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調研報告4篇大綱

本文目錄2019年扶貧調研報告扶貧工作調研報告鎮專項扶貧開發工作調研報告範文11月關於省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今年初,xx區xx鎮按照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暨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精準扶貧”要求,以“六個到村到户”為抓手,啟動實施“問需式精準扶貧”,即深入羣眾摸清底數,精準扶貧對象,瞭解羣眾貧窮的根本原因,傾聽羣眾的訴求和期盼,根據羣眾的需求進行扶貧。堅持“政府主導、羣眾主體,區抓統籌、分級負責,實事求是、分類施策”的原則,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幫羣眾之所需,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民生訴求初步解決、產業扶持邁開步伐、羣眾主體作用得到發揮、幹羣關係融洽。

扶貧調研報告4篇大綱

一、主要做法

(一)派駐小組專人專事。今年 2 月,xx區委制定出台問需式扶貧工作方案,從區直部門抽選 15 名年輕得力幹部,組成問需式扶貧工作組,負責xx鎮問需式扶貧工作。工作組根據需要,將xx鎮劃分為 3 個片區,明確 1 個工作隊員負責一個村的問需工作。

(二)深入羣眾摸清實情。工作組圍繞與羣眾生產生活緊密聯繫的水電路訊深入羣眾家中、田間地頭和生產一線,通過召開羣眾會、走訪羣眾、與鄉村組幹部交流座談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資料。15 名駐村幹部走村入户聽取老黨員、老幹部、農村能人的意見,共召開羣眾會 100 多次,全面瞭解各村各組各貧困户的基本情況,確保扶貧對象精準、成因精準、問題精準和需求精準。

(三)制定方案統籌推進。工作組對梳理出來的問題、項目和羣眾需求進行歸類、建檔,結合工作組職能職責,制定全鎮問需式扶貧工作方案。就羣眾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切實尊重羣眾意願的基礎上量力而行,明確責任主體、時間表、路線圖,確保扶貧工作不走過場,不流於形式。

(四)整合力量合力攻堅。工作組積極發揮總協調、總牽頭的作用,就具體問題與鎮黨委、政府協商、溝通,與區直有關職能部門對接、溝通,爭取項目和資金支持,整合部門力量,促進具體問題的解決,使問需式扶貧工作實現羣眾點菜、政府配盤、部門買單。半年來,工作組先後協調了區民政局、水利局、衞生局等 20 多個部門,解決了一批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問題。

(五)發動羣眾積極參與。在開展問需式扶貧徵求羣眾意見環節,除單家獨户登門徵求其期望解決的問題外,對涉及集體的重大事項如路、水、訊等問題,充分調動羣眾積極性,通過投包穀籽、舉手等方式進行表決,分門別類建立工作台帳,將羣眾的訴求、期盼作為總導向、總目標。在實施具體項目過程中,發動羣眾建立專項工作理事會,把項目建設的土地徵用、資金管理、技術指導、勞務調配和施工管理等事情交由羣眾來辦,工作組和政府主要做好政策宣傳、技術培訓和過程監管。

二、基本經驗

問需式精準扶貧工作隊在實踐中探索積累了“6個 3”工作經驗。

(一)工作制度——實行三公開。工作組將問需式精準扶貧工作隊的工作人員、職能職責、紀律制度等製作成標牌掛放在各村兩委辦公地點,將電話、單位和職務進行公開,方便廣大羣眾問事、辦事和説事,使工作隊充分接受基層幹部羣眾監督。

(二)工作重點——做到三個問。工作組認真問情於民,紮實摸清羣眾個體和集體基本生產生活狀況和貧困成因;切實問需於民,立足於羣眾個體不同貧困成因、不同的發展意願和訴求,與羣眾交心談心,聽取他們的發展願望和需求;問策於民,採用老百姓樂於接受的方式方法來解決羣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和羣眾自治管理,用羣眾的辦法解決羣眾的問題。

(三)工作方法——開好三個會。開好羣眾交心談心座談會,向羣眾宣傳精準扶貧的政策和措施;開好情況分析研判會,對羣眾的貧困成因、幫扶需求、支撐項目、對口需求部門等進行歸類、建立台賬,推行銷賬管理機制;開好項目爭取協調會,工作組及時報告區委有關領導,由領導組織涉及羣眾需求的業務部門召開會議,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給予資金、項目支持。

(四)工作力量——來自三方面。組織力量:區委、區政府決策和統籌,部門給予資金項目支持,鎮黨委政府和村支兩委具體抓落實;羣眾力量:在整個扶貧工作過程中突出羣眾主體作用,充分發動羣眾找原因、組織羣眾想辦法、帶領羣眾搞建設;個人力量:充分發揮工作隊員的核心攻堅作用和個人特長、優勢幫助羣眾解決具體問題。

(五)工作流程——做好三個抓。抓好貧困成因及羣眾需求梳理,明確責任部門、工作時限等,使羣眾的貧困成因精準、需求精準、責任主體精準;抓好協調工作整合部門資源,到有關職能部門尋求資金項目支持,整合部門資源推動具體問題得到解決;抓具體問題解決,有關部門對羣眾需求的事項立項後,工作隊就積極配合部門、鎮村幹部、羣眾,羣策羣力推動項目實施,抓好項目建設中的宣傳動員和協調推動。

