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調研報告十篇

審計調研報告 篇1

一、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審計調研報告十篇

(一)施工單位報審結算存在的問題。在審計中我們發現,有的施工企業利用建設單位對建設工程結算的知識瞭解較少,不能對建設工程結算進行有效地監督的情況,採用多計工程量,高套定額,編制假預算和假結算,重複計算工程量等手段,高估工程造價。

(二)審計工程結算審核面臨的問題。

1、承包工程合同簽定不規範,工程結算計價難以確定。在審計過程中發現,建設、施工雙方承包工程合同簽訂不規範。在簽訂合同時不按投標文件的內容逐一填寫,尤其是建築規模和中標價,存在少填或者不填的現象,給工程計價取費留下活口,目的是為了竣工後高報工程結算價格打下伏筆,使得原本十分嚴肅的合同失去約束作用,建設單位失去了對施工單位工程報價的有效監督,容易造成決算價格偏高。同時,給工程結算造價審核帶來難度和風險。

2、建設單位不正常的舉動,增加審計難度。審計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建設單位節省建設費用,降低基建成本,提高投資效益。但基建結算審計並不受所有建設單位的歡迎,因為有些建設單位的基建管理人員在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與施工單位逐漸產生經濟瓜葛,因而這些人思想上有顧慮,認為基建審計核減額越大,説明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越多,甚至出現施工單位都予以認可的核減,而建設單位反不認可的咄咄怪事。此外,建設單位打着“降低工程成本,節約建設資金”的旗號,肢解工程項目,將一個本應完整的單項工程肢解成若干子項發包給多個施工單位施工,除了要支付總承包單位服務費,增加工程成本外,有的還指定基建材料,指定材料供貨商,甚至乾脆代施工單位採購建築材料等。所有這些建設單位不正常的舉動,都增加了工程造價的審計難度。

3、材料成本難以確定。現階段建築材料市場不規範,價格混亂。材料材質相同,價格不同;產地不同,價格不同;渠道不同,價格不同。市場價格差異懸殊,我們在審計過程中感覺到材料實際價格無法核實,成本難以測定。即使是審核其原始購貨發票,也由於外部建築材料市場的混亂使得真偽難辨,況且回扣與折扣普遍,幅度不同,更增加其難度。

4、監理單位沒有盡職造成工程結算審核難以深入。限於目前審計機關的技術力量和裝備水平,實施工程結算審計難以做到全程跟蹤審計,更無法採取技術掃描和鑽芯取樣等先進檢測手段,因而審計所依賴的工程實施過程抽樣檢測資料只能以監理部門提供的監理日誌為主要參考依據。但工程結算審計中發現,監理單位提供的監理日誌並不能客觀反映工程實施過程的真實情況,或填寫不規範,或當時編造虛假記錄,或事後補做虛假記錄,或找不具監理資質的人員編造日誌。所有這些,説明工程監理單位沒有按規定進行監理驗收,監理存在“走過場”的現象。如我們在裝飾工程項目審計中發現,居室裝修普遍存在較嚴重的質量問題,牆面、頂棚抹灰層脱落,通體磚顏色深淺不一造成地面花,地縫大,地不平等現象。究其原因,除了施工單位偷工減料,沒有嚴格按材料工藝要求進行施工,建設單位忽視對裝飾工程的質量管理外,監理單位沒有盡職是主要原因。這既給工程質量造成很大隱患,又使工程結算審核難以深入進行。

二、問題的成因簡析

(一)很多施工企業的工程造價編制人員,在編制工程項目決算時為了省時間圖省事,往往不對竣工工程進行實地現場勘察,甚至在對工程圖紙及相關變更材料均不熟悉的情況下就草率編制,導致已變更取消的工程項目在工程結算中仍然出現等高估冒算的情況。有的則有意增大工程造價,以提升其勞務費的“含金量”,進而造成工程造價增大。

(二)施工單位施工過程中對技術資料的未能完整歸檔或有意不建檔,造成建設單位在工程竣工後無法建立完整的工程資料檔案並按要求報送工程結算所需資料,從而使審計工作週期拉長、風險加大。

(三)建設單位缺乏工程技術專管人員和工程技術專業知識或工程技術人員職業道德水準不高,造成工程項目施工中不合規的變更籤證增多,從而使得工程造價隨意增大。

審計調研報告 篇2

能夠在會計師事務所從事審計工作,並以此開始自己的財會職業生涯,一直被認為是職業發展的一個良好的起點。因為會計師事務所為員工提供了廣泛的專業培訓,可以使員工積累豐富的行業經驗和經歷深刻的職場歷練。隨着在事務所服務年限的不斷上升,有些審計師覺得已經獲得了一定的經驗,從而選擇轉換職業的跑道,“跳槽”到另一個公司開始一個全新的工作。然而在中國以及其他國家,卻面臨着審計師離職率過高的問題,甚至導致在審計“忙季”一些審計項目不得不在人手不充足的情況下完成。審計項目團隊由於時間緊、任務重、人手少,常常會覺得工作沒有達到最理想的水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計質量。

會計師事務所是以“人”為基礎的行業,人力資本是決定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對於事務所來説,招聘並培訓新人的成本遠遠高於保留有經驗的現有人才的成本。尤其對於審計師行業來説,審計的經驗和相關知識和技能的積累是幫助其提高審計質量、有效管理審計風險的關鍵。目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人才流失問題非常嚴重,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正面臨着巨大挑戰。

因此,及時全面地審視會計師事務所留任人才和吸引人才的戰略,評估這些戰略是否符合每一個審計師的切身需求和發展願景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解外部審計行業從業人員工作的真實現狀,以及審計行業對新一代年輕人才的吸引力,ACCA和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精誠合作,開展了面向全國的從事外部審計工作的員工滿意度調查。這也是在全國範圍內針對整個行業開展的首次大型調研。

本次調研涵蓋了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國內大型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其他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員工的反饋信息。除了進行整體分析外,該調查還根據受訪者的職級、性別以及所在事務所的類型進行了對比分析。在報告中,我們也會具體闡述在不同類型的受訪者中發現的調研結果的重大差異,希望調查結果能夠在關鍵人才的吸引和保留方面提供有益的見解,總結會計師事務所需要改善的領域。

重要發現

職業選擇滿意度:約有6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目前從事外部審計這一職業表示滿意。這個比例相比其它三個國家的調研數據是比較理想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分別為38%、45%、49%)。但隨着職級的上升,受訪者的職業滿意度下降(審計員、經理和合夥人級別分別為70%、67%和50%),這和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三國的調查結果相反。特別是我們注意到合夥人的滿意度只有50%(僅為20個樣本)。

