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精選16篇)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精選16篇)

1.理解實踐出真知道的道理。

2.積累文言詞彙,掌握古漢語的意義和用法。

3.訓練閲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積累文言詞彙,掌握古漢語的意義和用法。

(2)訓練閲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2.難點:理解實踐出真知道的道理。

課時劃分

二課時

教學投計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熟讀課文,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圮(pǐ)募(mù)棹(zhào)柿(fèi)湮(yān)齧(niè)溯(sù)歟(yù)

2.查字典,看課文註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語

俗話説:“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有一則故事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後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説,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麼會向上遊“跑”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河中石獸》一文,從中找出答案。

三、正課

1.交流作家作品資料。

作者紀的,字曉嵐。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學部淵博,曾任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因獲罪遺戍烏魯木齊。釋放回京後,任《四庫全書》總纂官,編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在目錄上學上貢獻很大。著有《閲微草堂筆記》等。

選自《閲微草堂筆》,是紀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筆記小説,題材料妖怪鬼狐為主,但於人事異聞、名物典故等也有記述,內容相當廣泛。

2.朗讀課文。

3.就課文不理解的詞語質疑。現在小組內質疑小組不有解決的交全班討論。

四、課堂小結

1.古今異義

井:古義:一起二石獸並沉焉。

今義:並列

閲:古義:代詞這是非木柿

今義:閲讀

是:古義:經歷閲十餘

今義:判斷詞是

蓋:古義:發語詞蓋石性堅重

今義: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義:只但矢其一

今義:錶轉折但是,卻

2.一詞多義

去:豈有為暴漲攜之去離去

西蜀之去南海距離

為:豈能為暴漲攜之去被

必於石下迎水外齧沙為坎穴成為

橘生於淮南則為橘是

為其來也在

3.詞性活用棹名詞用為動詞划船

4.漢字能假同“癲”,瘋

五、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理解與探究第三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朗讀課文,複習上節課內容。

2.思考文中尋找石獸的幾種方法,有條件的同學製作相關演示課件。

3.就課文不理解出質疑。

二、導語

上節課我們解決了課文中的字詞,疏通了文意,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探究課文內容。

三、正課

1.朗讀課文。

2.質疑:故事説了一件什麼事?

討論並歸納:説的是一個廟門口的石獸,倒塌到河裏,十幾年後,人們找石獸的事。

3.質疑:故事中主要説出了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各自尋找河中石獸的道理和方法是怎麼樣的?分析一些他們這樣認識的原因。

討論並歸納:

(1)寺僧以為石獸被水衝到下游支了,劃小船,拖着鐵鈀,尋找了十多裏,沒有找着。

(2)講學家認為石頭堅硬沉重,沙子鬆散,石頭埋沒有在沙裏一定會漸漸地沉下去,越來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3)老河兵認為石頭堅硬沉重,沙子鬆散,水不能潰走石頭,水的反衝力一定會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衝沙成為洞穴,漸漸地越衝越深,深到石頭一磁的時候,石頭就會倒在這個洞穴中。像這樣再衝,石頭再轉,一直轉不停止,石頭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應該到上游去找。

(4)寺僧按照水衝物的常物,認為要到下游找,結果找不到:講學家按照石重沙鬆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夠根據他幾十年的實際經驗,到上游找,結果找到了。這説明主觀推理是靠不住的,實踐出真知。

4.質疑:故事是如何發展變化的,課文可以分幾個層次?概括各層次大意。

討論並歸納:可分四層:

第一層:交代石獸沉落河中的地點和寺僧到下游找沒有找着;

第二層:講學家認為石頭埋在沙裏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層:老河兵講解應當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話果然找到石獸。

第四層: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觀推論的道理。

5.質疑:為什麼老河兵的方法是對的?

方法:藉助多媒體手段,形象直觀的演示石獸落入河中的三種情景,藉助動態模擬場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三類人物尋找石獸的方法的相關語句的意思。

討論並歸納:

第一種只考慮了流水,沒有考慮石獸、泥沙的關係。

第二種考慮了石獸和泥沙的關係,忽略了流水。

第三種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準備把握了三者的性質及相互關係。

6.質疑:這個故事説有了一個什麼道理?

討論並歸納,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着複雜的原因,我們不能知其一,不知基一,不能僅僅根據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據實踐情況作出判斷。

四、課堂小結

通過尋找倒塌的河裏的石獸的故事,説明了任保事都不能根據主鳳推理,實踐出真知。

五、作業

1.完成課後理解與探究一、二題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 篇2

第 1 課時累計 課時

學習過程

流程及學習內容學習要求和方法

【早自習任務】

(一)瞭解作家作品,完成填空題。

《河中石獸》選自 代文學家 (字 )的文言筆記體小説《 》。該小説集以記述狐鬼故事、奇特見聞為主,又被稱為 小説。

(二)熟讀並試背課文。

(三)給下列加點字注音並釋義。

1.河干 2.圮於河

3.募金 4.棹數十小舟

5.鐵鈀 6.木杮

7.湮於沙上 8.齧沙

一、目標解讀(2分鐘)

學習目標:

1. 積累文言詞語,學會直譯課文。熟讀並背誦課文。(重點)

2.通過把握故事的主要情節,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課文的主旨。(難點)

二、夯實基礎(10分鐘)

(一)初讀課文,理解文意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把課文讀給你的對子聽,讀通句子。

(二)再讀課文,把握內容

題目“河中石獸”是一個偏正式名詞短語,“ ”是定語,限定了“石獸”的位置範圍;“ ”是中心詞,是本文寫作的線索。本文圍繞“ ”敍述了 、 、 三人在河中尋找石獸的 。 、 兩人失敗了, 的方法成功了。

三、能力提升(20分鐘)

三讀課文,理解主旨

邊讀課文邊思考:

1.和尚、講學家的方法分別是什麼?他們的方法為何會失敗?

2.老河兵的方法是什麼?他的方法為何能成功?

3.和尚、講學家、老河兵各有什麼性格特點?請結合課文內容加以分析。

4.紀昀對比這三人在尋找石獸一事上的得失得出了一個什麼結論?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5.聯繫你的生活實際,説一説課文闡述的道理對我們平時的生活、學習有什麼啟示。

四、總結梳理(3分鐘)

世界萬象,紛紜複雜。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着複雜的原因。所以我們認識或處理事物不能 ,

僅僅根據自己的一知半解,片面地、主觀地作出判斷,而要新生客觀規律,將 和 緊密地結合起來。

五、過關檢測(10分鐘)

背誦課文

六、課後作業

翻譯下列句子

1.閲十餘歲,2.僧募金重修,3.求石獸於水中,4.竟不5.可得。

6.乃石性堅重,7.沙性鬆浮,8.湮於沙上,9.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10.不11.亦顛乎?

自學要求:

1.先獨立完成。再與對子進行對學。

2.讀音和釋義採取“你讀我聽”的方式進行。

3.注意課前提示,課下注釋,課後練習。

注意結合註解在理解當中來朗讀。

同學們的理解必須以課本為依據;展示時應採用多種方式,不能與其他組雷同。要有層次性,如個人——整組——男生(女生)—全班;要有互動(互動的目的是什麼?你要有明確的瞭解)

翻譯原則:

一字一詞,字字落實;

缺則補足,多則刪除;

注意語序,調整位置;

語意連貫,直譯為主。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 篇3

【知識梳理】

生字詞語

圮(pǐ)募(mù)金 棹(zhào)小舟 木柿(fèi) 曳(yè)鐵鈀(pá) 湮(yān)沒

齧(niè) 齒 溯(sù)流 臆(yì)斷 歟(yù)

(二)詞語解釋

通假字

曳鐵鈀 (“鈀”通“耙”,平整土地用的農具)

古今異義

二石獸並沉焉 ( 並,古義:一起 ;今義:並列 )

閲十餘歲 ( 閲,古義:經歷; 今義:閲讀 )

蓋石性堅重 ( 蓋,古義:句首發語詞 ; 今義: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知其一 ( 但,古義:只 ; 今義:錶轉折 但是,卻 )

是非木杮 ( 是,古義:代詞,這 ;今義:判斷動詞,是 )

求之下流,固傎 ( 固,古義:副詞,本來;今義:堅固 )

爾輩不能究物理( 物理,古義:事物的道理;今義:物理學 )

一詞多義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介詞,被)

為 必於石下迎水外齧沙為坎穴 (動詞, 成為)

眾服為確論 (動詞,是)

一老河兵聞之 (代詞,指”“求之地中” 這種觀點)

其反激之力 (結構助詞,的)

詞類活用

棹數小舟 (名詞用為動詞 ,划船)

暴漲 (動詞用作名詞,洪水)

句式

1.被動句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為……,表被動,可譯為“被”)

2.倒裝句 當求之於上流 (狀語後置,狀語“於上流”放在動詞“求”的後面)

3.省略句 如其言,果得於數裏外(“得”的後面省略了賓語“之”)

寫作背景

本文選自《閲微草堂筆記》,是紀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筆記小説,題材以妖怪鬼狐為主,但於人事異聞、名物典故等也有記述,內容相當廣泛。滄州“老河兵”(卷十六),徽州“唐打獵”(卷十一)等故事,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正直、純樸和智慧,尤屬佳品。

作家作品

作者紀昀(1724—1805),字曉嵐。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學識淵博,曾任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因獲罪謫戍烏魯木齊。釋放回京後,任《四庫全書》總纂官,編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在目錄學上貢獻很大。著有《閲微草堂筆記》等。

主題思想

這則故事用和尚、道學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裏的石獅子的三種不同結論,來説明天下事物雖有共同的規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質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於一般的道理而主觀臆斷。

寫作借鑑

1、層層鋪墊

最先以寺僧的做法為講學家的看法做鋪墊,以突出講學家的看法“眾服為確論”,並且通過講學家對寺僧的評價“顛”來寫出講學家對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後寫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話,加上“果得於數裏外 ”的結果,巧妙地表現自信的講學家“不更顛乎”,極具戲劇性和諷刺性。

2、具有較強的思辨色彩

不管講學家的觀點是否與實際相符,,其闡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 的,所以人們能信服;老河兵的觀點處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辯駁的説服力,事情的結果也驗證其看法的科學性和推理的合理性。

3、細節描寫增加了文采和可讀性。

如講學家的“笑”(包含了講學家對寺僧的嘲諷和一種自信,刻畫出講學家自恃博才的心態)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對講學家自恃博才的一種否定,也表現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精彩語句

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齧,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欣賞:老河兵憑他多年治河的實踐,分析了石頭、泥沙和流水的物理屬性以及三者之間的關係,得出了應向上遊尋找石獸的結論。這結論一般人想不到,它是合乎科學論證的。事實證明,老河兵的判斷是正確的。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客觀分析挫折和逆境,尋找有效的應對方法,養成勇於克服困難和開拓進取的優良品質。主動鍛鍊個性心理品質,磨礪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瞭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護,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瞭解法律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自覺遵守社會規則,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意義,能夠自覺守法。

二、教學內容分析:

七年級思想政治下冊教材突出了三個基本理念,它們是 :

1、“國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本課程建構的基礎”——半獨立半依賴,在深入擴展的生活中吸取做人的營養。

2、“幫助學生學習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是本課程的追求”-促進學生社會化。

3、堅持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與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一是本課程遵循的基本原則——自尊、自強。