(六)工作特色——突出三個扶。着力扶“智”,將支持發展教育事業作為主要抓手;紮實扶“力”,將工作重心放在增強羣眾和地方自我發展能力上,使羣眾在參與產業發展中增加收入;切實扶“德”,工作隊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家風文明開展羣眾德育工作,進村入户與羣眾擺事實、舉例子、講道理,化解家庭矛盾、調解鄰里糾紛,使一些不願撫養老人的家庭主動承擔起贍養責任,不僅解決了部分老人的生活困難,也為構建和諧文明鄉村奠定了基礎。

三、對策建議

xx鎮的問需式扶貧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全鎮尚有貧困户 2315户,貧困人口 7634 人,貧困發生率高達 23.13%。在扶貧項目審批上,羣眾和基層幹部沒有話語權,項目的實施和客觀需求嚴重脱節,使得上級費力不見好、基層賣力不討好。各級集團幫扶部門和扶貧部門之間、上下級幫扶部門之間、鄉鎮與部門之間等在扶貧攻堅上的聯動機制、協作機制不活,各自為政現象突出。同時,鄉鎮、村在整合資金、捆綁項目上還存在較大困難,普遍存在勞動力缺乏、勞動能力弱現象。

(一)着力抓好以村為單位的統籌規劃。做好以村為單位的扶貧規劃,以脱貧致富奔小康為主題主線,以促進區域發展加速貧困問題解決為方向,通過問需彙集民情民願,重點對事關全局的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教科文衞、生態環境等進行統籌規劃,跳出貧困看貧困,尤其是要將羣眾的現實需求、發展需求與全面小康六項行動計劃、精準扶貧六個到村到户等有機結合,切實抓好各級各類政策的銜接、統籌,實現優勢疊加、跨越發展。

(二)着力突出羣眾主體作用抓好扶貧。扶貧工作目標與羣眾的發展需求、現實需求結合,扶貧項目實施與羣眾主體作用結合,扶貧效果與羣眾評價意見結合,使政府的主導作用、部門的主推作用和羣眾的主體作用有機銜接,做到項目立項體現羣眾意願、項目實施體現羣眾力量,項目驗收體現羣眾監督。對於路、房、寨等基礎類公益事業,應將項目建設交給羣眾負責,部門做好指導、監督。

(三)着力實施好精準扶貧“四法”。實施好力量法,以“五個機制”撬動五種力量,繪製改革創新、總攻貧困路徑圖,突出改革對決戰貧困的先導作用;實施好“十子法”,建立健全精準扶貧“十子”機制,構建具體、細化、全面系統的扶貧工作運行機制,突出創新對決戰貧困的動力作用;實施好抓手法,以“六個到村到户”為抓手,實行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堅持“六個結合”,做到“四個具體”,形成“1+7”工作格局;實施好產業鏈法,把發展產業的決定權交給基層幹部羣眾,堅持市場化導向、社會化生產、科技化支撐、規模化經營、組織化保障,突出產業對決戰貧困的主導作用。

(四)着力整合部門力量推進精準扶貧。發揮好扶貧部門的牽頭作用、單位集團幫扶的基礎作用,明確各參與部門的職能職責,細化考核獎懲措施,避免形式主義。運用好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這支隊伍,從工作職能、條件、紀律要求等方面賦予問需式精準扶貧工作的主體責任,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讓隊員沉得下去、留得下來、能發揮作用。以市域統籌安排、縣區為主體推進部門資金、項目捆綁,克服各自為陣弊端,推動綜合治理。

(五)着力夯實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建立和完善引導機關事業單位幹部下基層工作機制,破解農村人才短缺問題;發揮好農民講師、農村文藝宣傳隊作用,切實更新羣眾思想觀念、提升農村道德水平,織牢羣眾思想基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探索村支書或村委會主任公職化、專職化機制,逐步改善村幹部、組幹部待遇,加強監管,提升基層幹部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效能意識,增強基層組織在人民羣眾中的公信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扶貧工作調研報告2019年扶貧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年6月,自治區黨委五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確定了“收縮戰線,突出重點,到村入户,整村推進,三年解決44萬特困人口的温飽問題,十年使329萬低收入貧困人口整體步入小康生活水平”的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方針和部署。隨着三年解決特困户人口温飽問題目標的基本實現,我州扶貧開發將開始新的進程,今後扶貧開發工作將主要圍繞兩大任務展開:一是鞏固温飽成果,提高低收入貧困人口收入水平以及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水平。二是進一步改善貧困鄉村生產和生活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態環境,逐步改變貧困鄉村科技、教育、文化、衞生的落後狀況,為達到小康生活水平創造條件。也就是説,如何解決“鞏固”、“提高”的問題,是今後我州扶貧開發工作的中心任務。以此為前提,<?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年7月20日至30日,在計委艾委員的帶領下,由州扶貧辦、和靜縣、尉犁縣、輪台縣、若羌縣參加的扶貧開發工作調研組一行10人,前往北疆學習調研。調研組克服天氣炎熱、路途遙遠等不利因素,合理計劃安排,歷時11天,對北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阿勒泰四地州進行了調研。其中,重點對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移民搬遷工程、托裏縣扶貧項目管理、裕民縣扶貧資金管理、吉木乃縣噴灌項目、福海縣扶貧開發檔案建設和管理、布爾津縣牧區扶貧項目等進行了實地調研。這次調研得到了自治區扶貧辦的大力支持,本委宋主任、沈書記也都親自安排部署並提出了具體要求。調研組通過座談討論、實地參觀、現場交流等方式,對當地扶貧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取得了很大收穫,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調研基本情況

