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課題結題報告(精選3篇)

高中語文課題結題報告 篇1

一、課題的背景和依據

高中語文課題結題報告(精選3篇)

(1)受制於傳統教學觀念,高中語文教學往往重視知識傳授,習慣於支離破碎的分析和現成結論的灌輸,輕視教學對話,輕視與文本交流,輕視“探討”和“體驗”。

(2)《江蘇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試行)》提出了課程改革實驗的目標,即“提高課程實施水平,探索學校實施新課程的途徑,保證高中教育質量,為國家新課程的實施、推廣、完善和發展提供實踐經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理論探索”。“改進教學行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環境,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江蘇新課程改革方案要求提高課程實施水平,並“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按照新課程的理念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規範、高效、創造性地實施課程,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知識的意義”,“逐步實現教學的組織管理方式、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3)《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把變革教學與學習方式作為一個重要目標,認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提出教科書的編寫“應突出語文課程的特點,要便於指導學生自學。內容的確定和教學方法的選擇,都要有利於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掌握自學的方法,養成自學的習慣,不斷提高獨立學習和探究的能力”。教科書的體例和呈現方式“應靈活多樣,避免模式化。要注意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學習專題,有助於學生創造性地學習”。

(4)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構建了適應教學方式轉變的三種呈現方式:文本研習、問題探討、活動體驗。這三種方式的創設,不僅加強了與生活的聯繫,突出其實踐性,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而且使“課標”的理念在教材中得到具體落實,倡導“自主式”學習,實現教師與課程同步發展的目標,真正促成教師教學方式的提升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語文教學呈現方式的多樣化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是語文教學科學化、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對蘇教版三種呈現方式下教學方式的研究,完全符合新課程改革中對教學方式轉變的要求,它在改變師生的思維方式與態度,調整師生教學活動的整體結構,促使教學活動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髮展和教師專業化水平提高等方面將會發生巨大的作用。

二、課題界定

1.課題的核心概念: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是構成教學方法的細節,是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技術。教學方式不同於教學方法,但與教學方法有着密切的聯繫。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學方式組成,可以分解為多種教學方式;另一方面,教學方法是一連串有目的的活動,能獨立完成某項教學任務,而教學方式只被運用於教學方法中,併為促成教學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服務,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項教學任務。

2.對課題研究中一些重要概念的認識與理解

(1)“呈現方式”、“學習方式”、“教學方式”

蘇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根據課程目標和學習材料的性質,以探究為核心,創設了三種各有側重而又相互融通的呈現方式,分別為“文本研習”“問題探討”和“活動體驗”。《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把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一個重要目標,明確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中“呈現方式”是對於教師和學生而言,教材的文本是在以這三種方式呈現;“學習方式”是對於學生而言,學生可以以這三種方式來學習教材;“教學方式”是對於教師而言,教師可以用這三種方式來教教材。

(2)“文本研習”、“問題探討”、“活動體驗”

這是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三種呈現方式,也是其一大鮮明特色。

“文本研習”主要是提供典範性的閲讀文本,創設閲讀對話情境,引導學生參與閲讀對話,表達交流閲讀的體驗感受,側重於提高學生解讀文本、鑑賞作品的能力。

“問題探討”主要着眼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發展理性思維,培養批判意識。

“活動體驗”則引導學生圍繞專題的人文內涵和學習要求,結合具體學習材料,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探究,側重在綜合性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3.課題界定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指的是江蘇教育出版社依據20xx年4月教育部制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編寫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系列教材,包括必修1—5、選修系列等由教育部批准的高中語文教材。

本課題只限於在依據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所編寫的蘇教版語文教材必修1—5、選修系列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教學方式的探討和實踐研究。

4.理論假設

如果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蘇教版語文教材的教學中進行教學方式的研究,就能夠促進教師改進教學行為,引導學生更多地參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

三、支撐性理論

1.關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何克抗教授是最早從國外引進和介紹建構主義的學者之一。他不僅將建構主義作為一種新的學習理論介紹,更將其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論介紹,尤其是率先提出“建構主義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即“以學為主教學設計”)的概念,明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情境”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強調“協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強調對學習環境的設計,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強調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是完成意義建構。

2.關於主體教育理論

關於主體教育理論的文獻資料有: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裴娣娜教授的論著《發展性教學論》;施良方、崔允漷博士的論著《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主體教育理論的這些基本理論,不僅強調了人的主體發展性,而且具體指出了人在發展中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科學地説明了影響和促進人的主體性發展的因素與條件。

