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育人楷模事蹟材料

xxxx,男,漢族,中共黨員,xxxx年5月20日出生,xxxx人。xx師範學院副教授、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xx年畢業於xx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xx市現當代文學學會理事、副祕書長,xx市寫作學會常務理事,xx市應用寫作學會副會長、xx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涪陵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區域文化與文學、民俗學。擔任中國現代文學、兒童文學、新時期散文研究等課程的教學。公開出版專著5部,編撰高校教材6部。在國內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其中《論新時期散文的藝

教書育人楷模事蹟材料

術嬗變》入選《中國新時期文學研究資料彙編》 之《新時期散文研究資料(甲種)》卷(山東文藝出版社XX年5月出版,孔範今主編),主研國家社科基金課題2項。學術成果獲xx市政府第四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三等獎,xx市涪陵區烏江文藝獎一等獎;教學成果分別獲xx年xx市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XX年xx市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xxxx年獲xx市直轄十年優秀共產黨員稱號、XX和xxxx年獲xx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稱號,xxxx年被評為xx市優秀教育工作者,xxxx年被評為xx市涪陵區優秀教師、XX被評為涪陵師範學院師德先進個人,為xx師範學院第一屆

第一批中青年學術骨幹、xx師範學院第一屆第一批教學帶頭人、xx市涪陵區科技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xx年創作、指導以人民衞士、基層民警周鑫感人事蹟為素材的詩舞劇《時代忠魂》獲第三屆xx市大學生戲劇節優秀創作劇目獎、優秀組織獎、優秀演出獎(xx市委宣傳部、xx市文化廣播電視局、xx市教育委員會、xx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頒發),第xx屆烏江文藝獎藝術類特別獎(中共xx市涪陵區委員會、xx市涪陵區人民政府頒發)。

教學評價年年為優秀。

xxxx同志熱愛黨的教育事業,熱愛學校,熱愛學生,熱愛本職工作。在教學管理、學生教育管理等方面盡心竭力,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通過25年辛勤工作,為xx師範學院的建設和發展,特別是為文學與新聞學院學科專業建設和發展、良好系風學風的形成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在他那裏,沒有節假日、寒暑假的概念,沒有上班時間與下班時間的區別。因工作需要,不知犧牲了多少個節假日、星期天。

在努力搞好管理工作的同時,xxxx同志始終沒有停止業務學習和研究,始終沒有停止過對教學藝術的探索和追求。

他在教學工作中總是本着對學生負責的態度,認真備好、上好每一堂課,耐心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在思想情感和生活上,視學生如親人和朋友,真誠熱情對待每一位學生。他常説:上好一兩堂課容易,上好每一堂課不容易;當一兩天好老師不難,當一輩子好老師很難。一屆又一屆的畢業生對他敬佩有加;在校園網絡論壇上,他是學生們最喜愛的有學識、人品好的優秀教師之一。他堅持黨的根本宗旨,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保持了良好的政治形象和人格形象。他羣眾觀念強,關心羣眾疾苦,及時向黨支部反映師生的願望和要求。由於牢固樹立了服務意識,端正了服務態度,他是教職工信賴、羣眾擁護的基層幹部。

他模範遵守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道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為人正直,作風正派,清正廉潔;待人誠懇,生活樸實。

教書育人是我的職業要求更是我的人生追求

自從xx年分配到xx師範學院(原涪陵師專)從事教育工作至今,經過了20年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xxxx老師始終如一地堅持自己的工作理念和原則。他説:“教書育人是我的職業要求更是我的人生追求,我一直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做好我的本職工作。對系(院)的發展、學生的教育認真負責。不只這樣,更重要的是熱愛這份事業,熱愛學校、學生,熱愛我們這個集體。我是以滿腔的熱忱投入到我的工作中。”

xx級一個學生在給xxxx的短信中説:“韋老師,從一開始上您的課,聽着您激情澎湃而富有個性的授課,對您甚是欽佩。您的每一堂課似乎都是在反思人類、認識自我,叫我何等的欣喜。您在課堂上的一點一滴,給予我們的是接近那真切而遠大的夢想的動力和毅力,我真誠地向您道聲謝謝!”

現任課年級學生在學校評教網上對xxxx所上課程《中國現代文學》給出優秀評價的同時,紛紛留下這樣的感人評語:“非常好”;“最喜歡韋老師,您是xx師範學院的

‘魯迅’一樣的老師。您所上的每一節課都能引人深思,您是我的榜樣”;“教學非常好,非常盡職盡責,讓我們掌握了許多知識和技巧,非常感謝老師!!!”;“認真負責,細緻”。