有很多受訪者表示“經理”級別是夾心層,隨着工作職責上升、工作範圍擴大、客户要求提高,來自於外界和內部的工作壓力降低了工作滿意度。同時經理級別也面臨更大的職業晉升壓力。來自不同類型事務所的受訪者在職業滿意度上差異不大(國內大型事務所和國內中小型事務所均為67%),男性和女性受訪者的差異也不大(均為68%)。

兩年緊箍咒?有24%的受訪者很有可能會在未來兩年內離開審計師行業。在中國成為註冊會計師必須具備至少兩年的審計工作經驗: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員工希望在事務所繼續從事審計工作至少3年以上,其中有70%的受訪者認為繼續從事3到6年的外部審計工作將對他們的整個職業發展最有幫助。不到六成的受訪者認為,在離職時,他(她)的上司會真正關心其離開的原因並盡其所能挽留(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分別為56%、62%、80%)。

員工職業期望:員工求職重點關注“未來收入潛力”、“快速學習的機會”、“職業晉升機會”以及“工作安全感”(其重要度分別為4.2、4.1、4.0和4.0)。針對以上四點,員工的滿意度平均為3.6。此外,員工並不特別重視“長期海外工作機會”(其重要度排名最後,僅為2.9),而員工對這點的滿意度也僅為2.5。在跨國比較中,我們發現中國審計師更加重視快速學習的機會、工作安全感以及定期、有規劃的培訓項目。而這三點均與直接薪酬福利無關。由於文化環境、社會結構、社會福利和保障等不同,中國的審計師相對於其他國家的審計師來説,更加關注未來成長和學習機會。

工作文化:在所調查的12項有關“工作文化”的因素中,“團隊合作和互相支持”、“不太複雜的辦公室政治”以及“直接上司的支持”是受訪者最重視的三方面。在審計行業,由於工作都是基於項目制的,更加強調團隊的合作。審計師在工作中常常可以建立如戰友般的情誼。我們看到新人在加入到一個優秀的團隊後,往往可以通過“以老帶新”的方式得到充分的在職培訓和快速的自我提升,成長的過程也是累積友誼的過程。然而這對公司來説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為一旦團隊中有核心人物離職,很可能會產生離職的“多米諾效應”。

關於工作文化方面,受訪者最不滿意的三個因素分別為:“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晉升合夥人的規定”以及“客户等第三方對項目截止日期的要求的合理性”。因此,員工的激勵與政策靈活性、透明度需要企業高度重視。

重要措施:調研中受訪者選擇了目前事務所最常用的提高人才吸引力的措施。根據調研結果,排名前三的重要措施是:靈活的工作時間(54%)、可以利用公休假做其他感興趣的事情(43%)、資助、補貼再深造以及取得執業資格(26%)。

晉升合夥人:有38%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希望晉升成為合夥人。按事務所類型來看,規模較小的事務所員工期望晉升成為合夥人的比例較高(國內中小所56%,國內大型所34%,國際四大42%)。相比於女性員工,男性員工更期望晉升成為合夥人(男性比例48%,女性比例30%)。我們發現在不想成為合夥人的原因上,不同性別的受訪者表現出了比較大的差異。比如更多的女性擔心成為合夥人之後繼續承受加班和工作的壓力,同時也有更多的女性質疑自己是否具備成為合夥人的能力,也有更多的女性表示可以到客户那邊繼續自己的職業,例如加入財務、內部審計或運營團隊,並有希望成為CFO、COO、CEO等。值得注意的是,有超過72%的受訪者認為一個才能卓越、持之以恆、期望成為合夥人的員工通過努力奮鬥可以在合理時間內成為合夥人,有28%的受訪者認為機會很低,主要原因集中在事務所沒有能力容納更多的合夥人,以及等待成為合夥人的候選者人數較多。

海外借調:有75%的受訪者願意接受海外借調,主要因為海外借調能夠豐富職業經歷,讓簡歷看起來更吸引人從而提高就業機率等。另外有三成的受訪者認為海外借調可以提高其晉升成為合夥人的機率。審計員比經理級別的受訪者對海外借調更感興趣(分別是38%和24%)。有17%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只喜歡短期的海外借調(在3個月到半年之間)。由於海外借調機會有限以及缺乏透明的選拔標準,僅有25%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在提交海外借調的申請後,申請成功的機率比較高。因此,我們鼓勵事務所開放更多的海外借調機會,幫助提供職業滿意度、降低離職率。另外,海外借調也可以促進事務所組建更加多元化的工作團隊。

女性員工的職業狀態:調查發現有29%的女性受訪者表示計劃在兩年內離職(男性18%);有75%的女性受訪者表示計劃在4年內離職(男性61%);有31%的女性明確表示不希望成為合夥人(男性15%)。在中國,女性往往擔負着更多的育兒和家庭責任。面對高強度的審計工作,女性員工常常無暇顧及家人,很難做到工作和家庭之間的平衡。因此,事務所管理人員應該充分重視和了解女性員工的職業訴求,加強人力資源的穩定性,明確女性員工的職業願景,並提供清晰的晉升通道。同時,採納更加靈活的改善生活方式的相關舉措,幫助女性員工實現事業和生活的“雙豐收”。

兼聽則明:在調研中,無論是基本需求和發展還是企業文化方面的重要吸引因素,員工的滿意程度都低於預期,但是我們也發現事務所的員工具有較強的責任心,樂意為公司發展諫言。受訪人羣中有73%的員工表示願意就如何提高團隊凝聚力或改善工作環境向事務所提出建議,但有超過一半的員工認為他們提出的建議沒有得到重視與採納。

調研具體分析 吸引和留任人才的因素

本調查的評分範圍1-5分別代表受訪者對“職業發展基本需求因素”和“工作文化因素”的重要程度及滿意程度的打分,通過各因素的分值可以直觀地體現受訪者對各項主要吸引人才和留任人才的因素的重視程度及滿意程度,如圖5和圖6所示。圖中橫座標表示重要程度;圖中縱座標表示滿意程度;通過圖表,可以幫助我們快速識別在審計師職業發展中關鍵的留任和離任因素。

“關鍵的留任因素”是受訪者認為非常重要且令人滿意的因素,該因素是受訪者繼續留在公司工作的理由。“主要離職因素”是受訪者認為非常重要但不令人滿意的因素,該因素是促使受訪者離開公司或者工作崗位的理由。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可以通過提高“主要離職因素”的滿意水平來增加員工繼續工作的概率。

