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養成教育和勞動知識技能教育總體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勞動養成教育和勞動知識技能教育總體實施方案

勞動和勞動技術教育是中學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總體素質的基本途徑。學校要正確認識勞動技術教育的育人價值與功能。勞動技術教育具有培養勞動技術技能、技術素養的主要功能,同時還具有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益美和以勞創新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功能。為了貫徹國家教育部、市區等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加強勞動技術教育,開展課程建設的要求以及近年來我校開發勞動與技術校本課程的經驗,制定《楊村六中勞動技術教育實施方案》。

二、總體目標

勞動技術是一門涉及面廣,融知識性、技術性、實踐性及教育性於一體的綜合學科,在培育人才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學校規定在7-9年級開設“勞動技術課”,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在勞動技術教育中既要利用傳統技術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又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識,具有科技意識和創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勞動技術教育的教學任務。

1、增進學生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逐步形成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和服務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並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任的生活態度。

4、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能力,養成主動地獲得信息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信息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三、活動形式

實踐活動實施的組織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必須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安全、有效地開展。一般可採取兩種組織形式:

1.集體活動:集體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最基本的組織形式。鼓勵國中學生集體合作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鼓勵各班之間、不同年級之間、甚至不同學校、不同地域之間學生的組合。

2、個人活動:個人活動的組織形式能夠有利於發展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國中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允許國中學生獨立進行的活動,並完成活動任務。在學生個人完成活動後,應鼓勵學生積極與他人進行交流與分享。

四、主要原則

1.實踐性原則

實踐性是勞動技術課的基本特點。學生親身參加勞動操作實踐是勞動技術課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實踐是勞動技術課必不可少的環節。創新素質只有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發展。學校要結合實際,創設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千方百計為學生創設勞動操作的條件,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學校、教師要切實做好指導和管理工作,提高勞動技術課的教學效果。

2.技術性原則

隨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在基礎教育中加強技術教育,已成為世界性潮流。在勞動技術課上,無論是生活勞動或生產勞動,在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都要緊緊圍繞提高學生勞動技術素質這一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術意識,發展學生的技術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基礎性原則

勞動技術是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勞動技能素質的一門基礎性課程,應該使學生具備基本的技術處理能力,以適應未來的職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在勞動技術課中,通過某些勞動技術項目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相關的勞動知識,提高他們運用工具進行加工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為將來的發展、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4.適應性原則

教師在實施勞動技術教育時,要根據學校實際,選擇合適的內容和形式。在進行課本知識教學的同時,要不斷地融入新科學、新技術,使勞動技術課教學能夠適應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勞動技術教育還須注意適應學生年齡、性別、個性差異等生理、心理特徵和知識、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勞動技術教育內容的可接受性。

5.開放性原則

勞動技術教育過程中既要保證學生主體有足夠的勞動實踐活動的時間,使學生通過勞動實踐活動來理解、認識、探索和創造。又要使學生在獨立與合作的各項活動中得到交流和精神體驗。勞動技術課的綜合性、實踐性決定了它開放的性質。教學活動、學生實踐操作活動的時間應有彈性,教學內容應不拘泥於教材,做到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這對於改變學校勞技教育內容過於單一、要求過於統一的狀況,有積極的意義。勞動技術成果的呈現方式應該是開放的,是學生在廣闊的時空中實踐和探索得來的。把實施勞技教育與各項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逐步構建學校、社會、家庭相互協調、互為補充的勞技教育體系,能夠為勞動技術有特殊興趣和愛好的學生,提供一個充分發揮自己天賦、才能和創造力的新思路。

6.安全性原則

勞動技術課必須確保學生的安全。勞動技術課的主要教學方式是讓學生動手操作,操作過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設備等都帶有不安全因素。因此,要規定各個項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規程,並制定必要的安全檢查制度與措施。勞動技術課應切實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要求學生樹立勞動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學會正確使用工具、設備,自覺穿戴必須的勞動保護用品;從小養成嚴格遵守勞動紀律,自覺執行規章制度的良好習慣。

五、途徑和方法

(一)組織領導

學校確定一名班子成員負責勞動技術教育的管理和負責勞動實踐基地建設;學校配備勞動技術教育實踐基地管理員。學校配備勞動技術技術課專用教室;建設足夠的學生勞動技術教育實踐基地;置辦必要的勞動技術教育工具和設施。學校要加大投入,充實勞動技術教育資源。

(二)師資建設

師資隊伍薄弱直接影響着學科的建設和發展。通過不定期的在職培訓等措施,建立一支能勝任教學的勞技課專職教師隊伍,並保持這支隊伍的穩定和發展是勞技教育順利開展的關鍵。專職勞動技術課教師在工資待遇、職務聘任、評選先進等方面與其他學科教師同等對待。新課程強調教育中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強調學生勞動技術觀念、勞動技術態度、勞動技術習慣的養成。勞動技術課教師應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勞動技術即體力勞動技術”、“勞動技術教育即德育”等觀念,將“勞動技術教育”轉變為“教育勞動技術”。關注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益美、以勞促創新等多方面的功能實現。

(三)課程資源

學校從實際出發成立勞動技術教育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小組,開展勞動技術課程建設。學校要管理好勞動技術教育實踐基地。勞動技術課教師要在充分利用和開發學校潛在的教育資源,引入與學生生活實際、社會生產實際相關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感受新信息和新科技;並充分利用勞技室、勞動技術園地、種植園、、學校綠地等教育作用,以更有效的實現勞動技術教育的目標。

(四)教育管理

勞動技術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在實踐中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動手能力不同學生。注重在活動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依靠學生固有的經驗,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並注重實施跨學科教學、全面培養學生包括專業能力、社會能力等綜合行為能力。由班主任負責組織學生管理,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加實踐活動。在製作方面由於學生的實踐活動一般是按照“模仿——獨立勞動技術——熟練勞動技術——創造勞動技術”的順序發展的。

(五)展示評價

充分發揮勞動技術教育評價的作用,展示學生的勞動技術成果,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最好承認、鼓勵和鞭策。展評勞動技術成果(作品),可在實踐過程中或結束後進行,在實踐過程中進行,可用現場實例促進操作的成功。勞動技術教育的評價強調“過程”和“結果”並重,尤其要注重情感和態度。展評小結,教師要善於運用“賞識教育”,更多地看到學生的優點並進行鼓勵,應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六、具體措施

1、每學期的勞動技能和勞動養成教育必須有計劃、有總結、有活動記錄。

2、建立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的教育網絡。實現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充分利用校訊通、家長學校等渠道,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繫,共同培養學生的勞動養成教育。

3、勞動社會實踐活動每月至少安排兩次。爭取一週一次。充分發揮實踐教育基地作用。儘可能不佔用教學時間,充分利用雙休日或節假日時間。

4、勞動教育與校園環境衞生和校園美化相結合。實行樓道、院區等公共區域各班大包乾。明確班級及個人職責。

5、組織職責。德育處負責活動安排,標準制定,目標檢測考評,違紀情況統計通報,勞動技術指導;總務處負責物質保證,工具發放,回收;年級組負責督促、協助各班按要求開展好勞動教育課,對年級各班勞動情況評估並記入班級考評,組織好本年級科任教師按要求參加勞動課的組織指導;班主任分配落實責任,組織督促,指導學生進行勞動保潔,評價每個學生的勞動情況,記入個人操行鑑定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