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分析報告(精選4篇)

工作分析報告 篇1

摘要:

工作分析報告(精選4篇)

勞務派遣制度是我國用工制度的重要補充,但是一些用人單位利用勞務派遣制度規避責任和風險,在出現人事勞資糾紛時,可能出現“雙害結果”。針對勞務派遣三方主體,從立法規定責任追究、強化監督檢查和加強普法宣傳等方面進行制度性完善,以期實現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權利“雙贏”的結果。

關鍵詞:

勞務派遣;用人單位;權利保障;制度建設

勞務派遣具有臨時性、輔助性和替代性的優勢,是很多用人單位選擇勞務派遣工的原因。但在實際工作中,勞務派遣制度的不當運用也對用人單位、勞動者以及派遣單位的權利和義務造成了消極影響。

1勞務派遣制度概述

1.1勞務派遣制度概念解析。目前,我國相關法律對於勞務派遣制度並未作具體的含義規定。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和《勞務派遣暫行規定》的相關內容,所謂勞務派遣是指勞務派遣單位與派遣工簽訂勞動合同,同時派遣單位與用人單位簽訂派遣協議,將勞動者派遣至用人單位工作,派遣工在用工單位接受用工單位的指揮、監督,進而完成用工單位規定的工作任務的一種用工形式。其實質上是一種人力資源配置方式,也是一種就業形式,一種勞動經濟關係。1.2我國勞務派遣用工現狀。我國在20xx年1月1日起實施的《勞動合同法》中第一次對勞務派遣制度作出較為明確的規定,為規範勞務派遣制度和市場秩序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20xx年修訂的《勞動合同法》中進一步明確了勞務派遣制度的立法意圖和規制措施。新《勞動合同法》進一步釐清了勞務派遣的基本性質,即勞務派遣僅為主流用工的一種補充形式。為了進一步明確勞務派遣制度的實際運行規制,我國又制定並實施了《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辦法》,該《辦法》主要就勞務派遣用工單位這一中介服務的主體資格、權利和義務進行了更為細緻的規範,為勞務派遣制度合法運行提供法律指導和保障。勞務派遣制度在國際上也被廣泛使用。目前,全球主要發達國家勞務派遣工佔總就業人口的比例大多在3%以下,如美國為2%,日本為3.4%,英國為2.6%,德國為1.2%,法國為2.1%。對比可見,我國的勞務派遣用工所佔比例明顯較大,原本只是作為用工補充形式的勞務派遣,其發展規模卻超過了國家和社會的預期。由於勞務派遣制度並未成熟和完善,導致其在實踐中出現了一些制度上的漏洞和缺陷,出現越來越多的勞務糾紛,嚴重影響到勞動者的權利和社會的穩定。如何從制度上進行完善,建立科學、嚴格的勞務派遣制度是目前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2勞務派遣制度存在的問題探析

2.1存在問題。

2.1.1“同工不同酬”問題普遍存在。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同時《勞務派遣暫行規定》第九條規定“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向被派遣勞動者提供與工作崗位相關的福利待遇,不得歧視被派遣勞動者”。但在實踐中,“同工不同酬”的現象並不是個別現象。從用人單位角度來看,雖然用人單位通過勞務派遣制度招用勞動者,但與勞動者並不直接形成法定的權利義務關係,勞動者到用人單位從事相關工作的依據是用人單位和派遣單位之間簽訂的勞務派遣協議。從合同目的方面來看,用人單位與勞務派遣單位形成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係,用人單位本着節約成本、規避自身風險考慮,往往在勞務派遣協議中約定的報酬要低於單位正式編制同一崗位員工的報酬,對於用人單位來説,這是勞務派遣的“優勢”所在,也是用人單位願意使用勞務派遣工的主要原因。一項對勞務派遣工與一般職工的勞動報酬差距的匿名問卷調查,顯示,一般企業“同工不同酬”的.工資差別約人均20xx元。“同工不同酬”的現象導致勞務派遣工產生不滿,工作積極性不足,直接影響其工作實效。