某因素出現在哪一象限取決於所有因素的平均得分。例如,在圖6中,受訪者把幾乎所有因素都評級為重要或者非常重要,所以即使“靈活的時間”在重要性方面獲得了3.9的平均分,它卻被分在了“非主要離職因素”象限而不是“主要離職因素”。對各項因素進行排序是為了更快速地確定優先級,分佈在“非主要離任因素”中的並不代表事務所可以忽視這些因素。

在中國的調研中,我們發現一個現象即各項因素的重要程度和滿意程度幾乎呈正相關性,也就是説重要程度打分越高的因素,員工對它的滿意程度也越高。和其它國家不同的是,在中國的調研中幾乎沒有哪項因素是明顯處於“關鍵的離任因素”和“錦上添花”,因此,我們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數據又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橫向比較。

審計調研報告 篇3

近年來,隨着政府投資審計工作的廣泛開展,社會中介機構參與政府投資審計工作已成為政府投資審計的重要組織形式。聘請中介機構參與政府投資審計,不僅緩解了審計機關任務重、力量不足的矛盾,也充分利用了中介機構人力資源優勢,擴大了審計機關的業務覆蓋面。但由於中介機構存在高競爭性和逐利性、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弊病,導致其參與政府投資審計的審計風險依然很大。為更好的發揮好中介機構參與政府投資審計的積極性,更好的服務全區經濟健康發展,我就如何加強中介機構管理談以下幾點。

一、聘請中介參與政府投資審計的客觀現實

(一)審計機關人員不足是普遍現象

政府投資審計工作任務重、責任大、風險高,作為基層的審計機關而言,每年都要面對上百個審計項目以及政府逐年遞增的投資規模,要做到政府投資審計全覆蓋,困難是不言而喻的。

(二)投資審計專業性要求較高

當前審計人員知識結構還不能完全滿足投資審計工作的要求,由於投資審計工作涉及的審計事項複雜、專業性強。而我局目前既懂工程造價又懂財務的人員少之又少,已不能完全適應當前投資審計工作的需要。

(三)社會審計與政府審計的優勢互補

社會中介機構聚集了一批精通建築、水利、公路、橋樑等各個專業的工程師、造價師,在投資審計領域具有很大的優勢。在政府投資審計中,完全可以依託中介機構專業技術優勢和審計機構行政職能、手段,實現優勢互補,體現最佳社會效益。

二、組織中介機構參與國家建設項目面臨的問題

(一)審計理念和操作規範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介機構的人員從事的是社會審計工作,由於社會審計與國家審計在審計目標、審計重點、規範準則、職能職責等方面存在着差異,造成了中介機構參審人員的的審計理念與審計機關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審計質量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由於中介機構的特殊性,存在着以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管理不夠規範,制度不夠健全,項目現場審計時間少,審計質量距離要求還存在着一定差距。如去年在審計機關複核一箇中介機構初審的裝飾裝修工程結算時,及時發現中介機構錯套定額標準而挽回經濟損失近20餘萬元。

(三)中介人員參審存在的風險

組織中介機構參與國家建設項目審計是審計組織形式的創新,在這種新的組織形式中,許多基礎性工作由中介參與人員完成,而最終的審計報告由審計機關出具,對外承擔的審計責任和審計風險仍是國家審計機關。其主要表現有:一是協審人員採用了不當的審計程序、方法或錯誤地判斷了審計事項,作出了與事實不相符合的審計結論。二是中介機構內部控制制度薄弱或責任心不強、業務技能差而形成的風險,如對接受審計的項目進行轉包或分包導致責任心不強影響審計質量或進度。三是中介機構協審人員職業操守低、廉潔意識差,對審計發現的問題置若罔聞、甚至故意“放水”給項目審計帶來很大的風險。

(四)審計成效不夠明顯

中介機構的初審大多隻關注了對造價的審核情況,而對建設程序及深層次、綜合性的問題以及投資效益等內容缺乏深入的審查和揭示,很難發現大要案線索(而這些本是各級審計機關所重點關注及自身職責應為的),從而影響了審計項目的質量和審計成效。

(五)中介人員的責任心不強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介機構一般同時接受了來自不同審計機關或被委託單位等方面的審計項目,由於內部人員變動頻繁、流動性強,極易出現中介機構為應付項目審計而審計,對項目整個情況及流程不知曉而最終草草了事。如一個項目,在中介機構協審了三年,而具體主審的人員也換了2、3個,試想這樣的審計結果會有多高質量?

審計調研報告 篇4

為進一步推進全市工會經審工作的科學發展,更好地指導全市經審工作的開展,結合開展“面·心·實”活動,我們採取座談、問卷調查、數據統計分析等方式,對全市經審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工會經審工作基本情況。

(一)組織建設情況。

全市現有工會組織3973個,工會經審組織3842個。其中:縣(市)區所屬工會經審組織3644個,局(委)所屬工會經審組織181個,市總直屬基層工會經審組織17個,組建率達到%。在組建工會或換屆選舉時,經審委員會與同級工會委員會都能按照同時考察、同時報批、同時選舉產生的“三同時”原則選舉產生。

目前,全市有經審委員11544人。6個縣(市)區工會已有5個配備了專職經審主任,市、縣(市)區有經審委員44人,經審委員佔工會委員人數的26%。全市經審人員中具有內部審計資格證書或會計從業人員資格證書的有328人。其中:會計、審計專業技術資格初級職稱有208人、中級職稱99人,高級職稱21人。

(二)制度建設情況。

各級工會經審組織注重經審工作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了工會內部監督制約機制,相繼制定和完善了經費審查議事制度、會議制度、學習制度、廉潔制度、檔案制度等各項審查審計制度。市總及各縣(市)區工會還分別建立了審計回訪制度、審計意見整改書面報告制度、審計整改責任追究制度、優秀審計項目評選辦法、特邀審計員管理辦法、工會經審主任述職報告等制度。這些制度的制定和執行,有力地促進了工會經審工作的規範化建設。

(三)審查審計情況。

按照自治區總工會提出的“三個全覆蓋”的要求,各級工會經審組織能夠認真履行職責,積極開展同級審計工作,確保了同級審查審計全覆蓋工作目標的完成,同級工會審計意見整改率達到了90%以上,有力地促進了工會財務管理、提高了資金資產的使用績效。有基層工會的各級經審組織還開展了對下審計工作,審計中堅持對下抽查審計十項任務,有針對性地提出書面意見,指導幫助下級工會經審組織健全經審制度,規範審計行為,提高審計質量。

