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楷模事蹟材料3篇

本文目錄師德楷模事蹟材料市師德楷模事蹟材料襄陽師德楷模事蹟材料

於漪,1929年2月7日出生,196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被首批評為語文特級教師。自從1951年復旦大學教育系本科畢業分配到中學任教,她先後榮獲上海市中國小優秀校長、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戰線先進工作者、教育督導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優秀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兩次被評為上海市教育戰線先進工作者、四次獲上海市勞動模範稱號、五次獲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稱號,首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任全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上海市教師學研究會會長等。歷任第七、八、九屆市人大常委,教科文衞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委員。

師德楷模事蹟材料3篇

五十九年的教育生涯,五十九年的艱苦探索,於漪沒有一天停止過對教育的探索,不斷從經驗與感悟走向理性與科學。她一直紮根在上海基礎教育的最前沿,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身體力行,始終不渝,以高尚的師德修養、精湛的育人藝術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的光輝的人民教師形象。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實踐、教學改革等成為“一面鮮明的旗幟”,在全國產生了重大影響,為推動全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育人是一代師表,教改是一面旗幟。”教育部原副部長、國家總督學柳斌同志對於漪老師的評價,概括了她平凡而又傑出的人生。

一、高尚的師德風範,成為德育工作者的楷模

教書育人,以人為本。於漪認為,教育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接班人和建設者,學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圍繞德育工作來展開, 德智體美,以德為先,教師的責任不僅在授業,首先是“傳道”。59年的教育實踐始終貫穿了這一理念,通過幾十年來不懈努力,於漪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引領人。成為語文教育改革的典範。在她的教學生涯中開了近XX節公開課,凡是觀摩過於老師上課的學生和同行,無不為她的藴德育於語文之中的教學藝術所吸引、所折服,“是一種優美的享受”。近五十堂公開課被媒體錄象、傳播,已作為教師教學研究和培訓的經典。

於老師的語文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積極體現師生互動,使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和喜悦。有些原先看到作文命題就會哭鼻子的同學,在於老師熱情鼓勵、循循善誘下轉變成寫作的“積極分子”;原先寫七歪八斜的,寫出一手漂漂亮亮的書法,以後成為清華大學的高材生;甚至國中學生在聽了於老師的講課,深深為於老師的教學魅力所打動,不僅愛上了語文學習,還如痴如醉地寫出了上萬的學生文藝節目劇本。有一位口吃的學生不僅表述困難,而且語文成績很差。經過於漪的悉心指導,不僅愛上了語文,而且成為了學校演講隊的主力。她班上先後來過4位口吃的學生,在於漪的幫助下,口吃的毛病改掉了,更重要的是樹立了學習的信心,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日後都成為國家建設事業的有用之才。當年有一位口吃最嚴重的學生日後成為中外合資公司的外貿代表。很多以後離開學校走上工作崗位並做出成績的學生,在回憶當年時都不約而同地肯定了於漪老師的寓德育於語文之中的教學方法給他們成人奠定的基礎。

在繁忙的教學之餘,於漪老師還不斷總結探索教學實踐的經驗,發表的《興趣是學習的推動力》、《興趣·感情·求知慾》等幾十篇文章,對活躍語文教學,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二、立人為先,教會學生做人

生命和肩負的歷史使命結伴同行,這是於漪作為一名黨員教師的終身追求和崇高的人生境界。她的一生充滿了理想色彩,更充滿了使命意識。對於漪來説,教師既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人生理想,是一個需要以整個生命去擁抱的偉大事業。她始終認為教育的本質是“育人”, 澆花要澆根, 育人要育心。因此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信念,使學生成長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需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於漪就開始實施德育滲透學科活動,並取得了良好效果。從當時4個班級的學生共372份抽樣問卷結果看,學科加強德育滲透的教學思想性明朗和比較明朗的佔86.5%。這個傳統一直保持到現在。同時,她還注重增強學生“做人”的意識,今日學生,明日人才。因此必須從今日做起,提高嚴格塑造自己的自覺性。學生一進校就向他們灌輸“做人”的意識,把“學知識”和“學做人”結合起來,加大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全體學生中開展“當代學生的形象”的系列教育,並千方百計把文表達的內容內化為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自覺的行動。

