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調查報告4篇大綱

本文目錄2019年問題調查報告關於“我國農村人民醫療保障問題”的調查報告未成年人犯罪常見問題的調查報告農村老人贍養問題調查報告

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第一實驗國小樑志芹

問題調查報告4篇大綱

我是一名學校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縣級督學。XX年8月11晚上,因為縣教育局組織的一次專家與我縣名師、名校長培養對象座談會會址定在我們學校,所以我和本校的劉校長、張主任、朱主任等有幸列席參加了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我們向專家諮詢瞭如何有效解決學校管理工作者和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這個問題引起了縣教育局領導的高度重視。會後,立即讓我們分析原因,提出解決對策。於是,就寫下了這份調查報告。

一、調查緣由

職業倦怠存在於很多行業中,中國小教師尤其是職業倦怠的高發人羣,教師的職業倦怠不但危害身心健康和事業發展,而且嚴重影響教育事業及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重視和解決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已刻不容緩,最近,筆者就此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和深入思考。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經過多方面觀察瞭解,我們認為,不論是教師,還是學校管理工作者,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職業倦怠現象。尤其是管理人員的職業倦怠更可怕,因為這部分人員的職業倦怠,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影響了教師的工作情緒。

教師的職業倦怠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目標的缺失,二是學校管理措施不到位。我曾經考察過一個鄉鎮學校,這個學校的年度考核優秀大部分是學校班子成員,當然也包括中層人員。全校教師每年的優秀名額就只能是全校教職工總數的15%扣除領導的職數。有時教師中一年一個優秀名額,還不按考核成績兑現,往往是學校沒有具體考核量化標準可以實施,大多是憑民主評議投票。有時領導也發發慈悲,把優秀名額讓出來,但不是讓給民主評議勝出者,或是讓給工作業績突出者,而是想讓給誰就讓給誰。豈不知,所謂領導讓出的優秀名額也不是領導年年應該佔有的,而是大多侵佔了教師的優秀比例。這種現象,導致了教師的職業倦怠。大多數教師認為,幹不幹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反正年度考核八成是稱職。於是,就出現了工作得過且過、被動應付的不良後果。存在這種現象的學校,往往教學質量相對較低,社會信譽也不高。

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根本原因何在?我認為除了有些學校領導幹部思想素質不高、工作責任心不強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上級有關部門的幹部任用制度存在着不合理性。有時也是干與不幹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工作幹得好的得不到提拔重用,有關係的卻青雲直上。幹部任用制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這些不足,無疑是教育的悲哀。試問:那些有關係、卻沒有資歷和基礎的人員走上了領導崗位,他們能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態,認真客觀地對待工作和教職工嗎?那些默默無聞、紮實肯幹的管理者,一年又一年,眼看着一茬又一茬年輕人走上了領導崗位,甚至職位超過了自己,他們能心平氣和地、毫無怨言地再去幹好工作嗎?單是社會的輿論壓力和心理的不平衡,就使得他們工作沒了先前的奔頭,儘管有時工作起來也無怨無悔,但上級的激勵機制哪裏去了?

其實,通過多次與教師談心,並在細處觀察教師的工作,我認為,除了極個別的教師因為職稱高就或家庭優越等原因存在目標缺失現象之外,90%以上的教師都是積極上進的,只是當他們的努力和付出得不到領導公正評價和適時激勵時,也會心灰意冷,做和尚撞鐘。這種由於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的教師職業倦怠現象,直接影響着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各種素質的發展。

三、小結與建議

綜上所述,我認為,有關教育部門(包括學校和鄉鎮教管辦)的幹部任用制度不合理是造成學校管理人員職業倦怠的主要原因,而學校管理措施不到位是造成教師職業倦怠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消除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有關教育部門應採取多種方法,通過各種途徑客觀、公正地評價管理幹部,培養、選撥幹部時,以德為先,注重工作實績和羣眾威信,真正把開拓進取、無私奉獻、德才兼備的優秀科技人員提拔到管理崗位上來。對於那些不主持公道、羣眾威信低、拉幫結夥、請客送禮、貪污受賄的不稱職幹部通報批評或免職。並通過輪崗、調崗、換崗、提拔重用等措施加強幹部管理的流動性,以激發活力,推陳出新,推動發展。