(四)業務建設情況。

近年來,隨着工會經費和資產總量不斷增加,各級工會特別是縣(市)區工會越來越重視工會經審工作,基本做到了思想上重視、組織上保證、工作上支持、經費上保障,為經審工作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工會經審組織也順勢而上,注重搞好業務建設。一是加強經審人員的能力培養。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增強經審人員業務操作能力,全面提高經審工作水平。二是加強理論研究。一些經審人員在做好經審業務工作的同時,注重經審工作的理論研究。在如何加強業務審計,提高經審工作水平等方面撰寫文章,為加強和改進經審工作出謀劃策。

二、工會經審工作的基本經驗。

(一)領導高度重視,是經審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

市總黨組及各縣(市)區工會高度重視經審工作,從人員落實、經費保障等方面把經審工作納入工會的整體工作之中。經常聽取經審工作彙報,研究解決經審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改善經審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確保了經審工作順利開展。

(二)突出重點工作,是經審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

各級工會經審組織堅持依法審計、服務大局、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工作方針,每年三月底以前完成對本級工會上一年度預算執行情況(決算)、專項資金和固定資產管理使用的審計、當年經費預算的審查通過、接受上級工會經審組織的抽查審計和對本級審計質量的評估,每年七月底以前完成本級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的審查工作。並普遍推行了基層工會年度預算、預算執行情況(決算)向職工公示,經審組織審查審計結果向職工公示的“三公開”制度,建立主動接受職工羣眾評價和監督機制,確保了審查審計質量不斷提高。

(三)建立考核制度,是經審工作順利開展的保證。

全面推行基層工會經審工作規範化建設和經審主任述職制度,通過開展工會經審工作規範化建設活動,一方面不斷提升工會經審工作水平,另一方面把審查審計工作內容納入規範化建設考核標準,督促基層工會經審組織認真履行審查審計工作職責。通過建立經審主任述職制度,增強了工會經審會主任的履職意識,確保了審查審計工作任務的完成。

(四)提高幹部素質,是經審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

根據《中國工會審計條例》和《自治區總工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工會經審工作的決定》,一方面市總及5個縣(市)區工會配備了專職經審主任,建立了特約審計員制度,加強了經審人員隊伍建設,使經審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審;另一方面加大了對經審人員的培訓力度,使經審人員素質不斷提高,為經審工作提供了人力支持,確保了經審工作任務的落實。

三、工會經審工作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研我們認為,雖然近年來我市各級工會經審組織以同級審計為抓手,以推進經審工作規範化建設為載體,全面加強工會經審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為服務和促進工會全局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1、認識不夠到位。我市基層工會中近九成是人數較少的企業,由於工會經費總量小,部分工會主席認為經費數額不大,重視、支持力度不夠,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沒有把經審工作擺上議事日程。

2、工作基礎薄弱。雖然按程序和要求建立了經審組織,但有些基層工會沒有建賬立户,獨立管理經費,有些沒有按要求建立預(決)算制度,致使審查審計無從入手。還有一些基層工會沒有建立相應的經審規章制度和工作規程,經審組織名不符實,形同虛設,經審監督作用難以發揮。

3、同級審計難度較大。部分企業工會經費不能獨立管理,受企業老闆控制,有些企業不願提供相關會計資料,致使審查審計工作難以開展。有的工會主席對經審會的審查意見不夠重視,對存在的問題未能認真整改,致使審計實效大打折扣。

4、經審人員素質不高。隨着各級工會經濟資源的增加和多元化,審查審計任務越來越重,對經審人員業務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我市經審人員中具有會計和審計專業資格人員比例低,且多為兼職人員,流動頻繁,崗位不穩定。相當一部分經審人員對經審業務知識不熟,實際操作能力弱,難以承擔起審查審計監督職能,審查審計質量不高,流於形式。

四、加強經審工作幾點建議。

(一)認真貫徹《中國工會審計條例》,提高對經審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條例》的頒佈實施,標誌着工會經審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的進程。《條例》不僅對工會經審工作提出了總體要求,同時明確了工會審計的職責範圍和審計程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為工會經審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貫徹《條例》是各級工會以及經審組織的共同任務和執行主體,因此,一方面各級工會領導要把經審工作納入工會工作之中統一部署,自覺地把工會經審工作放到工會全局工作中去部署、去把握、去安排,定期聽取經審工作彙報,掌握和了解經審工作的整體情況,適時幫助和解決經審方面的疑難問題;支持工會經審組織依法履行職責,從組織機構、制度建設、經費落實和措施保障上為經審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條件;另一方面各級經審組織要積極爭取各級工會領導對工會經審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利用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宣傳工會經審工作,按照《條例》的基本要求,圍繞大局依法履行審查監督職責,確保工會經費正確使用方向,確保工會資產安全。要準確把握經審工作在工會全局中的定位,理順工會經審工作與工會全局工作的關係,理順領導與被領導、監督與被監督的關係,增強經審工作服務工會全局的意識,做到既監督又服務,在監督中服務,在服務中監督,促進工會全局工作不斷髮展。

(二)認真開展對下審計,加強上級組織的指導與服務功能。

在目前一些基層經審組織監督制約機制還不夠健全,經審工作的開展還面臨諸多困難的情況下,加強上級經審組織的指導、服務、督查與協調顯得尤為重要。事實表明,很多基層經審工作問題的解決,都是在上級經審組織的檢查、指導、督促、過問下才得以順利進行。通過對下審計,充分了解下情,努力使有關經審工作的制度和規定在基層得到更好的貫徹執行。做好指導服務工作,既是上級經審組織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幫助下級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工會經審工作整體水平的有效途徑。在對下審計中,堅持“審、幫、促”相結合的原則,採取有針對性地分類指導的辦法。一是在對下審計前,下發通知書要求基層工會首先開展審同級工會經費,並出具審計報告。在此基礎上,再派出審計組對下審計,以此來督促基層工會經審組織開展同級審計工作。二是對下一級工會審計評估下級工會審計質量,促進下級工會加強預算管理,完善財務制度,規範財務管理。三是針對下級工會經審工作的薄弱環節,對下級工會提出加強經審工作的意見,支持下級工會經審組織開展經審工作,協調解決下級工會經審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四是以審代培,現場説教,提高基層工會經審組織審計業務水平。五是在對下審計中注重工會經費計撥審計,真正做到“以審促收”、應收盡收,確保地税代收後工會經費收入穩步增長。六是注重審查審計整改意見的落實,提高審查審計實效。七是總結推廣下級工會經審組織的創新亮點工作。