本冊的核心概念是:自尊、自強。

總的教育目標是:增強調適能力;發展健康人格;逐步社會化。

教育主題是:做生活的主人。有四個教育分主題:做自尊自信的人:做自立自強的人:做意志堅強的人: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本冊教材分四個單元:“做自尊自信的人”、“做自立自強的人”、“做意志堅強的人”和“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分八課教學內容:珍惜無價的自尊、揚起自信的風帆、走向自立人生、人生當自強、讓挫折豐富我們的人生、為堅強喝彩、感受法律的尊嚴、法律護我成長。

它們之間的關係是:自尊自信是人格的核心;要有自尊,必須要自立自強;要實現自強,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要有自尊自信並運用意志實現自立自強,則必須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三、教學重點:

1、尊重他人與自尊的關係。

2、自信與成功的關係。

3、自立的表現和必要

4、依賴的危害和自立的方法。

5、自強的表現和作用。

6、怎樣做到自立自強。

7、為什麼會有挫折,怎麼應對挫折

8、堅強意志的表現和作用

9、為什麼要遵守法律。

10、怎樣預防違法。

11、使學生了解犯罪的危害

12、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13、如何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與侵權行為做鬥爭。

四、教學難點:

1、如何樹立自尊和自信

2、怎樣預防違法。

3、如何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與侵權行為做鬥爭。

4、怎麼應對挫折

5、堅強意志的表現和作用。

7、依賴的危害和自立的方法

8、怎樣做到自立自強。

五、實施目標的方法:

1、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注意學生的接受性,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強化學生學習的建構性。激發和提升學生的體驗,用活動激發和提升學生的體驗。在親身體驗中發展。

2、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 ,互動活動藴涵着人文關懷,在學生的互動活動中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突出探究式學習 ,主題探究是每一個單元的靈魂,如何組織主題探究。

3、加強學生的道德實踐,討論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條件 。

4、搞好教學還要抓好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是教學的基礎。第二、分析透徹活動和材料,這是傳授概念、觀點的前提。第三、組織好體驗活動,這是促進學生內化的手段。第四、指導好實踐活動,這是實踐學生良好行為的途徑。

六、教學進度表: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部編本《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__年版)》對本課的要求是:“知道隋朝的統一,瞭解科舉取士制度的創建和大運河的開通;知道隋朝滅亡的原因。”本課共四部分,即隋的統一、開通大運河、開創科舉取士制度、隋朝的滅亡。本課主要講述了隋朝結束魏晉南北朝割據混亂完成統一,為鞏固統治採取一系列措施,但最終因暴政而亡的歷史過程。隋朝的統一及發展為此後唐朝盛世時代的到來奠定了基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本課知識,可以對教材進行簡單的整合,即分為大運河為何能開通、大運河如何開通、大運河開通致隋亡三部分進行教學。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歷史學習,他們已經掌握簡單的歷史學習方法,對歷史充滿了好奇,這有利於調動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七年級學生了解隋朝這段歷史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圖書、影視劇(如《隋唐英雄》《隋唐演義》)、網絡遊戲、遺址博物館等。很多同學對這段歷史都有一定了解。這對於開展本課教學是十分有利的,因為學生很容易進入歷史情境。但是由於一些影視劇、網絡遊戲的誤導,七年級學生在認知上存在偏差,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還不能辯證地分析,故教師應在課堂中予以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學會分析歷史問題,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三、教學目標

通過閲讀教材瞭解隋的建立、大運河的開通、科舉制度的創設及隋的滅亡等基本史實。通過對隋文帝滅陳建立隋朝的學習,認識到統一是歷史發展的潮流。通過對隋朝户籍制度及科舉制度的學習,學生能認識到隋朝政治經濟政策的實行有利於中央集權的加強,促進了社會經濟不斷髮展,為大運河等公共工程的修建提供了條件。通過對隋朝滅亡原因的分析,學生能學會正確評價歷史事件的方法。並意識到隋雖滅亡,但其制度在唐不斷髮展完善,為唐朝鼎盛時代的開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大運河的開通、科舉制度的創設、隋朝的滅亡。

難點:隋朝滅亡的原因。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材料一

隋唐大運河博物館

教師講述:1999年,淮北市對公路實行拓寬改建,在改建到柳孜鎮時,意外發現古運河南堤從柳孜鎮穿過,這是我國隋唐大運河考古的首次發現,該遺址被稱為柳孜隋唐大運河遺址。遺址出土了大量陶瓷器,另外還有銅錢、鐵器、石器等。柳孜隋唐大運河遺址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國家文物局評為1999年十大考古新發現。中國大運河於20__年6月22日,在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柳孜隋唐大運河遺址的考古發掘給淮北博物館增加了眾多的高古瓷珍品。我國著名古建專家、中國文物學會會長羅哲文先生親自題寫了“隋唐大運河博物館”館名。

講授新課

(一)

大運河為何能開通

材料二 中國大運河……比舉世聞名、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長21倍,比連接地中海和紅海的蘇伊士運河長10倍,即使被稱為世界“運河之王”的蘇聯土庫曼大運河,也比我國大運河短700多公里。

——嶽國芳著:《中國大運河》

教師設問:在古代要開通這樣一條運河需要哪些條件呢?(參考答案:國家統一,國力強盛。)

教師講述:這麼長的一條大運河,它的開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果不是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很難實現。大運河是在隋朝時期開通的,隋朝是具備了哪些條件才能開通這條舉世無雙的大運河呢?

1

國家統一

教師講述:隋朝的建立者楊堅為北周外戚,他的女兒是周宣帝的皇后。580年,周宣帝病死,年僅8歲的周靜帝繼位,楊堅以大丞相身份輔政。581年楊堅廢周靜帝自立,國號隋,都城在長安,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派兵向南方的陳國發動進攻,最終滅陳一統天下,由此結束了中國長期的割據局面,實現了國家統一。隋文帝建立隋朝後又採取措施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隋朝的統一,是南北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同時也為大運河的開通提供了有力的後盾。

2

經濟發展

材料三 開皇三年(583年),文帝下令州縣官吏“大索貌閲”,即根據户籍簿上登記的年齡,來核對本人體貌,以防詐老訛小逃避租役……行“輸籍定樣”法(或稱“輸籍法”)。規定每年正月五日縣令出查,令百姓五黨三黨為一團,根據標準定户等上下,從輕制定税額,並將各户應納税額寫成定簿。這樣人民不能逃避賦税,地方官也不致任情舞弊。而更為重要的是,由於所定税額比世家大族對其佃客(浮客)的剝削為輕,因此吸引佃客脱離世家大族的蔭庇,成為國家編户。

——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

材料四 隋朝剛建立的時候,全國大約有400萬户、20__多萬人。建國第三年清查户口後,立刻上升至700萬户、4000多萬人。

——何成剛主編:《史學閲讀與微課設計·中國古代史(上)》

教師設問:隋文帝在户籍方面採取了什麼措施,有何成效?(參考答案:進行“大索貌閲”,編訂户籍;增加國家控制的人口,提高賦税收入,同時打擊了豪強世族的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教師小結:户口不實會影響政府的收入和徭役的徵派。南北朝時期户口隱漏情況嚴重,要改變這種情況,必須嚴格檢查户口。徹查户口並重新編訂既有利於國家的賦税收入和徭役、兵役的徵派,又打擊了豪強世族的勢力,從而加強了中央集權,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

材料五

五銖錢

教師設問:隋文帝在幣制方面採取了什麼措施,有何作用?(參考答案:統一幣制;有利於商品交換,為隋朝工商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教師講述:隋朝初年,錢幣非常混亂,關東、關隴、樑益等地使用的錢幣不但大小輕重不一,而且幣質低劣,影響了商品交換。隋文帝建隋後,統一改鑄五銖錢,另外還統一了度量衡,這一系列的經濟措施,促進了隋朝經濟的發展。

3

人才濟濟

材料六 著名詩人李賀想參加進士考試,但李賀的父親叫“晉肅”,晉與進同音,李賀若考中進士,就犯了家諱。這在當時是個“不孝不敬”的罪名。李賀為此顧慮重重,躊躇不決。一些跟李賀爭進士名額的人,更加推波助瀾,造謠攻擊,竭力阻止李賀應試。大文學家韓愈堅決反對這種腐朽的“避諱觀”。……在韓愈的鼓勵支持下,李賀就勇敢地報考了。但事與願違,以李賀之才,卻屢試不中。是否因為鬧了這場避諱風波,考試官們嘴上不説,心中有鬼,故意不予錄取呢?這就不得而知了。李賀鬱郁不得志,死時年僅27歲。

——林白、朱梅芳著:《中國科舉史話》

材料七 科舉考試製度是中國歷史上一種選拔官員的制度。它不問家世,不須舉薦,主要以考試成績決定取捨,比世卿世祿制、察舉制吏具有公開、平等和競爭的性質,因而在歷史上也更具有進步性,可以説是中國封建社會中最進步、也是最重要的選拔官員的制度。

——張希清著:《中國科舉考試製度》

教師設問:材料五中李賀參加的考試是什麼選官制度?這個制度什麼時候創建的?有何意義?(參考答案:科舉制;隋朝;體現公平,提升官員素質,加強了中央集權。)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開通大運河這麼一項浩大的工程,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人才,而隋朝通過改革選官制度,選拔出了很多有實際才幹的官吏,這就是在中國封建社會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隋文帝即位後廢除了前朝的選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學識,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隋煬帝時,創立進士科,標誌着科舉制的正式確立。科舉制度的創立,是中國古代史上選舉制度的重大變革,它改變了以往門閥士族把持選官的弊端,重才學輕門第,從而擴大了招攬人才的門路。科舉制度的創立有利於中央集權的加強,有利於選拔統治人才,提高了政治效率,適應了大一統王朝的政治需要。

設計意圖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説:“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本部分設計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用歷史小故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有了學習興趣後,學生的求知慾望才會更強烈。

過渡

雖然隋朝具備了開通大運河的條件,但是為什麼要這樣勞民傷財去開通大運河呢?大運河的開通有什麼樣的作用呢?

(二)

大運河如何開通

1

開通的目的

材料八 從政治上看,開運河是為了鞏固隋封建政權的需要,通過運河直達江淮,從而加強了東都洛陽和江南地區的聯繫,以進一步控制江南。從經濟上看,江南地區經過六朝時人民的辛勤勞動,已經成為富庶地區……關中和河洛地區的物資不足以供應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必須轉運南方的物資。通過陸路轉運,運輸量不大,費用又高,而利用舊河道開通運河,是最好的辦法。

——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

教師設問:隋朝開通大運河的目的是什麼?(參考答案:為了加強南北交通,轉運物資;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2

大運河的開通

材料九

隋朝大運河

教師引導學生看《隋朝大運河》的示意圖講述:隋煬帝即位後便徵發百萬民工,利用天然河道和舊有渠道,開通了以東都洛陽為中心,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先是開挖連接黃河與淮河的通濟渠,同時又對連接淮河與長江的邗溝進行修整、擴大,邗溝最早是春秋末年吳王夫差時開鑿。我們前面提到的柳孜隋唐大運河遺址就屬於通濟渠段。這兩段河道在605年便完成了。後來隋煬帝出征遼東,為了軍事上的需要,便於608年開鑿了北至涿郡的永濟渠,連接了海河與黃河。隋朝大運河最後一段是江南河,610年從京口(江蘇鎮江)引長江水直達餘杭錢塘江。前後歷時6年,最終開通了貫穿南北的大運河。

3

開通的意義

材料十 (大運河)自其鑿通以來,一直是我國南北水上交通運輸的重要通渠。它為我國封建社會中後期的經濟繁榮與水上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發揮了不可估量的歷史作用。

——羅傳棟:《大運河的開鑿與隋煬帝的功過》

教師設問:隋朝大運河開鑿的原因是什麼?有何意義?(參考答案:鞏固政權,加強對江南的統治;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大運河開通後,貫穿河南、河北、江蘇、浙江等省,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餘杭,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4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宏偉的工程之一。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聯繫,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脈,對加強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促進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起着重要作用。

設計意圖

利用大運河地圖,直觀生動地展示了大運河的開通以及其起到的作用,培養學生空間思維能力。

過渡

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交流,大大促進了隋朝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如此龐大的工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大運河開通後,隋煬帝數次乘船遊玩,勞民傷財,使得階級矛盾激化並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隋朝滅亡。

(三)

大運河開通致隋亡?

