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不應該留名的辯論賽材料

第一:做好事不留名,其目的是為了無私的幫助別人,奉獻愛心,回報社會,也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自古先哲賢人就告訴我們“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凡是人,皆需愛,天同覆,地同載。”的做好事不應留名的道理。做好事不留名這一行為是受一種純正,純潔,純粹,純真,純善而又純美的道德心靈的驅使而完成的一種作為社會人的一種責任與義務,他毫無功利目的。我們想一想從40年前的雷鋒到XX感動中國冒着生命危險三次下水救人而不留名的河南籍優秀青年魏青剛到廣受網上熱議的“微塵們”以及許許多多做好事不留名的人。他們做好事後為什麼不留名呢?因為樂於助人,不求回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都受這一傳統美德的影響,又有誰做好事後會留名呢?

做好事不應該留名的辯論賽材料

第二:社會大眾的普遍心理,目前尚接受不了“做好事留名”這種行為,做好事留名很容易會讓受助者本應感恩的心認為施助者別有所圖,居心叵測,最終會使做好事本身變了味兒,不利於助人為樂這一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的弘揚。社會上廣為關注的“微塵”現象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不願留名的微塵們就坦言:“我覺得腳踏實地的做好事就夠了,不想打破自己正常的生活,如果做好事留了名,就會有人猜測你做好事有這樣或那樣的目的。”試問如果一個年輕小夥在幫助一位美麗的陌生女孩,拾起掉在地上的書後馬上告訴對方自己的姓名、電話單位地址,那位女孩會做何感想呢?

第三:好人做好事不留名,本身只是為了完成自己作為一個社會人回報社會,體現自身價值的一種道義需要。“施愛”是其價值觀的反映和抒發。因此,當關心幫助他人的時候,他們的內心已經得到了最大的滿足,不想因為做了好事而引起別人的過分關注,進而影響自己和別人的正常生活。好人做好事不留名這種純正的高尚道德行為更能感動人,感染人,並激發人心靈上助人為樂的美好的道德訴求。

做好事不留名,這是一種個人習慣,更是一種民族品行。也許你沒有留下你的名字,但你卻留下了一種素質;也許你沒有傳揚你的大名,但你卻傳揚了一種精神;也許你沒有獲得別人大加的讚譽,但你卻實實在在的獲得了無數人內心深處的感動。“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是呀,做好事不留名正像送人一朵玫瑰,不僅要手有餘香,更重要的是要讓這香氣傳播大家都感覺得到;做好事不留名正似黑暗中為路人擎起的一把火,不僅要讓它照亮自己內心黑暗的角落,更是想讓它點亮更多人心靈深處早已麻木的那盞燈。因此,做好事不應該留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