3.關於體驗學習理論

教育界對體驗學習的理解是:“所謂體驗學習,就是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遊戲和情境讓參加者在參與過程中觀察、反思和分享,從而對自己,對他人和環境,獲得新的感受和認識,並把它們運用到現實生活中。”現代體驗式學習的理論及實踐源自八十年代美國人大衞庫伯提出“體驗式學習圈”。“體驗式學習圈”理論強調有效的學習應從體驗開始,閲讀的信息,我們能記得10%,聽到的信息,我們能記得20%,但所經歷的事情,我們卻能記得80%,因而體驗式學習着重為學習者提供真實或模擬的環境和活動,讓學習者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和感受,覺悟並發現,使參加者之間交流並共享,然後通過反思再總結並提升為理論或成果,最後將理論或成果投入到應用實踐中,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式學習強調共享和應用。體驗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只有通過共享成果並應用於實踐,才是體驗式學習的目的。

以上體驗式學習理論強調了學習過程中“實踐、活動、體驗”的重要性。

四、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

1.通過對蘇教版語文新課標實驗教材各種教學呈現方式下相應教學方式的研究,有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蘇教版語文實驗教材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依據課程目標以及各專題具體的人文內涵來確立,如“向青春舉杯”,充滿熱烈的氣息、青春的活力,較適合“活動體驗”的學習方式,而“月是故鄉明”,則是精選表達家園之思的經典作品,讓學生在對文質兼美的作品反覆閲讀中,真正體驗家、家鄉、家園的精神價值,適宜採用“文本研習”的學習方式。不同人文內涵的專題、板塊或文本以與之適應的學習方式呈現,能夠更有效地發揮教材的育人功能。

2.有助於學生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儘管蘇教版教材因教學內容和目標不同而運用了不同的呈現方式,但其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合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對話等教學方式,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不同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讓學生在“各類活動”、“各類場合”中體味語言情境,琢磨學習別人的語言,推敲選擇自己的語言,積極參與到語言實踐中去,對三種教學方式的探索和研究有助於學生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

3.能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構建了三種教學方式:文本研習、問題探討、活動體驗。加強對教材中這三種教學方式的探索研究完全符合新課程改革中對教學方式轉變的需求,它在改變教師的思維方式與態度,調整教師教學活動的整體結構,促使教學活動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髮展和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將會發生巨大的作用。

4.開展對蘇教版語文實驗教材教學方式的研究,能夠為科學地、創造性地組織好中學語文教學,探索一條比較完整的實施方案,以大面積提高中學語文教學質量。

五、課題研究的具體目標與指標

1.從理論分析層面上深入探討闡述三種呈現方式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研究重點是探討論證三種呈現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較,在全面發揮語文課程功能,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等方面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

2.從實踐操作層面上,採用案例研究的方式來具體研討總結三種呈現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的一般原則和常用方法。研究重點是通過對三種呈現方式的各種課型及其教學實踐活動的分析探討,總結提出在具體教學行為中各自必須遵循的一般原則和常用方法。

3.從對教與學進行評價的角度進行研究,提出與三種呈現方式相適應的評價設計原則和評價工具。重點研究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如何進行評價設計(即該如何評價)和應採用的評價工具(即該用什麼尺度進行評價)。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內容為江蘇教育出版社依據20xx年4月教育部制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編寫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系列教材,包括必修1—5、選修系列等由教育部批准的高中語文教材。本課題只限於在依據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所編寫的蘇教版語文教材必修1—5、選修系列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教學方式的探討和實踐研究。

課題研究由下面6個子課題構成:

子課題01: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實驗教材必修系列中如何開展“文本研習”式教學;

子課題02: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實驗教材必修系列中如何開展“問題探討”式教學;

子課題03: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實驗教材必修系列中如何開展“活動體驗”式教學;

子課題04: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實驗教材選修系列中如何開展“文本研習”“問題探討”“活動體驗”教學;

子課題05:建立蘇教版高中語文實驗教材教學網站,推動蘇教版語文教學研究。

七、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動研究。組織研究人員撰寫“理論學習心得”,要求在觀摩課、研究課之後形成“教學反思”,在聽課和聽專家報告之後寫出心得體會

2.比較研究。既要將蘇教版三種教學呈現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式作為比較的對象,研究分析兩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繫,總結出先進教學理念,又要在三種呈現方式內部進行相互比較,總結出各自在教學功能、教學方式、評價機制等方面的差異。