1

隋朝滅亡

教師講述:在大運河開通的第二年,即公元611年,山東爆發了王薄起義,此後,各地農民紛紛響應,舉起反隋大旗,起義燃遍了全國各地。在起義軍的打擊下,隋朝的統治土崩瓦解。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殺死,盛極一時的隋朝隨之滅亡。

材料十一

隋末農民起義形勢圖

2

隋朝滅亡的原因

材料十二 僅公元605年他首次遊江都,就有遊船數千艘,兵船數千艘,拉船民夫18萬人,船隻首尾相接200餘里。兩岸有騎兵相隨,皇后、嬪妃、道士等共50多萬人。

——肖長中:《我國隋朝財政政策探析》

學生討論:有人説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就是為了遊玩並最終導致隋朝的滅亡,你同意這種觀點嗎?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大運河的開通是隋煬帝的一大貢獻。運河溝通了南北交通,促進了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繫和交流,有利於沿河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有利於加強隋對南方的統治。當然,大運河的開通,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徭役,是隋煬帝暴政的表現,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加速了隋朝的滅亡。但是如果不開通大運河,隋煬帝的暴政依然存在,隋朝依然會滅亡。

材料十三 隋朝的人口,剛建立的時候大約20__多萬人,20多年後達到峯值,大約5000多萬人。人口構成中男女各佔一半,再去掉未成年和老人、殘疾人,隋朝的勞動力在最高峯的時候,國家勞役竟然高達3000多萬人次,幾乎勞動力都被徵調去興建國家工程和當兵打仗。

——韓昇:《隋朝滅亡的經濟原因》

材料十四 隋煬帝窮兵黷武,頻繁發動對外戰爭……連續發動了三次對高麗的大規模戰爭。

——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

材料十五 隋朝統治階級內部始終矛盾重重,異己的割據分裂暗流時隱時現,他們只是懾於隋朝的高壓政策而表面順從,一有風吹草動,就要興風作浪,當他們眼見隋煬帝已經不行了,就紛紛起兵,以廢昏立明為旗號,把隋煬帝拋出去,在政治上換馬,以求重建地主階級的政權。

——韓昇:《論隋朝統治集團內部鬥爭對隋亡的影響》

教師設問:隋朝為什麼會滅亡?(參考答案:隋煬帝的暴政;統治階級內部不穩固,矛盾重重。)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隋煬帝統治時期苛暴的徭役、兵役,隋煬帝毫無節制地壓制壓迫勞動人民、抑制貴族地主,引起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和地主反抗,這是隋朝滅亡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還是隋朝統治階級內部埋藏着不安定因素,統治基礎很不穩固,這種缺陷是隋朝在強盛之際迅速走向滅亡的根本原因。

設計意圖

我們看問題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也不能只抓一點,不計其餘,要全面看問題。學生分析歷史問題往往是感性的、片面的。本部分設計主要是通過史料分析,提升學生全面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課堂小結

隋朝的統一結束了三國兩晉南北朝以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隋朝在政治、經濟及軍事等方面實行了一系列的舉措,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後來唐朝鼎盛時代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板書設計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一)大運河為何能開通

1.國家統一

2.經濟發展

3.人才濟濟

(二)大運河如何開通

1.開通的目的

2.大運河開通

3.開通的意義

(三)大運河開通致隋

1.隋朝滅亡

2.隋朝滅亡的原因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1.瞭解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的史實,知道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曆史上最大的

2.認識元朝的中央政權機構,掌握行省制度及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3.認識元朝在我國曆史發展中的貢獻

【學習重點】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響

【學習難點】認識到元朝對於擴大和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重要作用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________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 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曆史上________的。

2.元朝境內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展與 。

3.(1)由________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設樞密院負責全國的 事務;設 負責監察事務。

(2)地方:設置________,在行省之下,繼承前代的制度。“行省制度”在歷史上影響深遠。

4.(1)元朝在澎湖島設置了 ,負責管轄澎湖和________。

(2)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________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

5.(1)蒙古統治者早在進攻南宋的同時,就開始對 地區用兵和招降,吐蕃歸附後,蒙古統治者在西藏統計户口,設置驛站。

(2)元朝建立後,對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由________直接統轄。朝廷還在當地設置地方機構,任命官員徵收賦税,屯駐軍隊。

(3)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 區域。

二、合作探究

與前代相比,元中央政府與西藏的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元朝對西藏地區的有效管理,在中國國家的發展和民族關係發展史上有什麼重要的意義?

三、練習鞏固

1.它的版圖是我國曆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它”是( )

A.西漢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2.元朝在中央設立了中書省、樞密院和御史台,這些機構的職能分別是( )

A.行政 軍事 監察 B.行政 外交 軍事

C.財政 監察 外交 D.財政 軍事 監察

3.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源於( )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清朝的軍機處

4.元朝時,專門負責管理藏族地區行政事務的機構是( )

A.中書省 B.行中書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檢司

5.史料記載,1279年,我國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對國家領土測繪過程中,黃巖島就是其中的一個測繪點。這表明( )

A.黃巖島等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B.當時中國元朝的皇帝是成吉思汗

C.蒙古族比漢族強大

D.元代疆域比唐代更加遼闊

6.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元史?地理志》記載元朝的疆域“漢、唐極盛之際,有不及焉”,元朝的版圖在我國曆史上是最大的。元朝在地方設“行中書省”,派遣官吏,徵收賦税,進行有效的統治。西藏、中國台灣等地區亦都處在中央王朝管轄之下。

(1)以上材料記載的是元朝的什麼制度?實行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麼?

(2)元朝分別設立了什麼機構來對西藏、中國台灣進行管轄?

四、課後反思

參考答案:

一、1.元朝 統一 最大 2.融合 3.(1)中書省 軍事 御史台(2)行省 4.(1)澎湖巡檢司 琉球(2)中國台灣 5.(1)西藏(2)宣政院(3)地方行政

二、西藏正式成為元朝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三、1.D 2.A 3.C 4.C 5.A

6.(1)行省制度。元朝的疆域遼闊,為了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2) 宣政院;澎湖巡檢司。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 篇7

1.學習怎樣圍繞中心選擇作文材料。

2.學習圍繞中心取捨材料的方法。

一、導入新課:

寫作的材料源自生活。生活中的各類人物、各種事情,都可以作為我們寫作的素材。怎樣選擇寫作素材呢?今天,我們將進行這方面的訓練。

寫作指導:

閲讀寫作指導,歸納選材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

1.選擇生活中真實的材料,最好是自己的親身經歷。

2.要圍繞中心選材。跟中心無關的,捨棄不用;跟中心相關的也要分清主次,選取其中最有利於表現中心的材料作為重點展開,其他可以略寫。

3.此外,還要注意材料的新穎。

作文一、學會選材

圍繞你熟悉的某條街道寫篇作文,你打算怎樣選材?

寫作提示:

1.可以為你熟悉的街道做素描,要注意選取能反映街道特點(清幽、熱鬧、環境優美、有地方特色等)的事物作為材料,如街道的環境、兩旁的建築、街上的行人等。

2.也可以記敍在這條街道上發生的事,記事時要寫出街道的特色,展現事情發生的環境,這樣才不會跑題。

3.要注意材料的真實、新穎,敍述或描寫要生動、有趣。

作文二、曬曬我們班的“牛人”

寫作提示:

1.可以只寫一位“牛人”,選取最能表現其“牛”的材料,突出其特點;如果這個人很多方面都“牛”,就要注意分清主次、詳略,合理安排。也可以寫幾位“牛人”,每位牛人只寫一件事,但要突出他們各自不同的特點。

2.語言可以詼諧、幽默一些,甚至帶點兒調侃的味道,這樣會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例文欣賞:

曬曬我們班的“牛人”

高手出武林,“牛人”在我班。説起我們班的牛人們,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沒有人不豎大拇指。哈!説得那麼神,你可能也不信,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他們吧!

風一般的人物劉玉

劉玉,盡職盡責,她可是我們班的班長。班長事務繁忙,每天爬上跑下,不是開會就是有事兒,一天不知上上下下多少回呢!“咚咚咚咚……”你聽,劉玉開完會剛回來。只見她從我身旁飛回她的座位,然後一陣涼爽的清風從我耳邊拂過,每天都能享受這種清風,真是愜意啊!不過可真是苦了劉玉。所以嘛説她是風一般的人物,可一點都沒錯。

開心果丁文皓

每個班都少不了一個幽默搞笑的人物,給我們班送來歡樂的人是誰呢?你瞧,她來了。幾個同學嘻嘻哈哈地圍在她身旁,嘴裏嘟囔着什麼。“在聊什麼?”我也湊了上去。“猜謎語呢,你也來吧!嗯!什麼情況下,0大於2,2大於5,5大於0?”0大於2,2大於5,5大於0?“當然是在錯的時候嘍!哈哈,我一定是對的。”我不假思索,直截了當。

“No,no,no,no,no,no……錯啦,再好好想想。”5大於0對了,0大於2,2大於5?這怎麼可能?一番冥思苦想之後,丁文皓終於公佈答案了:“答案是,此處省略幾個字。”“啊!你就別賣關子了,話可不能説一半,能急死人的!”經過一番軟磨硬泡後,終於知道答案了,原來是在石頭剪刀布的時候啊,“怎麼早沒想到呢?”“你們可真是,哎!説你們什麼好呢?算啦!本小姐大人不記小人過,看在我們是同學的份上,就……”還沒等丁文皓説完,一場追逐戰就已經展開了,一圈又一圈,終於跑不動了,幾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哈哈大笑起來。正因為多了這麼一個“開心果”,我們的學校生活才會更多姿多彩。

“書迷”楊黎明

説起“書迷”,那可是我們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人物,他就是楊黎明,一個白白胖胖的帥氣男生。因為他喜好讀書的程度讓人驚訝,只要一提到看書,他就兩眼放光,好像自己就是為看書而生的。

他讀起書來專心致志如入無人之境,好像根本不受別人干擾,甚至會鬧出許多笑話。一次下午放學,由於最後一節是自習課,他做完作業便拿出《橡樹上的逃亡》看了起來,下課了也渾然不知,結果大家收拾完書包下去時,他的同桌才發現他還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地看着書,叫了他幾聲沒反應,於是推了他一下,沒想到他竟然大聲地叫道:“你別欺人太甚,喬密西!”嚇得他的同桌一下子愣住了,這時他才發現自己迷到故事情節中了,連聲向同桌説“對不起”。急急忙忙收拾好書包離開教室出門等車,等車時他拿起書又看了起來,公汽走了他仍然站在原地,同學們大聲地喊他,他才回過神。

由於他愛讀書,知識越來越淵博,成了大家十分佩服和喜愛的“才子”。

怎麼樣,我們班身懷絕技的同學們“牛”不“牛”?