(三)加強組織建設,打造過得硬的經審幹部隊伍。

經審組織建設和經審幹部隊伍建設是加強工會自身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做好經審工作、推進經審工作規範化建設的組織保證。只有切實加強經審組織建設,建立健全經審工作機構,夯實經審組織網絡基礎,配好配強經審幹部,建設一支堅持原則、熟悉業務、事業心強、嚴守紀律的高素質的經審幹部隊伍,經審各項工作的開展,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因此,一是建立健全工會經審組織,做到工會經審會與同級工會委員會同時考察、同時報批、同時選舉、同時發揮作用。對一些規模小、人數少的小企業,通過建立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聯合會的形式進行整合,把賬户設在工會聯合會,建立健全經審組織,配備好經審人員,為開展經審工作奠定組織基礎。二是一方面建立工會特約審計員隊伍,聘請審計、會計方面的專業人員加入工會審計隊伍;另一方面加強對經審人員的業務培訓,採取組織經審人員參加各級工會和審計部門舉辦的經審業務培訓班,專家輔導與個人自學,以及以會代訓、以審代培、互審互查、學習考察、觀摩交流、工作研討、審計文書展評等多種方式、多種途徑,大力加強對經審人員的思想政治、政策水平、職業道德和業務知識的培訓,使經審人員掌握工會會計制度、工會預算管理辦法、工會審計操作規程及國家法律法規等相關業務知識,培養和造就一支素質較高、戰鬥力較強、專兼職相結合的經審骨幹隊伍,為開展經審工作提供人力支持。

(四)加強制度建設,推進工會經審工作規範化。

推進工會經審工作規範化建設,制度建設是關鍵。工會經審工作必須嚴格按照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規定程序進行,依法按章行使監督職責,用好的制度規範經審工作行為,以好的機制保證工會經審監督職能的正確履行,達到提升經審監督能力、強化經審監督效能的目的。要緊緊抓住貫徹《條例》這一有利時機,以深入推進經審工作規範化建設為載體,切實加大建章立制考核監督力度,逐步建立起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工會經審工作制度體系,用健全的制度明確幹什麼,以規範化標準指導怎麼幹,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工會經審工作沿着規範化、法制化、制度化的軌道前進。

審計調研報告 篇5

經濟責任審計是指通過對黨政領導幹部或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領導人員及其所在地區、部門、單位財政收支以及相關經濟活動進行審計,以監督、評價和鑑證黨政領導幹部或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履行情況。實行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是全面考核和正確評價領導幹部,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監督管理,促進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由此可見,經濟責任審計具有高層次、嚴要求、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的特點。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逐步提高,審計風險也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從審計實踐看,當前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成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是審計機構(人員)自身的因素。一是審計人員風險意識不強,憑經驗辦事。不以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常常自認為對被審計單位情況很瞭解,因而情況調查不能深入。二是審計技術不精。審計人員知識結構單一,真正既懂財務又懂法律和其他相關專業知識的複合型人才很少。三是審計力量配備不足,審計人員配備與所應承擔的審計任務不適應,致使一線審計人員長期與時間賽跑,超負荷工作。四是管理不到位。當審計機關管理鬆懈時,審計風險產生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其次是審計環境因素:

一是審計法律環境不健全、不完善,致使審計過程中遇到新情況和新問題等難以認定和處理。

二是審計獨立性受制約。

三是違規違紀行為更加隱蔽。

針對審計風險的不同成因,筆者認為,經濟責任審計風險防範最關鍵的還是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強化風險意識。採取制度與教育並重的方式,雙管齊下,強化對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一要健全制度,如完善崗位責任制、審計過錯追究制、考核激勵機制等制度;二要加強對審計人員的法制教育、職業道德教、風險教育等,提高其防範風險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提高審計人員自身素質。既要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又要提高審計人員的政治素質。審計人員要不斷更新知識,學習掌握現代審計技術和審計方法,掌握國家現有的經濟法律法規和經濟責任審計法規,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和“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原則,做到“事實查得清,道理説得明,處理能到位”。,

三、加強質量控制。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審計人員應嚴格按照審計署《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的要求,制訂嚴密的審計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並對審計工作每一道程序進行嚴格審核把關,實施審計質量全程監控。

四、注重協調配合。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要實事求地依法處理。對嚴重違紀、違規、違法的經濟案件或線索,要及時向相關有權處理的部門報告,堅持部門聯動,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這樣才能妥善處理好審計工作中的“越位”與“缺位”現象,起到降低和防範審計風險的作用。

審計調研報告 篇6

xx縣位於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北部、國家認定的革命老區。全縣總面積2538平方公里,轄28個鄉鎮、6個農林場所、959個村(居委會),總人口102萬。

20xx年1月,經組織安排,我由縣委辦工會主席、縣委政研室主任調任縣審計局副局長。三年來的工作實踐,給我最大的感受是:雙重管理體制下的縣級審計機關,審計監督難、審計執法難、審計決定落實難,但最難的還是審計隊伍建設。可以這麼説,縣級審計隊伍建設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其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需引起上級審計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認真研究並妥善加以解決。

目前,縣級審計隊伍建設與發展形勢不相適應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審計力量青黃不接。

xx縣審計局成立於1984年,自成立以來,我們就一直狠抓隊伍建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審計隊伍的綜合素質、專業水平都有了較大的提高。但由於受編制制約等方面的原因,現有的專業技術人員都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調入的,新世紀以來沒有調進一名審計專業技術人員,有的審計業務出現後繼無人,專業力量嚴重不足,審計隊伍已到了青黃不接的地步。如基建預決算審計方面,全局只有1人熟悉業務。近幾年來,全局一線審計人員僅14人,每年要完成縣委、縣人大、縣政府交辦的100餘個審計項目,審計人員長期超負荷工作,極大地影響到審計工作質量和審計人員的身體健康。

(二)審計隊伍超編嚴重。

縣級審計機關基本上都存在超編現象。20xx年機構“三定”改革中,核定我局機關行政編16名,事業編4名。20xx年縣政府給我局增加兩個事業編,同意我局從審計中心選考2名專業技術人員,但工資仍由我局自己解決。目前局機關有在職幹部職工32人,超編10人,超編率達到45.2%。在職人員的增長直接導致兩個後果:工資總額增加,審計成本增加。僅超編人員這一塊,我局每年就要增加開支30餘萬元,無形中影響了審計工作的有序開展。