(一)伊犁州、博州兩地扶貧開發工作概況

伊犁州是新疆唯一的地區級副省級單位,州直下轄八

縣二市,由國家、自治區確定的重點扶貧開發單位共207個,其中重點貧困縣兩個,重點鄉19個,重點村186個(含州確定的重點村10個)。到年底州直尚有貧困人口27806户143549人,佔州直農牧業人口的8.7%。伊犁州確定的扶貧開發的目標是:經過六年的努力奮鬥,到年末,按現行貧困線標準,在自治區率先全面解決低收入農牧民的温飽問題。基本步驟是突出重點、整村推進、分批整體解決。前四年為解決温飽攻堅階段性,後兩年為鞏固階段。年的任務是,力爭30%的低收入人口人均增收200元,農村低收入人口降低到10萬人左右。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與哈薩

克斯坦共和國接壤,邊境線長達385公里。自治州下轄博樂市、精河縣、温泉縣兩縣一市和阿拉山口口岸行政管理區。境內駐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五師及其11個團場。全州有35個民族,總人口42.89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佔33%。有區級重點貧困村6個,州級重點貧困村16個。現有貧困人口545户2426人,佔貧困村總人口的26.72%。博州扶貧開發工作以縣(市)為主,採取點面結合,社會各方協同幫扶的辦法,確保三年內使82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達到1500元以上。

(二)北疆四地州扶貧開發工作的主要做法及特點

1、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落實領導責任制,層層抓落實。

北疆四地州一個共同點,就是各級黨委、政府對扶貧開發工作十分重視,扶貧開發工作都有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地、縣成立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地、縣、鄉三級層層簽訂責任狀。各級黨委、政府對扶貧工作實行“一票否決制”,對不能完成當年扶貧開發任務、未能按目標責任制使貧困户擺脱貧困、解決温飽的單位和個人不予評選先進。同時加強完善組織領導,以實現扶貧開發的高位推動。按照“區負總責,地州統攬,縣抓落實,鄉鎮銜接,工作到村,扶貧到户”的總要求,充實完善各級扶貧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並形成紀檢、監察、財政、審計、扶貧、計委多位一體的監督體系,定期檢查,形成制度,長期堅持,不使扶貧資金挪用、流失、滯留、截留,保證了把“救濟錢”真真用在救濟貧困百姓上。

2、積極拓寬扶貧開發渠道,千方百計增加貧困人口收入。

如何幫助和引導貧困户開展生產,發揮自我動力,增產增收,擺脱貧困,是扶貧工作的難點所在。伊犁州以實施“庭院經濟開發建設工程”為突破口,提高貧困户勞動技能,增加人均收入,改善生活條件,使貧困户在擺脱貧困的進程中邁出了第一步。一是對貧困户所住危房進行改造,整修院落,使其有圍牆,有院門,修建牲畜棚圈和禽舍。二是每家養1頭牛、10只羊、100只雞(或50只鵝、50只鴨),有定單協議的養10頭驢。三是每家房前屋後種5分地馬鈴薯、5分地蔬菜(胡蘿蔔、皮芽孜、卡馬古、大蒜等),每家種6棵蘋果樹,每家挖菜窖1口、家庭水窖1口;每家的口糧田,60%種小麥,40%種玉米,小麥作口糧,玉米和桔杆餵養禽畜。四是幫助貧困户學手藝,製作花氈、地毯、花帽、刺繡等。五是幫助、引導貧困户建立合理的家庭成員結構,使每户都有一名會經營的明白人,一名外出打工的創收人,一名上學有成的讀書人,家庭成員都是家庭養殖、種植的勤快人。從而使貧困户在初級起步階段,就能夠實現在家門口勞動,開展家庭種植業、家庭養殖業和家庭手工業,積累生產實踐經驗,成為最現實、最直接的增收方式。

3、突出重點,切實抓好重點縣、鄉、村的扶貧開發工作。

扶貧開發工作始終圍繞解決農村低收入人口温飽問題為中心,以重點貧困縣、貧困鄉、貧困村為重點,加大扶貧資金的投入和項目管理的力度,是北疆四地州扶貧工作的重要環節。自年至年,塔城地區已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和扶貧貼息貸款17925萬元,為重點貧困縣、鄉建立建設了一批以牲畜養殖、水利基礎設施、飼草料基地和牧民定居為主的骨幹工程和示範工程,加快了農牧民脱貧致富的步伐,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又藉助國定貧困縣的政策優勢,積極爭取各類扶貧資金,從而使扶貧開發工作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博州扶貧工作緊緊圍繞“收縮戰線、突出重點“的要求,把有限的財力物力向扶貧重點地區集中,他們把全州確定的60個村作為州直單位重點聯繫和幫扶的對象,簽定三年責任狀,不脱貧不脱鈎。對其中16個最為貧窮的村,由州財政口徑注入160萬元扶貧開發資金,幫助貧困户打井、牲畜改良、暖圈建設等,解決了貧困户最為緊迫的生活問題。