2.1.2勞務派遣制度存在被濫用的問題。根據《勞務派遣暫行規定》第三條規定“用工單位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使用被派遣勞動者,前款規定的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6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脱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雖然上述規定就“三性”問題作出了説明,但是在實務中關於“三性”的法律界定卻依然模糊,導致該規定有名無實。由於臨時性有嚴格的時間限定即6個月,但是可以通過一次次續約長期使用勞動者;輔助性工作的法律定義則較難確定,一般來説,除用人單位領導職務以下的員工的工作內容均有輔助的性質,所以在實務中輔助性存在與否皆由用人單位解釋;替代性則更為寬泛,目前從實務中來看,一般工作均具有可替代性,唯一性的工作內容除重要的領導崗位、專業技術類崗位外,是否可以替代有很大的解釋空間。

2.1.3勞務派遣數量超過法定比例的問題。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一定比例,具體比例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規定。”《勞務派遣暫行規定》第四條規定“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使用的被派遣勞動者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10%”。但是從實務統計來看,國企勞務派遣用工數量遠遠超出該比例限定,有的達到20%甚至30%。對於10%的比例限定,立法目的主要是禁止用人單位對勞務派遣制度的濫用,維護用人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秩序,控制用工人數也是為了維護派遣工合法權益。

2.2原因分析。

2.2.1勞務派遣制度規定不明晰。我國現行規範勞務派遣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以及《勞務派遣暫行規定》,只就相關的勞務派遣內容作了原則性規定,但用人單位對於勞務派遣制度的適用則無細則確定,特別是“同工不同酬”現象以及超出用工比例10%的法定限額,並未規定明確責任追究機制。同時,立法和執法的不嚴格導致用人單位大量招用派遣工,嚴重影響了勞務派遣制度的管理秩序。當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勞務派遣單位和用人單位往往相互扯皮、推脱責任。此外,由於法律、法規對勞務派遣單位設立的市場準入門檻要求較低,致使大量存在問題的勞務派遣單位得以“合法”設立,其在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時經常性出現有違公平現象,甚至不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損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

2.2.2用人單位的成本控制和風險規避。用人單位大量使用勞務派遣用工有着諸多考慮因素,首先,因工作任務和人員編制不足所致。現今一般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任務繁重已是不爭事實,但基於單位人員編制的限定,無法大批量招聘正式合同編制的勞動者,同時,與正式勞動合同編制的勞動者相比,勞務派遣工成本和風險較低,因而成為眾多用人單位人員補充的重要途徑。其次,用人單位與勞務派遣工之間無直接的書面協議約定彼此權利義務,其雙方的權利義務由勞務派遣單位予以隔離,用人單位的義務相對方是勞務派遣單位,勞務派遣工的工資報酬等相關權利均約定在勞務派遣協議中,派遣工本人並不參與,而是由勞務派遣單位和用人單位之間協議約定,這就導致用工單位可以通過勞務派遣協議規避“同工同酬”的法律規定以及勞務派遣工的其他損害風險

2.2.3勞務派遣工的法律意識淡薄。與勞務派遣單位和用人單位相比,勞務派遣工無疑處於弱勢地位。一方面法律意識淡薄,維權意識較弱,另一方面勞務派遣工作週期短,從事工作內容簡單,流動性大,其本身沒有維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維權成本較高也是勞務派遣工不進行積極維權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於勞務派遣工作的臨時性、替代性和輔助性特點,勞務派遣工對用人單位的歸屬感、集體認同感缺失,其並無長久工作和穩定工作的基礎和心理,故而容忍一時權利受損的態度成為多數勞務派遣工的主要心態。

3規範勞務派遣制度的建議

3.1細化勞務派遣立法,嚴格法律責任追究制度。鑑於目前相關的勞務派遣制度中存在法律漏洞和不明確的問題,我國的立法機關應出台具體的實施辦法,制定嚴格的責任追究機制,立法規定在勞務派遣協議和其他相關合同中明確約定勞務派遣工的工作報酬實行同工同酬,並強制規定勞務派遣單位對勞動者報酬保障的監管責任。同時,立法要進一步明確勞務派遣工在用人單位的權利義務及其在工作中所受損害的責任賠償、補償主體,切實保障勞務派遣工的各項合法權利,避免出現損害而無人負責結果。

3.2加強對用人單位的監督檢查,確保用人單位對勞務派遣制度合法利用。勞動監察部門、審計部門、人力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加大對用人單位的監督檢查,嚴格法律責任追究機制,對突破用工比例的用人單位,採取通報批評、責令整改直至追究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責任的方式來嚴格勞務派遣制度的運用,確保勞務派遣員工的數量符合法定比例、勞務派遣工的權利得以保障和人力資源管理秩序的穩定。

3.3加強對勞務派遣工的普法宣傳,建立勞務派。遣工權利維護公益機制相關部門應當加大對勞務派遣單位勞動者的法律知識宣傳,提高其法律素質,為其維權提供法律基礎。同時相關部門應當建立維護勞動者權利的公益機制,及時為勞務派遣工提供正當的法律維權服務,通過與用人單位協商、約談乃至訴訟促使用人單位正視勞務派遣工的合法權利,促進其權利得到合法保障。

參考文獻

1董保華.勞動力派遣[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xx.