【點評】本文選擇班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人物:班長劉玉、開心果丁文皓、“書迷”楊黎明,用典型事例突出了“牛人”的突出特點,人物形象鮮明,語言活潑。

作文三、我的一天

寫作提示:

1.可以寫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天,圍繞“特殊”選擇恰當的材料,注意材料的新穎;也可以寫平平常常的一天,但要寫出你生活的特點以及你對平凡生活的獨特感受,選擇的材料應真實、可信。

2.寫作時要突出重點,不能讓材料遊離中心,或把文章寫成流水賬。為了便於把握,可以先列出提綱。

3.可以運用多種表現手法,着力展現需要突出的部分;與要展現的生活特點沒有緊密關係的部分,可以用概括式的描述。

例文欣賞:

我的一天

今天是文學社團的最後一次户外活動。也許是老天爺想給我們畫上一個圓滿的記號,於是讓這一天多姿多彩。

當我們懷揣着興奮的心情來到集合地點時,卻發現天空是灰濛濛的。唉!今天我們計劃要爬毛公山,千萬不要下雨啊!我們都在心裏默默祈禱。可惜,天公不作美,車到半路的時候下起了大雨。坐在車裏的我真的有點怨恨老天的無情,我們好好的計劃眼看就要泡湯了。此時的我,忽然想起古人的一句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現在只能這樣安慰自己了。

由於大雨一直沒有停下,我們只好改變原先的計劃,先進行下一個項目:野炊、親手做飯。這對於我們來説可是個難題啊。不要説做飯,估計我們這幫獨生子女進廚房的都很少。我們隊的幾個女生自告奮勇去做飯,可是到了鍋前就亂了陣腳。“先加點鹽,快點啊!”“鍋要用油過一遍啊!”“雞蛋,雞蛋哪去了?”那場面真的好像是一堆實習醫生在手忙腳亂地搶救病人一樣,心急火燎卻不知先幹哪一樣。經過了30分鐘的“戰鬥”,三道菜終於出鍋了:西紅柿只切成了塊,雞蛋太多了;油菜有點生,味太淡……呵呵,問題是數不勝數。不過隊友們吃得還是津津有味的,畢竟是一起做的飯啊!不過不能高興得太早,辛苦可在後面等着呢!

吃罷午飯老天終於露出了笑臉:雨停了,此時已是晴空萬里。我們坐上車,浩浩蕩蕩向着毛公山進軍。

本以為我們會勢如破竹,順利到達山頂。誰知因為上午剛剛下過雨,山路上是一片泥濘,道路很不好走,怕摔倒我們爬山的速度比較慢,大概這就是在“勞其筋骨”吧!

終於,我們大隊人馬全部到達了山頂。雖然也有人掉隊,卻都頑強地趕了上來。站在山頂,遙望山下螞蟻大小的人羣,不由得感歎:“無限風光在險峯”啊!

如果説這一天僅僅是吃苦受累,就沒有什麼意思了。最後當然要“happy”一下嘍!

我們來到了葡萄園。眼前盡是又大又甜的葡萄,每個人都能吃上一大把。不一會兒,桌子上、地上就全是葡萄皮了。有些隊友還順便買了幾斤,準備帶回家和家人一起享用這新鮮的葡萄。

這一天,有期待、有焦慮、有辛苦、有快樂。真可謂有苦才有甜,先苦後甜也!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並運用寫出人物鮮明個性的方法。

2.人物描寫的方法及運用。

3.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方法

討論法和演練法;寫作--修改--點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先請學生做個小遊戲。猜猜他是誰?有這樣一個人,個子不高不矮,有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頭上戴了一頂青色帽子,走起路來搖搖晃晃。(不知)又有這樣一個人,黑臉短毛,長嘴大耳,圓身肥肚,提一柄九齒釘耙。(豬八戒)為什麼?

--有代表性,寫出了他最典型的特徵:大耳,圓身肥肚,提一柄九齒釘耙。

二、寫作指導

如何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

1.寫好肖像,以形傳神:寫肖像,一定要學會刻畫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户,透過這個窗户,可以窺視人物內心的種.種變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畫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中最傳神的特點表現出來,使人物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2.寫好心理,傾訴心聲: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離不開內心世界的描寫。可以直接寫人物的內心活動,寫人物怎麼想,怎麼感覺;也可以間接地藉助人物的外部表現,如語言、動作、肖像,來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

3.寫好行動,扣住細節,形神兼備: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體表現。行動描寫生動,能達到形神兼備的佳境。寫人物切忌空洞地敍説,要讓人物自己的言行來表現自己的性格特點。

4.寫好環境,以景寫人:因為人物的言談舉止、神情心態只有在特定的環境中,才具有表現個性的意義。

作文一:我的好朋友

寫作提示:

1.要寫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氣質。當然,也不排斥對他進行外貌、動作、語言等的描寫,這些方法運用得好,也可以有效突顯人物的精神氣質。

2.可以敍述你和他相處的時光、共同經歷的事情,在描寫和敍述中展現他的性格品質。

例文欣賞:

我的好朋友(片斷)

在我眾多朋友中,她是最真的一個。

我戲稱她為“黑煞女金剛”。一女生,虎背熊腰,打人基本靠腳,講話基本靠吼,再加上天生像掉進過煤堆一樣,和我站一塊就是“黑白無常”,不給她取這外號我怕上帝不允許。

我時常提醒她:“你跟我講話時注意點形象行不?你也要淑女一點嘛。”她居然回答我:“跟你説話不能注意形象,那樣有損我的形象。”我回擊道:“你有啥形象?一個學過跆拳道的‘黑煞女金剛’,您老人家能不能照顧一下我的淑女形象?”她眼睛都沒眨一下就一口答應了:“行。”結果,她逢人便叫我“淑女”,搞得我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後來她拍着我的肩膀説:“做人要真實,這樣才有魅力。”我忙點頭,立馬把我的肩膀從她的“熊掌”下解脱出來。

她總是這樣坦坦蕩蕩,因此擁有極好的人緣,連老師都説“這孩子,真性情!”説實話,我很欣賞她,也很佩服她,因為在時光的和絃中保持真實的自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點評】文章情感誠摯,作者運用了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錯落有致地表現人物個性,既使人物特徵鮮明,形象生動,真實可感,也彰顯出人物獨特的魅力。

作文二:爭論

寫作提示:

1.設置場景和爭論點,回憶爭論時人們的動作、語言、神態,抓住人們的不同精神氣質和個性展開描摹。

2.可以通過對比、襯托等手法來刻畫人物,寫出他們在爭吵中的不同表現。

3.不妨深入人物內心,想象他的心理,嘗試進行心理描寫。

例文欣賞:

爭論

我的家十分温馨。但爸爸媽媽的性格各不相同,總喜歡時不時地頂幾句話。

前不久,又發生了一件事。那天晚上,媽媽四處找銀行存摺,直到把家翻了個底朝天,存摺仍不見蹤影,媽媽眉頭緊鎖,手託着下巴,想了一會兒,像名偵探柯南一樣,去詢問“嫌疑犯”爸爸。

爸爸正躲在他的安樂窩--沙發上看電視,看得眉開眼笑。眼前突然變出了氣勢洶洶的媽媽:“喂!存摺呢?”爸爸嚇得全身顫抖,不敢去看媽媽,閉上眼睛大喊:“冤枉啊!你什麼時候看見我碰過你的東西啦?”一句話如同汽油澆在熊熊烈火之上,氣得媽媽紅潤的臉都綠了,眼睛裏噴射的怒火灼灼傷人:“哼!那你説在哪?難不成長翅膀飛了?”説完,又怒氣衝衝地去房間找存摺。我一人可憐巴巴地縮在角落,眼睜睜地看着這出“悲劇”上演,卻無能為力,心裏像有千萬根針在刺一樣痛。爸爸望着亂七八糟的房間,傳來刺耳的乒乒乓乓的聲音,無奈地長歎了一口氣。

突然,房間裏傳出一聲驚喜的叫喊:“快來看,在這兒!”我和爸爸互相看了看,百米衝刺似的進了房間。只見媽媽手裏拿着存摺,欣喜若狂,眉毛好似彎彎的月牙,眼睛裏的怒火被大水平息了,嘴角漾起一絲笑容。我本以為一場風波即將結束,正在感謝“知情”的存摺從天而降,卻沒料到還有一場更大的風波等着我們。只見爸爸一個箭步衝上去奪過媽媽手中的一個包,小心翼翼地放回抽屜藏好。他長長地舒了口氣,轉過身對媽媽説:“你別亂動這個包,裏面有我一生的心血呢!”剛剛滅掉的火又燃燒起來,媽媽的火氣又上來了,變成了兇猛的獅子,扭過頭去,一臉的不屑:“都是一家人,我能把你的證書怎麼樣?燒了?”爸爸四下瞧瞧,故意壓低聲調:“那可不一定!”天哪!這兩個人是怎麼了?頭腦發高燒了呀?句句針鋒相對,雞毛蒜皮的事用得着這樣大動干戈嗎?這時,他倆尷尬地相對着,誰也不肯先認錯。空氣幾乎停止流動,令人窒息,我受不了了,站了出來:“別再鬧了。都是一家人,想弄丟東西都難。整天疑神疑鬼的,累不累?快去看,有好看的電視劇!”

爸爸媽媽又坐在一起看電視了。一場爭論終於結束了,還是平靜好!希望永遠不要再有這樣的“家庭風波”了!

【點評】本文敍寫爸爸媽媽兩場爭論,着力表現爭論的動作、語言、神態,讓讀者看到一個急性子、火爆脾氣的媽媽,一個能忍讓有時又不服輸的爸爸,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作文三:這樣的人讓我________

寫作提示:

1.先補全題目。填寫一個能體現自己情感態度的詞語。

2.“這樣的人”可以是你熟悉的人,比如你的同學、鄰居,也可以是陌生的人,比如路人、新聞報道中的人;可以是某個具體的人,也可以是某一類人。

3.“這樣的人”應該是具有某種精神品質,或代表某種風氣的人。要着眼於個性、品質去描寫,寫出你的情感傾向。

例文欣賞:

這樣的人讓我難忘

這樣一個深秋,天暗得早。

小路上沒有霓虹,只有廣闊夜空中一彎清冷的月亮散發着幽幽的光,只有一陣冷風吹過,飄下滿地的落葉,與風一同在街邊旋轉着。

我就這樣一直走着,一直低着頭走着。直到我感覺到一絲微弱的亮光照亮了路,才緩緩抬起頭來。前面是一個模糊的身影,佝僂着。他背對着我,正咳得厲害,旁邊是一個比他大得多的地瓜爐子,火膛裏閃着紅光,上面用厚厚的花格子布捂得嚴嚴實實。等我走近了,那人才長舒了一口氣,慢悠悠地轉過身來。

微弱的光下,他灰白色的頭髮稀疏而且亂七八糟,有點像鳥窩裏的乾草。溝壑縱橫的一張臉,黑黝黝的。下面是麻稈兒一般粗細的兩條腿。

老人見我看他,也就盯着我,乾裂的嘴脣動了動,忽然咧開嘴樂了:“同學,買地瓜不?”一口方言,聽起來很温暖,我點點頭,老人掀開花布,一股香甜的氣息撲面而來。我看看四周,不禁好奇地問他為何要在這樣一個偏僻的地方賣東西,他只是麻利地稱着東西,笑而不答。

直到有一天,我回來的稍晚了一些,遠遠地看到一個髒兮兮的小孩站在老頭的面前,仰頭望着老人從爐子裏挑出兩個最大的地瓜遞給他,小孩用衣服兜着冒着熱氣的地瓜飛快地跑向一個黑暗的角落,那裏隱約躺着一個女人。

就在這一瞬間,我終於明白了老人那日的笑而不答……

這個在我成長中最難忘的人用實際行動告訴我:生活有時也需要那麼一點人情味,好讓人們感到親人以外的温暖。如果只有一味的冷漠,又怎能叫做生活呢?