(三)隊伍結構不太合理。

其一,專業結構不合理。縣級審計隊伍專業現狀與審計工作發展的現實需求有較大差距。如我局幹部職工大部分成員第一學歷為中專,其中第一學歷為大專的4人,佔10.8%,本科2人,佔5.4%,絕大多數所學專業與審計無關。經過繼續教育,全局擁有審計師、會計師等中級職稱13人,佔在職人員的40.6%。大部分審計人員只偏重財務方面的知識,既懂財務審計,又掌握財政、金融、基建等專業知識的審計人員,非常稀少。其二,年齡結構不合理。縣級審計隊伍年齡結構普遍存在不合理的狀況,中老年幹部比率偏高,30歲以下的年輕幹部嚴重短缺。以我局為例,全局32名在職幹部職工中,30歲以下的3人,佔9.3%;30—40歲的9人,佔28.1%;40—50歲14人,佔43.8%;50—60歲的6人,佔18.8%。年齡最大的59歲,最小的28歲,局班子平均年齡41.4歲,整個隊伍年齡老化且出現斷層,沒有形成合理梯隊。其三,隊伍結構不合理。從我局職幹部職工中來看,離崗退養2人,主任科員5人,班子成員10人,副科以上領導幹部佔在職幹部總數53.1%,領導職數佔有比例過大,造成“官多兵少”現象,審計任務重與審計資源缺乏之間的矛盾相當突出。

(四)幹部職工待遇偏低。

一方面,幹部職工的經濟待遇低。特別是實行津補貼制度後,審計部門的經費壓力更大。xx縣政府很重視審計工作,每年採取將審計罰沒款按50%的比例返還的方式,保證了審計部門的工作經費。儘管如此,我局基本上還是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幹部待遇在縣直單位處於中下游水平,與省市垂直單位更不能比。因為待遇不高,我局下屬單位縣審計技術服務中心15名工作人員中,就有6人外出務工。去年以來,局機關有3名幹部提出外出另謀高就,因人手太緊而沒有被批准。另一方面,工作任務重,一些正當的福利待遇如加班補助、探親假、帶薪休假等得不到保障。再一方面,政治待遇難以理順。因職數限制,審計幹部升遷機會少,有的審計人員一輩子都沒有解決副科待遇。20xx年以來,從我局內部提拔的副科以上幹部僅5人。

二、問題產生的根源

產生上述問題的根源,主要是三個方面:

第一,編制有限。

縣級審計機關都有這樣的感覺:想進人,但沒有編。編制問題是制約審計隊伍發展的最根本問題。根據公務員管理有關規定,縣級行政單位,必須經省級人事主管部門審批,面向全省範圍招考。因我縣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已經超編,近兩年省人事主管部門一直沒有同意我縣。因此,儘管我局曾多次請示縣政府,在全縣公開招考審計人員,但一直沒有得到落實。長此以往,審計隊伍青黃不接的現象必將更加突出。

第二,政策制約。

一方面,政策性安置任務重。縣級審計機關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不可避免地要接受縣政府安排的一些政策性接收任務。20xx年以來,我局及下屬單位審計技術服務中心共調進10名工作人員,除2名班子成員是縣委安排調進外,其中照顧性“養老”從鄉鎮調進主任科員3名,政策性安置復退軍人5名,科班出身的少,不懂業務的居多,影響了審計隊伍的整體素質。另一方面,公務員管理門檻高。湖南省人事主管部門規定,凡20xx年10月13日以後進機關的非領導職務的工作人員,以及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通過市級、縣級公務員過渡的工作人員,一律不予認可公務員身份。我局審計中心8名工作人員就面臨這種情況,享受不了公務員應有的經濟待遇,影響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第三,培訓滯後。

目前,縣級審計隊伍的培訓及後續教育工作滯後,是造成縣級審計隊伍結構不合理的主要因素。近幾年來,上級審計主管部門的業務培訓並不多,而且培訓的時間短,加之基層審計人員人手少,任務重,幾乎沒有時間參與業務培訓,因此培訓的實效性、針對性和實用性不太強。此外,對新進審計隊伍的班子成員,上級主管部門並沒有統一組織專業培訓,導致新進班子成員的業務能力都不強,工作打不開局面。

三、參考建議

針對縣級審計隊伍存在的突出問題,特提出三點建議,供上級審計部門參考:

(一)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促進審計隊伍健康發展。

一是改變現有的雙重管理體制,實行審計機關垂直管理。實行垂直管理,是適應新形勢下對國家財政進行有效監督的需要,建議審計署在這方面加大改革力度。這不僅能有效保證地方審計機關的獨立性,也有利於全國審計系統加強業務建設,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二是發揮審計主管部門的作用,嚴把“進人關”。堅持凡進必考的原則,對擬調入審計機關的人員,由上級審計機關組織統一考試,在考試合格的基礎上,再由審計機關進行全面考核,擇優錄用。特別是對一些政策性安置,上級審計部門應為縣級審計機關撐腰,嚴格把關。三是解決編制難題,暢通專業技術人員入口。針對縣級審計機關專業技術力量嚴重不足、而公務員編制需省級人事主管部門審批的現狀,懇請審計署從審計事業發展的長遠角度考慮,與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國家公務員局協商研究,特事特辦,建立審計專業技術人員流入機制,給縣級審計機關一定的公務員編制,允許縣級審計機關每年面向社會招考審計、計算機、金融、工程預決算、法律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隊,促進審計事業可持續發展。

(二)進一步創新激勵機制,提高基層審計人員待遇。

一是將縣級審計機關的經費納入中央或省級財政,解決基層審計機關的後顧之憂。建議審計署實行“罰沒款上收,經費下撥”的辦法,將縣級審計機關的辦公經費及人員工資納入中央或省級財政管理範疇,減少因地方財政不足對審計機關的影響和制約。二是建立健全審計人員職務晉升機制。建議審計署商中組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國家公務員局,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審計系統公務員雙重管理辦法,特別在審計人員職務晉升上制定具體辦法規定,參考學歷、工齡、任職年限和考核結果等各方面的因素,對那些從事審計工作時間長、業績突出的幹部解決副主任科員或主任科員待遇,充分調動基層審計人員的積極性。

(三)進一步強化教育培訓,提高審計隊伍整體素質。

一是加大培訓力度。建議審計署以省為單位,力爭用3—5年時間,對全國審計人員進行輪番培訓。特別對於新進班子成員,有針對性地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領導審計、科學審計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改進培訓方式。延長培訓時間,保證專業培訓時間至少在兩個月以上。充分發揮南京審計學院的教育基地作用,加強對基層審計機關業務骨幹和班子成員的培訓。審計特派辦、審計廳的專家應多到基層審計機關進行現場培訓,手把手進行業務指導。有系統地組織開展省級、市級、縣級審計機關的經驗交流,相互切磋,交流經驗,共同提高。三是注重培訓效果。進一步注重加強對縣級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重點對計算機應用、基建投資審計、效益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等領域進行專業培訓,全面提高基層審計人員業務能力。