2張馨予,陳昊.勞務派遣中同工同酬的法律規制研究[J].法制與經濟,20xx,2.

3鄭東亮.勞務派遣的發展與規制[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xx.

4夏雯婷.我國勞務派遣制度的完善研究[J].法制與經濟,20xx,4.

5鄭海紅.關於勞務派遣法律規制的探析[J].法制與經濟,20xx,6.6張帆.勞務派遣同工同酬的司法檢視與完善路徑[J].河北法學,20xx,3.

工作分析報告 篇2

按照縣委“四羣”教育辦公室的安排部署,我緊緊圍繞“三個反思”的工作要求,結合近段時間開展的“四羣三深入”活動,認真分析查找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近段時間“四羣”教育的簡要回顧

(一)認真學習,加強宗旨意識

自開展“四羣”教育活動以來,我認真按照縣委“四羣”教育辦公室的安排,通過雲南省領導幹部在線學習等載體,學習了孟連經驗專題片《鉅變》和“四羣”教育專題培訓視頻,學習了《論黨的羣眾工作》、《雲南省“四羣”教育學習讀本》、《利民惠民政策摘編》等知識讀本,學習了全國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經驗交流會、省第九次黨代會、市縣黨代會等一系列會議精神,學習了省委秦光榮書記在全省深入開展“四羣”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會議精神,並認真撰寫了學習心得體會。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了自身綜合素質,進一步加強了自身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

(二)走訪聯繫羣眾,瞭解民情

根據縣委開展羣眾觀點羣眾路線羣眾利益羣眾工作教育,實行幹部直接聯繫羣眾制度和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的要求,結合縣政府辦包村實際,我先後兩次到江城鎮江城社區南門街的五户聯繫羣眾家中走訪,與聯繫户交心談心,瞭解民情,聽取社情民意,把人民羣眾的真實想法,收集轉化為民情信息,及時上報縣委“四羣”教育辦公室,為縣委、縣政府和各級領導的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學習不夠

用於學習的時間太少,沒有深入學習“四羣”教育的有關學習資料,僅僅是瀏覽,沒有深入細緻的研究、思考,對上級領導的重要講話及各類文件精神沒有學透,離學以致用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二)深入基層不夠,羣眾調研工作還存在一定差距忙於領導安排的時間多,主動下基層走訪的時間少,距離縣委開展羣眾觀點羣眾路線羣眾利益羣眾工作教育,實行幹部直接聯繫羣眾制度和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的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縣級部門科級領導幹部每年深入基層調研不少於4個月,科級領導幹部每年住村不少於20天,直接聯繫羣眾不少於5户,走訪羣眾不少於100户。)

(三)開展羣眾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待於進一步改進工作中,按照各級領導的安排部署去開展工作,憑老經驗、老辦法、老規矩辦事,創新意識不強,在吃透上級政策、領會各級領導意圖和摸清下情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參謀助手的作用發揮不夠。

三、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學習的深度不夠,知識面不廣。對於“四羣”教育的學習讀本、學習資料和各級領導關於“四羣”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沒有深入、系統地學習。忙於會務和接待的時間多,用於學習的時間少,靜不下心來,沒有深入細緻地思考、研究分析、總結歸納,缺乏學習的持續性、系統性和長久性。

(二)思路不夠開闊。對縣情研究分析不夠徹底,對社區民意的瞭解掌握不夠深入,獲取不了深層次、高質量的信息。在協助各級領導破解發展難題上,缺乏新思路、新方法,面對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思路狹窄,缺乏考慮問題的系統性和前瞻性,為各級領導提供決策參考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升。

四、今後的努力方向

(一)加強學習,全方位提高服務羣眾、服務領導的能力和水平。

牢固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堅持在學中幹,在幹中學,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拓寬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把科學理論轉化為指導工作的思路、方法,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在實踐中深化認識,在實踐中增長才幹,增強工作的前瞻性、系統性和預見性,努力提升服務羣眾、服務領導的能力和水平。