3.案例分析。分別以三種呈現方式為主題,組織課堂教學案例分析活動,形成以“課題”、“課型”、“教法”、“理論依據”、“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教學後記”、“評議彙編”、“活動總結”為主要內容的“案例分析”資料。

4.文獻研究。採取集中和分散的方式,深入研究課程改革理論,提高研究水平。

八、研究過程及成果

1.《江蘇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教學要求》的指導下,通過對蘇教版教學方式的研究,課題組編寫了必修部分5個模塊的《模塊學習綱要》,以指導蘇教版教材的教學實踐。

2.對蘇教版語文實驗教材進行了系統的分析研究,並形成了教學建議、教學案例。唐江澎、夏雷震、張克中、浦其倫、盛志峯、錢志惠等先後應邀至南京、徐州、泰州、淮安、宿遷、常州、無錫以及山東、浙江等地介紹蘇教版教材的應用及教學建議或課題網站建設情況。

3.課題組成員唐江澎、夏雷震、張克中、柏俊榮、錢志惠等先後應邀在省蘇教版教學研討會上開設示範課或研究課。課題組對三種課堂教學方式進行了探討研究,開設了對內對外研究課和公開課,錄製了10節研究課,開展了網絡評課研究活動,開設了12節公開課。夏雷震老師開設的“問題探討”式教學公開課《雷雨》,其《談〈雷雨〉教學中的問題探討》發表於《新語文學習(中學教學)》20xx年第1期。

4.夏雷震老師的“活動體驗”式教學示範課《圖片兩組》被錄製為光盤由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教材服務中心、江蘇電子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發行,成為新課程教學培訓示範課。錢志惠老師的“活動體驗”式教學示範課《白髮的期盼》被杭州教育學院和南京市教研室錄製為新課程培訓光盤,唐江澎教師開設的“活動體驗”式教學示範課《白髮的期盼》教學實錄發表於《中學語文教學》20xx年第1期。

5.課題組引入課堂觀察實踐活動,就三種課堂教學方式開展課堂觀察研究,對三種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定向觀察,開展聽評課活動,共撰寫課堂觀察案例8個,其中曹維明教師執教、浦其倫老師等組織開展的“文本研習”課《季氏將伐顓臾》課堂觀察教學案例共計2萬餘字發表於《新語文學習(中學教學)》20xx年第4期。

6.在對三種課堂教學方式實踐和研究的基礎上,在《中學語文教學》《新語文學習(中學教學)》等刊物發表論文、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實錄22篇,獲獎論文15篇、教學設計5篇、教學案例3篇、教學實錄1篇。

7.課題組網站“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建設取得階段成果,截至20xx年11月,已積累新聞805篇、文章25562篇、教案4662篇、課件6536個、試卷2375套、素材1530個,擁有免費資源34053個、註冊會員92531位。

九、課題研究取得的主要結論

在新教材使用和課題研究中,各種問題不期而至。“量大、類雜、選文不夠典範、學習方式拘定又過多”,一些老師對新教材提供的三種呈現方式不能理解,“教無定法,學無定律,何以蘇教版要在每個板塊裏規定學習方式”。這些許多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執教者遭遇到的困難,我們也同樣遇到了。

高中語文課題結題報告 篇2

一、課題的提出

(一)課題名稱的界定

學好語文的重要途徑是加強閲讀能力的培養,通過深化閲讀教學,創設激發學生內驅力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獲得成功快感,從而全面提高其素質能力。語文課堂“閲讀教學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指導下,圍繞教學活動中的某一主題,在課堂教學中形成相對穩定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課堂閲讀教學範型。

(二)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1、背景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是歷史賦予基礎教育的神聖使命。新課改是推動素質教育的必然選擇,而語文新課標則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它提倡一種內涵的課程文化”。讓學生從閲讀中體會到文化的深度和厚度,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的最大興趣,提高語文的綜合素質。

2、意義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提出“閲讀教學模式的探究”,並對它進行嘗試。這對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求知慾,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及基本觀點

(一)理論依據

在《語文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指導下,探索在課堂閲讀教學中科學合理使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形成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模式,指導教學實踐。

(二)基本觀點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關注社會信息化進程,推動語文課程改革和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內容

(一)目的

本課題以語文課堂為載體,試圖通過對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徵,將語文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帶着興趣去閲讀,體會語文作品的底藴,拓展語文學科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