於漪對每個學生都滿腔熱情。1975年,她帶了全校一個最亂的年級,當時,“文革”尚未結束,受到社會不良影響,全年級11個班級,幾乎都是亂班,打架、偷竊、倒賣糧票,心理和行為偏差的現象很多,攪得全校52個班級無法上課。年級女老師幾乎都哭過,甚至有的學生竟然將男的體育老師的鼻樑骨打斷。派出所公安幹警幾乎天天來。於漪接手後,認為學生都是我們的孩子,相信他們會改變的。因此,她堅持説服教育,正面引導。向全年級同學宣講:一個沒有理想、沒有信念、沒有知識的人是無法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她每週堅持帶領學生學理論,學歷史,堅持講理想、講信念。發揮學生幹部的作用。並注意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培養課外興趣。告誡學生:“光明總會到來。現在抓緊學習,將來國家總需要建設人才。”經過於漪和年級組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年級面貌發生根本改變。1977年,被評為上海市先進集體。其中有兩個班,竟然100%考上了大學,這即使在今天也是罕見的。

數年前,上海市曾開展過“今天怎樣做教師”的大討論,同時舉行了“我心目中的老師”徵文活動,結果在“我心目中的好教師”這一欄目裏,“於漪”的名出現次數是最多也是評價最高的。這充分説明了於漪老師鑄中華教師之魂的精神感召力。

生命和使命結伴同行,讓於老師站在時代和民族發展的高視點上。她認為教師必須教會學生追求真善美,教師必須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因為今天的學生質量,就是明天的國民素質,更是後天的民族競爭力。於老師深深熱愛着我們的祖國,深深的愛着她的事業和她的學生。她教學生學習,更教學生做人,當年的學生,今天的上海市文廣集團副總裁、《新民晚報》總編胡勁軍後來感慨的説:“於老師當年的教育成為我工作的動力。”XX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設金盃得主王運丹大年七年級向於老師表示感謝,當年正是於老師給他樹立了“國家建設需要人才”的人生目標;今年,她的學生曹中柱因為“敢坐火山口”,頂着壓力支持開辦平價藥房,多次被媒體報道。曹中柱衷心感謝着於老師,他説:“於老師教學生,教得頂好的是教做人。她要我們做一個正直的人,要敢於負責任。”這是她立民族教育之根的生動反映。

三、開拓創新,始終站在時代的制高點

於漪老師是一位時代感強、有着先進的教育思想、前瞻性的教育理念的教育家,在某種意義上説,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一直引領着近幾十年來上海乃至全國基礎教育發展方向。她認為,“時代在前進,教育必須與時俱進”;教育必須具有前瞻性,因為教育效果往往是相對滯後的。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克服浮躁,登高望遠,要用明天建設者的要求,指導今天的教育。勤於學習,開拓進取,努力奮進,始終站在時代的制高點,是她的追求的目標。為此,她為自己確立了一個目標:達到三個“制高點”,做到三個“瞄準”。三個“制高點”就是要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始終把培養現代的合格公民放在首位,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站在戰略的制高點上,把提高學生的素質提到關係到國家的未來、關係到民族的素質戰略的高度;要站在與基礎教育先進國家競爭的制高點上,顯示民族的志氣和自尊,顯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威力。做到三個“瞄準”,就是瞄準二十一世紀的基礎教育,努力把今日的學生培養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有用之才;瞄準國外基礎教育先進國家的教育,從嚴治學,發奮圖強,教出水平;瞄準國內、市內兄弟學校的教育經驗,博採眾長,力求少走彎路,教出特色。

在中國當代語文教育史上,於漪曾提出兩次重要的語文教育改革思想:1978年提出的“教文育人”和1996年倡導的“弘揚人文”的主張,都在語文教育思想發展史上產生重要影響。她的“教文育人”的思想,以“全面發展的人”為培養目標,構建了以“思維訓練”為核心的語文教育理論,有力推動了語文教育由“語言——文”型教育到“語言——思維”型教育這一劃時代轉變的實現。面對21世紀信息革命的時代,於漪的教文育人的思想為語文教育提出了一條發展新路。她的“弘揚人文”的主張,引發了全國範圍的語文性質觀的反思,即豐富和完善了教文育人的思想,又促進了語文學科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四、嘔心瀝血培育新秀,一生奉獻不圖名利