2、學校應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制度和激勵機制,對教師隊伍按年齡、職稱、學科、及工作性質等進行科學分組,按不同競爭團隊的特點和工作情況進行評優樹先、晉職晉級等名額調配,並在不同競爭團隊分別設立獎項,讓每個競爭團隊的教職工都能各盡其才,盡我所能幹好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齊心協力,幹好工作。

至於競爭團隊的劃分,應從學校的客觀實際出發,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如,XX-XX學年度,我從縣第一實驗國小來到辛寨鎮辛寨國小交流期間,辛寨國小馬校長提議,要我幫助該校修改完善教師考核方案。我參考實驗一小制定的教師千分制考核方案,並根據辛寨國小領導和教師反映的實際狀況,把全校34名教職工劃分成了管理、語數(一)(40週歲以上)、語數(二)(40週歲以下)、音體美英幼兒園四個競爭團隊,使學校考核更加科學合理,公正公平。突出表現在:學校領導班子更加註重校園文化建設,努力打造高效課堂,使一些年輕教師主動走上了專業化發展的新路子,一些骨幹教師自覺發揮着模範帶頭作用,一些老教師也主動寫論文、傳經驗,還有一些中青年教師自告奮勇參加課題實驗。所有這些驚喜的變化,都證實了過程性考核量化的合理性和團隊競爭激勵機制的可行性。

XX年8月,我又根據縣第一實驗國小的實際狀況,在原有千分制考核的基礎上,將我校近百名教職工劃分成管理團隊、導教團隊、先鋒隊、衝鋒隊、職稱競聘隊、青年突擊隊、中老年帶徒隊等,並在競爭團隊中分別設立了管理標兵(包括學校管理、班組管理等)、導教標兵、教學模範、教壇新秀、最佳師徒等榮譽稱號,以此激發鼓勵不同年齡、不同學科教師協同發展。從開學到現在,初步實施,大家積極、主動性高,活動效果好。突出表現在:以教導處為核心的導教隊更加註重自身示範帶動作用的發揮和中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以先鋒隊為核心的學科帶頭教師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自覺承擔學校重大教育教學問題行動研究課題《學科教學規律和學習方法研究》,努力打造個性化課堂教學特色;衝鋒隊和青年突擊隊的教師在導教隊、帶徒隊和先鋒隊的指導帶動下,不斷創新教學思路,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目標;有經驗的老教師也不示弱,紛紛帶徒幫教,發揮餘熱,實現自身應有價值。這種在和諧中推進、在競爭中發展的新格局,有力地推動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於“我國農村人民醫療保障問題”的調查報告2019年問題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一、有關背景及實地調查情況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新農村建設逐漸成為最重要的工程之一。其中,發展並完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已成為建設新農村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自XX年以來,我國一直提倡並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衞生體制進一步完善,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決。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也是農村醫療保障的重要方面。

為了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家鄉的推行情況,借“十一”長假之機,我回到老家橫河村,作了一次有關農村醫療保障的調查,通過走訪、同村民交談、填寫問卷等調查形式, 我對全村的醫療保障有了更直觀的瞭解。每到一户,村民們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對我的提問是有問必答。但由於種種條件的限制,此次的調查人數較少,共計 47人。但以點蓋面也充分表明了橫河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的現狀。以下是調查的基本情況:

1、村裏共有1100多人,其中95%以上的村民都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從被調查的47户農户看,已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有45户,佔調查户的95.74%。

2、大部分參加農户覺得繳納的費用可以承受得起。在被調查的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45户農户中有44户覺得繳納的費用可以承受得起;只有一户覺得勉強承受;沒有一户覺得繳納的費用不能承受。

3、81%的參加農户認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設置很合理,8.1%的參加農户認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設置程序過於複雜,10.8%的參加農户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設置不瞭解。在被調查的47户農户中有38户認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設置很合理,佔被調查户的81%;有4 户認為設置程序過於複雜,佔被調查户的8.5%;有5户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設置不瞭解,佔被調查户的10.5%。

4、86.5%的參加農户知道身邊確實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明顯受益的典型事例,只有13.5%的參加農户表示不知道。

二、XX年至今“新農合”在本地的推行與發展

除了走訪村民之外,我還向村委諮詢了下有關情況,並特地查閲了本市及橫河村隸屬的飛雲鎮的有關具體政策和醫療設施,以及從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來的點滴變化。

