱俗,還是後來因為命運的逼迫淪落風塵,無不給我一種堅強,堅貞與震撼。

洛伊:堅持不懈,他的堅決、勇敢、忠貞成為了評判好男人的標準,尤其是他向瑪拉求婚時説的那些話,更是讓我感動。儘管這對戀人相識僅僅只有兩天而已,但是他們的真情卻使愛情發展的自然而然,毫不做作。

凱蒂:瑪拉的好友,甘願為了自己的朋友而付出一切。用她的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友情。中國有句古話: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看到凱蒂之後我對這句話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友誼的偉大,人性的光輝。愛情,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古往今來有無數的男男女女在追逐、演繹。愛情,這個閃光的字眼,她射進多少青年人的心扉,撥動了多少人的心絃?然而,什麼是愛情的真諦?莎士比亞説:真正的愛情是不能用言語來表達的,行動才是中心最好的説明。魂斷藍橋中的男女主人公也真是在用他們的行動,用事實向我們演繹了愛情的忠貞,詮釋了情感的真諦。我們為之感傷,為之動容。

也許藝術有一絲共性,那就是殘缺。如斷臂的維納斯一樣,魂斷藍橋的結尾,瑪拉在滑鐵盧上平靜的走向死亡,然而面容上所閃現出的悽美讓我心痛、讓我感動的同時也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的震撼與不解。我在想如果我是瑪拉,我會為心愛的洛伊而放棄自己的生命嗎?我想不會。因為那樣多少有些不負責任,洛伊是愛瑪拉的,而且是深深的愛、發自內心的愛。愛一個人就希望他(她)快樂的生活着。所以就算瑪拉不能和洛伊結婚,洛伊也渴望他能勇敢的活下去,快樂的生活。愛情的珍貴在於愛情本身,而並不在於是否能真正的走進婚姻的殿堂。也許瑪拉會説“洛伊,愛你,沒變,但我已不是昨日之我,無法承擔起那榮譽的徽章!”但我想説:“女人可以天真但不可以無知”,洛伊説過:一切都過去了,也就是説他可以接受你的過去,你在他心目中永遠如聖母瑪利亞一樣聖潔,因為他愛你。你走了,釋然了,然而多少次,洛伊手握你送給他的護身符獨自一人站在滑鐵盧的大橋上想你、念你?又有多少個暗夜裏,他瘋狂的跳回那記憶的深淵妄圖尋找你的痕跡,哪怕是一絲絲、一點點,可結果卻只能如以往一樣一無所獲,只留下自己縮在黑暗的角落裏抽着一支支寂寞的煙,孤獨的流着傷心的淚?……

最後我想代表洛伊向天堂的瑪拉説句話:“瑪拉,我愛你!這份愛從不曾因為歲月的流逝或周遭變化而有一絲改變,難得是,你已不知道我愛你,我卻仍舊孤自在世間為你苦苦守候,一生保持緘默,只為你———這樣一個讓我深愛的女子!”

魂斷藍橋觀後感

一部風靡全球近半個世紀的美國故事片,一部蕩氣迴腸的愛情經典之作,一段美麗而憂傷的愛情故事,一首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電影史上三大悽美不朽的愛情悲劇之一。它就是1940年出品的由茂文·勒洛依導演,費雯麗·羅伯特·泰勒主演的好萊塢戰爭體裁的愛情故事片魂斷藍橋。——開篇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上校羅依·克勞寧(羅伯特·泰勒飾)在滑鐵盧橋上獨自憑欄凝視,他從口袋中拿出一個象牙雕的吉祥物,20xx年前的一段戀情如在眼前……

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回國度假的羅依假期已滿,即將奔赴法國,在滑鐵盧橋上他救了趕往劇院演出的芭蕾舞演員瑪拉一命,臨分別時,瑪拉將她心愛的象牙雕的吉祥符送給了羅依,兩人自此成就了一段美麗的邂逅。瑪拉不顧劇團女經理笛爾娃夫人的嚴厲反對,與羅伊約會,在蘇格蘭民歌一路平安的華爾茲舞曲中兩人翩翩起舞,含情相望。因羅伊行期推遲之故,他找到瑪拉,要和她馬上結婚。可因為當天已經錯過了教堂規定的結婚時間,兩人只好決定第二天再去。可就在當晚,羅依被召回軍營。第二天一大早,羅依便離開了。瑪拉放棄了演出去送羅伊,羅依安排了克勞寧夫人與瑪拉見面,讓瑪拉入姿勞寧家,。回到劇院,笛爾娃夫人已經決定開除瑪拉,好友凱蒂為她求情也一同被開除了。就在瑪拉將與克勞寧夫人見面時,她無意間在報紙上看到陣亡士兵名單中赫然寫着:羅依·克勞寧。她倍受打擊,因為失去了愛情,她拒絕了克勞寧夫人的幫助,並且因為深受打擊大病一場。期間好友凱蒂為了讓兩人很好的活下去而成為了妓女。病癒後的瑪拉也淪為了妓女,可是一次在車站拉客的時候,她卻見到了羅伊。兩人重逢讓她悲喜交加。面對羅依的愛,如己無力承擔,在到克勞寧家之後,善良的她最終向克勞寧夫人説出了實情,最後留了一封信給羅依後便離開了。羅依找到了凱蒂,並知道了一切,羅依決心要找到瑪拉,但未如願。絕望的瑪拉獨立在滑鐵盧橋上,面對一隊軍用卡車,她迎上前去……在人羣的驚叫聲中,一個年輕的生命結束了,地上散落着手提包和一個象牙雕的吉祥符。