在於漪老師的心目中,教育是一塊聖土。她在這塊聖土上以青春的奉獻演繹着精彩,以生命的投入創造着美麗,為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竭盡全力。

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於漪老師深刻體會到,學校的質量説到底是教師的質量,教師隊伍的未來希望在青年教師。因此,在學校發展中,她最關心的就是青年教師的成長。為了讓青年教師儘快成長,她首創了教師與教師的師徒“帶教”方法,就是組成培養的三級網絡——師傅帶徒弟、教研組集體培養、組長負責制,有效地促進了青年教師隊伍的成長。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於漪老師共“帶教”100多名全國各地的青年教師,經她帶教的青年教師,一個個都成了學校的教學骨幹,湧現出了一批象程紅兵、陳軍、王靜波、王纓、譚軼斌、朱震國等知名的教學能手,這當中凝結於漪老師大量心血。

如果要問於老師聽過多少位青年教師的課,恐怕她沒法説清,但她在每節課後的評課中對教材的分析講解,對上課教師駕馭課堂的指點是那麼清晰、獨到與深刻,被青年教師譽為“活的教育學”。

在於老師所帶教的本校青年教師中,有的已被評上特級教師,有的多次在全國的教學大賽中獲獎,有的已走上領導崗位,可謂“桃李滿天下”!

50年代,於漪老師扎着長辮走進了中學任教,她以刻苦的鑽研,耕耘在三尺講台;以求實的堅韌,播撒着智慧的良種。60年代於漪老師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文革的風風雨雨中,她始終堅持教育,堅信中國需要教育,教育將成就中國。70年代末,於漪老師以厚實的功底,數以上百次的公開課和論文專著,以她高尚的師德,被首評為語文特級教師。80年代,於漪老師在教學與管理的崗位上,以遠見卓識,構築了學校的人才高地,使學校進入了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90年代以來,長期的教育實踐研究,使於漪老師引領着時代的發展,成為教育改革的弄潮兒。

新一輪課程改革剛拉開了帷幕,於老師飛往北京參加了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的審定,作為其中唯一的一位中學教師,她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在上海二期課程改革的教材審查中,於老師又是唯一的一名從國小一年級一直審到高中三年級的審定專家。

於老師還是華東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大學等四所大學的兼職教授,她義不容辭地擔當起了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的重任,她在華東師大的禮堂裏為老師們作“今天怎樣做教師”的講座,也為老師們傳授語文教學的“真經”;她不顧年事已高風塵僕僕地趕到江蘇、浙江等地講學,傳授現代教師應具備的教育理念;她還是上海市白玉蘭的遠程教育網客座教師;為雲南思茅地區、紅河地區、三峽庫區、新疆等地老師們講授她的教育理念、教學經驗和她對教育的那片赤誠的愛,她走出上海,為全國教育服務。

近些年來,她還不斷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她主編的《現代教師自我發展叢書》(共18本)已經出版;她主編的《現代教師學概論》已經教育部審定,作為全國教師職後進修的材料。她還撰寫了《讓生命與使命結伴同行》、《為人師表要德才兼備》等文章;《於漪文集》六卷本也已正式出版,這在新中國教育史上,是第一位中學教師出版文集。因為她的努力,中國教育發展史寶庫中,又多了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

在上海東方電視台為慶賀於漪從教50週年所拍攝的專題片中,於漪老師語重心長地説:“青春是無價寶,教師要對他們千百倍的珍視,千百倍的關心。”幾十年來,於漪老師牢記黨的宗旨,牢記共產黨員的義務與責任,孜孜不倦、上下求索,讓自己的生命和歷史的使命結伴同行,在事業的奉獻中提升思想、淨化感情,她的赤誠之心將激勵我國的教育工作者去創造更美好的明天,使我國的教育事業更加輝煌。

市師德楷模事蹟材料師德楷模事蹟材料(2) | 返回目錄

我是琿春三中的一位普通的英語教師,從事這個神聖而又光榮的職業已經有25年了,做班主任工作已有XX年了。一直以來,我之所以能夠任勞任怨,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主要源自於我一直把這份工作當做神聖的事業。這份事業裏融入了我對它太多、太執着的愛。一路走來,有過耕耘的艱辛與汗水,更有收穫的歡欣與喜悦,正因為有這份愛的陪伴,生涯裏才留下了那麼多值得回憶的瞬間,收穫了豐碩的果實。

