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道德與職業道德

淺談道德與職業道德

淺談道德與職業道德

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各職業劃分日趨專業化、細分化。看似獨立而紛繁的各種職業,其內在都有一條無形的標尺在進行衡量和制約,這就是職業道德。作為培養職業人才的搖籃——職業學校,本着對學生未來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在教授學生專業技能知識的同時,也積極的對學生進行道德和職業道德的培養。本文將從道德和職業道德的定義、內涵、產生、功能方面入手,系統的闡述道德和職業道德的關係,將為我以後如何提高學生道德和職業道德素養的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

道德的產生、定義、功能及其重要性

道德的產生並不像四大發明一樣轟轟烈烈,卻對人類有着極其深遠的影響。自從有了人類,道德也就伴隨着產生並日趨完善。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老子説:“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當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道德”二字連用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上的思想關係,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或上層建築。它是以善惡為標準,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它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而道德所調整的也不僅僅是人們的外在行為,它還規範人們的心理動機。

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歸納起來,道德具有五個方面的主要功能:

1.認識功能—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良師。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行為和生活道路。

2.調節功能—道德是社會矛盾的調節器。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和自己的同類發生這樣那樣的關係。因此,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各種矛盾,這就需要通過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內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惡標準去調節社會上人們的行為,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使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臻於完善與和諧。

3.教育功能—道德是催人奮進的引路人。它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意識、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樹立正確的義務、榮譽、正義和幸福等觀念,使受教育者成為道德純潔、理想高尚的人。

4.評價功能—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評價是一種巨大的社會力量和人們內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評價來把握現實的一種方式,它是通過把周圍社會現象判斷為“善”與“惡”而實現。

5.平衡功能—道德不僅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且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要求人們端正對自然的態度,調節自身的行為。環境道德是當代社會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們應當以造福於而不貽禍於子孫後代的高度責任感,從社會的全局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開發自然資源,發展社會生產,維持生態平衡,積極治理 和防止對自然環境的人為性的破壞,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正常關係。

因為人們關注道德,需要道德。於是道德成為人們評價人的一個尺度。一個人若違背社會道德,比如不仁不義、不忠不孝,那麼人們就會給他負面的評價,造成他沒有好的名聲,從而對他形成一種來自周邊人羣的社會壓力,約束他的行為。另一方面,對很多人來説,道德是個人良心的自覺遵守,無需周邊人羣的社會壓力制約。人們對一個人的道德評判,主要來自於這個人所表現出來的言行。所謂“有言者不必有德”,口頭上標榜仁義道德的不必定真的有仁義道德,因此人們往往“聽其言而觀其行”然後得出評判。個人對道德的意見,對己對人,有寬容者,有苛求者。中國文化中多有提倡對自己嚴格、對他人寬恕的思想。子曰:“厚以責己,薄以責人。”韓愈:“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職業道德的產生、定義、功能及其意義基本內容

同過對道德的分析,讓我們對比着來看一看職業道德。 某行業職業道德的產生,必須是以這個社會分工的產生為前提,以此行業的規範化為基礎。職業道德是指從業者在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遵守職業道德規範的狀況和水平。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繫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既是對本職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行為的要求,同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職業道德沒有確定形式,通常體現為觀念、習慣、信念等。職業道德依靠文化、內心信念和習慣,通過員工的自律實現。職業道德同時也承載着企業文化和凝聚力,影響深遠。

對於每個從業人員而言,不論是從事哪種職業,只要開始了職業活動就都要遵守職業道德。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羣眾、奉獻社會。由此可見職業道德總是要鮮明地表達職業義務、職業責任以及職業行為上的道德準則。它不是一般地反映社會道德和階級道德的要求,而是要反映職業、行業以至產業特殊利益的要求;它不是在一般意義上的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的職業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因而它往往表現為某一職業特有的道德傳統和道德習慣,表現為從事某一職業的人們所特有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質。甚至造成從事不同職業的人們在道德品貌上的差異。職業道德依靠文化、內心信念和習慣,通過員工的自律實現。職業道德同時也承載着企業文化和凝聚力,影響深遠。可見在職業道德無論對個人還是企業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職業道德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兩方面:首先從調節的範圍來看,職業道德一方面是用來調節從業人員內部關係,加強職業、行業內部人員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它也是用來調節從業人員與其服務對象之間的關係,用來塑造本職業從業人員的形象。