本村從XX年開始推行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至今已推行4年。 XX年之前,統籌資金標準為每人每年繳納25元,各級財政補貼25元;從XX後,統籌資金調整為每人每年60元,其中個人繳納30元。參合者,住院醫療費用補償核銷下有起報點、上有封頂線,採用“當年累計、分段計算、累加支付”的方法。對於5種特種病,補償比例為20%,全年每人報銷最高總額為 XX元。並且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報銷比例從20%—50%不等。門診醫療費的小額補償採取即鄉鎮衞生院對本鄉鎮的參合農民憑證看病給予門診所有費用 10%的優惠。此外,參合者每兩年還可到當地衞生院免費常規體檢一次,併為其建立健康檔案。

據瞭解,XX年,本地的的合作醫療報銷政策發生了一些變化:瑞安市為有效提高受益面及補償水平,根據“以收定支,保障有力,略有節餘”的補償原則,對住院補償方案進行完善:

①市外醫院住院可報費用按70%標準計入市人民醫院補償基數

②中醫中藥住院可報費用同段別補償增加20%。

門診優惠定點單位為鄉鎮(街道)衞生院、中心衞生院和片區醫院,目錄內藥品鄉鎮衞生院優惠20%,中心衞生院和片區醫院優惠10%;提高門診優惠基金為人均8元(按門診刷卡人次,每次最高補助8元)。特種病按25%補償計算,年度封頂額3000元……

通過各種調整政策,抱愧普通門診的優惠,特種病門診的報銷,尤其是起報線的下降,直接擴大了受益面,提高了農民羣眾的參合積極性。此外,近段時間,瑞安市不斷地健全結報網絡,積極服務羣眾,使參合人數又有很大增長。為了提高結報時效,市農醫辦在全市設立七個片區臨時結報點。這一措施,也直接方便了村民的報銷。據最新數據統計顯示,橫河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XX年1季度補償共有25人次報銷,報銷金額累計達20653.05元。可見,這一醫療制度的實施還是真正落實惠及於民的。

三、“新農合”在推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農民們對這一新型農村醫療保障呼聲很高,但在調查過程中我還是聽到了一些消極的聲音。下面,我把被調查的農户中反映最強烈的極大問題列舉出來進行探討:

1.在政府與農民之間的關係上,很多農民基於過去的經驗,對政府的信任度不高。在橫河村的第一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過程中,籌資這一環節出現了一定的困難。儘管村中幹部將宣傳做到每家每户,仍存在很多盲區無法將資金統籌到位。目前大部分農民比較現實,今天用了30元參加了合作醫療,就想着能不能得到實際的利益,許多農民認為交了錢沒有生病就吃虧了,也有的覺得這個制度交了錢連資助誰都不知道等於白交。

2.政策宣傳不夠深入,農户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一知半解。從調查和座談中我瞭解到,只有52.5%的農户知道報銷醫藥費是有條件限制的,有11.5%的農户明確表示不知道。農民對報銷住院醫療費用的限制條件,如何計算報銷的醫療費用,醫藥費報銷的手續等知之不詳,導致農民普遍覺得報銷手續十分繁瑣,有的農民原本自認為能夠報銷的醫療費用得不到補償。

3.存在“交錢容易要錢難”的問題。從被調查的47户情況看,有10户覺得存在“交錢容易要錢難”的問題,佔被調查户的21.3%。其他農户雖不這麼認為,但從座談中我們瞭解到,他們在村衞生所看病後立刻就能得到報銷,但去鎮裏或區裏看病後報銷醫藥費就沒那麼容易了。

4.定點鄉鎮醫院少,農民就醫不方便,並且費用高,服務水平差。調查顯示,農民就醫大多數選擇村衞生所,因為他們覺得村衞生所離家近,就醫方便,藥價便宜。農民普遍反映:在定點的鄉鎮醫院就醫,因醫藥費偏高,即使能得到補助,自己也要支付相當多的部分,得不償 失。 5、基層醫療機構基礎薄弱,衞技人員缺乏、素質普遍不高,醫療設施陳舊,農民羣眾不能從鄉鎮衞生院得到正常醫療保障。這也是農民羣眾反映最為迫切的問題。而且根據農村合作醫保的政策規定,鄉鎮衞生院作為農民羣眾第一級醫療保障機構,定點的鄉鎮醫院報銷幅度最大。由於基層醫療機構基礎薄弱,農民羣眾不但沒有地方看好病,而且也不能享受醫保政策帶來的優惠,減輕醫藥負擔。