看完這個影片,早已滿面淚留。如眾多影評人所言:“女主人公不僅把生命留在了這座橋上,還把自己的愛情、信念和靈魂一同埋葬在這座橋上……”在淚光中,回憶着電影中的一幕幕,我突然想到,這一切的結局,只因為女主人公做錯了一件事情。在我看來,就是這一件事改變了她的一生,就是這樣的一個決定讓她親手葬送了自己的愛情,埋葬了自己的幸福,成就了故事的悲劇。

當她無意間在報紙上得知了羅依陣亡的消息時,她的愛是那麼的脆弱,她拒絕接受克寧勞夫人的幫助,違背了羅依走之前的叮囑。她的愛沒能戰勝感性,戰勝死亡。要知道一個心中強烈牽掛和愛的人是不會輕易死在戰場上的。即使羅依死了,她該做的不是逃避,不是離開羅依的一切,相反的,羅依是克寧勞家獨子,羅依死了,作為羅依準妻子的瑪拉應該去安慰和照顧羅依的家人,共同期待也相互扶持。而就是瑪拉這個“拒絕”的決定,讓一切都不對了。當在車站招攬生意的瑪拉,見到“已死”的羅依時,一切都已經晚了。當兩人緊緊相擁時,瑪拉滑落的晶瑩的淚滴中,所包含的不僅僅是喜悦、激動,摻雜的還有悔恨、無奈。正因為如此,自此至影片終,這淚都未曾離開瑪拉的雙眸。面對羅依的再一次求婚,瑪拉的心中比喜悦更多的卻是撕心裂肺的痛,而一切又錯在那一時。假如瑪拉能夠愛得更加堅定,她能夠聽從羅依的,放下包袱與克勞寧夫人一起生活,那麼當羅依“死而復生”時,那麼一切都會是美好的,結局也就成了另一個美好的開始。

無論悲喜,電影,是源於現實而又高於現實,在這高於現實的電影中,卻也不乏值得我們深思的現實。

魂斷藍橋觀後感

“我愛你,別人我誰也沒有愛過,以後也不會!這是真話,羅依!我永遠也不…”

為了愛,他不顧一切地和她在一起,為了愛,她義無反顧地迎向駛向她的汽車。

盧卡契曾説過,每一種偉大藝術,它的目標都是要提供一幅現實的畫面。的確如此。曾風迷全球半個世紀的愛情經典劇魂斷藍橋圍繞着男女主角的悲劇愛情這一軸心,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戰爭的、經濟的、世俗的多方面生活的畫卷。

影片從始至終緊扣愛情主題,羅依和瑪拉相愛,愛得熾烈奔放,愛得無我忘我。瑪拉可以不顧自己的舞蹈事業,為了見羅依而誤場;羅依對瑪拉一見鍾情,在沒有同家人商量的情況下,馬上決定同她結婚。然而事與願違,戰爭把他們分開,戰爭使得瑪拉改變命運,雖有婆婆的原諒和叔叔的信任,可瑪拉總是自覺形穢,抹不去的等級陰影使得她不能原諒自己,最後為了維護羅依和他的家族的榮譽,她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影片通過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愛、相分、相聚和永別,把熾烈的愛情、惱人的離情、難以啟齒的隱情和無限惋惜的傷情共冶一爐,因為戰爭原因而墮入紅塵的瑪拉經過了費雯麗的演繹,其善良、美麗、柔弱、無辜表露無疑。可就是這樣一個讓人沒有理由不去憐愛的女孩子,最終被戰爭逼上了絕路,用死亡結束屈辱,她在滑鐵盧橋上平靜地走向死亡時面容上所閃現出的悽美讓人心痛無比。

影片沒有氣勢磅礴的嘲,沒有撲朔迷離的懸念,有的只是近似回憶般朦朧的視覺享受,有的只是小橋流水般優美的意境,有的只是從劇中人髮絲間、明眸間、手指間一點一滴流露出的對愛情的執着和堅貞的信念。本來是一段纏綿動人的愛情故事,卻如鏡花水月一般以悲劇結尾…此情可待成追憶…

魂斷藍橋做為電影史上三大悽美不朽的愛情悲劇之一,一部蕩氣迴腸的愛情經典之作,它之所以讓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為硝煙中的愛情使人沉醉,美麗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愛的永恆使人心馳神往……

在不相信愛情的今天,有誰還可以為愛而捨棄自己的生命?渴望永恆愛情的現代人可以為魂斷藍橋感受那天長地久的愛意。我們應當從這一段美麗而憂傷的愛情故事,一首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中感受愛的春天,對愛的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