4、正確引導,積極鼓勵外出務工,幫助貧困農牧民增加收入。

積極引導和鼓勵貧困户就近就地開展二、三產業,並結合當地實際,幫助並組織農民搞勞務輸出,是北疆四地州扶貧工作的一個重要做法。塔城地區採取讓貧困户在本地區境內給種養大户打長工和農忙季節打零工、短工的辦法,增加貧困户收入。博州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火車換裝、棉花和枸杞生產等相關服務需要大量勞動力的有利條件,把勞務輸出作為一項產業抓。伊犁州年組織10000名貧困户勞動力走出鄉村務工,其中名納入縣、市勞務輸出計劃,走出伊犁到外地務工。通過勞務創收不僅緩解了貧困户家庭的生活狀況,而且直接增加了現金收入,同時也帶來了貧困户思想觀念上的轉變,成為貧困農牧民擺脱貧困的一條有效途徑。

5、加大培訓力度,依靠科技提高扶貧開發的效益。

伊犁州實施“貧困户子女勞動技能職業培訓教育工程”,每年培訓120人,由州教育局、財政局、扶貧辦、職業中專負責實施,工程實施6年,為貧困户家庭子女勞動就業,務工創業打下了基礎。同時結合“科技之冬”活動和“科技扶貧培訓”,靈活多樣地開展“一事一訓”、“一技一訓”、“一養一訓”、“一種一訓”、“現場培訓”、“觀摩培訓”等培訓活動,提高了培訓的實效性和羣眾的參與性。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堅持實施科技扶貧興農戰略,確立科技扶貧的主攻方向,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扶本相結合,加強對貧困農牧民羣眾的培訓力度,提高貧困户的素質,為貧困鄉村和貧困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6、認真落實各項扶貧優惠政策,減輕貧困户負擔。

塔城地區對人均口糧不足300公斤的的貧困户,實行“五減免、一優先”,即:減免鄉村統籌、提留、糧食定購任務、水費、教育基金,優先給貧困户安排種植計劃,購買母畜賒貨給貧困户,增加牲畜飼養量。對移民搬遷和牧民定居從事種植業的免徵農業税5年,移民搬遷貧困户口糧低於300公斤以下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補助救濟。在扶貧開發重點縣全面實行農村中國小義務教育“一費制”,將學雜費和課本費合併收取,國中學生每學年最高不超過260元,國小學生每學年最高不得超過160元,浮動範圍不超過20%。通過實施扶貧優惠政策,-年共減免貧困户農牧業三税451萬元,減免課本費、學雜費190萬元,減免義務工93039天,減免集體提留124萬元,免徵異地搬遷定居貧困户農牧業税181。4萬元,同時減免其他各種費用150萬元。博州對特殊困難户,縣(市)財政從教育費附加中劃出部分資金,用於中國小學雜費減免。對貧困户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的,免徵5年農牧業税,對移民搬遷和牧民定居從事種植業的,免徵5年農業税。對移民搬遷貧困户口糧低於300公斤以下的由當地民政部門給予補助。通過制定和落實扶貧優惠政策,極大地減輕了廣大貧困户的生活負擔,為解決温飽,實現脱貧致富打下了基礎。

7、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建立運作激勵機制。

伊犁州在扶貧工作中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在政策、步驟、批此上區分不同情況,分類扶持,不搞“大鍋飯”。對於有強烈脱貧願望和具備一定勞動技能的貧困户,要集中力量優先扶持,讓這一部分貧困户先脱貧致富。對於無勞動能力、因殘疾、因疾病致貧的,要納入社會民政救濟體系中去。對於有勞動能力,但好逸惡勞、坐等靠要、懶惰酗酒致貧的,進行耐心教育和引導,經教育不改的,採取緩扶或不扶的措施。以此激發、激活貧困户依靠自己的頭腦和雙手,通過勤奮勞動,自我脱貧,走向富裕的內在動力和機制,從而最大限度調動貧困户的生產積極性,使貧困户把壓力變為動力,把動力變為活力,帶來了貧困户從精神狀態、思想觀念、勞動能力、生產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變化。

二、主要收穫和啟示

1、方法靈活,形式多樣,不斷為扶貧工作注入活力

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針對特殊的環境和致貧根源,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化為方向,以增加農牧民生產資料佔有量、增加農牧民收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兩增一加強”為目標,引導各類扶貧資源向基礎設施、生產資料方向彙集,向以户為單位的貧困農牧民手中彙集,

托裏縣、吉木乃縣作為國定貧困重點縣,積極爭取大單位、大企業開展扶貧幫困,收到積極成效。托裏縣由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電視台、自治區額河建管局三家單位幫扶,其中新疆石油管理局已向托裏縣幫扶各類物資達340萬元。吉木乃縣先後爭取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自治區煙草專賣局等四家單位進行幫扶,幫扶資金及物資達204.6萬元,建成噴灌農田1萬畝,石油希望國小1所,蜂蜜加工廠1座。由於大單位、大企業的帶動,社會各階層扶貧幫困積極性得到提高,全縣有46個縣直單位130多大户參與到扶貧幫困隊伍中來。

伊犁州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實施貧困户異地搬遷工程。他們對於環境惡劣、居住偏遠、脱貧無望的貧困户堅決實施搬遷。採取“一户一策”、“幾户一策”、插花安置、置換安置、建立移民新村安置等多種方式。察布查爾縣則利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優勢,成片集中開墾4萬畝土地,成立扶貧農場,對異地搬遷户統一集中安置,有效地解決了貧困户異地搬遷和生產生活問題。