再則,從產生的效果來看,職業道德既能使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和規範的“職業化”,又使個人道德品質“成熟化”。職業道德雖然是在特定的職業生活中形成的,但它決不是離開階級道德或社會道德而獨立存在的道德類型。

道德和職業道德的關係

職業道德和階級道德或社會道德之間的關係,就是一般與特殊、共性與個性之間的關係。職業道德是道德在工作領域的中體現。所以在很多方面,職業道德都表現出了對道德的依賴性。甚至可以説,職業道德是社會上占主導地位的道德或階級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是人們在履行本職工作中所遵循的行為準則和規範的總和。因此兩者有很多共性:它們同樣都不像法律,有強制力合約束力;它們都需要依靠文化、信念的自律性來實現;它們都沒有具體的形式,還要依靠信念、習慣來表達等等。

任何一種形式的職業道德,都在不同程度上也體現着階級道德或社會道德的要求;階級道德或社會道德,在很大範圍上也都是通過具體的職業道德形式表現出來的。同時,職業道德主要表現在實際從事一定職業的成人的意識和行為中,是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成熟的階段。職業道德與各種職業要求和職業生活結合,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形成比較穩定的職業心理和職業習慣,以致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們在學校生活階段和少年生活階段所形成的品行,影響道德主體的道德風貌。

既然職業道德是一種特殊的道德,也就説它具有道德所沒有的一些特徵,職業道德和道德保持着自己獨有的鮮明個性。以下是對它特性的分析:

首先職業道德具有適用範圍的有限性。每種職業都擔負着一種特定的職業責任和職業義務。由於各種職業的職業責任和義務不同,從而形成各自特定的職業道德的具體規範。比如廚師要求講究衞生,服務人員要求微笑服務,技術人員要求刻苦鑽研等等,這些看上去很具體的要求,恰恰是職業道德的一種具體表現。而某一職業的職業道德規範,也僅僅是對這種職業的一種約束。企業對員工的特殊職業道德要求,也就成了此企業的價值導向。

再則職業道德具有發展的歷史繼承性。由於職業具有不斷髮展和世代延續的特徵,不僅其技術世代延續,其管理員工的方法、與服務對象打交道的方法,也有一定歷史繼承性。如“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從古至今始終是教師的職業道德。

又則,職業道德表達形式多種多樣。由於各種職業道德的要求都較為具體、細緻,因此其表達形式多種多樣。

最後,職業道德兼有強烈的紀律性。紀律也是一種行為規範,但它是介於法律和道德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規範。它既要求人們能自覺遵守,又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德色彩;就後者而言,又帶有一定的法律的色彩。就是説,一方面遵守紀律是一種美德,另一方面,遵守紀律又帶有強制性,具有法令的要求。例如,工人必須執行操作規程和安全規定;軍人要有嚴明的紀律等等。因此,職業道德有時又以制度、章程、條例的形式表達,讓從業人員認識到職業道德又具有紀律的規範性。而以上闡述的,恰恰是道德所不具備的。這就很容易理解用人單位和企業,為什麼不拿道德來約束、管理職員,而是要求職員具備職業道德了。

以上就是本文對道德和職業道德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它能為實踐奠定好的理論基礎。因為當中國經濟全面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推進的時候。社會風氣中不良的、過於追求利潤的價值觀和學校教育中嚴於利己、無私奉獻等共產主義價值觀、道德觀產生了無法迴避的衝突。如果學校繼續舊搬過去的説教方式來教育、要求學生,實際上是很難被接受的。那麼,作為育人的執行者我們應在透徹的理解理論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勇於創新,讓學生切身地在實踐中體會職業道德的重要性,重視在實際中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道德,並應作為一種主題貫穿於始終。我們深知,提高職業道德水平不僅有利於加大就業機會,而且會加大同學們自身價值的體現和自我認可程度的提高。更宏觀的講,是為社會培養健康道德觀的準社會人。通過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我深感:職業教育中道德教育和職業教育的任重而道遠。我們應該積極尋求更好更易被學生認可的德育教育方式、方法,這不僅是我們每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有力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