師愛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極其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師貴在有赤子之忱”。教師對學生有深厚的感情,學生才會有“親其師”而“信其道”。高爾基説得更明白:“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在班級管理中,我始終把自己誠摯的愛心傾注給自己的學生,用愛心打動學生的心扉,真正走進他們的內心。接收每一屆學生,我都會讓學生明確感受到我對他們的關心、真誠、尊重、理解、信任、和嚴格要求。讓他們意識到我對他們的感情是真摯的,是為了他們的成長與進步。學生金某剛入學時成績不錯,可是不知為什麼在八年級下學期突然變得沮喪、沉默寡言,學習成績直線下降。我主動關心她,通過幾次推心置腹地談話,她終於打開了話匣子。原來,其父母正在鬧離婚,家中不是吵得不可開交,就是打冷戰,不僅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也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兒女是聯繫父母雙方的紐帶,我指導她給父母寫了一封信,詳談了家庭矛盾中自己的感受以及對學習的影響。並且我利用瞭解孩子在家表現的機會以及家長會見面的機會,在談孩子的同時,也會旁敲側擊地談一些類似家庭情況對學生產生的不利影響的故事,後來,家長把鬧離婚的真實情況告訴了我,我便趁機對他們做了工作,幾次之後,家庭又重新團聚,這孩子也解除了心頭之憂,恢復了往日的活潑,集中精力投身學習,後來以優異的成績升入高中。

熱愛學生必須尊重學生,現在的中學生都有很強的自尊心,他們希望得到家長、老師的尊重、信任和鼓勵。老師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就能使他們更好地體會老師對他們的愛,更加容易接受老師的教育,並且直覺地去克服自身的缺點。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這種上進性。”“假如不去加強並發展兒童個人的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們德道德面貌。”所以我十分強調尊重學生,使每個孩子都能抬起頭來走路,而不去挫傷學生心靈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曾經帶過這樣的一個學生,他因被人脅迫而偷東西被公安局拘審過,處理過後,回到學校總是無精打采,遠離同學,甚至有了退學的想法。對他,我沒有歧視,不在同學面前責怪他,而是滿腔熱忱地幫助他,並且教育大家正確對待他的錯誤,要求並鼓勵同學主動接近他,終於使他抬起了頭,重新振作起來,把精力投入到了學習當中,順利國中畢業。如今這個同學已經在社會上作出了成績,他後來看我的時候,曾深情地對我説:“在我犯了嚴重錯誤的時候,老師沒有拋棄我,沒讓我在同學面前出醜,而是尊重我,鼓勵我。使我有了面對錯誤的決心,才有了我今天的一切。”類似的學生很多,他們或因為成績很差抬不起頭來,或因為家庭的貧困而感到自卑,面對他們,我總是選準切入口,真誠地與他們交流,開導他們,重塑他們的自信。

我對學生的愛不僅體現在對學生的的生活、學習的關心上,同時也體現在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上。在我看來,嚴是愛的特殊表現,是教師的高度責任感的體現。教師光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還不夠,還要在思想上、學習上嚴格要求他們,不遷就、不放鬆。沒有嚴格的要求,也就沒有教育。只是我在教育上一直在把握嚴的度,嚴而不“酷”嚴而不“苛”,用嚴規範學生的行為,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塑造紀律嚴明,學習優異的班級。

愛的教育除了用心付出,無私奉獻以外,更需要老師的以身作則。工作二十多年來,我總是早來晚走,有事沒事,總愛到班級轉一轉,與學生談談天,説説地,嘮一嘮最近的學習生活情況,也只有這樣,度過每一天,心裏才能踏實下來。二十多年了我幾乎沒有缺過一天課,即使在自己結婚,奶奶婆去世,母親卧病不能自理的情況下,我也堅持在崗位上,只是心比平時更多了一份奔波的辛勞。不管怎樣,都不能耽誤了學生,一天看不到他們,心理都空落落的,有種失落感。那段時間,我兩邊奔波,白天工作沒有做完,我就拿回家去,晚上開夜車備課批改,一定要把第二天的課上好。我始終堅持這樣一種信念:“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有當教師最起碼的良心,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首先想到學生。有一次和學生一起跳繩,把腳崴了,腳腫的像個饅頭似的,幾乎走不了路了,醫生建議靜養休息,可是我放心不下學生,心理也惦記着給學生上課,於是我每天堅持着走下樓來打車去學校,這樣一直堅持就是一個多月。這段時間裏,我沒有一節課,也沒有影響班級的正常工作。學生日記裏這樣寫道:“老師行走這樣不方便,九年級又這麼忙,卻從不應付我們。她的課依然是那麼自然大方,別具一格,深深地吸引着我們。”