2、用好政策,用足用活政策

通過調研,可以感覺到,北疆四地州在扶貧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方法,他們在正確把握扶貧政策的前提下,大膽採用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以促進扶貧工作的有效開展。

伊犁州從每年的扶貧貸款額度中切塊10%-15%,作為全貼息小額信貸,專門用於貧困户發展生產。通過“公司+貧困户”、“基地+貧困户”、“大户+貧困户”、“協會+貧困户”、“能人+貧困户”等方式實現放貸、承貸和還貸,使貧困户在務工生產中學到技術,得到收入,獲得生產資料方面(如牛犢、羊羔等)的實物回報,實現自我滾動、自我表現發展。阿勒泰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在資金運用上與其他資金通過“捆綁使用”,使資金和項目發揮出最大效益。

吉木乃縣為幫助貧困户發展養殖種植業,推行了一套“五户幫扶小額信貸模式”。具體做法為:成立縣扶貧總社、鄉(鎮)分社和村扶貧中心的三級小額信貸資金髮放專門機構。同時把全縣農牧民以五户為一個單位,按照“一户黨員户或幹部户、一户富裕户、兩户中間户、一户貧困户”的形式組成了605個“五户幫扶組”。每一個“五户幫扶組”對信貸資金的返還實行五户聯保,共同擔負連帶責任,對信貸資金的使用和項目的實施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相互監督,形成一種“黨員帶,富户促,親幫親,户幫户,利益相連,風險共擔”的幫扶促進機制。從而使小額信貸成為全縣五年來各項扶貧措施中成效最好、收效最快的辦法。

3、多措並舉,敢於創新

伊犁州通過建立扶貧資金項目工程建設貧困户受益制度,提高貧困户收入。在實施財政資金和以工代賑資金項目時,都要最大限度地吸納貧困户勞動力。縣級扶貧辦、計委在扶貧資金工程項目的發包、檢查、驗收時,必須把使用不低於50%的貧困户勞動力作為工程合同的一項指標。

察布查爾縣積極鼓勵貧困户外出打工掙錢,並幫助貧困户學到一技之長。為此他們積極實施五個100工程,具體為:以鄉為單位,在貧困户中選出500人,根據實際情況,培訓100名泥瓦工、100名縫紉工、100名修理工、100名理髮師、100名烹飪師,連續培訓3年。在培訓中,無償提供學習工具和設備,學成後工具歸個人。

阿勒泰地區在扶貧開發工作中,提出並實施了科教式、搬遷式、集中式、股份合作制、五户幫扶、小額信貸等多種扶貧舉措,不斷豐富和完善符合縣域實際的扶貧措施,三年來,通過多種措施,全縣累計有183户1160名特困户解決了温飽問題,人均收入從原來的600元以下增加到1100元以上。

三、對我州今後扶貧開發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我州扶貧開發的變化

隨着我州三年解決特困人口温飽問題的目標基本實現,我州扶貧開發已開始新的進程,由此也帶來了扶貧開發工作的新變化。

一是工作對象由特困人口到低收入貧困人口的變化。隨着我州特困人口温飽問題的基本解決,特困人口已全部進入低收入貧困人口的範圍內,扶貧對象也隨之進入以低收入貧困人口為重點的階段,但由於我州解決温飽的水平低,這部分低收入人口經不起自然災害,經不起身患疾病、經不起市場波動,很容易出現飽而復飢、暖而復寒,仍然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對象。

二是貧困人口的貧困標準發生了變化。按照新階段國家確定的貧困標準882元,到年底,我州農村牧區有低收入貧困人口約33757人,集中在且末、和靜、若羌縣高寒偏遠牧區及尉犁、輪台縣荒漠乾旱的重點區域,呈集中連片的區域性分佈。

三是扶貧目標由解決温飽問題到為實現小康創造條件的變化。解決温飽問題任務單一,而實現小康目標多樣綜合,集中反映在低收入貧困人口增加收入的幅度。作為社會弱勢羣體的貧困人口,今後增收面臨的市場環境與前幾年已完全不同,增加收入的難度越來越大。

四是扶貧內容由單純的經濟發展到經濟和社會統籌發展的變化。目前,我州貧困鄉村科教文衞事業發展相對滯後,低收入貧困人口思想觀念落後,勞動技能和經營發展能力較弱。統籌發展就是扶貧開發要克服單純以經濟收入或經濟增長衡量發展水平的觀點,既要以經濟發展為重點,着眼提高低收入貧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又要兼顧貧困鄉村的科技、教育、文化、衞生事業的發展,做到經濟與社會、經濟與政治文化協調發展;也要以人為本,提高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和發展能力,為自我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創造更加和諧的條件。

五是扶貧方式由以户為單元到整村推進的變化。提高低收入貧困人口的經濟收入要實施整村推進的扶貧方式,以村為扶貧單元,通過貧困鄉村的生產生活條件的進一步改善,促進解決一家一户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我州年將有18個重點村進行整村推進驗收。

六是扶貧投資由規模投入到效益投入的變化。在扶貧資金總量不斷減少的情況下,我州扶貧開發要立足現有資金規模,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要克服片面追求脱貧數量、收入指標的傾向,將收入與效益、數量與質量有機地統一起來,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提高扶貧開發的效益,讓人民羣眾真正感受到扶貧的實際成效,得到實際的利益。