花落花開間,又過了幾年。還是這樣一個深秋,還是那個熟悉的角落,卻再也聞不到地瓜的香甜,那對耐人尋味的母子不知從何時起,也不見了蹤影,但多年前的那個佝僂的瘦小身影,那一口温暖的地方口音,還有一顆善良的心卻讓我難忘。

現在,心中的這些記憶,即使在清冷陰寒的深秋,也仍會散發出絲絲温暖。

【點評】本文寫了一個賣地瓜的老人熱心幫助一對母子的故事,突出了老人的善良,表現出人性的温暖。環境描寫能襯托人物的精神品質及作者感受。首尾照應,結構安排巧妙。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 篇9

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它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之中,與其它各育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起着主導作用。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加強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使學生能順利完成由國小到國中的過渡,並很快適應中學生活。

二、工作目標

結合學校及政教處的工作計劃,爭創有特色的班集體。努力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髮揮自己的潛能。緊抓學生思想工作不放,緊抓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不放,要求學生在學好做人的前提下,提高成績。

三、方法措施

根據我班特點,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樹理想、轉變學習態度:把“要學習”轉變為“我要學”。通過開展主題班會,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而七年級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階段,只有重視其學習過程,才可能實現理想,轉變學習態度,明確努力方向。

(二)、鼓舞學生樹立信心:利用班會對學生進行教育,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信心,戰勝困難。

(三)、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班主任要關心學生各科的均衡發展,引導他們不斷加強薄弱學科,不要出現偏科現象。班主任應顧全大局,同科任老師配合。監督學生多下功夫,並要求學生各科兼顧,不放棄任何一科,形成一種以班主任、科任教師、家長強強聯手、協同作戰、齊抓共管、全面提高的局面。

(四)、加強班級管理,注意常規。一切從細節入手,不放棄常規管理,讓學生全面發展。

(五)、嚴抓紀律,並做好思想工作。對行為習慣較差的學生,多談心,及時鼓勵,讓其不擾亂課堂的前提下,盡力學,不放棄。對優生會需要多關心和鼓勵,調節心態,以競爭精神去拼搏,拋開一切雜念。力求:強科爭優勢、弱科保底線。

(六)、加強與家長聯繫。出現問題好及時溝通,共商對策,使其達到齊抓共管。

總之,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要多方面的管理,因材施教,提高我們的德育教育的管理水平,這樣才能培養出二十一世紀有用之材。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 篇10

1.通過本次習作指導,教會學生“表現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方法。

2.體會細節描寫對於塑造人物的特殊表達效果。

3.培養學生養成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善於積累的習慣,並鼓勵學生將觀察到的信息有創意地表達出來。

1.教會學生“抓住細節描寫人物”的方法。

2.有創意地表達,通過恰當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反映人物個性。

導入寫作文題展示寫作指導思路點撥佳作示範

1課時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走在大街上,人們步履匆匆,擦肩而過,一張張鮮活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們的面前閃過。那麼如何將一張張表情各異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恆的一瞬呢?畫家可以用顏料去畫,攝影師可以用相機去拍,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筆去描繪。俗語説:“畫龍畫虎難畫骨。”意思是説,無論畫人還是畫虎,要畫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較容易的,但要畫出虎和人的內在精神卻不太容易。那麼,如何才能將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呢?

[設計意圖] 寫出人物的精神,激發學生的興趣,知道觀察人物要抓住特徵,導入新課。

以“我的好朋友”為題,寫一篇以記人為主的文章,不少於200字。

一、抓住典型細節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

細節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緻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的描寫之中。細節,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現對象的富有特色的細枝末節。它是記敍文情節的基本構成單位。細節描寫中,主要抓住肖像、心理、動作、語言、神態細節進行描述。

1.肖像細節描寫。

照片激趣:你覺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麼?你為什麼認為是這樣的?

〔明確〕 肖像描寫的作用不止在於畫出這個人的外部面貌,更是為了以形傳神,通過人物的外部特徵揭示性格特點(表現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際遇)。

課文範例:(作家筆下人物猜測)

(1)外貌描寫

黃裏帶白的臉,瘦得教人擔心;頭上直豎着寸把長的頭髮;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的鬍鬚;左手捏着一支黃色煙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了。

〔明確〕 魯迅 身體瘦弱、精神矍鑠、意志頑強。

(2)她微笑的時候,那黑得像黑櫻桃的眼珠兒睜得圓圓的,閃出一種難以形容的愉快的光芒,在笑容裏,快活地露出堅固的雪白的牙齒。雖然黑黑的,兩頰有許多皺紋,但整個面孔仍然顯得年輕,明朗。

〔明確〕 外祖母 開朗的性格,年輕、明朗的心態。

〔明確〕 成功的肖像描寫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鑰匙。

2.語言細節描寫。

老舍説:“對話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等的自我介紹。”語言描寫是對人物獨白和對話的描寫,俗話説言如其人,又説言為心聲,什麼人説什麼話。我們也常説,對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説的就是一個人的語言能夠反映一個人的精神世界。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3.行動細節描寫。

行動描寫是表現人物的重要手段,能夠淋漓盡致地展示個性形象,而且引人入勝。年輕人之所以喜歡看武打小説,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動作吸引人。《水滸》中的主要人物性格各異,主要是作者對他們進行了各具特點的行動描寫。

4.心理細節描寫。

心理活動能夠反映人物的性格,能夠把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在讀者面前。要設身處地地推測人物的內心所想,把自己當作具有所寫人物的個性特徵的“他”。只有把人物的心理活動寫得細膩而真切、生動而傳神,才能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示例:整個晚上,女孩都在想着向家裏要錢的事兒。最終,女孩也沒提要買黃紗巾的事,併發誓永遠不提這件事。家裏不富裕,女孩知道。“孩子,送給你吧,收下,你圍上它肯定好看。”女孩一愣,“不能!那樣我會很難受,比得不到它還難受。”女孩跑開了。

小組內交流體會感受。

正是惟妙惟肖的心理描寫,讓我們看到了兩顆美麗心靈的跳動,感到了一種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互相撫慰的温馨之情。

二、藉助一些寫作手法加以突出、強調

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

聯想、想象、象徵(託物言志)、比較、對比、襯托、反襯、烘托、以小見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筆和鋪墊、前後照應(呼應)、正面(側面)描寫、抑揚(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1.對比。把兩種對應的事物對照比較,使形象更鮮明,感受更強烈。

(1)運用對比手法描寫人物,刻畫性格。

如契訶夫的《變色龍》,寫警官奧楚蔑洛夫在處理一隻狗咬傷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態度在頃刻間變了四次,反覆再三,前後判若兩人。這裏通過主人公自己前後不同態度的對比,鮮明地刻畫了其“變色龍”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過菲利浦夫婦對於勒態度前後不同的對比,揭示出他們自私、庸俗、貪婪、冷酷的性格特徵;再如《故鄉》裏中年閏土和少年閏土的對比;再如《范進中舉》中胡屠户對范進中舉前後態度的對比。

(2)運用對比手法,描摹景物,抒發感情。

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前邊描寫了百草園景色,這是一片生機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躍然紙上,這裏的景物描寫與充滿枯燥乏味氣息的“三味書屋”形成了鮮明對比,“我”對“三味書屋”的厭倦之情也自然流露出來。

2.襯托。以一些次要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與對比一起運用。人們常説的“萬綠叢中一點紅”“眾星捧月”,就是襯托。

(1)用其他人物襯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愛國青年”的無理挑釁來反襯藤野先生的正直熱忱、毫無民族偏見;《花的話》中用月下比美的眾花來對比襯托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二月蘭;再如《愛蓮説》。

(2)用景物描寫來襯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義。如《故鄉》開頭描繪了荒涼蕭索的村景,十分貼切地襯托了“我”的悲涼心情。

3.鋪墊。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現之前,對環境、情緒、氣氛等所做的描寫,藉以造成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藝術效果。

如《荔枝蜜》採用了層層鋪墊的寫法。寫荔枝林的茂盛,是為蜜蜂提供一個很好的生活環境;寫荔枝蜜的甜香,是為下文讚頌蜜蜂做鋪墊;寫蜜蜂的辛勞,又是為讚頌勞動人民做鋪墊。

再如《麥琪的禮物》中插敍了對德拉的頭髮、傑姆的金錶的敍寫,為後文寫傑姆夫婦毅然捨棄如此珍貴、心愛的東西做鋪墊,以凸現雙方深摯的愛情。

4.伏筆、照應。

(1)伏筆,實際上是一種交代,對將要出現的事件作暗示,為情節發展做鋪墊。埋下伏筆後,後邊一定要有照應。

如《故鄉》中,“我”剛回到故鄉時,母親説:“還有閏土,他每到我家來時,總問起你,很想見你一面。我已經將你到家的大約日期通知他,他也許就要來了。”這是一處伏筆,不僅點明瞭閏土和“我”的關係,而且暗示“我”將要與閏土見面,使後面閏土的出場十分自然。

(2)照應,是文章前後內容上的關照呼應。方式主要有與伏筆照應、與開頭或題目照應、反覆照應等。照應得好,可使文章結構嚴謹細密,主題更加鮮明強烈。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寫“背影”,三次寫“流淚”,反覆照應,感情抒發一次比一次強烈,滾滾熱淚既表達了兒子的情感,又襯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這篇文章是情與淚的結晶!