在工作中,xxxx老師總是勇挑重擔。1990年,國家號召高校教師到基層支教,他不但踴躍報名,而且主動申請到條件艱苦的山區學校,在xx區一所職業中學擔任三個班的語文教學和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由於學校不能提供住宿條件,他借住在離學校10公里的親戚家,加上早晨上早自習太早沒有公交車,他便每天騎着自行車起早貪黑地來往於學校和住處,無論春夏秋冬,無論嚴寒酷暑,無論颳風下雨,從未耽誤一節課、一節早晚自習,受到學校領導老師和學生好評,被支教學校評為優秀教師。在1990年冬天的一個早晨,寒風刺骨,白霧茫茫,能見度不足10米。xxxx沒有絲毫猶豫,像往常一樣6:00起牀,6:30便一手扶車把手一手拿手電騎着自行車朝學校前進。車行至一個下坡彎道處,公路上一塊石頭突然出現,由於能見度太差,加上他全部精力在控制自行車和手電,一不留神撞上石頭,連人帶車滾下10多米的斜坡,甩掉了眼鏡,臉部、手掌、手肘、膝蓋多處擦傷。但一心想着早自習要帶領學生誦讀《琵琶行》這篇優美的課文,xxxx全然忘掉了自己的傷痛,也忘掉了危險,扛着自行車艱難地爬上了斜坡回到公路上。檢查後發現只是自行車把手摔歪、鈴鐺蓋掉了,他把車簡單矯正後繼續向學校騎去。到了教室才覺得到處生疼生疼,為了不讓同學們發現自己剛才所遭遇的險情,他趕緊到衞生間清理了身上的泥污。細心的同學在早自習的時候還是發現了韋老師的異樣,他只笑笑輕描淡寫地説:“沒事沒事,剛才到校還早,我到操場運動時摔了一跤。”這件事情他從未對人提起,直到回學校數年後給他的學生講出去實習千萬要注意安全的時候,他才概括地陳述了這次驚險的經歷,並且作為反面教材告訴同學們安全第一。xxxx老師為了堅守教學崗位忍受巨大傷痛的例子還有很多。XX年秋期,學校教學建設和教學改革任務繁重,xxxx一心撲在工作上,以至於大哥和大妹不斷打電話説母親身體不好,希望他抽空回去看看,他説等忙完幾項重點工作,把該上的課上完就回去看她老人家。這一拖就是兩週。等他再次接到大哥和妹妹的電話,得到的竟是母親的噩耗。他剛下了課,一邊往辦公室走,一邊和學生探討上課時涉及的一個重要問題,接到電話不禁淚流滿面、大腦一片空白。他在心裏一遍遍呼喊着媽媽,一遍遍責罵自己的不孝。家裏兄弟姐妹5人中,自己離家最久,母親牽掛得最多。回到家裏才聽大哥説,媽媽彌留之際還在呼喊自己的小名“揫兒”。她在媽媽面前長跪不起,請求媽媽原諒。但是,安葬完母親後,xxxx一天也沒有休息,立即趕回學校一心投入工作中。他希望用對那些離家在外求學的學子的無私教育和關愛,讓更多的母親放心,

以此表達心中對自己母親的感激和悔愧。他知道,如果母親在天有靈,不但不會責怪他,還會為他感到驕傲和自豪。

我是學生的親人,也是他們的朋友對待學生,xxxx老師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平等相待。無論什麼樣的情況,什麼樣的學生他都會一視同仁,從不苛求學生。很多同學都説韋老師一直都默默地關心着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不論是在物質上還是在精神方面都給予了他們很大的幫助。許多同學也很樂意找他談話,把他當作朋友,韋老師説這一點令他感到很欣慰。在他教過的20多屆畢業生中,幾乎每一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例如因父母離異而導致性格孤僻的88級一名女生,當時韋老師教他們寫作,在一次作業中韋老師發現了她家庭、性格等方面的問題,主動找她談話,給她鼓勵,在每一次的作業評語中都寫了很長的鼓勵話語,

讓那位同學很感動,她説是韋老師給了她信心。這位同學不但順利完成學業,而且通過自己的頑強拼搏,以一個專科生的資歷考取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碩士研究生,在北京成就了自己的事業。另一位是99級的一名男同學,因家庭貧困無法完成學業,韋老師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都給予了他極大的幫助,不但使他順利完成學業,而且以優異成績考取當年優秀大學選調生,現已成長為某縣的鄉黨委書記,在基層為新農村建設而努力奮鬥。對於這些,xxxx認為“其實這些都沒什麼,這只是每一位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應盡的責任。我是學生的朋友,也是他們的親人,能夠給他們一點幫助,看到他們成長成才,我感到十分的欣慰和滿足”。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説乎;為地方建設事業貢獻綿薄之力,不亦説乎xxxx不但關注學校建設、在校學生教育,也熱心地方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熱情告訴全社會,“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對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是何等的重要。他常常對他的同事們説:“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説乎;為地方建設事業貢獻綿薄之力,不亦説乎!”

xx年4月30日上午10點,由中共涪陵區委主辦,涪陵區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區直機關工委、區教委承辦的涪陵區經典誦讀課堂在涪陵區委大禮堂再次開講,xxxx受邀為全區1000餘名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幹部職工舉辦“從聞一多《憶菊》看愛國主義者的文化責任”的講座。xx年9月29日上午,應涪陵區委邀請,xxxx再次前往涪陵區經典誦讀課堂,在區委會議中心做“讓人倫之愛温暖我們的心——從朱自清的《背影》談起”的講座。他列舉社會上缺失人倫之愛帶來巨大家庭危害和社會危害的案例告誡大家應傾聽祖先的聲音,尋找精神之源,讓人倫之愛迴歸家庭,迴歸內心,迴歸社會。xxxx以自身經歷經和典案例向聽眾們提出思考題,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詮釋了人倫之愛的意義,贏得了在場聽眾的熱烈掌聲。

這幾年來,他不但到機關,也到醫院、工廠、監獄去做這樣的講座,總想讓自己對祖國文化的感情和見解能夠為更多的人所瞭解,從而提升全社會的文化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