(二)必須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我州扶貧開發工作

統籌自治州農村扶貧開發工作事關我州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強調“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扶貧開發作為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身就是解決貧富懸殊、城鄉和地區差距、生態環境惡化以及諸多社會矛盾等問題的根本措施。我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難點不在城市,而是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關鍵在農牧民特別是貧困農牧民。從我州發展的現狀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難點仍然在且末、和靜、若羌縣高寒偏遠牧區及尉犁、輪台縣荒漠乾旱的重點區域,該區域的社會事業發展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日漸突出。扶貧開發既要解決好貧困農牧民生產生活中現實緊迫的問題,又不能盲目開發,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確立科學的扶貧觀,立足當前,把握全局,着眼長遠,深化對扶貧開發的認識,自覺地把科學的扶貧觀實踐於扶貧開發中去,在扶貧規劃上加以體現,在工作部署上加以貫徹,在扶貧工作中加以落實。

(三)要與時俱進,不斷改進和加強扶貧開發工作

扶貧開發鞏固温飽成果,提高貧困農牧民收入水平,既是今後長期而艱鉅的任務,也是當前急需解決的難點問題。結合我州實際,當前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積極實施整村推進戰略,堅持扶貧到村入户,鞏固提高温飽成果。從年起,對全州34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的整村推進情況開始進行分批驗收,條件成熟一批驗收一批。

二是集中力量,加強難點地區和困難羣體的扶貧工作。要把且末、和靜、若羌縣高寒偏遠牧區及尉犁、輪台縣荒漠乾旱的貧困人口作為扶貧開發的工作重點,集中財力物力,採取綜合性措施,給予大力扶持。對於分佈在不具備生存條件,投入多又見效慢地區的貧困人口,實行移民搬遷扶貧,做到搬得來,留得住,能發展,過得好。

三是積極拓寬增收渠道,促進貧困人口持續快速增加收入。一要貫徹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搞活”的指導思想,落實好黨和國家在農村的基本政策。二要抓住自治州實施結構調整的有利機遇,發揮扶貧開發的政策優勢,圍繞農民增收,加快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實現貧困地區優勢資源的轉換。三要在扶貧貸款投向和方式上,不管哪種所有制的龍頭企業或大户,只要能帶動貧困户,與貧困户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聯繫機制,給貧困户帶來實惠,扶貧貼息貸款都給予支持。四要充分利用我州基礎設施建設、石油開發、季節性棉花用工需要大量勞動力的有利條件,把勞務輸出作為扶貧開發的重要措施來抓,加強貧困户的職業技能培訓,引導和組織農牧民外出務工,落實以工代賑項目關於“勞務報酬”管理的規定,就近組織農民工參與以工代賑項目的土石方工程,拓寬貧困農牧民增收渠道。

四是加大科技扶貧力度,增強脱貧致富能力。開展多種形式的農牧業實用技術和家庭手工業技能培訓,推行培訓合格享受扶貧項目制度,保證貧困户户均有l名熟練掌握和應用先進農業技術的勞動力。

五是改進資金項目管理,加強監督力度。一要加強三項扶貧資金的捆綁力度。按照各有側重,優化配置,形成合力的原則,統籌安排使用三項扶貧資金,發揮整體效益。二依據扶貧開發規劃建立扶貧項目庫,簡化項目申報和審批程序,杜絕項目申報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提高資金效益和項目的科學性。三要推廣“參與式”扶貧模式,組織貧困羣眾參與項目的建設管理,激發貧困人口脱貧意識和潛能。四要嚴格實行報帳制,全面推行公示制。五要做好監督工作,聘請自治州對口幫扶單位的幹部作為自治州扶貧辦的督察特派員,在做好幫扶工作的同時,負責監督所幫扶重點村的資金落實、項目實施情況。六要實行扶貧資金管理責任追究制度和項目法人制。

六是整合社會扶貧資源,確保社會扶貧工作紮實有效。堅持“聯繫到縣,定點到鄉,幫扶到村,受益到户”的原則,一要加強社會扶貧力量的整合配置,使各種社會扶貧力量能夠發揮出自身的優勢與特點,形成共同推動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的合力。二要加強99個州直、駐州幫扶單位工作的督促檢查,促進工作深入開展。

七是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上下貫通,左右協調,形成合力,整體推動”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強化各級扶貧開發工作機構在政策領導、制定規劃、資金管理、社會扶貧、監督檢查、綜合協調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形成一級抓一級的扶貧開發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

鎮專項扶貧開發工作調研報告範文2019年扶貧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瞭解扶貧開發工作中的難點和問題,緊緊瞄準貧困人口,以“減少貧困、縮小差距、增加收入、構建和諧”為目標,以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為中心,以增加貧困羣眾收入為重點,積極拓寬扶貧資金籌集渠道,不斷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創新扶貧開發機制,提高扶貧開發水平,增強貧困對象的自我發展能力,探索與化隆縣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扶貧工作新模式,紮實推進創新創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現就對全鎮扶貧開發進行的調研情況形成報告如下。