5.象徵。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體事物來表現,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達的意思更為含蓄、深刻,即“寓理於物”。

如冰心的《小橘燈》中的小橘燈象徵着光明和勝利,象徵着小姑娘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

如茅盾的《白楊禮讚》,細緻描寫了黃土高原上白楊樹枝幹筆直、葉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現了它的倔強、挺立、不屈不撓,從而象徵了華北農民質樸、嚴肅、堅強不屈、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再如高爾基的散文詩《海燕》,用象徵手法構思全文,賦予高傲飛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驅者的象徵意義,使作品意義更深遠。

6.誇張。一種故意“言過其實”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形象,強化感情。

如《三國演義》中寫張飛的肖像:“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這種誇張的描寫,突出了張飛粗直勇猛的特點。

再如童話《皇帝的新裝》中對皇帝形象的塑造,也採用了誇張手法,辛辣地諷刺了統治階級的愚蠢。

另外,記敍文中常用的表現手法還有懸念手法(《棗核》)、抑揚手法(《荔枝蜜》)等,使文章情節曲折有致,引人入勝。

三、藉助一些抒情議論的句子,對人物的精神品質作點睛式的概括

1.記敍文中的議論

記敍文中的議論,就是作者在記敍文中對所記敍的事物發表的意見、主張或看法。在記敍文中恰當地使用議論,可以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使感性的知識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題更加鮮明、深刻。以下從三個方面具體談一談它們的作用。

(1)議論在記敍文的開頭的作用。

這種議論起着總領全文、點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2)議論在記敍文的結尾的作用。

這種議論一般是深化文章的主題思想,點明和加深所敍之事的意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如果去掉後一部分的議論,文章的主題就得不到深化,中心就得不到明確,更表現不出“我”從中悟出的生活哲理。

再如《説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結尾説: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這兩句議論就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有的議論用在記敍文的結尾,是為了呼應開頭,使文章結構嚴謹。

有的議論用在記敍文的結尾,既是對全文的總結,發出號召,又是點明或深化中心思想。如《第一次真好》。

(3)議論在記敍文中間的作用。

記敍文以記敍為主,然而若能在記敍中恰當地穿插議論,會使文章錦上添花。

如《行道樹》全文中穿插了不少議論,自然地引發了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對奉獻精神的禮讚。

在記敍文的段與段中間穿插議論,起着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如《説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做了再説,做了不説,這僅是聞一多先生的一個方面,--作為學者的方面。

聞一多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作為革命家的方面。

這個方面,情況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這段文字就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抒情在記敍文中的作用

(1)抒情用在寫人、敍事、寫景散文的開頭,能使文章充滿抒情色彩。

(2)在記敍、描寫中穿插幾點抒情,有助於理解、理清作品的思路,增強文章意藴。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春》的結尾部分: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

情感的表達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即不加掩飾,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往往要化虛為實,不言情而言他,卻又處處含情,隱而不發,在字裏行間真情流動,往往有動人的藝術效果,這樣的感情也往往更為真摯動人。

以“我的好朋友”為例,進行思路點撥。

第一:首先確定好朋友的性格、精神或氣質,運用議論的語句加以概括。

第二:抓住人物的典型細節來表現人物的特徵。人物肖像必須符合年齡、性格特徵,典型事例必須體現精神品質。要選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與性格的特徵,捕捉最能表現人物內心情感與個性特徵的瞬間畫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第三:精選寫作手法,表現人物的思想本質和性格特徵。

1.善用修辭。如果能適當運用一些形容詞、確切的比喻和適當的誇張來寫人物,會使人物更鮮明生動。

2.正、側面描寫相結合。

例如:小菊今年已經十四歲了,但是她的身體長得不高,手臂依然那麼細小,顴骨照舊凸出,十個指頭像細細的竹枝,彷彿一扭就會斷似的;因為她十分消瘦,所以看起來她的身體輕飄飄的。

3.對比(環境背景)。

例如:少年閏土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我”第一次和他見面,閏土“正在廚房裏,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二十年後,“我”回到故鄉,再見閏土時,他“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縮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這便是少年閨土和中年閏土的對比,有了對比,人物的各種特點便更加鮮明。

4.先抑後揚。

舉例:先寫朋友是如何令你煩惱,而後通過某件事突然讓你明白朋友的熱心腸等。

這樣的人讓我尊敬

高尚,是支持人生的力量!是堅守承諾的信念!是人性的基石!我覺得我的奶奶就擁有這些美好品質。她助人為樂、與人為善、對人友好!(議論總領全文,點明中心,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質)

我的奶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她有一頭花白的頭髮,烏黑的眉毛下面是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個不高,身體微胖。她總是忙忙碌碌,不是餵雞就是澆樹,一刻也不休息。(外貌描寫符合農民的特徵,反映人物的樸實。)

奶奶家屋後有幾棵杏數,杏子熟時她總是把杏摘下來很熱情地送給鄰居吃,所以鄰里關係很好。(典型的生活細節反映奶奶“與人友善”。)有一年冬天,我到奶奶家去玩,奶奶正織着一件毛衣。我想奶奶的毛衣並不少,為什麼還要織毛衣呢?一問我才知道原來奶奶在為鄰居織毛衣。奶奶説:“鄰居小芳要去讀大學啦!親手織一件毛衣送她!禮輕情意重嗎!乖孫女,你也要好好學習,奶奶也給你織一件!”奶奶織完毛衣後又往袖子裏塞了三百塊錢,説,“鄰居家挺困難的,供個孩子上學不容易。這錢希望能幫上一點忙!”這就是我的奶奶,樂於助人的好奶奶。(此段詳略得當,反映奶奶助人為樂、與人友善的品質,照應第一自然段。)

奶奶很“小氣”,媽媽給她買的新衣服她捨不得穿,買的新助聽器她捨不得戴,買的新手機她捨不得用。奶奶還總説:“我一個鄉下老太太還用什麼新手機?”奶奶的衣服褲子壞了她也捨不得扔。奶奶也很“大方”。四川地震時奶奶把平時省吃儉用攢下的30000塊錢全捐啦,這雖然不是一個大數字,但對奶奶來講,多捐一塊錢,都能挽救一個生命!奶奶還經常捐錢給福利院,她説:“孩子就是祖國的花朵,要精心培育這些花朵!”還有一次,鄉村修路,村長讓能出錢的出錢,能出力的出力。奶奶不僅捐錢,還號召年輕的小夥子為鄉村出力,這樣大的工程竟然只用一個月就修好啦!大家樂得合不攏嘴!村長給奶奶頒發了“最勤勞村民”的錦旗。奶奶卻説:“這是我應該做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家鄉做出貢獻!”這樣樸素的話卻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奶奶,我該有多麼愛您哪!(此段運用對比的手法,讚揚了奶奶對自己勤儉節約、對社會對他人卻慷慨大方的優秀品質,有力地表現了中心。)

奶奶,你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但愛家鄉、樂於助人的精神多麼感人!我愛我的奶奶!(直接抒情,對奶奶骨子裏的優秀品質進行讚美,並表明奶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深化了中心。)

【點評】本文優點之一,入題簡潔。第一句話就直奔人物品質,從助人為樂、與人為善、對人友好三個方面高度概括了人物的品質。

優點之二,圍繞中心選材,人物特點非常鮮明。小作者圍繞奶奶為升學的鄰居小芳、為四川地震、為家鄉修路所給予的温暖與支持等幾件事,反映了人物的優秀品質。

優點之三,運用典型的肖像、語言、動作描寫,體現了人物的優秀品質,符合人物的性格特點。

優點之四,運用對比手法描寫人物、刻畫性格,使形象更鮮明,感受更強烈。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 篇11

一、學生基本情況

七年級學生都是剛入學的新生,剛步入國中,沒有生物知識的基礎.這更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從學習情況來看,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厭學情緒比較普遍,應付學習,整體學習成績比較差;但也有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

二、教育教學目標:

(1)瞭解人類與生物圈之間的關係,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2)樂於探索生命的奧祕,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3)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4)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衞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5)初步獲得生物圈中人類的起源與發展的基本知識。

(6)獲得有關人體結構功能、生理以及衞生保健的知識,促進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7)知道生物科學技術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及可能產生的影響。

三、教育教學措施:

1、精心設計導語,通過生動的語言,藉助情感教育,激發學習興趣。

2、做好演示實驗,完成學生實驗,達到培養學生能力之目的。

3、把錄音、錄像、投影、幻燈、多煤體等教學手段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

4、在語言、板書和操作等方面達到規範、準確和熟練。

對學生實驗能力的要求,主要有:

(1)正確使用常用的工具和儀器,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

(2)培養學生收集、利用課內外的圖文資料設計實驗的能力。

四、教學設想:

1、鼓勵學生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2、打破課堂內外的約束,有計劃地安排必要的調查、訪問、參觀等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的活動,保證活動的落實,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分工合作、交流。

3、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

4.上好探究活動課和課外活動課,讓學生把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同時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5.對學生嚴格要求,課前認真預習,課上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課後認真複習,爭取把當天學習的知識消化.佈置的作業及時認真完成。

6.每個單元測驗一次,隨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7.期末認真組織學生複習,爭取在期考中取得好成績。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 篇12

【導學目標】

1.初步瞭解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兩種抒情方式的特點。

2.藉助課文文本,分析兩種抒情方式在適用範圍、表達效果上的不同之處。

3.通過寫前指導和寫後修改,學會運用恰當的方式抒發感情。

【課時計劃】

2課時

教法指導:

1.學生帶着導學目標,認真閲讀教材及名師導航材料進行自學,教師適時舉例點撥,為實踐寫作奠定基礎。

2.學生利用名師導航中的方法指導進行實戰寫作。

3.小組交流,組內批改,推薦優秀作品全班展示。

4.班內交流,教師點評,指出共性問題。

5.學生自主修改。

6.教師批閲。

學法指導:

敍事六要素

第一要素是時間,年、月、日、時寫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點,要寫環境和住處;

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寫人物是糊塗;

第四要素是原因,為何發生找原因;

第五要素是經過,來龍去脈寫清楚;

第六要素是結果,交代結局別含糊。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抒情是記敍過程中對所記事物抒發感情。這種感情的抒發有兩種方式--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同學們生活中常説的“今天天氣真好啊!”“這件衣服真漂亮!”等等都運用了抒情的表達方式。下面讓我們更進一步瞭解抒情,學習如何選擇恰當的抒情方式。

自學互研 生成新知

步驟一 寫法指導 名師導航

【寫作要求】

1.寫片段作文時,選擇想要表現的情感,回憶自己產生這種情感的情境。

2.寫“愛”時,可以直接表達對某人某物的感情,也可以在寫景、敍事中滲透感情。

3.寫“煩惱”時,要把煩惱的事、為什麼煩惱寫清楚,還要寫出煩惱時的具體感受,讓人讀了以後能體會你的處境和心情。

4.作文寫完以後,可以和同學們互相交流。如果情感不夠動人,討論問題可能出現在什麼地方,然後作出相應的修改。

【技術點撥】

“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我們寫文章,總要表情達意,直接或間接地抒發和表露作者的感情,這就是抒情。恰當的抒情方式,猶如平湖中的一蓬綠荷,又如原野上的一樹桃花,往往可成為記敍中的一抹亮色,成為我們作文生輝的亮點。在寫作中,恰當地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並深化主題。

1.瞭解常用的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分為兩種: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記敍、描寫的基礎上,在感情達到熾熱的程度時,直截了當地把內心的感情抒發、傾吐出來。比如當我們看到波瀾壯闊的大海情不能自已時會説:“浩瀚兮,大海!”再比如魏巍在《我的老師》中直接抒發對老師的敬仰之情:“在一個孩子的眼睛裏,她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

間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滲透在敍述、描寫、議論中,感情同寫人、敍事、寫景、狀物融合在一起,這種感情的抒發是滲透在文章的字裏行間的。例如李大釗在《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中高聲呼喊:“一條浩浩蕩蕩的長江大河,有時流到很寬闊的境界,平原無際,一瀉萬里。有時流到很逼狹的境界……迴環曲折,極其險峻。民族生命的進程,其經歷亦復如是。”間接抒情的呈現形態是把情感和人、事、景、物融為一體,可表述為:記事抒情(融情於事)、借景抒情(融情於景)、託物言志(融情於物)、議論抒情(融情於理)等。