有時,為了更好地做好學生工作,在學校忙了一天後,回到家也要同家長取得聯繫,瞭解學生在家的表現,彙報學生在學校的情況,與家長一起探討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電話經常就是一打就是一個多小時,有時話機沒電了,就邊充電邊通話,以致現在一打電話就有點頭疼,即便如此,我還是依然與家長取得聯繫。因此,在我看來,教育不僅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它是多位一體的,只有把該調動起來的教育因素都調動起來了,教育的效果才能更好。

天道酬勤,自己的辛苦付出,也得到了回報,每屆學生的會考成績及升入高中的人數都名列前茅,班級也總是榮獲優秀班集體的稱號。近幾年來,我在教育教學上取得了以下成績。XX年12月被吉林省教育廳認定為吉林省中國小省級骨幹教師;XX---XX年度中連續被評為市級先進個人;XX年10 參與研究的延邊教育學科“十五”規劃課題《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有效教學設計研究》(立項編號:yb08075)經延邊教育學科研究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的有關專家進行鑑定,業已通過准予結題;XX年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中指導的曹琪獲八年級組全國三等獎;XX年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中指導的王東蕾獲九年級組全國二等獎;XX年5月《would you like a pizza?》一課在延邊州基礎教育資源應用研討會中,被評為優秀課;XX年9月 琿春委市政府在慶祝第25個教師節之際被評為優秀教師;XX年10月 論文《狠抓習慣培養,打好學習基礎》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教育委員會中學英語專業委員會第十一屆年會上獲得一等獎;XX年全國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舉辦的會考英語改革及複習教學研討會暨第二屆全國會考英語總結複習教學優秀課例展評會中,參評課例獲二等獎並獲得唯一“最佳教態獎”;所撰寫的《淺談九年級英語複習方法》一文在XX年全國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舉辦的會考英語改革及複習教學研討會暨第二屆全國會考英語總結複習教學優秀課例展評會中作大會交流,並被大會專家學術組評為二等獎;XX年2月論文《任務型語言教學中任務的設計》在《新英語教學》雜誌發表。文章編號1001-4018(XX202-0013-03);XX年10月論文《淺談英語教學中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在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舉辦的研討會上獲一等獎;XX年8月在全市國中教師基本功競賽者被評為一等獎;XX年11月在《全州初級中學英語新課程改革階段性總結暨經驗交流會》上所做課,被評為優秀課。

我不敢説自己是“靈魂的工程師”也不敢説自己是優秀教師,我只不過是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出我的光和熱,讓他照亮學生前進的道路,指引他們少走彎路。在今後的教書育人生涯中,我仍將一步一個腳印地在無私奉獻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襄陽師德楷模事蹟材料師德楷模事蹟材料(3) | 返回目錄

劉海良

劉海良,男,34歲,中共黨員,襄州區四中物理教師,中學一級教師。1997年任教以來,他書寫着不同的人生履歷:XX年的教學生涯、XX年的班主任,XX年擔任學校團總支書記、年級主任,XX年擔任學校副校長,主抓教學管理。XX年榮獲“市模範教師”、“市學生最滿意教師”稱號,XX年榮獲“共青團襄州區優秀青年志願者”,被區委區政府評為“區十佳班主任”;是市物理學科帶頭人,全省物理優質課競賽一等獎獲得者。教學中他以滿腔的激情,奮戰在教學一線,身為副校長一直堅持帶主課,形成了“教學內容多元化、教學形式民主化、學生學習個性化”教學風格。輔導學生競賽獲全國二等獎、省一等獎,37篇論文獲省市一等獎