(二)按照“四羣三深入”的要求,積極學習和探索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新途徑。

提高做好羣眾工作的能力,抱着深厚的感情開展羣眾工作。在思想上與人民羣眾融為一體、打成一片,真正站在人民羣眾利益的基點上想問題、辦事情,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

(三)改進作風,深入調研,認真貫徹“一線工作法”。據縣委開展羣眾觀點羣眾路線羣眾利益羣眾工作教育,實行幹部直接聯繫羣眾制度和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的要求,結合縣委“四羣”教育辦公室的安排部署,牢記黨的宗旨,強化服務意識,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構建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堅持從我縣實際出發,遵循客觀規律,不憑主觀臆斷行事,深入基層、深入羣眾、深入一線,認真傾聽羣眾的呼聲和願望,辦實事、求實效,不搞形式主義,多為羣眾着想,多關心基層幹部的工作與生活,多為幹部羣眾分憂解愁。真正做到“決策在一線制定、問題在一線解決、創新在一線體現、成效在一線檢驗”。

工作分析報告 篇3

全市“夯實基礎管理、落實工作責任”集中教育整頓活動開展以來,通過積極參與,認真學習有關政策、法律、法規,使我收穫很大。深刻認識到落實工作責任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了法制觀念和責任意識,聯繫實際對照自身存在的問題做如下剖析: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政治理論學習不夠。大部分時間用於應付檢查和應酬雜事,在一定程度上思想意識落後於形勢的發展。政治理論基礎不牢,思想不夠開放,工作步子邁的慢,行動遲緩。基礎管理方面的知識欠缺,不夠紮實,在工作中,理論聯繫實際能力較差,造成有時工作吃力、緩慢,影響工作整體效果。

2、工作紀律性不強。對本職工作態度有時不積極,責任意識不強。遇事主動性不夠,膽小推諉,不敢勇於承擔責任,有厭倦和躲避情緒。對別人要求嚴,對自己要求寬,自律性不強,工作督促多,深入實際少,調查研究少,工作效率不高、進度慢。

3、法制觀念不強。平時面子心嚴重,人情味太濃,難以做到人人平等,辦事公平對待。原則性不夠,有時造成了工作的失誤,礙於情面,不能堅持依法依規辦事,對工作造成不利影響。

二、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上述這些問題的存在,雖然有一定的客觀因素,但更主要的還是主觀因素所造成,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學習抓的不緊,僅滿足於讀書、看報,參加單位集中組織的學習多,自學少,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缺乏系統的學習,特別是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還沒有深刻地領會,鑽研不夠,聯繫實際不夠,使自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實際脱鈎,沒有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使學習變得形式化、教條化,因而不能準確把握形勢。

2、工作作風還不夠紮實,工作中平時難免要受點氣、受些委屈,這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站得高些、看得遠些、想得深些,在本職工作崗位上,發揮一分熱,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3、開拓創新精神不夠。沒有深刻意識到業務水平的高低對工作效率和質量起決定性作用,在業務方面存有依賴性,認為上級領導會有指示,我不用先急着幹,上面有安排再開展工作,害怕自己先做做不好,缺乏一定自信。

三、今後努力方向

1、要不斷學習,勵精圖治。要用發展的眼光去審視自

己,要用與時俱進的精神邁向新的台階。要自覺加強學習,提高工作能力。要深刻認識加強學習的重要性,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把學習當作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勤於學習,善於學習,不斷掌握新知識,積累新經驗,才能增長新本領,創造新業績。

2、要善溝通、重協作。正確的人生觀、事業觀是我們做好本職工作、促進個人發展、求得長足進步的根本。“只有團結才有力量,只有團結才會出戰鬥力”,工作中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使工作健康良性發展。在同事間以溝通促進友誼,以諒解促進團結,增進了解,相互補台,奮發進取。

3、勤奮地工作,創造性地工作。工作是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艱難的事務能鍛鍊我們的意志,新的任務能拓展我們的才能,在具體工作過程中,既要有目標、方向,又要不怕受挫折、傷面子,應當把個人看淡些,把事業看重些,努力幹成事,把握時機,掌握分寸,對紛繁複雜的事情應當細思量,尋找好切入點,把握好平衡點,做好本職工作。