審計調研報告 篇7

自人民銀行內審機構成立以來,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審計活動,促進了人民銀行強化內部管理、規範業務操作。但近年來,人民銀行對內審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發揮內審監督作用,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制約內審監督作用發揮的因素

(一)內審管理體制缺乏“三性”

1.內審工作未顯權威性。人行內審機構作為職能部門,在實施同級監督過程中存在不少難度,其原因在於內審工作缺乏權威性。一些部門對內審職責、性質、目的認識存在偏差,錯誤認為“工作質量有主管部門管,違紀問題有紀檢部門查,內審是‘挑毛病、壞政績’的多餘部門”,在審計時則表現為消極應付,缺乏配合。

2.內審工作缺少獨立性。作為人行職能部門,在本行直接領導之下,其審計規模、內容和工作時間就難免不受干擾。同時,在內審問題反映上,也存在避重就輕、有選擇地上報問題的情況。有的基層人行甚至把內審機構作為對付上級行審計檢查的工具,內審職能作用也因此偏離了“正題”。

3.內審工作不備超脱性。按照現行的內審管理體制,內審人員作為本行工作人員,其提撥、使用、評先、福利等各種切身利益都在本行範圍之內,內審人員開展的各項審計活動受到本單位的制約。在具體實施審計時,內審人員往往會顧及人際關係和切身利益而“心軟”,審而不深,查而不全,處而不力。

(二)內審監督方式和手段“過時”

人行審計效果往往會因間隔時間長、當事人變動、資料不全而不盡人意。現場審計方式雖然也能發現問題,但無法實施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的審計監督。同時受審計人員、時間、成本的限制,審計時內審人員不能全面詳細進行檢查。為此,審計質量和效果難以保證,審計作用未能盡現。內審技術現代化進程緩慢,部分工作仍停留在手工操作上,難於全面和有效監督電子信息系統上的各項業務,這種技術落差較大影響了內審效率。

(三)內審人員綜合素質有“短板”

目前,人行內審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知識面不全,綜合能力不高。相關審計專業培訓次數少,造成內審人員素質難於跟上形勢需要。由於缺乏既熟悉各項業務和掌握審計技巧,又具備綜合分析能力和掌握現代科技信息網絡技術的複合型人才,以致在審計檢查中往往表現底氣不足,難於發現深層次的問題,從而影響了工作質量。

二、加強內審監督工作的對策

(一)改革管理體制,實行層層派出制

實行層層派出制的內審組織體系,理順內審機構的隸屬關係。實施派出制,從理論上講,符合“下查一級”的監督要求;從實效上看,有利於減少干擾,保證審計質量和效果;從慣例上講,歐美一些主要發達國家的內審機構實行集權制,其獨立性、權威性和超脱性,都是由其內審體制的組織地位來實現的,其機構、人員集中在總部,直接對下屬各分支機構實施審計監督。

(二)健全“三項制度”,規範監督程序

一是健全人行內部監督信息報告制度。通過內部監督信息報告制度,可以隨時掌握金融管理動態、建立監控數據庫檔案,在監督過程中分析執行金融方針政策、規章制度是否有偏差,並對其進行綜合分析評價,找出風險點,確定審計重點,提出風險預警。二是健全人行內部監督檢查制度。檢查制度又分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查。定期檢查制度是內審工作的一種強有力的手段,有固定時間、固定內容的連續性工作。不定期檢查制度是針對轄區內重點、突出的問題,通過這種有目的、不確定時間的檢查活動,可以突出重點,把握事物脈絡,找準風險導入點。三是健全人行內部控制評價制度。根據執行內部監督信息報告制度、內部檢查制度的情況,應對全轄同級部門進行年度整體評價。評價內容包括組織體系,業務風險控制,業務活動合規性、公正性、有效性,內部控制制度及建設情況,幹部履行職責情況等,其結果作為轄區內人行年度工作考評的重要依據之一,使人行內審工作具有威懾力。

(三)實施質量控制,防範審計風險

內審監督的效果還依賴於實施全面的審計工作質量控制。審計工作質量是指所有審計工作的總體質量,涉及到組織的各項工作,貫穿於審計項目的全過程。既包括內審部門的內部組織和管理,又包括執行具體審計項目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審計質量控制措施是指為實現審計目標以及規範審計行為而建立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和相應的技術方法等,它是對審計管理和審計工作過程的一種行為控制。只有客觀、公正地對其內部控制系統的管理活動進行揭示、評價、查處、反饋,糾正缺陷,杜絕隱患,才能提高審計質量。審計工作質量控制是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降低審計風險的保證。

(四)狠抓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

應制訂長期和系統學習培訓計劃,實行“三三制”“兩個同步”。具體是指內審人員在一年中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審計檢查,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調查、分析、總結,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學習培訓;內審部門與業務部門同步學習,內審部門對業務部門同步監督,使廣大內審人員不斷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同時要學習外國先進審計經驗,還要向社會審計學習,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提升內審人員整體素質。

審計調研報告 篇8

近年來,隨着國有企業改制的不斷深入,地方國有企業審計國有企業審計對象大幅度減少,企業審計逐漸呈現出淡化趨勢。隨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當前企業審計正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挑戰,強化企業審計職能既是審計機關的法定責任,也是審計適應經濟結構轉型實現自身職能轉型的現實需要。在此我擬就地方審計機關企業審計的現狀作些初步分析,並對如何加強企業審計作些理性思考。

一、當前企業審計面臨的現狀與難點

(一)企業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市為適應地方經濟發展而相繼組建了一些國有控股公司,這些公司的經營業務包括:負責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兩基一支”等社會經濟發展瓶頸領域項目的融資、投資、建設監管、運營監管、投資回收和相關債務清償;負責城市可經營性資產的經營和資本運作;它們在全市國有資本中所佔比重較大,且在地方經濟建設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運行所依託的法律環境較為複雜,且要求的計算機業務水平較高,如果審計人員沒有一定的專業水準,不懂電算化和業務系統審計,審計工作將難以有效開展。在評價其經濟行為的目標性和效率性時,也有諸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因素需要綜合考量。這對於審計人員的專業水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企業審計力量大幅削弱。一方面,隨着審計工作重點逐步由企業審計向財政審計、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等方面轉移,審計機關投入企業審計的力量已逐步減少。業務量的大幅減少導致平時缺少練兵,而方方面面的工作考核又更多傾向信息化和宏觀性,導致新進局人員往往對企業審計技能的積累重視不夠,業務能力有待提升。另一方面由於企業的成本費用核算相對要複雜些,願意認真學習、鑽研企業審計知識的人員也較少。企業審計業務人員少,不利於今後企業審計工作的開展和形勢發展的需要。