劉林海

劉林海,男,49歲,中共黨員,老河口市高級中學黨委書記、校長,中學高級職稱,英語學科教師。從教31年,作為一線教師,他創造了突出教學業績,深受學生喜愛。作為一名學校管理者,他表現出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特別是在XX年8月擔任老河口市高級中學校長後,帶領學校走出了一條快速發展之路,學校管理水平、教學質量、辦學條件均有較大改善, XX年學校從一般高中躍升到襄陽示範高中行列。劉林海是襄陽市第十四、xx屆人大代表,襄陽市勞動模範。

喬永斌

喬永斌,男,51歲,中共黨員,襄陽市模範教師,保康縣歇馬鎮莫家埡村教學點惟一教師,國小一級教師,任教語文、數學,從教33,擔任班主任33年。喬老師18歲高中畢業後,就回到條件異常艱苦的家鄉莫家埡村教學點當上民辦教師,在這裏一干就是33年。1984年,他患上骨髓炎,右腿骨頭壞死。經過治療,雖保住了命,但右腿卻終身不能走路。他就讓妻子揹他走兩裏多的山路,往返於家裏和學校,多年這樣堅持。1991年,他的骨髓炎再次復發,從此右手再也不能寫了。他就堅持練習左手寫,給學生上課,一直堅持至今,從未耽誤過工作

郝雲波

郝雲波,男,40歲,中共黨員,宜城市藎忱中學校長,一級教師,任教語文。從教20年,擔任XX年班主任。1999年被評為“襄樊市首屆十佳師德標兵”,並參加襄樊市優秀教師事蹟報告會。XX年被省教育工會評為“湖北省優秀工會積極分子”,XX年被省政府評為“湖北省農村優秀教師”,多次被評為“宜城市教育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學校連續三年被宜城市委市政府授予“教學質量優勝單位”。他處處率先垂範,長期堅持教學一線,成績突出;愛生如子,為貧困學生支付醫療費、學費達兩萬餘元,《湖北教育》對此進行了報道;擔任校長五年,解決了農村學生多年來的就餐難、洗漱難、行路難等問題。

郭麗華

郭麗華,女,43歲,中共黨員,襄州區張灣中心學校高級教師,1987年參加工作,從事國中語文教學,任班主任工作5年。被評為市優秀共產黨員,市模範教師,省“比、訪”工作先進個人。語文學科帶頭人,20多年來,累計批閲學生週記6萬餘人次、寫下評語1千萬餘、批閲記載本11本。累計家訪2千人次,行程1.5萬公里。撰寫教育手記500多萬。 她的家訪事蹟先後被《襄陽市“比、訪”專題簡報》、《襄陽電視台》、《中央電視台》、《襄陽日報》、《楚天都市報》、《湖北日報》、《湖北衞視》、《中國教師報》、《中國教育報》等多家教育內部刊物和主流媒體報道。

趙洪濤

趙洪濤,男, 37歲,中共黨員,棗陽市熊集中學副校長、歷史教師,中學一級教師。襄陽市骨幹教師、棗陽市師德標兵。1998年大學畢業後,一直在農村中學任教,任教XX年,班主任工作XX年。XX年經全校教師投票通過,擔任學校副校長。他用拳拳的愛心讓每一個學生在温暖的陽光下快樂成長。學生劉超輟學,他捲起褲腿下到堰塘,幫學生家長挖藕半天。那一年,他的手和腳凍腫了,但劉超沒有再輟學。任教十多年,先後找回20多箇中途輟學的孩子,用自己有限的工資資助多個家境貧困的學生。十年來,他通過努力多篇論文獲獎,發表作品40多篇。XX年他參加湖北省農村教師骨幹培訓被評為優秀學員。

唐舉金

唐舉金,男,46歲,中共黨員,南漳縣肖堰鎮高峯完全國小校長、英語教師,國小高級教師。1984年參加教育工作,一直堅守在海拔1300多米,條件極為艱苦的高寒山區。XX年8月任高峯完全國小校長,任職以來從未離開三尺講台,在29年教學生涯裏,XX年擔任班主任。他愛生如子,勤奮好學,國小語文、數學課程都教過。XX年,由於山區學校沒有英語教師,40歲的他邊學邊教英語,並且成績優秀。近5年痛失3位親人,他拼命工作忘掉痛楚,把愛獻給山區教育和學生。16次受到市縣級以上的表彰。被評選南漳縣“首屆好校長”、“師德標兵”,襄陽市“學生最滿意教師”,“全國五一行業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