四、對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對策建議

1、深入宣傳發動,進一步提高農民羣眾參合積極性。可以從以下三點做到:一抓住典型並以多種方式宣傳農民受益事例。二要通過補償公示來宣傳,特別在村一級要定期向農民公佈補償兑現情況。三要通過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宣傳醫保政策(如:參保辦法、參保人的權利義務、審核結算流程等)。通過宣傳能夠使醫保各項規定家喻户曉,提高農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互助共濟意識,打消各種顧慮,提高參加新農醫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2、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一是加強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對貧困農民的覆蓋面。二是拓展融資渠道,提高賠付上線標準。多方面拓展融資渠道,提高賠付上線標準,才能真正有效解決農民因患大病出現的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現象,提高農民的醫療保障水平。

3、簡化報銷途徑。及時、足額地領取到醫療補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認同感和參與程度。尤其是在制度開始初期,取得農民信任顯得尤為重要.及時報銷小額費用,可以通過把補償過程轉入管理部門的內部循環系統完成.如由財政統一撥款建立合作醫療信息系統,在各個定點醫療機構實現計算機聯網,對參保農民建立家庭名冊、健康狀況、結算補償金額等基礎性數據,農民可隨時查看。當農民住院看病時,直接按規定實行電腦結算.補償部分由醫療機構定期彙總統計上報,簡化農民的報銷手續.

4、加強對“農醫”的培訓,提高其服務及技術水平。鼓勵優秀的醫學院校畢業生到鄉鎮衞生院工作,提高村衞生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讓更多村民能在村就診醫治,既降低了醫療成本,又能保證村民及時就醫,努力做到讓農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疑難重病不出縣",從而減少農民羣眾醫療費用負擔。

五、本次調查的感想

在幾天的社會實踐調查中,我感受到了農村醫療制度建設給農民帶來的切實利益,尤其是新農村合作醫療的在廣大農村地區的嘗試以及其取得的偉大成果,這也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研究探索的問題:新農合與社保並軌;新農合屬於大社保,並軌運行,可以利用其社保網絡、人力資源、管理技術,做到資源共享,完善整個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

同時,在調查過程中,我發現了“新農合”在實施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問題,也深刻體會到農民們在實際生活中所面臨的種種困難,許多參合者尚未真正地享受到或不知如何享受這一政策帶來的優惠……當然,每一項新的政策的實施總會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問題。出現了問題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充分的認識到問題, 瞭解存在的困難,要想方設法去更好的解決好問題。農村醫療制度建設需要各級政府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農村公共衞生的投入,也需要全體農户提高自身醫療意識,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解決農村落後的社會保障問題,早日實現農村小康社會。

未成年人犯罪常見問題的調查報告2019年問題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趨勢,其中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現象比較明顯。這裏所指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是指初次和重新犯罪時均未成年或是初次犯罪未成年而重新犯罪時已成年的犯罪嫌疑人犯罪的情況。由於這類案件日益增加,已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個特殊現象,有關部門應給予關注。本文從案件特點入手,對這些未成年人的心理、成長環境進行深入分析,並試圖提出有效對策加以改善。

兩年間,我院共受理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案件佔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總數的15.44% 。

一、案件特點分析

(一) 在未成年人重新犯罪中,以二次犯罪案件居多。第二次受到司法機關處罰的未成年人佔總數的92.5%;第三次受到處罰的有2人,第五次受到處罰的有1人。

(二) 從重新犯罪的時間間隔上看,時間間隔較短、在緩刑期內犯罪現象明顯。緩刑期內重新犯罪的佔總數的47.5%。從時間間隔上看,初次與重新犯罪間隔3年以下的佔總數的45%;間隔3年至6年的佔總數的22.5%;6年至10年的佔總數的15%;間隔10年以上的佔總數的17.5%。