一、甘都鎮基本情況

甘都鎮位於化隆縣東南部黃河沿岸,離縣城25公里,總面積為16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温為8.7℃,氣候適宜,屬化隆縣三大川水鄉鎮之一,也是化隆縣的主要農業生產基地。全鎮共有25個行政村,86個社6871户,總人口3.13萬人,有回族、撒拉族、漢族、藏族、東鄉族五種民族,少數民族佔90.6%。全鎮總耕地面積為XX1畝,人均耕地面積為0.72畝,農作物以冬小麥為主,兼温棚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以“拉麪經濟”為主的勞務經濟第三產業收入佔48.6%,以農牧業為主的第一產業收入佔收入佔33.33%,以“拉麪經濟”為主的勞務收入已經成為全鎮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歷年扶貧工作進展情況:隨着國家對扶貧工作的大力支持,XX年我鎮積極爭取在唐寺崗、牙目、橋頭、東五、下四合生、朱乎隆六個村的實施了整村推進項目,涉及農户744户,發放扶貧資金372萬元;XX年在甘都街、阿化、西灘三個村種植薄皮核桃1300畝;XX年根據《青海省農村牧區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方案》要求,我鎮通過行政村申請、政黨政班子會議研究,上級扶貧部門審核確定了上四合生、牙路乎、關巴、東六、東七、甘都街、阿化、西灘8個行政村為貧困村,XX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均在2736以下,貧困率均在42.5%以上。通過農(牧)户申請、村(牧)民代表大會民主評議、村(牧)委會核實、鎮政府審核,確定了貧困户1355户(5257人)。對所有貧困户進行了建檔立卡工作;XX年初對貧困户數據進行了更新,初步確定了幫扶單位和幫扶責任人。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及經驗

近年來,我鎮按照“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原則,紮實開展我鎮解困脱貧工作。主要做法:1、加大宣傳力度,是搞好扶貧工作的前提。按方案宣傳,鎮、村分級召開貧困户認定動員大會,宣傳扶貧政策和扶貧方案。對外出打工及未能到會的羣眾,通過入户走訪、電話通知等方式做好宣傳,努力做到政策方案“家喻户曉”,營造全村上下共同支持、共同參與、共同監督的工作氛圍。2、正確決策、科學決策是扶貧開發成功的關鍵。深入調研,方案制訂科學化。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從國家扶貧政策和村情、户情出發,幫助貧困户理清發展思路,制定符合實際的扶貧規劃。填好扶貧對象基本信息表,重點弄清家庭人口、收入來源、支出負擔、存款或負債額度、致貧原因、脱貧依靠等問題;建立專門數據庫,對所有認定的對象,將蒐集到的情況進行信息錄入。通過深度分析貧困對象的基本信息,根據其家庭實際,綜合考慮所在村社相關情況,明確了“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遊則遊”的脱貧思路。3、嚴格按程序認定是搞好扶貧工作的準則。按照“户主申請、村民小組提名、村民代表評議和票決、村委會審查、鎮政府審核、縣扶貧局審批”的程序,堅持做到條條到位、環環盡責。特別在代表評議環節上,我鎮注重突出民主性、廣泛性,要求評議小組至少30人以上,且每個村民小組不得少於5人;在鎮政府審核環節上,組織幹部到各個村民小組開展入户調查,進一步瞭解申請户主的基本情況,確保對象認定不出現偏差。4、強化保障,資金籌措多元化。堅持創新扶貧參與機制,構建各界廣泛參與的大扶貧格局。一是我鎮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扶貧資金、項目。二是通過項目整合,積極整合國土、發改、水利、林業、衞生、交通等方面的項目資金,將錢用到通村公路硬化、安全飲水工程、衞生室建設、電力改造等“刀刃”上。三是羣眾“湊”。發揮困難羣眾主體作用,引導他們在扶貧過程中力所能及地投入資金。5、跟蹤問效,信息管理動態化,建立長效機制。堅持動態識別、動態管理,保持扶貧對象的精確性和政策投放的精準性。建立定期回訪機制。按季度對貧困户進行回訪,及時瞭解困難情況、增收狀況,對於脱貧效果不理想的,及時調整扶貧方案,糾正扶貧措施。6、羣眾自覺行動,苦幹實幹是根本。使羣眾改變觀念,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力更生,苦幹實幹是扶貧開發工作成功的動因。

總結的經驗:我鎮充分利用扶貧資金,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了農民脱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把國家的幫助和自身結合起來,有效推動了我鎮謀求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激發羣眾依靠自己力量發展生產的積極性。1、地理條件優越。我鎮位於縣東南部黃河沿岸,離縣城25公里,平均海拔1900米,海拔較縣城低近1000米,年平均氣温為8.7℃,氣候温和,日照時間長,適宜種植各類蔬菜、瓜果及藥材等經濟類作物,且交通便利,202省道貫穿境內與循化縣連接,石甘公路與石大倉鄉相連,公伯峽電站公路與循化縣紅旗鄉相連,適合發展特色種植業。2、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拉木峽丹霞地貌、公伯峽電站、蘇只電站、水車生態園區、“黃河彩籃”蔬菜種植基地、馬步芳公館、阿河灘清真寺和古樹等豐富的自然旅遊觀光資源,並可依託寬廣的庫區水域資源,發展冷水養殖、水上娛樂等項目,打造黃河谷地旅遊、觀光、娛樂、餐飲為一體的服務產業。3、民俗文化有待開挖。我鎮以回族和撒拉族居多,佔全鎮總人口的86%,回族和撒拉族擅長做可口的飯菜,尤其是撒拉族的民族特色餐負有盛名,回族的“刺繡”也享有名譽,有收藏黃河奇石的愛好,且這兩個民族熱情好客,可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扶持發展農家樂、民族餐等民族特色餐飲業。4、勞務經濟漸成規模。全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不斷加大,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農村外出打工、就地從業、回鄉創業的人數越來越多,拉麪經濟明顯提升了農民收入,勞務經濟已成為農民特別是青壯年農民謀生就業、脱貧致富的主要收入來源和支柱產業。5、扶持產業經濟快速發展。近年來,我鎮大力扶持帶頭致富羣眾新建畜禽養殖規模、冷水養魚、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的生產規模,農業組織化程度得到不斷提高,從而帶動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不足之處

