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故鄉的美文欣賞:故鄉的棗樹

本站:故鄉的棗樹很高大,也正是這麼高大的棗樹才能承載起屬於兒時的記憶,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故鄉的棗樹》。

有關故鄉的美文欣賞:故鄉的棗樹

我的家鄉在豫北平原上,兒時的記憶中村子的周圍都築有高高的寨牆,寨牆外環繞着類似護城河的水坑,只是彼此並不相連而已。據説村子如此佈局是為了防匪防盜,但從今天看來如此佈局還承擔了古老村落的原始排水系統的功能。水坑與寨牆的結合也就成了那個時代豫北農村的典型特點,高高的寨牆上栽種的棗樹也就成了各個村落亮麗的風景線。

爺爺奶奶臨寨而居,寨牆圍住了半個院子。寨牆上和挺大的院子裏種滿了大大小小的棗樹,以“零零”棗樹居多,靠近寨牆也有為數不多的“娃娃頭”棗樹。每年清明時節,棗樹經過一個冬天的休養生息開始萌芽。“棗芽發種棉花”在北方農民的心中棗樹發芽是一個時令的象徵。按説在北方種植的所有果樹中,棗樹顯然不是一個勤奮者,但絕對算得上一個“實誠人”。記得母親經常唸叨:“桃三年、杏四年、棗樹開花就結甜。”是説棗樹好養開花結果早。可見棗樹不開狂花,結果不晚並且“不打妄語”。大約農曆四月下旬,小麥黃熟的季節棗樹開始進入盛花期,這時候奶奶家的棗園不但是我們孩子的樂園更是蜜蜂的樂園。只是我們忙着在樹蔭下乘涼做遊戲、挖知了猴逮馬知了,蜜蜂忙着採花粉釀蜜。據説棗花蜜是蜜中的上品,能治療多種疾病。反正是這個時候算得上棗園比較熱鬧的時節。於是院裏院外到處便會瀰漫着棗花的清香,稍晚些時候棗花的落蕊灑滿一地,腳踏上去有一種軟綿綿的感覺。嗅着棗花的清香人們便開始了對棗子成熟的憧憬。兒童們唱着“四月十五棗開花,五月十五捻捻轉,六月十五青蛋蛋,七月十五棗紅圈,八月十五棗上杆”的民謠,靜等棗子的成熟。

進入農曆八月,棗就進入了成熟期。這對於我們孩子來講是盼望已久的時候。因為在那個物質貧乏年代,能吃上酸甜可口的紅棗就是莫大的幸福。孩子也知道哪種果子好吃,競揀“娃娃頭”棗吃,等不到開杆,枝頭的果實已寥寥無幾。盼望着、盼望着,八月十五到了,家裏的大人開始做打棗的準備。孩子們也都躍躍欲試。打棗的季節也是大家庭團聚的日子,成人的歡笑、孩子的嬉戲和棗子噼裏啪啦落地的聲音,匯成了一個歡樂的海洋,也昭示了一個和睦大家庭的團結與幸福。一天的忙碌,一天的辛苦,一天的收穫,滿滿的兩大揹簍紅棗。接下來下一個工作是分棗,各家拿來竹籃、扒鬥把棗子領回家。然後再分給親戚和鄰居共享收穫的喜悦。由於“零零棗”不耐久藏,母親就切成棗片曬乾,作為過年時蒸粘窩窩的備料。

歲月流逝,爺爺奶奶先後離開人世。時代發展,農村人口不斷增加。鄉村開始規劃,昔日的土寨銷聲匿跡,周邊的水坑也日趨縮小,寨牆上的棗樹由於品種的退化也退出了歷史舞台。家鄉的棗兒也逐漸被來自新疆和田的大棗、若羌的灰棗所取代。但家鄉棗樹所承載的濃濃的鄉情和兒時的記憶,卻是今生今世永遠無法取代的。

公眾號:作家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