(二)主要內容

本課題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研究:

1、如何提高學生認識,進而明確閲讀的價值,激發閲讀的興趣。

2、鼓勵學生精選讀物,提出質疑,優化閲讀環境。

3、教給學生閲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和實施步驟

(一)方法

本課題內容覆蓋面廣,綜合性和實踐性強,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獻法、調查法、比較法、行動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等。

(二)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年月——年月。本階段包括制定方案、論證實驗成功的可行性,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新理念下課程培訓及各項理論學習,並明確成員各自研究的側重點。

2、第一階段:年月——年月。研究在實驗教材使用過程中,如何充分體現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寫出階段性實驗報告和論文,並讓實驗教師上好研究課。

3、第二階段:年月——年月。在新理念指導下,在實驗教師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價值的“教學模式”,寫出階段性實驗報告、論文,並在校、區級活動中上好研究課。

4、第三階段:年月——年月。逐步修正、完善教學模式,誕生自己的模式名稱,在全校乃至全區範圍內進行實驗、推廣,並寫出階段性實驗報告、論文,上好彙報課。

5、第四階段:年月——年月。全面總結實驗研究成果,最終形成“高中語文閲讀教學模式”,寫出總結性論文,並以彙報課、觀摩課、優質課等形式向人們展示研究成果,並在最大範圍內進行推廣,以指導實踐。

五、課題研究的條件和保障

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頒佈到今天,全國各地對新課程“課堂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實驗。各地及有關專家已總結出了部分經驗,併產生了可以參考的理論文獻。《新課程改革列叢書》對本課題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指導價值。課題組成員中、青年結合,具有相當豐富的教學經驗,他們又都從事在教學第一線,在時間上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能為課題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資料,也增強了研究成果的説服力,在理論和實踐上確保本課題研究的成功。

六、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本課題於年月結束實驗,並最終以理論總結報告、論文、觀摩課、學生成果等形式表述。

高中語文課題結題報告 篇3

一、課題背景及界定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口語交際”已成為國小語文教學一個重要而嶄新的課型。國小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主要包括聽説能力、交際能力、聽説態度和語言習慣的培養等等。聽人説話能領會主要內容,能用普通話清楚明白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其中重在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口語交際要講究文明禮貌,養成良好的聽話態度和語言習慣,聽人説話要認真,傾聽要認真耐心,要邊聽邊想,理解主要意思。要堅持説普通話,願意與別人進行口語交際,態度大方而有禮貌,不理解的地方要向別人請教,有不同的意見與別人商量,能主動積極的進行口語交際。然而在實際口語交際的課堂上,有許多學生嘴巴很“緊”,不是他們不會説、不能説,而是害怕説話不當、舉止失措而被老師批評,害怕一旦説錯被同學笑話。這些問題已成為不少學生口語交際中的心理陰影,嚴重影響了課堂互動氛圍的形成。“口語交際”這一教學內容的安排,主要在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促進學生口語語言和內部語言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綜合素質。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學習新課標後,使我領悟到口語交際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職責。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我認為,在當前的教學中,培養國小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

1、口語交際有利於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口語交際有利於增強學生之間的交往,消除學生交際時的羞怯心理。使學生無論在社會的大環境中或者班級的小環境中,都能達到敢説,大大方方地説。

3、口語交際使學生在相互的説、練、演的過程中,感受到別人的關愛,同時也學會了去關愛別人。這樣的交流,孩子們收穫的不但是知識,是表達能力,更是具有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三、研究的目標

1、在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在一定的情境中,學生雙向互動進行交流,把話表達清楚,讓對方聽明白。

2、培養學生態度大方,有禮貌,注意使用禮貌用語。別人講話時要認真傾聽,不要隨便插話,提建議要委婉,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習慣。

3、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下,通過情感交流,促使課堂充滿生機,體現人本主義思想和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思維狀態,最大限度地發揮個性潛能。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途徑和方法,全面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四、研究內容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深入挖掘教材,找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多種切入點,創造各種機會,生動活潑、紮實有效地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開放教學思想,樹立大語文觀,開拓口語交際訓練渠道,讓學生時時處處樂於交際;開放教學活動,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學會交際;促使教學主體的開放,激發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善於交際,樂於交際。

五、研究方法

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和學生已有交際能力的差異,以及《課程標準》對各學段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達成的不同要求。把自己所帶班級作為研究對象,並確立相應的對照班,展開課題研究。本研究採用的主要方法有:

1、文獻研究法: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根據課題的需要,查閲、分析、整理國小“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方面的相關文獻資料,全面、正確地瞭解和掌握所研究的問題,進而總結出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模式。

2、調查問卷法:結合小課題和教學實際,發放調查問卷,瞭解學生口語交際的實際水平。

3、行動研究法:在實施課題計劃的`行動中,注重收集每一步行動的反饋信息,對計劃及時作出調整和修改,對研究中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科學的處理,得出研究所需要的結論。

4、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常性地進行反思、交流、討論、總結,不斷提升理性認識,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時間:20xx年5月—20xx年12月

(一)準備階段:(20xx年5月-20xx年8月)

查閲相關文獻,前人關於口語交際能力的研究。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家庭背景、學生口語能力、用語習慣等)作問卷調查分析,制定實驗方案。

(二)實施階段(20xx.9~20xx.12)

根據制定的實驗方案舉行口語交際教學活動。

準備教學素材,制定相應的課堂教學方案組織課堂教學。根據課堂教學方案的內容設定口語交際實踐活動的內容,定期組織口語交際實踐活動以檢驗教學效果。根據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方案。

(三)總結階段(20xx.11~20xx.12)認真總結實施階段的教學情況,初步形成國小口語交際課堂教學模式。撰寫實驗報告,組織結題。

七、課題研究的過程

今年5月份我將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上傳於博客後,專家對課題研究方案進行了指導,通過研究和分析,針對專家的建議,我認真的對課題研究方案進行了重新修改和調整。

6月份,在前段做好充分理論準備的基礎上,結合小課題和教學實際,給一年級學生和家長髮放了調查問卷,主要從學生對口語交際課堂教學方面進行調查,為了得到可信數據,所有問卷均記真實姓名。我對本班57名學生的口語交際現狀進行了調查,情況如下:

1、在調查“你喜歡上口語交際課嗎?”這一問題時,有76%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很喜歡”,有23%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碰到感興趣的我就喜歡”,還有1%的學生選擇了“不喜歡”。

2、在調查“你認為口語交際就是看圖説話嗎?”這一問題時,34%的被調查學生認為是的,66%的學生認為不是的。

3、在調查“上口語交際課時你能聯繫自己的生活説話嗎?”這一問題時,63%的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能”, 36%的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偶爾能”,1%的學生選擇了“不能”。

4、在調查“你覺得看書和看電視,哪個你更有興趣?”這一問題時,63%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看書”,25%的學生選擇了“看電視”, 12%的學生選擇了“兩個都沒興趣”。

5、在調查“在家裏,你是用普通話與家人交談嗎?”這一問題時,54%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是”,45%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有時用普通話,有時用方言”,1%的學生選擇了“用方言”。

6、在調查“你希望老師多開展些口語交際活動嗎?”這一問題時,68%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非常希望”,18%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隨便”,14%的學生選擇了“不希望”。

7、在調查“上課時,你踴躍舉手發言嗎?”這一問題時,37%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是的”,54%的學生選擇了“有時”,9%的學生選擇了“不怎麼舉手回答問題”。

8、在調查“你喜歡和別人交談嗎”這一問題時,13%“很喜歡,和陌生人交談一點也不害怕”,68%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如果對方是我熟悉的人,我就喜歡和他交談”,19%的學生選擇了“不太喜歡説話”。

9、在調查“在和別人交談時,能做到態度自然大方並且注意文明禮貌嗎?”這一問題時,74%的被調查學生選擇“能”,14%的被調查學生選擇“有時能”,12%的學生選擇了“沒太注意”。

10、在調查“別人講話時你能認真聽嗎?能明白別人講的是什麼嗎?” 這一問題時,77%的被調查學生選擇“能”,19%的被調查學生選擇“有時能”,4%的學生選擇了“不能”。

通過這次調查,讓我對低年級口語交際課的現狀有了一個更為全面和客觀的瞭解。

1、在國小低年級階段,口語交際課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活潑生動的形式受到絕大部分學生的喜愛,他們大多數都希望老師多開展些口語交際活動。

2、從調查中可以發現,自己對待口語交際課較為重視和認真,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不斷改變學習方式,從而使口語交際課更為生動有趣。

3、在調查學生上“口語交際”課時你能聯繫自己的生活説話嗎?這一問題時,發現一小半被調查學生選擇了“偶爾能”,分析原因,可能自己在課堂上的引導和對聯系學生生活上存在一些問題。