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地區社會經濟的落後狀況,縮小與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是一個長期的歷史任務。新階段的扶貧開發工作我鎮仍然面臨嚴峻的形式。

11月關於省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2019年扶貧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省人大農委組織調研組赴贛州、吉安市及所轄的於都、興國、萬安縣,就我省扶貧開發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通過聽取彙報、召開座談會、實地考察扶貧項目、走訪貧困農户等方式,瞭解各地貫徹落實《江西省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xx-2020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和特困片區扶貧攻堅等情況,聽取基層幹部羣眾對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主要情況報告如下:

一、近三年來我省扶貧開發取得的成績十分顯著

20xx年中央召開了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制定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xx-2020年)》,將扶貧標準由1196元提高到2300元,啟動了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近三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扶貧開發的重大決策部署,制定了《江西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xx-2020年)》,把扶貧開發作為民生工程和“三農”工作重點任務,把連片特困地區作為主戰場,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温飽、儘快實現脱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紮實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全省扶貧開發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扶貧開發投入不斷加大。各級政府建立了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扶貧開發投入體制。20xx年,省財政大幅度增加財政專項扶貧投入,統籌安排扶貧開發資金17億元,比20xx年增長64.4%。地方財政也加大了對扶貧開發的投入。贛州市規定市、縣兩級財政每年安排扶貧開發投入佔本級財政收入比例不低於2%,並隨着財力的增長逐年增加,自20xx年起,市本級財政安排1億元資金用於扶貧開發工作,20xx年中央、省、市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6.09億元,比上年增長115%。

(二)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和特困片區扶貧攻堅有力推進。黨中央、國務院就加大扶貧開發力度、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和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20xx年國務院出台了《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批覆了《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xx-2020年)》,我省扶貧開發工作正面臨着十分難得的歷史機遇。省委、省政府搶抓機遇,迅速作出全面部署,出台貫徹實施意見,召開全省動員大會,將任務分解到有關設區市和省直部門,全力推進各項工作。規劃方案編制全面展開,省委、省政府貫徹意見中明確要求編制的12項規劃和方案已基本完成,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贛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已分別由國務院、國家發改委批覆出台,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土坯房改造規劃已印發實施。國家扶持全面展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重點工作責任分工方案、批覆建立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印發了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實施方案,52箇中央部門和單位結對支援我省31個縣(市、區)。資金投入大幅增加,20xx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原中央蘇區78億元,佔全省四成,比上年增長53.7%。民生工程全面實施,20xx年,贛州、吉安、撫州改造農村危舊土坯房12.5萬户,佔全省的70%;解決了約200萬農村居民和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安排贛州農網改造補助資金4億元;改造原中央蘇區農村公路4800公里。

(三)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大力扶持貧困地區加強水利、交通、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增強“造血”功能,提升貧困地區發展能力。近三年來,全省新增改善灌溉面積40萬畝,新建改造農村道路2817公里、橋樑5926千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1平方公里,幫助國家扶貧重點縣生存條件惡劣、地質災害嚴重的9694户39391名貧困羣眾實施易地搬遷,組織實施了農村重金屬污染嚴重地區6651名羣眾整體搬遷,完成了25.5萬户農村困難羣眾危房改造。興國縣改造農村公路480公里,實施了32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移民搬遷4137人、建立集中安置點29個,推進28867户農村困難羣眾危舊土坯房改造,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貧困羣眾生存環境得到改善。

(四)貧困羣眾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提高。堅持扶貧與扶智並重,把增強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作為關鍵,着力提高扶貧對象脱貧致富職業技能素質。着力推進“雨露計劃”實施方式改革,20xx-20xx年實施培訓突破10萬人,培訓對象轉移就業率達到90%以上,就地在工業園區轉移就業人數佔到80%以上。吉安市通過委託培養的方式,每年培養200名“三定向”的農業技術人員,建立科技扶貧示範項目22個。萬安縣財政安排300萬元,對20xx年考取三本以上大學的貧困户子女每人扶持1萬元。

(五)扶貧開發體制機制不斷創新。省委、省政府構築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建立了“四個一”組合式扶貧機制(即:一位省領導、一個省直部門、一個有實力的省屬企業以及每縣每年一千萬元財政專項補助,對口幫扶一個國定貧困縣),推進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兩項制度的有效銜接,出台了《關於全面推進農村扶貧幫扶到户工作的意見》。萬安縣建立了“核定對象、因户施策、責任幫扶、限期摘帽”的扶貧到户新機制,對全縣76個貧困村、19429户72641名建檔立卡貧困户進行了全面摸底並分類。於都縣利用縣產業園區片區建設,安排一定比例的扶貧資金與貧困村貧困户直接掛鈎,與土地一併入股入園企業或龍頭企業,並從中獲取相應的租金或紅利(股息)以及勞務工資等穩定收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構建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

二、我省新一輪扶貧開發面臨的主要困難與問題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相比,我省新一輪扶貧開發仍然面臨較大的困難,任務仍然十分艱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