(三) 初次犯罪與重新犯罪的罪名重合度與其犯罪間隔成反比。犯罪間隔3年以下的人中,前後觸犯罪名相同、即重合度為61.1%;犯罪間隔為三年以上的人中,前後觸犯罪名相同、即重合度僅為22.7%。由此可以看出,犯罪間隔時間越短,罪名重合度越高,且罪名多集中在搶劫、盜竊、故意傷害等暴力型或財產型犯罪,判處刑罰相對較輕;而犯罪間隔時間較長的犯罪嫌疑人,其再次犯罪所涉及的罪名種類較多,情節也趨於嚴重,被判處的刑罰多重於初次犯罪的刑期。

(四) 團伙犯罪現象在重新犯罪中不明顯。未成年人在初次犯罪時互相撐腰、壯膽,所以團伙犯罪現象比較明顯;但在重新犯罪時,由於其年齡、身體的增長,多數不需要其他人的協助,單獨實施犯罪行為。

(五) 從犯罪動機上看,再次犯罪的動機比較單一。犯罪嫌疑人在初次犯罪時的動機比較多樣:有為泄私憤故意傷人的,也有受不良影片影響一時衝動的,有精神空虛尋釁滋事的,還有的是為獲取金錢;而犯罪嫌疑人再次犯罪時目標明確,絕大多數是為了獲取不義之財。

(六) 在校生初次犯罪後絕大多數流向社會,外來務工未成年人原本就缺乏監督約束。在實踐中,在校生一旦犯罪,就被打入另類:或是被送往工讀學校,或是被開除學籍推向社會(一般學校都有規定,只要受到刑事處罰就要開除學籍,判處緩刑也不例外)。而不願接受工讀學校嚴格的管理而拒絕入校的未成年人,實際上等同於流向社會。實質上多數犯罪的在校生沒有返校學習的機會,只能與社會青年混在一起。這部分未成年人更容易再次犯罪。而未成年外來京務工人員來京後處於遊蕩狀態,沒有相應監督機構,在服刑期滿後如無正當工作,很多會再次犯罪,成為慣犯。

(七) 暴力型犯罪主體在犯罪前多受過相似暴力侵害。犯罪學生所在學校的周邊,往往存在不良社會氛圍:如高年級同學或退學同學的攔路滋擾,社會青年的敲詐勒索等,一些處於城鄉結合部的學校尤為嚴重。由於學校及相關部門沒有有效措施,或是沒有長效治理機制,致使一些受害未成年人思想發生變化,不認為這種現象是犯罪,反過來拉幫結派,以暴治暴,從暴力受害人轉為加害人。

(八) 犯罪主體的家庭教育多存在問題。不論是來自離異家庭還是普通家庭,普遍存在家長對未成年人疏於管理或是隻知虛寒問暖、對其精神世界一無所知的狀況。特別是在未成年人初次犯罪後,家長沒有給予足夠的關心和正確的教育引導,沒能及時將未成年人引向正途。

二、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深層原因分析

(一) 犯罪未成年人的“二次污染”情況值得憂慮。一些未成年人由於交友不慎或是一時衝動觸犯法律,被採取強制措施後或是執行刑罰期間,在牢房內受到同號犯人的教唆、傳染,會沾染上很多不良習氣,甚至學習到各種犯罪的方法。等到其刑滿釋放時已經變成“五毒俱全”的社會不穩定人員。這樣的關押環境不適合未成年人的改造。

(二) 令人驚異的是,一些未成年人不以坐牢為恥。“坐牢前受氣捱打、坐牢後揚眉吐氣”的奇特現象使部分未成年人沉溺於“揚眉吐氣”的快樂中。一些問題少年和社會青年有欺軟怕硬、欺善怕惡的心理,對在校學生頤指氣使、連打帶罵,對受過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則存在懼怕心理,唯唯諾諾。由於未成年人思想單純,不會體會到受刑事處罰對自己一生的長久影響,在短期內會認為坐牢反而使自己在“朋友”和欺負過自己的“敵人”人面前有了炫耀的資本,可以召集眾多社會青年對以前欺負過自己的人進行報復,而不必擔心遭受襲擊。

(三) 部分未成年人不能正確認識“從輕減輕處罰”的涵義。在其 看來,犯罪被抓也不過是被取保候審再被判處緩刑,不用坐牢也不用受苦。在心理輔導沒有跟上的情況下,法律對犯罪未成年人的威懾力大大減弱,使未成年人產生“犯罪也不是什麼大事”的思想。