4、在調查學生“上課時,你踴躍舉手發言嗎” 一半的學生選擇了“有時能”,説明自己在引導學生説話還存在一定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便削弱了學生的積極性,在以後需做進一步的調整。

5、《大綱》開設口語交際課最主要的目的便是更好地為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人際交往提供服務,不過從調查的結果來看,效果不是特別好,首先自己在這方面重視還不夠,日常中指導聯繫的較少;其次由於自己在聯繫實際這方面對學生滲透不多,從而使學生自身也不太會把口語交際課所學的內容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來。建議自己今後在這方面要進行一定的修整,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

7-8月份,利用暑假時間學習了相關書籍和資料,及時整理,將好的思路和方法運用到我的課題之中。

9月份至今我積極準備上好每一節口語交際課,激發學生喜歡口語交際課,使“口語交際”教學聯繫兒童生活實際。

1、激發學生的口語表達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1)多賞識兒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2)多讓兒童體驗生活,留心生活,觀察大自然,鼓勵他們大膽地説生活。(3)多和兒童聊聊他們喜歡的生活話題。

2、營造口語交際的和諧氛圍,保護好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是國小生大膽進行口語交際的前提。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師要走向民主,寬容,對學生的發言要給予肯定,對學生的觀點要給予尊重,要允許他們出現錯誤,理解他們的不足,儘量採取表揚或獎勵的方式,鼓勵他們進行口語交際。教師可以作為一個聽眾、朋友,與學生一起聊天、討論,進行沒有心靈距離的交流。營造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的生生關係。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顯然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如果有學生在説或表演時,其它學生不屑一顧、竊竊私語甚至進行人身攻擊,試問有幾個學生能順利、輕鬆地完成口語交際呢?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尊重,學會合作。既要學會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也要學會傾聽、補充和幫助。

3、利用生活實踐活動,增加口語交際的機會。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交際活動,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活動將“口語交際”引入學生的生活實踐。如參加學校組織的重大節日慶祝活動,參加課本劇表演、講故事比賽;參加校幹部、班委競選;每週一的國旗下演講……這些活動將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以鍛鍊和展示,他們將用自己的智慧、口才學習與別人打交道、請求幫助、解決問題。生活是大課堂,教室是主陣地,我們做教師的要處處留心,做“口語交際課”的有心人。如教《教你學一招》一課時,通過觀察,我發現班裏近來男生喜歡玩溜溜球,女生喜歡編繩子等。於是抓住機會讓孩子互學本領。課堂上首先讓學生展示自己學的本領,其次讓學生説説學本領的過程,然後讓其他學生進行評價,看誰的本領最高,看誰把學的過程講得最清楚,最後鼓勵本領高的學生當老師教大家。這樣一來學生在快樂地玩中不知不覺進行了口語交際。

八、研究結果與成效

1、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了提高。特別是一些不愛説,不敢説的孩子有了表達的信心。

2、課堂氣氛活躍了很多,為練習寫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初步形成國小口語交際教學模式。

九、存在問題及改進

在進行課題研究的這段時間裏,雖然經歷了很多困難、迷惑,但我還是堅持下來了。同時在教研的過程中也發現了許多問題,第一次嘗試小課題研究,對課題的理論構建能力顯得力不從心,還需要加強學習。本學期我帶一個班語文兼班主任,還帶兩個班的思品課,繁雜的工作讓自己不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好好做教學研究工作。而且所帶班級學生人數偏多在進行研究時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學生。所以本學期小課題的研究時間非常緊張。針對這一情況,解決的辦法就是要求自己克服困難多辛苦一些。合理規劃時間,及時收集課題研究資料,積累教育資源,總結研究成果。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對遇到的問題做好記錄,斟酌對策,不斷完善。對於國小生口語交際教學的研究僅僅通過結題報告進行了一些經驗總結與探索,還遠遠不夠,這個工作還要繼續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口語交際教學的幾種有效方法》徐穎 國小語文教育

2、《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3、《論口語交際教學的策略》 韓豔梅 教育評論

4、《國小語文新課程案例與評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5、《構建國小生口語交際的互動環境》 姜亞傑 上城教育研究

6、《做最好的老師》 李鎮西 灕江出版社

7、《國小口語交際教學理論與示例》 費蔚 浙江教育出版社

8、《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孟慶茂主編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日期:20xx年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