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工作計劃範本大綱

【篇一】

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工作計劃範本大綱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xx”大精神為指導,以構建新型城市衞生服務為體系為內容,以社區衞生服務體系及內涵建設項目為重點,以完善服務功能和提高服務能力為核心,使我區社區衞生服務工作得到明顯提高。

二、原則

一是堅持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強化政府對社區衞生服務的責任;二是堅持轉變職能,完善內涵建設,創新運行機制,提高效能,穩步推進社區衞生服務工作,努力提高社區衞生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三是堅持預防為主、防治合、中西醫並重、健康促進,努力滿足居民日益增長健康需求。

三、目標

1.進一步完善、健全社區衞生服務體系建設;

2.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本年度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提高,觀念轉變到位;

3.充分發揮好“六位一體”的功能,強化社區衞生內涵建設和能力建設;

4.進一步加強社區衞生服務網絡建設,加大衞生服務覆蓋面,本年度在條件成熟的片區力爭新建2—3個社區衞生服務站;

5.繼續加強社區衞生服務的宣傳力度,增設服務內容,把社區衞生服務工作真正落到實處,使本年度城市居民對社區衞生服務的知曉率、服務利用率和服務滿意率分別達到85%、75%的80%以上。

四、主要工作

1.堅持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參與,有效利用現有衞生資源,合理佈局,嚴格機構准入,完成09年2—3個社區衞生服務站的建設任務。

2.完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內涵建設和高質量的居民健康檔案,配備必要的基本設備,充實“六位一體”服務功能,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加強專業技術、社區適宜技術和管理技能的培訓,積極推廣中醫藥服務,開展慢病防治、殘疾人康復、健康教育等促進活動,不斷提高社區衞生服務質量,使社區居民知曉率達到85%以上,享受服務在75%以上,逐步完善20XX年民居民健康檔案內容,新建健康檔案達到10%以上。

3.轉變觀念,更新服務模式,主動開展上門服務、延伸服務、連續服務和臨終關懷服務,實施好社區衞生服務的優惠政策,具體落實“五免兩降”(免掛號費、免首診費、免出診費、免注射費、免健康諮詢費,降低住院費和降低住院治療費),開展愛心服務,推行家庭病房、家庭護理,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經濟、優質、廉價的社區衞生服務,社區醫生每月下社區不少於15天,慢病管理上門服務每人每年不少於10次。

4.創新運行機制,建立社區衞生服務長效機制,深入社區、深入家庭,這次社區工作計劃中要重點關注老年人、婦女、孕產婦、兒童、殘疾人,提高慢病管理質量,開展好一年一次的健康體檢。做好社區醫療首診制和雙向轉診制,全面落實公衞人員下沉,強化社區衞生服務機構、醫院、疾病控制中心、婦幼保健院的功能定位和職責分工,加強工作銜接和資源共享,積極開展幫扶指導和雙向交流,方便羣眾就近就醫,確保醫療安全。兒保建證、建卡率達100%,規劃免疫接種率達95%,孕產婦管理率達80%、住院分娩率達95%、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100%,並開展產後訪視每孕產婦不少於三次。

5.加強人事管理和人才培養,落實全科醫生、全科護士崗位培訓,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要嚴格執行名額培訓計劃,安排好各培訓人員,不則不扣地完成任務。進一步規範醫療行為,積極探索可行的工資分配方案,建立社區醫生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實行崗位責任、目標管理和量化考核,其考核果與個人獎懲掛鈎,充分調動社區醫生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效率優先、多勞多得、獎勤罰懶。嚴格社區衞生人才准入,實行公開招聘、合同聘用,建立和完善辭聘制度,做到“辦事養人、能進能出”。

6.加強監督和業務指導,推行藥品集中採購,統一配送,規範、壓縮藥品流通環節,降低藥品成本,選擇與社區常見病、多發病為主的基本醫療藥物,使居民享受社區基本的廉價服務,醫療設備嚴格實行政府採購。

7.繼續加強社區衞生的宣傳力度和與部門的協作,特別是與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及部門間的聯繫,提高社區居民的知曉率;加強信息報送,實行微機網絡化管理,搭建社區信息平台,形成上下貫通、左右聯接、信息共享的良好網絡化,為社區衞生服務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確保社區衞生工作的全面落實。

五、工作步驟及要求

一是繼續鞏固20XX年社區衞生服務體系建設的成績,打造社區衞生服務的亮點,突出各中心的特點,拓展服務功能,在服務觀念上更新方式、方法,讓社區居民更多更好地享受到社區衞生的服務。共2頁,當前第1頁1

二是加大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宣傳,積極開展便民服務、主動服務和上門服務,為居民提供多種形勢的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增強居民的自我防病意識,加強與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的聯繫,充分利用居委會的力量擴大宣傳面。

三是完善居民健康檔案,增添檔案新的內容。使社區衞生服務覆蓋居民達100%,居民建檔率達到85%以上,居民檔案利用率達到75%以上,重點抓好居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質量,杜絕“死檔案”。