工作分析報告 篇4

摘要:本案例報告中的案主是一個因失戀引起自卑的大學生,案主因難以忍受失戀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向本案工作員求助,工作員通過與案主長時間溝通,對案主情況有了全面的瞭解。在對案主進行診斷過程中,工作員運用一系列個案工作的專業方法和技巧,多方面收集資料,對案主的行為、心理進行分析,並最終確定治療方案。通過分析,案主的問題在於認知上產生了偏差,進行了錯誤的行為歸因,這是導致案主自卑的主要原因。為了幫助案主糾正認知偏差,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這裏工作員採用的是認知治療模式,幫助案主走出困境。正文:

一、接案

對案主情況的瞭解始於大二上學期,由於沒有專業理論的指導,所以,一直未能很好的幫其認識自己的問題。正式接案開始於這學期學習《個案工作》這門課程後,真正以工作員和案主的身份對話。

(一)初步關係建立

案主一開始對自己的問題表現得較為敏感,不願意過多的涉入,時常靜默不語,似乎不想再一次揭開傷疤。工作員出於對案主的體諒,對案主表現出自己的尊重、接納和關心,並表現同理心,以此獲得案主的信任和認同。通過工作員的努力,案主對工作員取得了一定的信任,工作員與案主間的隔閡漸漸消除,案主開始能夠敞開心扉,這樣,工作員與案主初步建立了良好的專業關係,為進一步溝通打下了基礎。

(二)案主基本資料

王,女,22歲,現就讀於安徽蕪湖皖南醫學院,大二學生。

(三)案例背景

案主於20xx年進入大學,在高中階段,案主學習刻苦,復讀了兩年,平時成績都還不錯,但大學聯考只考了一個一般的二本學校。在大學聯考結束的那個暑假,祝結識了一個男生(劉某),劉某是她的國中同學,兩人關係由此發展,並相互喜歡上了對方。劉某當時正在安徽合肥的一所大學讀大二,王才剛進大學,經過一年的異地戀情,相隔兩地兩人不免有些小矛盾,彼此怪對方照顧不周,又由於一些原因,兩人關係在王Xx大一的下學期開始破裂,並且分手了,案主由此陷入分手的陰影,自暴自棄。

(四)案主問題的初步瞭解

行為特點:案主從始到終都表現出傷心、委屈的情緒狀態,言語中透露出對這份戀情的不捨,顯得有些傷感。案主也曾嘗試過去忘記這一切,但案主越想越發的傷心,併產生了自卑感,自暴自棄。案主本來是一個很開朗的人,現在也變得很落魄,雖然得到過同學、朋友的幫助和心理輔導,但案主還是感覺不到一絲一毫的安慰。

心理特徵:從案主的行為分析,案主其實是不想分手的,而且希望兩人關係能夠繼續。案主分手後就一直情緒低落,心裏還是對這份感情充滿幻想的,她覺得自己不應該被別人拋棄,還是忘不掉劉某。案主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人,她所需要的不僅僅是朋友的關心,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夠讓案主在這個問題上有正確的認識。她的根本性問題不是失戀本身,而是失戀所引起的心理問題。

二、資料收集

(一)通過多次與案主的電話和QQ交談,對案主的情況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王和劉某是國中同學,並且都是同一個地方的,兩人以前曾經心裏暗暗喜歡過對方,但沒有表白。大學聯考結束後,一次偶然的機會,兩人又開始聯繫上了,並互相透露了真情,這段感情由此開始。劉某由於沒有復讀,當時就已經在讀大二。暑假過後,王和劉某分開在異地讀書,一開始兩人的感情都還好,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兩人之間漸漸有了點小矛盾。劉某平時總是什麼事情都管着她,最讓她難以忍受的是劉某不許她和別的男生在網上聊天,以至於她因為他而失去了很多朋友。另外,兩人相隔異地,彼此都怪對方照顧不周。王xx大一下學期的時候,劉某已經在讀大三了,而且在準備考研,王有時打電話給他,他也不接,並且王發短信給他他也不回,劉某總是説很忙,沒時間接電話、回短信,王x  (二)與案主建立穩定的聯繫,保持相互之間的持續溝通,防止診斷過程中斷。認真記下每一次的聊天記錄,從案主的言詞中分析案主的心理特點,以便更好的瞭解案主現在的狀況。

