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重點學習:語言表達如何與其它學科相融合?

在學習播音主持的同時,還要與其它的學科相互融合,那麼語言表達教學與其他學科如何融合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一起來看看吧!

播音主持重點學習:語言表達如何與其它學科相融合?

第一:匯聲繪色的表演

表演藝術中的表演元素分為“五力”:觀察力、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應變能力;還講究“六感”:分寸感、幽默感、信念感、節奏感、形象感、真實感。表演就是要讓表演者做到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情上,做到真聽、真看、真感覺。而播音語言表達同樣需要這些:備稿時認真理解體會,增強對文章的感受,通過自己的想象力、感受力,把握好分寸感、節奏感,結合表達目的,賦予一定的感情色彩(這也是一種表演)。將稿件的內容傳達給受眾,要有真情實感、要“玩真的”。齊越老師説:“播音員和演員同台朗誦,效果很好,我很支持這種方式。通過參加朗誦會,我感到,我們的播音員的語言功力在有些方面不如演員,聲音送的不夠遠,聲音的力度和彈性都比較弱。當然演員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分寸不貼切,表現過分誇張,使人感到不夠真實,所以,播音員和演員要交朋友,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1]這種相互學習,除語言之外,表演中的眼神、手勢、表情等副語言的運用對我們也有借鑑作用,當播音員主持人走出狹小的空間,到舞台上、鏡頭前,更需要語言的配合使用。我們在電視上看到主持人繪聲繪色地主持節目,也是在一種規定情景下的表演,只是表演形式和表現手段的不同罷了。

第二:跌宕起伏的台詞

播音語言表達和台詞都重視普通話的學習和聲音的訓練,這就要做到語音標準,呼吸及發聲方法的準確。在創作過程中,都具備相應的語言意境,對所要表現的場景進行虛擬化的設置。不論是播音主持還是演員的台詞, 首先要對作品充分理解 ,然後在頭腦中進行豐富想象、設定立體場景 ,也就是通常所説的節目和角色定位。何種場景應該運用與之對應的情緒、語調、節奏,怎樣更好地控制聲音使表現更有張力。基調定準了,才能使表達更到位、更準確。其次,語言的表達要賦予一定的感情色彩,傳情達意準確。而台詞的訓練對播音語言表達的影響和意義就在於:全身心地把自己當成是這個角色,進入規定情景當中,來完成人物的塑造。每一次做節目都像是在完成一次演出,播音員主持人在做節目時是雙重身份,就像是舞台上的角色和角色中的自我是一樣的。只有富有人情味,情感味的大眾傳播活動,才能更好地吸引廣大受眾。坦率真誠,和善質樸的情感化語言是縮短主持人與受眾心理距離的最佳途徑,始終保持一顆真誠坦蕩的心對待每一位受眾,以“情”為先導,與受眾進行直接、平等的心靈溝通與交流。這樣的主持人才能被廣大受眾認可,才能被受眾支持。

第三;富於音樂美感的聲樂

聲樂學習通過訓練氣息控制、口腔控制、共鳴、音域等,增強對聲音的駕馭和掌握能力。這門課程幫助播音語言表達拓展聲音的彈性、增強表現力、紮實用聲功底。“當聲音的控制調節能力越來越強,控制的熟練度越來越高, 可控範圍越來越廣, 調節的分寸越來越精細, 也就是聲音這個工具被打磨得很圓滑, 聲音這個兵器被訓練得揮舞自如的時候, 聲音隨着思想感情而變也就越來越自然準。”[2] 有人説“音樂達到了藝術的最高理想,如果美育是教育中的一項項目,美育的最好工具就應該是音樂。”[3] 讓音樂情感體驗喚起學生的內在感受,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創造美、表現美,進而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這樣,既提高了聲音的表現力,以及學生播音創作的情感體驗和審美體驗,同時又增加了學生的藝術技能。

第四:準確傳神的形體

美國雷·伯維泰爾教授的研究表明,當人們面對面交流時,語言傳播只佔總體傳播的35%,而形體傳播則佔65%,所以培養形體表現力非常必要。形體語言在傳播信息、交流思想感情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與有聲語言相互補充共同傳情達意。如果形體語言運用得當,對有聲語言具有強化、補充、豐富的作用; 反之,就會削弱或干擾信息的傳遞。當然,明確形體語言在播音主持中重要意義的同時, 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形體語言是有聲語言的輔助工具,它畢竟只是完成表達任務的手段,而不是最終目標。一切形體表達是播音主持的副語言,處於從屬地位,不能過度地誇大形體語言的作用,本末倒置。因此,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形體訓練旨在通過對形體有針對性的訓練,着眼於提升學生對形體藝術的審美品位,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儀態和舉止,提高運用形體語言跟觀眾進行交流的能力,使之在出鏡後恰如其分地運用體態語言來豐滿有聲語言的表達。能準確、生動地運用體態語表達情感、傳遞信息,從而優化傳播效果。

因此,在訓練播音語言表達時,除藉助播音本身的訓練技巧、方法外,還可以適度借鑑表演的手段,加入台詞的內容,把聲樂和形體的訓練效果融入到播音課堂中,這樣既充分調動學生的思想感情、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又提升綜合表現力。

好了今天小編的介紹就到這裏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你喜歡記得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