2.選擇恰當的抒情方式。在選擇抒情方式時,要注意恰當合理,主要原則為:①根據抒情的位置選擇抒情方式;②根據文章的內容選擇抒情的方式。

3.知曉抒情的主要技法。要更好地抒發情感,需注意敍述的方式,可從以下角度入手:①描摹人物;②細化動作;③細化景物。

步驟二 活學活用 實戰演練

(一)文題展示

以“我身邊的愛”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要説真話、抒真情,寫出真實感受。

2.字數在600字左右。

(二)明確題目

1.審話題立意。“愛”這個人人皆知、人人會説的話題,在審題方面難度較小,千萬不要想當然地動筆就寫。在選材上,可以讓思維發散開來,從多個角度考慮,我們愛的對象不僅包含父母、老師、親戚、同學、朋友,也包括動物、植物、家鄉、祖國、學校,還有希望工程、紅十字會、星火義工、保護動植物協會、保護海洋協會等機構。“愛”字是全文題眼,文章要圍繞“愛”字做文章,突出“愛”字的中心地位。

2.定對象抒情。先要確定寫作對象,然後仔細想一想你對他(她/它)懷有的感情,在寫作時,可以直接表達對某人某物的感情,也可以在寫景、敍事中滲透感情。

3.定文體作文。寫作形式上,應該根據已知的材料和自己的特長為文章選擇適當的形式。可以寫記敍文、小説、散文,寫時一定要有真情實感,表現“愛”的主旨,做到以情動人,不能故弄玄虛,無病呻吟。

步驟三 學習佳作 例文引路

我身邊的愛

劉敏

臨近國小畢業考試,感到自己時日無多,面對黑板上的倒計時數字從百位到十位再到個位,更有一種大禍臨頭的感覺。有時會想到放棄,但一想到自己身邊的愛,我會對自己説:不,永不放棄。

小六學習勞累,回到家,一股香氣撲鼻而來,誘我飛奔到廚房,看到媽媽正在煮魚湯,香菜被媽媽切得粉碎,撒在魚背上,香味更濃,正要喝時,“洗手了嗎?”媽媽笑着問我。

我趕緊去洗手,回來時,熱氣騰騰的魚湯已被媽媽盛起。我趴在桌子上,埋頭猛喝起來,有了這魚湯的滋潤,一身的疲勞也就消失了。

睡的真香呀!“咚咚咚!”唉!準又是爸爸來敲門了,我不情願地從牀上爬起,一看錶,呀!快遲到了。我趕緊去洗漱、吃早飯。“遲了吧,我去送你。”爸爸微笑着説。那笑容像冬天裏的陽光,暖洋洋的。我木然地點點頭。到了車站,上了車,爸爸站在車旁,對我説:“課堂上要認真聽講,抓住那45分鐘多學點啊!”我又點點頭。車啟動了,我説:“爸,你回去吧!”“沒事,沒事,別管我。”車一直向前行,我看到爸爸的身影越來越小,直到變成一個黑點。

我是家中的寵兒。家人都對我倍加關愛,尤其是爺爺。臨近畢業考試,爺爺給我買了很多補品。每天晚上,我在做作業時,爺爺會把補品端到我面前。有時,補品很難喝,我會向爺爺撒嬌:“爺爺,可不可以不喝?好苦。”爺爺笑笑:“怎麼能不喝呢?你要補一補。”沒辦法,我只好硬着頭皮灌進了肚裏,爺爺又笑了,笑得很燦爛。

我身邊的愛,讓我快樂成長。媽媽的愛,讓我精力充沛;爸爸的愛,讓我動力十足;爺爺的愛,讓我信心百倍……愛是一日三餐的熱氣,縈繞在家裏;愛是簡簡單單的叮嚀,印在心上;愛是各種各樣的補品,溶在身體裏。

【名師點評】面對考重點中學的壓力,考生一度想放棄,“但一想到自己身邊的愛,我會對自己説;不,永不放棄”,文章由此切入文題,直截了當,扣題準確。文章主體部分寫考生所感受到的愛;媽媽為自己燒出可口的飯菜,爸爸送自己去車站,爺爺給自己買了好多的補品……愛在身邊,讓“我”快樂成長。愛就是這麼的簡簡單單,卻讓考生銘記心頭。文章結構清晰自然,文筆靈動細膩,讀來備受一份愛的感染。

板書設計

學習抒情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描摹人物

細化動作

細化景物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驟一 寫法指導,名師導航。

步驟二 活學活用,實戰演練。

步驟三 學習佳作,例文引路。

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見學生用書。

課後反思 查漏補缺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

不足之處在於: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 篇13

教學目的:

1.瞭解作者,積累相關語言。

2.學習與運用略讀的方式,抓住閲讀重點,並讀出自己的心得。

3.學習葉老待人寬待己嚴的品質。

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的

1.瞭解作者,積累相關語言。

2.學習與運用略讀的方式,理清結構,基本理解文意。

教學內容與步驟

情景激趣:

張中行,原名張璇,著名學者、哲學家、散文家。主要從事語文、古代文學及思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紀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與季羨林、金克木合稱“燕園三老”。季羨林先生稱讚他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許怡評價他涉獵廣泛,博聞強記,遍及文史、古典、佛學、哲學諸多領域,人稱“雜家”。

《小雅》中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是説崇高的德行,雖然不能達到這種程度,可是心裏卻一直嚮往着。擁有崇高的德行,歷來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

今天我們所學的《葉聖陶先生二三事》中記載的葉聖陶先生就是一位擁有崇高德行的人,讓我們一起走進張中行的《葉聖陶先生二三事》,看看葉老具有怎樣的德行。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讀課文。指導學生閲讀時,先讓學生採用略讀的方式,把握文章的要點,要求用序號標出意義段,用波浪線標出抒情或議論的文字,批註自己的閲讀心得,列出自己不懂之處。

略讀方法指導:

略讀又稱跳讀或瀏覽,是一種快速閲讀文章以瞭解其內容大意的閲讀方法。它要求讀者可以有選擇地進行閲讀,可跳過某些細節,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從而加快閲讀速度。據統計,訓練有素的略讀者的閲讀速度可以達到每分鐘3000到4000個詞。

略讀可以運用下列技巧:

1.不在隻言片語上糾纏,也不追求對所有細節都理解,只要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即可。

2. 要利用文章的標題、副標題、小標題、斜體詞、黑體詞、腳註、標點符號等,對文章進行預測略讀。

3.通過閲讀段落的主題句和結論句以快速掌握大意。

4.把握文體要素進行快速閲讀,如記敍文六要素,議論文抓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等。

在閲讀的過程中,校正讀音,積累語言:

繁碎:fán suì,繁雜瑣碎。

悲哀(bēi āi):指傷心、難過。

簡明扼要(jiǎn míng è yào):指簡單明瞭,抓住要點。

沾溉(zhān gài):浸潤澆灌。比喻使人受益。

高文典冊(gāo wén diǎn cè):冊:古代帝王發出的文書。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書、詔令。

攙合(chān hé):攙雜混合。

躬行(gōng xíng):指身體力行;親身實行。

師表(shī biǎo):①表率,在道德或學問上的學習榜樣。②謂作表率。

不恥下問(bù chǐ xià wèn):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請教問題為恥。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 篇14

1、計劃課時:1課時

2、課前教學設計: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一課是隋朝的統一與滅亡。知識點的順序:隋朝的建立;隋滅陳,統一天下;隋朝鞏固統治的措施;開通大運河;開創科舉取士制度;隋朝因暴政二代而亡。

傳統的問題引導式授課的流程:第一隋朝是怎麼建立的?第二,為什麼隋朝能滅掉陳朝,一統天下?第三,隋朝統一以後是如何鞏固統治的?有什麼表現?第四,隋朝開通大運河的目的、經過、影響?隋朝大運河“一箇中心兩個起止點4段通5河”分別是指?第五、魏晉南北朝時期選拔官員的方式和弊端?隋朝是怎麼樣解決這個弊端?科舉制創立帶來的影響?第六,為什麼隋朝會二代而亡?主要原因是什麼?隋朝滅亡的經過?第七,對比隋朝前後兩代皇帝的治國表現,有什麼經驗教訓?

3、歷史漫畫製作構想

如果引入歷史漫畫教學的話,需要為隋文帝楊堅、陳後主和隋煬帝楊廣設計Q版的形象。第一組漫畫就是外戚楊堅的踢走北周小皇帝奪權建隋。

第2組漫畫就是陳後主不問政事,沉迷享樂,被楊廣帶兵攻破都城,避難逃到廢井後被俘的故事。由第2組漫畫引出“隋朝滅陳統一天下的原因”這一問題。

第3組漫畫就是開皇之治的成因和表現。隋朝統一後,發展經濟,編訂户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這可以通過一幅組合的漫畫圖來表現。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這可以出示三省6部制這幅圖。這些措施所帶來的影響和表現,可以通過兩幅對比性的漫畫來表述,左側是隋朝之前民不聊生的漫畫,右側是隋朝統一後經濟繁榮,國家糧倉堆滿糧食的漫畫。

第4組漫畫就是大運河的開通。圖一在大運河地圖配畫民夫挖河道,旁邊加民役數量。圖二在大運河地圖配隋朝漕運和水上商貿運輸數據。圖三是隋煬帝坐龍舟出遊揚州。引出修大運河利弊討論。

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第一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教學設計及歷史漫畫製作構想(胡馬依風)

第5組漫畫科舉制前後的選官標準對比。設計張有才和李富貴2個Q版人物,引出話題。

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第一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教學設計及歷史漫畫製作構想(胡馬依風)

第6組漫畫隋朝會二代而亡。圖一是大興土木組圖,圖二是三徵高麗組圖,圖三是隋煬帝出巡圖,圖四是隋煬帝被部將勒死圖。

第7組漫畫隋朝前後兩代皇帝的治國表現對比。用2個Q版人物做的圖表。

4、初步預計製作所需時間:起碼15-20個工作小時,大概需時10天。

5、歷史漫畫製作選材原則:符合史實,結合歷史材料,為歷史材料的解讀服務。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 篇15

一、課前系統部分

(一)課標分析

課程標準4-1:列舉歷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發明,瞭解它們是如何推動歷史前進的。

課程標準5-1:選擇衣食住行等的事例,瞭解到人們的物質生產與生活的狀況及其變化。

課程標準4-2:列舉古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與人物,説出它(他)們在不同區域和特定時期的突出作用。

課程標準6-3: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舉例説明特定歷史時期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突出貢獻。

(二)教材分析

唐朝前期經過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的努力,出現了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的盛世景象。這正是課程標準4-2裏提出的古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與人物,説出它(他)們在不同區域和特定時期的突出作用。

本課主要展現的是唐朝國家統一、安定,經濟繁榮發展,政治開明,文化發達,民族關係融洽,對外交流頻繁的欣欣向榮的繁盛景象以及一個泱泱大國開放的大家風範。唐朝於公元618年建立,907年結束。前期處於繁榮階段,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時期。本課時一方面用大量的圖片展示唐朝在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繁榮及多姿的社會生活,給學生以實實在在的唐朝繁榮的印象。而這正是課程標準5-1裏提到的選擇衣食住行等事例,瞭解人們的物質生產與生活的狀況及其變化;另一方面又藴涵着出現盛世景象原因的分析。唐朝前期經濟的繁榮是我國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唐朝躋身當時世界級的經濟大國。唐朝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水平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處於世界的先進地位。尤其是唐朝農業生產工具的新發明曲轅犁和筒車,與課程標準4-1:列舉歷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發明,瞭解它們是如何推動歷史前進的關係十分密切。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繁榮。唐朝長安不僅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中心,更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值得後人引以自豪。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社會生活的多元化,實行較為開放的對外政策,與少數民族和周邊國家交流頻繁,使唐朝的社會生活豐富多彩、中西交融。這正是課程標準6-3: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舉例説明特定歷史時期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突出貢獻所要求的。通過本課的學習,主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唐朝經濟的繁榮既是唐代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直接結果,也與唐朝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有關。