(三)通過與以前的一些同學來了解案主現在的情況,以及他們對案主的認識,從多方面收集資料,保證能夠對案主的現狀有更全面的認識。

三、評估和診斷

從與案主的交談中,以及對情況的深入瞭解,案主的問題可以從以下這些方面入手:

(一)性格特點:案主雖是一個性格開朗、外向的女生,但有時又很多愁善感。另外,案主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人,很難容忍別人拋棄自己,感覺很沒面子。

(二)人際交往:案主性格外向,善於交往,身邊的朋友還比較多,但由於劉某的原因,她失去了很多朋友,這也造成了她現在自卑、自暴自棄的一方面原因。

(三)家庭環境:王在家裏是獨生女,但並沒有得到更多的關愛,王曾説過她的爸爸、媽媽對她不好,可她爸、媽之間的感情卻很好,有時什麼好東西也只是她爸爸給她媽媽享用,她説她很不喜歡這樣。

(四)案主的經歷:案主高中復讀兩年,平時成績也還好,曾經考過班級第二,而且經常是前十名,但最後一次大學聯考還是沒有考入理想的大學,只是考了一個一般的二本學校,幾次大學聯考的失利,對王來説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四、問題分析、診斷

從對案主初步評估的四個方面問題中,可以對案主的根本性問題有一個大致瞭解,案主在認知方面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當遇到與自己願望不一致的事情,就認為很糟糕,這是一種非理性的信念。案主在遭遇感情上的失戀後,把一切都歸結為自己的失敗,把大學聯考也歸結為失敗的表現。她並沒有看到煩惱和不安不能使境況發生任何改變,相反,糾纏在情緒的困擾中,只會使情況變得更糟。一個理性的人會盡力面對自己的困境,並設法改變它,如果改變不了,也會平靜的接納現實。

五、目標制定和服務計劃

在遵循個案工作目標制定原則的基礎上制定目標計劃。首先,目標應與案主的問題有直接關係;其次,目標是可行的;再次,目標與工作員的能力和技巧相當;再次,避免將自己的價值判斷強加給案主。

(一)初期目標

協助案主認識與問題相關的其他問題,因為問題的產生往往有多種因素,因此必須多方面加以考慮,找出各種因素之間的關係並系統加以考察。王此時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失戀的問題,而且還包含非理性的錯誤認識問題,無意中把痛苦放大化,使自己處於一種更加痛苦、自卑的狀態之中。因此,初期目標就要讓案主認識自己現在的處境,以便從困境中走出來。

(二)中期目標

協助案主定出解決問題的先後次序。先後次序的確定主要依據問題的輕重緩急、解決起來的難易程度以及案主的具體情況。直接去解決最主要的問題,雖然效率比較高,但是由於沒有基礎,容易挫傷案主的自信心,成功率不高。王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是對於自己的錯誤認識,要樹立積極的心態,糾正錯誤的認知。

(三)後期目標

協助案主明確她所想要的結果。案主的目標明確,才會增強前進的動力,對自己的進步有充分的準備。王最終的目標就是要走出失戀的陰影,但這期間案主要一步步解決一些由失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從解決問題中增強信心,相信自己能夠走出困境,對生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再自暴自棄。

六、持續服務與治療

(一)理論基礎與治療模式

治療模式:認知治療模式

理論基礎:認知心理學認為,認知是指一個人對某一件事的認識和看法,包括對過去事情的評價,對當前事件的解釋,以及對未來發生事件的預期。認知是行為和情感的基礎,錯誤的認知和觀念是導致情緒與行為問題的根源,而一旦對這種觀念和認知過程加以糾正,就可以改變不適應的情緒與行為。認知行為治療就是通過改變求助者關於自身的錯誤的思維方式和觀念,並教會求助者一些適應環境的技能,以幫助他們改善不良的情緒和行為,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短程的心理治療方法。因此,治療的着眼點是探尋並糾正導致不良行為和情緒的觀念的認知過程。王正是基於這樣一種錯誤的認知,把一切都歸結為自己的失敗,過分誇大了負面後果的嚴重性。