(四) 沿襲以前的不良生活習慣和朋友圈子,是重新犯罪的重要誘因。未成年人被判緩刑後或是刑滿釋放後,多賦閒在家,一時難以重新迴歸社會,而原來的朋友都找上門來,不良生活習慣繼續延續,未成年人的行為就在不構成犯罪與構成犯罪的邊緣徘徊,很容易再次觸犯法律。

(五) 未成年人的犯罪心裏矯正工作缺失嚴重。在現階段,單純法律懲罰不能達到教育矯正目的;而學校老師在課餘的簡單説教,無法成功完成心理矯正輔導;如果家庭又沒有做到耐心幫助和教育(有的甚至沒有家長關心),又將其推向學校和社會,未成年人有一種被拋棄感,繼而在不良社會青年的小團體中尋求歸屬,為其重新犯罪埋下了伏筆。

(六) 學校和有關部門對校園周邊的治理缺乏實效。在當前的一些學校,老師們在保證教學質量之餘,多以“保證學生在校時間安全”為標準進行管理,對學生走出校園後遇到的問題無暇顧及,使得學校周圍發生的社會青年滋擾學生現象比較突出。學生輕則被搶走小額金錢,重則被毆打至傷,嚴重危害了在校學生的人身安全,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人生觀,使一些人形成“暴力至上”的思想,進而發展為“以暴制暴”,從受害人變為加害人。

農村老人贍養問題調查報告2019年問題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問題調查

今天是八月三號,是我們江蘇省蘇州大學老年人贍養問題調查團隊鎮江地區調查的最後一天。今天我們的活動主要有兩項議程,第一是實地走訪,尋找當地空巢老人,進行慰問並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況,第二是調查大學生(未來將要擔當起贍養父母的職責)對贍養老人的看法。

活動一(走訪空巢老人)地點是在句容下塘邊村,我丹陽的隊友周鵬駿在今天早上八點半到了句容,我到句容車站接他到了下塘邊村。於是我們的調查就開始了。

我們先到了王祖典老人家,通過交談我們知道王祖典老人老闆剛過世三年;他現在和兒子一起居住,兒子開了一家農村商店,由於兒子在外面忙着葡萄園,因此王祖典老人在家承擔起照顧店面的任務。同時我們也發現一個問題,就是老人由於需要長時間在家看店,因此老人平時的生活比較單調,基本上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所以我們團隊成員在思考如何讓農村老人的生活豐富多彩)。

離開了王祖典老人家,我們一路向前,來到了王祖理老人家,我們到的時候,王祖理老人正在剝毛豆,我們向他説明我們的來意,他停下手中的活,和我們攀談起來。在交談中我們得知老人現在有退休工資,因此能夠不太依賴於兒女,能夠自己養活自己和老伴。但當我們提到子女對他們兩老的照顧時,他們情緒顯得比較激動,言語中還是有些許對子女的不滿,我趕緊轉移了話題,接着問他政府對老人關注程度的話題。

調查心得

今天是我們調查的最後一天,前兩天的調查活動使得我們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因此我今天寫得心得主要立足於的是關於農村老年人和農村老年工作所帶來的一系列思考。

首先一個問題是在我們調查的大部分老人中,老人的經濟條件並不好,由於子女自己的生活往往並不是太寬裕,所以很多老人到了退休年齡甚至比退休年齡大很多的時候仍然在工作,而且很多老人做的仍然是體力活,比如説很重的一些農活以及把笨重的農副產品挑到集市去出售。我個人要解決這些問題要抓好兩點,第一是子女的要盡足孝心,千方百計的提高年邁的父母的生活條件,第二是政府要打造一些惠及老年人政策方針,是的老年人在社會的受關注度不斷提高。

關於農村老年人的第二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是就是老年人的生活非常單調。很多老年人由於腿腳不好或者是身體的原因,只能在家裏看門,由於長期沒有和外界交流以及在生活中難免和子女發生摩擦而受到子女無心的抱怨,因此很多老年人都覺得自己真的老了,不中用了,自我認同感非常低。大部分老年人都有打麻將的習慣,打麻將只是消磨時間的一種方式,其本質反應的是農村老人生活的單調。

除此之外,老年人的身體狀況也不太理想,以及居住條件較差(房屋質量和生活舒適度遠遠不夠)等等問題暴露出農村老人面臨的困難,這些問題應該逐步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