(三)學生分析

(1)通過前面帝國新政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瞭解了唐朝唐太宗貞觀之治,以及唐朝國家政治體制和科舉制的一些情況。有部分同學觀看過《貞觀長歌》等影視作品。這為本課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作為現在的國中學生,身居城市之中,對農業情況瞭解得較少,要想理解當時農具對農業生產的推動作用,以致使社會經濟出現繁榮局面,比較困難。

(3)學生不喜歡死氣沉沉、乾巴巴的歷史課,他們最想把歷史學活,能學以致用,能親身體會和參與,有血有肉、充滿智慧和歡樂的歷史課。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生能簡要敍述唐朝武則天的“貞觀遺風”、唐玄宗前期的“開元盛世”及後期的“安史之亂”的大致歷史走向。

(2)學生通過對曲轅犁和筒車的學習,能理解科技推動人類進步的道理。

(3)在瞭解盛唐在農業、手工業、商業、對外交流、社會生活方面的具體表現的前提下,學生能夠各舉出具體的一到兩個例子。

2.能力、方法培養目標:

學生通過思考討論:“為什麼説武則天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你認為出現盛唐氣象的原因有哪些?”等問題,初步學會運用客觀、辯證的方法分析人物和歷史現象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生通過學習瞭解了唐朝經濟居當時世界的先進地位。從中體會到祖國的偉大,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責任感。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造: 曲轅犁和筒車的創制;絲織業和陶瓷業的發達;長安商業的繁榮;社會生活的多姿多采。

教學難點:分析出現盛世景象的原因。

(六)教學方式

以本課教學方法以創設情境法和任務驅動法為主,啟發法和討論法為輔。使學生在老師設置的情境中思考、討論問題,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課堂活動中把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活學活用。

(七)教學用具

曲轅犁的實物模型,多媒體課件

二、課堂系統部分──教學過程

(一)課前探究部分

佈置學生查找資源。瞭解曲轅犁的構造;收集唐朝在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繁榮及多姿的社會生活的圖片。探究:為什麼在唐玄宗時期會出現唐朝會出現盛世景象?探究方向:農業生產情況,手工業狀況,商業繁榮狀況。

(二)新課導入部分

通過唐朝大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憶昔》的學習和理解導入本課。詩中寫到“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不正是唐朝盛世的一個縮影嗎?設問:杜甫此詩中所描寫的是歷史上哪個時期情況?你判斷的依據是什麼?由詩中所描寫的內容,請你推斷當時社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詩中描寫的是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開元盛世不僅是唐朝的鼎盛時期,還是中國古代社會鼎盛的時期,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盛唐氣象》。

設計意圖:通過杜甫的詩中所描寫的繁榮景象現象讓學生了解到歷史上唐玄宗創造了中國封建王朝的全盛時代──開元盛世。

(三)師生互動部分

1.唐朝出現盛世氣象的原因

(1)通過唐朝大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憶昔》導入新課後,老師出示三幅圖片,他們分別是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繼續設問:當時是哪個皇帝在位?為什麼會在這個時期唐朝進入盛世景象? 是唐玄宗一個人的功勞嗎?

設計意圖:考察學生對唐玄宗所處“開元盛世”時代的知識掌握。而對唐朝進入盛世景象原因的探究,則需要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唐太宗所作所為,還要學習本課所涉及武則天“貞觀遺風” 的內容。從而使學生對“貞觀之治”“貞觀遺風”到“開元盛世”這樣一個遞進發展有了初步認識,盛世局面的出現決非唐玄宗一個人的功勞,與他前幾任的統治者的奠定的良好基礎有關。

(2)探尋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

設問:除了唐太宗、武則天的積累,還有沒有別的原因?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到開元盛世的出現還與當時的政局穩定、唐玄宗任用賢人和勵精圖治等分不開。

設問:出現《憶昔》詩中所描寫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景象出現與什麼有關?

設計意圖:在解決這個問題時,主要讓學生認識唐朝國勢強盛,百姓富庶,糧食產量這一盛世局面的出現,與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密不可分。從而引出兩個新出現的農具。

2.唐朝出現盛世氣象的原因

(1)曲轅犁與筒車

設問:筒車是幹什麼用的?它有什麼好處?

老師出示課前準備好的曲轅犁實物,讓學生回憶以前的農業生產工具,説説曲轅犁功用。老師一旁釋疑。

設計意圖:結合圖片,粗略講解筒車的功用,着重講解曲轅犁。通過實物認識曲轅犁並瞭解它的構造和用途。和過去耕地所用的犁的對比,感受曲轅犁的優點:犁架小、便於迴轉,操作靈活性,既便於深耕,節省畜力。先進的生產的工具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使糧食產量增加、農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活動一:時空連線 夢迴唐朝

現在北環衞視《盛唐氣象》專題報道組特派四組記者為大家就盛唐時期的農業做現場報道

● 畫面一:採訪正在河邊灌溉農田的農民

● 畫面二:採訪當地主管倉庫的官員

● 畫面三:採訪正在農田犁地的農民

● 畫面四:採訪當地主管户籍的官員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經學習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這個環節所模擬的情景讓學生回到唐朝,在剛才老師對唐朝開元盛世的講解的基礎上讓學生選擇四個畫面中的某一個來反映盛世情景。學生在這個環節的活動中都圍繞一箇中心---盛世來設計,從而牢牢把握了盛世的四個方面的表現。

活動二:小組探究

“唐人斯科特”

請閲讀學習P94~P95的相關內容後,合理設想斯科特到達唐朝後在衣、食、住、行方面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展示照片──這學期學校新來的外籍教師斯科特,利用他特殊的身份來設計活動,創設情景。

創設情境:高薪急聘!!!

北環衞視《盛唐氣象》專題報道組唐朝都城長安城裏外國人很多,報道組與他們溝通很不方便,急需翻譯一名,薪金100000新唐幣!你們覺得誰最適應?老師覺得這一個人比較適合。出示斯科特的照片。

1.“斯科特的變化”請同學們設想斯科特到達唐朝後衣、食、住、行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2.聖誕節你最想要的禮物。

快到年底了,斯科特要回到學校主持聖誕party。結合本課所學知識,請你寫一件最想讓他從唐朝帶給自己的聖誕禮物,並説説你的理由。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用時比較長(從閲讀相關課文材料、思考禮物、書寫紙條、老師讀幸運學生紙條等大概所需10到15分鐘)規模大、參與學生人數多的活動,既可以使學生懷着興趣,帶着任務去有目的的、主動的閲讀課文中描寫唐朝盛世期間手工業、絲織品、瓷器、商業的繁榮這些內容,又避免了老師一味地講,學生被動的聽這種乏味場面。活動首先從學生比較熟悉和喜愛的外籍教師斯科特先生入手,容易讓學生接受,從視覺上一下就引起學生們的注意。第一個情境的設計斯科物來到唐朝開元年間,他會在吃穿住行等方面發生變化:可能吃胡餅、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第二個情境的設計回老家將準備帶些什麼禮物,正好可以把書上的唐代的絲織品、唐三彩、珠寶等考慮進去。這兩個情境的設計很好地把書上的唐代的社會生活這個內容運用起來,把唐代的手工業特色反映出來,這些內容更好地説明了唐代社會經濟呈現繁榮景象。

3.唐朝的衰落

設計問題:安史之亂的時間:唐玄宗統治後期

叛亂將領:安祿山 史思明

影響:唐朝開始由盛轉衰

由老師從本節課所學大唐帝國的鼎盛,過渡到安史之亂唐朝開始由盛轉衰,此部分,老師略講。

4.你還有哪些疑惑?

老師接受現場學生的提問,出現個別解答不了的問題,可放到課後師生共同探究。

設計意圖:老師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能力,對可能暴露出來的認識誤區和存在問題,可以及時給予彌補和更正。

(四)課堂總結部分

一根主線:唐朝的繁榮 原因:貞觀之治─貞觀遺風─開元盛世

政局穩定、任用賢人、勵精圖治

表現:農業(糧食產量增加、生產工具的改進)

手工業(絲織品、瓷器)

商業的繁榮(長安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社會生活(中西交融、胡漢交融)

安史之亂:時間:

叛亂將領:

影響:

設計意圖:梳理知識,鞏固所學。

附:板書設計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 篇16

【學習目標】

1.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統一概況、隋初經濟繁榮的表現

2.瞭解大運河的開通和科舉制的創建

3.知道隋朝滅亡的原因

4.理解隋朝實現統一、開通大運河的條件以及科舉制的歷史影響

【學習重點】大運河的開通;科舉制的興起及影響

【學習難點】大運河開通的基本情況和運河地圖的內容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581年,楊堅建立 ,以長安為都城,楊堅就是 。

2. 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

3.隋統一後,發展經濟,編訂 ,統一南北 和度量衡制度;加強 ,提高行政效率。

4.為了加強 ,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從 年起,陸續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 。

5.大運河以 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餘杭,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

6.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過 選拔人才的制度;隋煬帝時 科的創立,標誌着科舉制的正式確立。

7.在起義軍的打擊下,隋朝的統治面臨瓦解。 年,隋煬帝在江都被叛軍殺死,盛極一時的隋朝隨之滅亡。

二、合作探究

1.想一想,隋朝能夠統一南北的原因有哪些?

2.相傳,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只是為了去揚州欣賞一種綺麗的瓊花,所以有人認為運河的開鑿對人民帶來的只有災難。你認為這種説法對嗎?談談你的看法。

三、練習鞏固

1.隋朝大運河的開鑿開始於( )

A.589年 B.601年

C.605年 D.611年

2.隋煬帝乘“龍舟”從洛陽巡遊到揚州,要經過大運河的哪幾段( )

①通濟渠 ②永濟渠 ③邗溝 ④江南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3.隋朝大運河的河段中,從洛陽到涿郡的一段是( )

A.通濟渠 B.永濟渠 C.邗溝 D.江南河

4.魏晉時期,選拔官員的主要標準是( )

A.才能 B.財產 C.門第 D.民族

5.科舉制誕生時,統治者選拔人才的考試內容注重考察的是( )

A.儒家經書 B.學識

C.科技知識 D.風俗民情

6. 下列有關隋朝歷史的敍述,錯誤的是( )

A.隋朝的建立者是楊堅,他是隋文帝

B.隋文帝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開鑿大運河

C.隋文帝時,人民負擔較輕,社會繁榮

D.隋朝的都城在長安

7.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皮日休《汴河懷古》

詩人讚頌的“此河”是哪項偉大的工程?該河開鑿時的皇帝是誰?

8.科舉制度的創立有什麼意義?

參考答案:

一、1.隋朝 隋文帝 2.589 3.户籍 幣制 中央集權 4.南北交通 605 5.洛陽 6.考試 進士 7.618

二、1.(1)南北經濟發展,北方民族大融合。(2)隋文帝勵精圖治,隋朝經濟和軍事力量迅速增強。(3)陳後主荒淫無道。(4)人民渴望統一。

2.不對。大運河的開通雖然極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隋朝的滅亡,但是它加強了南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1.C 2.C 3.C 4.B 5.B 6.B

7.隋朝大運河。隋煬帝。

8.(1)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2)擴大了官吏選拔的範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3)推動了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