四是調整社區衞生服模式,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充實社區衞生服務隊伍,落實固定的社區衞生服務人員,配備公衞執業醫師,按照省政府《關於加快發展城市社區衞生服務的決定》和《四川省城市社區衞生服務機構設置和編制標準實施意見》,以及《廣元市關於加快發展社區衞生服務的實施意見》的要求,落實好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編制審定,並將納入編制內的全科醫師、全科護士和公共衞生人員實行政府財政預算,確保社區衞生服務隊伍的穩定。

五是建立健全社區衞生服務工作制度,推廣應用衞生部制定的"17項適宜技術"規範;探索社區衞生服務機構與鄉鎮衞生院的一體化管理;建立退出機制,實行動態管理;建立上下貫通、左右聯接、便捷高效的社區衞生服務平台、共享信息平台、交流諮詢平台和健康教育平台,逐步提高社區衞生服務管理層級化和快速化,提高社區衞生服務管理效能。

六、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在市政府城市社區衞生領導小組的領導下,開展社區衞生服務工作,服從衞生行政主管部門的組織安排,落實專人管理社區衞生工作,明確責任,加強與各相關部門的緊密協調配合,認真履行職責,共同推進城市社區衞生服務的發展。區衞生局成立建專家組,負責業務培訓、技術指導和項目監測、評估等工作。

2.嚴格機制管理。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要將發展城市社區衞生服務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2020xx年度目標任務,建立協調機構,定期與社區居委會進行工作協調和信息反饋,加強與居民的聯繫,及時瞭解居民對健康的需求;區衞生局將組織督導組,隨時督察社區衞生服務工作開展情況和工作中存在問題,確保社區衞生服務長效機制的建立

3.促進政策保障。全面貫徹落實省、市、區有關“關於加快發展城市社區衞生服務的決定”及其配套文件精神,完善相應政策和省、市、區配套資金,增加公共衞生經費投入,加強機構建設和人才培養,制定可行性操作方案,並將社區衞生服務全部納入社會醫療保險定點機構,為促進社區衞生服務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和政策保障。

【篇二】

一、為社區普通人羣提供心理諮詢,普及精神衞生知識

要通過二個途徑為社區普通人羣提供心理諮詢,普及精神衞生知識。其一是在例行的對社區居民進行健康體檢的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活動的評估,尤其是對於重點人羣,如婦女在孕產期的情緒狀態,老年人的記憶、智力活動等,以早期發現抑鬱症、老年期痴呆等。二是通過舉辦科普講座、開展諮詢活動、發放科普宣傳讀物、製作宣傳展板等形式,向社區居民普及精神衞生知識,促進其精神健康水平。

二、開展精神疾病線索調查,建立疾病檔案

對社區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線索調查,是開展社區精神衞生服務的首要任務,也是動態掌握社區精神疾病變化的第一手資料。社區精神疾病的建檔立卡率應不低於社區覆蓋人羣的0.6%。還將組織精神科醫師對社區的精神疾病患者進行年度的免費檢查。如果社區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復發加重,緊急住院治療,出院後其住院治療有關情況將被及時轉入社區,以便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繼續進行社區康復治療。所建立的是一套完整的連續的疾病檔案資料。將對社區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資料進行妥善保管,堅決維護患者的隱私權。社區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屬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疾病資料。

三、定期隨訪,對重性精神疾病進行管理治療

精神疾病,尤其是以精神*症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由於疾病自身的特點,多不承認有病,不主動治療,特別是在疾病的嚴重期,因此需要對社區的精神疾病患者給予的關懷和看護。個案管理員,每個月至少一次主動對建檔立卡的社區精神疾病患者進行家庭隨訪,通過隨訪與患者及其家屬保持密切聯繫,並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隨訪內容包括:患者的服藥情況、病情穩定情況等,並指導家屬開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護理。以此提高社區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藥率,動態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社區精神疾病患者可就近在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理進行服藥期間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和化驗檢查,以保證用藥的安全。

四、開展社區康復治療,促使早日迴歸社會

個案管理員在對社區精神疾病患者進行隨訪的同時,將對患者進行社區康復治療。社區康復治療的內容包括:心理康復指導、家庭護理指導、勞動技能訓練、工娛治療和職業康復等。社區康復治療的目的是減輕精神殘疾的程度,促使患者早日迴歸社會。中國殘聯制定的"xx"發展規範要求,加強精神病康復機構建設,統籌規劃,每縣(市、區)都將扶持建立一所示範性精神病康復機構。康復機構的形式有:工療站、農療基地、活動中心、託養中心、中途宿營、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等。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將在殘聯的配合下開展"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精神疾病康復工作。

五、建立應急處置機制,避免不良事件發生

對於以精神*症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實行管理治療的首要目的是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不良事件包括:急性藥物不良反應,*自傷行為和肇事肇禍行為。社區衞生服務機構與精神衞生醫療機構建立有應急處置機制,制定有應急處置預案,將在最短的時間,最直接的渠道,以最恰當的方式做出應急處置反應,避免不良事件發生。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將對社區精神疾病患者家屬及周圍人員提供應對精神疾病突發事件的專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