(二)治療的基本過程

對案主的問題,這裏採用認知治療模式中的理性情緒治療法。

(1)心理診斷:首先,瞭解案主不合理的信念和思維方式是什麼,並向案主指出這種這些不合理的信念和思維方式。其次,對案主的問題予以深刻理解,並對他給予關注和尊重。通過與王交談,瞭解到案主把失戀的陰影擴大化,片面認為自己什麼都不行,不能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並且認為大學聯考也是失敗的。在本階段,告訴案主這種想法是一種非理性的認識,正是這種錯誤認識導致她的情緒一直受到困擾。如:我在分析過程中對案主説過:“你真的認為你什麼都不行麼?失戀是多數人都會經歷的事情,這和大學聯考又有什麼關係,如果你真這樣想,那還有那麼多連大學都上不了的人怎麼辦?他們難道也一無是處麼?”、

“你認為你被他拋棄,是很丟面子的事情,説明自己沒有一點優點,所以,才會自暴自棄,以此來推及其他事情,認為自己也很失敗”。“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你認為自己什麼都失敗卻是錯誤的,你要積極面對現實,換一個角度你的生活會更好”。

(2)領悟:首先,向案主指出他的情緒困擾之所以延續至今,不是由於早年生活引起的,而是由於現在他自身存在不合理信念導致的。其次,使案主承認自己的症狀,幫組他認識造成各種情緒障礙的不合理信念。

(3)修通:採用與不合理信念辯論的方法,幫助案主認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進而放棄這些不合理的信念。

(4)再教育:從改變案主常見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幫助他學會以合理的思維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維方式。

(5)完成家庭作業:讓案主繼續學習理性情緒治療的理論和方法,不斷對自己的非理性信念進行分析理解和質疑,以此來鞏固治療效果。在這一點上,工作員通過讓案主王對一些非理性的行為進行判斷、分析,並適時對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及時調整,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七、結案與評估

一、結案

1、目標達成:通過與案主的溝通,案主的狀況有所好轉,能逐漸認識到自己的這種錯誤認識,並表示在以後的生活中運用這種方法來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案主開始能夠積極一點正視生活,認識到自己一直被錯誤的情緒所困擾。

2、由於與案主的溝通時間較長,對案主的情況已基本瞭解,並且案主也開始能夠反思自己的錯誤思維,接下來的時間由案主自己來學會用認知理論模式的技巧與方法來解決問題,所以就不再幹預。

二、評估

1、投入評估

由於與案主的交談基本是通過QQ聊天的形式,所以就沒有耗費什麼人力、物力、財力,頂多耗費的也就是一些時間,但這些都不足以計入投入。

2、效果評估

通過與案主這麼長時間的溝通,終於看到了案主的進步,案主的情況有了根本改觀,並且能夠接納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思維方式,不再一味的自暴自棄,看輕自己。對失戀的問題,案主開始能夠積極面對,不再逃避,而且,也學會了自己給自己糾正錯誤認識。

3、工作員自我評估

(1)由於對個案工作的專業方法還只是處於開始學習階段,所以,在與案主溝通過程中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往往導致尷尬的場面,不知道用哪些理論進行分析,不能給案主一個確切的理論指導。但工作員本身還是感覺到了自己的進步,能夠嘗試着將理論聯繫實際,努力運用專業的治療理論和模式,既是對案主的負責又是對自己的一種鍛鍊。工作員始終以接納、尊重與積極、真誠的專業態度對待案主,遵守個案工作的相關原則,合理運用了個案工作的相關技巧。

(2)工作員在給個案分析診斷的過程中,由於初次嘗試,所以,往往在許多時候急於求成,沒有耐心,導致工作疏忽,不仔細。這都是工作員以後需要改進的地方。

4、理論模式評估

針對本個案的特點,以及在對案主行為、心理分析的基礎之上,對症下藥,採取認知治療的模式。認知偏差是求助者經常會犯的一個錯誤,案主在遇到困難時,對自己面臨的困境進行錯誤的歸因,這是案主對自己自暴自棄的一個重要原因。但認知治療模式也有自身的缺陷,畢竟案主的問題受到環境、心理、社會等多方面綜合因素的影響,在分析案主問題時難免有不足和偏差的地方。另外,理性情緒治療模式不注重對求助者內心感受進行分析和理解,也不關注過去經驗的影響,把主要精力放在幫助求助者檢查和辯駁各種非理性信念上,從而促使案主消除其情緒和行為困擾。事實上,案主的各種非理性信念以其感受為基礎,並受個人成長經歷的影響,如果不對案主的內部感受和問題根源進行分析,也就無法理解案主相互矛盾和衝突的情緒和行為表現,這也是該理論治療模式的侷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