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閲讀答案

宣紙

宣紙閲讀答案

宣紙是我國傳統的書畫用紙,被譽為“紙壽千年,墨韻萬變”,其傳統制作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機構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紙壽千年”是對宣紙耐久性的讚譽。檢測紙的耐久性可用人工加速老化的“達比”法:把紙樣置於105攝氏度的熱恆温箱中,烘72小時即相當於紙樣在自然條件下老化25年。7種紙樣經過126天的老化試驗,其中3種宣紙完好,其青檀皮纖維變化不明顯,而另外4種紙樣全部損壞。試驗表明:宣紙“壽命”的下限可達1050年。

“墨韻萬變”是指宣紙潤墨性良好,墨色在宣紙上能產生豐富的變化。宣紙落墨時,紙面會產生“發洇”的效果。普通紙“發洇”會使字或線條模糊不清,而宣紙的“發洇”會使墨色隨水分逐漸向周圍擴散,呈近似圓形的波浪式的變化。如果水墨掌握得當,就能獲得層次分明、墨色變化豐富的效果。

為什麼宣紙具有如此良好的耐久性和潤墨性呢?研究發現,宣紙主要原料青檀皮纖維細胞壁的結構,與木材、稻麥草纖維的細胞壁結構不大一樣,青檀皮纖維的規整度好,相同長度的纖維約佔總體的88%,纖維柔軟適度。經自然乾燥以後,青檀皮纖維細胞壁會發生收縮,出現許多與纖維平行排列的“皺紋”,這些“皺紋”中有不少造紙過程中產生的碳酸鈣微粒,這樣即使在不良的外界條件下,也不會誘發出變色基團或者受空氣中酸性分子的破壞。因為這些鹼性碳酸鈣微粒,既能提高吸附水墨的能力,又能起到中和作用,防止纖維素發生酸性降解。

宣紙可分為生宣和熟宣兩類,其潤墨效果和功能用途各不相同。生宣指直接從紙槽中抄造出來而未經過再加工的宣紙。生宣能夠產生豐富的墨韻變化,適宜于山水、人物、花鳥、蟲禽等寫意國畫和書法。但是,生宣的水墨滲透性強,尤其是剛出廠的生宣,漿性未脱,着墨於紙或濃或淡,較難掌握,加上水墨滲透迅速,要求畫家落筆即定,所以工筆畫一般不用生宣。熟宣指在生宣的基礎上,經過染色、灑金、砑光、填粉、施膠、塗蠟、印花、粘接等工序加工製作的宣紙。將生宣加工製成熟宣的主要目的,在於阻塞紙張表面纖維間的多餘毛細孔,以便書畫家運筆時不致因走墨而洇染,從而獲得理想的藝術效果。熟宣不易滲透水分,尤其適宜於工筆畫。

宣紙不僅用於書畫創作,而且還可以用於書籍印刷。據中國國家圖書館的統計,我國現存的紙質古籍約有3000萬冊,其中保存得最好的多為宣紙線裝書。

5.下列關於“宣紙”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紙壽千年”是對宣紙的生產歷史悠久而且保存時間很長的讚譽。

B.宣紙作為傳統書畫用紙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C.人工加速老化試驗證明有4種紙樣不能達到宣紙“壽命”的下限。

D.宣紙落墨要避免“發洇”才能產生層次分明、墨色變化豐富的效果。

答案C(A項“紙壽千年”是對宣紙耐久性的讚譽,不是對生產歷史悠久的讚譽;B項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不是宣紙,而是宣紙製作技藝;D項“避免”錯誤,使用宣紙只要落墨得當,“發洇”就能產生層次分明、墨色變化豐富的效果。)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宣紙主要原料中含有的鹼性碳酸鈣微粒會對宣紙特性產生影響。

B.生產過程中的自然乾燥工序有利於提高宣紙的潤墨性和耐久性。

C.生宣是直接從紙槽中抄造而沒有經過自然乾燥的滲透性強的宣紙。

D.用宣紙印刷使得我國紙質古籍中的宣紙線裝書大多數保存得很好。

答案B(A項宣紙中含有的鹼性碳酸鈣微粒是造紙過程中產生的,而非原料中含有的;C項生宣指直接從紙槽中抄造出來而未經過再加工的宣紙,這裏的“再加工”指“染色、灑金、砑光、填粉、施膠、塗蠟、印花、粘接等工序”而不指“自然乾燥”;D項因果不當,不能得出這個結論,只能説使用宣紙印刷比普通紙更有利於保存。)

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宣紙潤墨性的優劣與青檀皮纖維細胞壁中碳酸鈣微粒的數量有關。

B.木材、稻麥草纖維中相同長度的纖維佔其全部纖維的比例低於88%。

C.使用存放多年的生宣作畫容易把握宣紙的墨韻變化而取得良好效果。

D.在生宣上創作山水一類寫意國畫比在熟宣上創作工筆畫的報廢率低。

答案D(D項無中生有,生宣更適合創作山水寫意畫,但不意味着創作報廢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