二、深化企業審計的幾點思考

當前地方審計機關企業審計面臨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經濟發展的原因也有體制機制因素,但是我們在實際工作還是要調整思路、主動出擊。我們認為現階段企業審計可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探索:

(一)把握全局,突出重點

李金華同志指出,企業審計應堅持“把握全局、突出重點、重在整改、提高效益”的要求。為此,我們首先要全面瞭解掌握審計機關管轄範圍內國有企業的總體情況,瞭解管轄範圍有哪些國有企業,它們的規模特點、效益等情況,建立起審計對象信息庫,收集有關的報表資料,並對這些審計對象進行動態分析,在此基礎上確定哪些企業屬於審計監督的重點對象。其次,在對一個具體的企業進行審計時,先必須對這個企業的總體情況有一個基本的把握,要詳細瞭解被審計企業總體的機構設置、資產構成、工作流程、資金的主要流向、內部控制等情況,不僅審核財務數據,更注重對非財務資料的審計,向管理、制度、決策等領域延伸審計觸角加強綜合分析,挖掘審計深度。在全面掌握企業總體情況的基礎上,確定審計的重點、關鍵點,對佔比較大的資產、負債和損益項目作重點分析,弄清楚以下幾點:1、企業至審計日淨資產狀況及其構成,即企業有多少“家底”;2.企業資本結構是否合理,並對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長短期償債能力作出評價;3.企業收入構成及比重,重點是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4.企業基本業務流程和財務流程,查明是否存在重大違規事項或不規範的財務處理。並且對重大的經營事項追根究底,做到有放矢,切中要害。

(二)積極探索,提升效益

在新時期,企業審計應注意將財務收支審計與績效審計有機結合起來,站在更高層次上,重點關注企業發展的目標和戰略,從經營機制、管理方式、治理結構、投資狀況、內部控制、信息系統等方面,全面、系統地檢查和評價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的效率及效益性。企業創造效益包括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方面。在考核經濟效益方面,一是確定已實現的經營成果水平,主要是確定所實現的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利潤總額、上繳利税總額、資金利潤率等各項經濟指標水平;二是審查計劃目標的完成情況,主要是將被審計單位實際數與計劃數、目標數相比較,確定完成程度;三是與相關指標進行比較,進而總結其成績並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過與被審計單位不同歷史時期經濟指標的比較,或者與其它單位、同行業先進水平等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存在的差距與不足,為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明確方向。社會效益可通過以下幾方面綜合考量:一是是否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二是是否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或者有效地幫助人民就業、創業;三是是否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維護並執行地方政策條例,在承擔基礎建設,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國家和地方實力或影響方面有哪些貢獻。也可參照國資部門確定的指標,與企業達成情況做對比。並且在審計中重點查找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隱患,以及由此導致的國有資產流失等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和影響企業經營績效的問題,深入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加強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議。

(三)更新觀念,提高素質

新形勢的發展對企業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效益審計、財務收支審計還是計算機輔助審計,最終都是由人來實現的。現在的國有企業,經營規模、範圍更大,管理理念更加先進,企業管理人員也比以前層次更高,有關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會計準則變化很大。企業審計人員如果不與之相適應,不熟悉國家的宏觀政策法規,不掌握新的會計準則制度,不瞭解企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是很難發現問題並提出有針對性的審計建議;與以前的企業審計相比,現在的企業審計更應當側重於為宏觀管理服務。這就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會查賬,還要會綜合分析、總結,增強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熟練地運用計算機已不再是審計人員的特長,而是審計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不懂計算機就會失去審計人員的資格”正慢慢地由危機變成現實。面對新的形勢,審計機關應該重視對審計人員的培訓,提高企業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優化企業審計人員的專業結構的同時,企業審計人員自身也要有緊迫感,自覺加強學習,不斷進取,瞭解和掌握現代審計的技術和方法,熟悉相關的業務和政策,努力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四)結合內審,促進發展。地方審計機關企業審計在關注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同時,更應關注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企業建立科學管理制度,強化內部免疫系統功能,幫助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所以必須與加強企業內審指導工作相結合。地方審計機關應加大對內審人員的培訓和管理,不斷提升內審人員的專業素養,幫助企業建章立制、規範財務管理,引導企業將內部審計工作重點從財務收支層面延伸到業務管理層面上,為企業經營決策服務,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國有資本的運行效率。

審計調研報告 篇9

為嚴格執行審計法律法規和區委、區政府及上級審計機關的工作部署,完成審計工作任務,實現審計價值最大化,加強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廉政建設,我們近期對本局審計法律法規執行情況進行了檢查和調研,現將檢查和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檢查和調研工作情況

1、認真學習《審計法》等法律法規

要嚴格執行審計法律法規,首先要學好審計法律法規。近幾年來,我局一直按照審計署“人、法、技”建設的要求,認真學習《審計法》等法律法規,認真學習與審計行政執法相關的行政處罰法、行政複議法、行政訴訟法,認真學習與審計業務工作相關的會計法、預算法、税收徵管法。通過學習,全面提高審計人員的法律意識,做到自覺遵守《審計法》等法律法規。

2、廣泛宣傳《審計法》等法律法規

執行好審計法律法規,不僅我局審計人員要熟悉審計法律法規,更要讓全社會熟悉審計法律法規,共同營造執行審計法律法規的良好氛圍。為此,我局採取多種渠道宣傳審計法律法規,讓社會各界和有關單位瞭解審計法律法規,自覺遵守和執行審計法律法規,支持審計工作,主動接受審計。

3、認真貫徹落實執法責任制

嚴格執行審計法律法規,要靠制度和機制來保障。我局先後建立了《審計項目質量責任追究辦法》、《審計複核工作辦法》、《審計業務會議制度》等制度辦法,健全了審計複核機構,完善了三級複核機制。同時,認真貫徹落實執法責任制,全面規範審計行政執法行為,對審計執法的各個環節,全面加強控制約束,從制度上、程序上預防以審謀私、講人情、放棄原則等問題的發生。

4、依法行政提高審計執法水平

我局在嚴格執行審計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堅持依法行政,提高審計執法水平,緊緊圍繞“角度、廣度、力度、尺度”四個環節開展審計工作。一是圍繞中心,選準審計角度,將羣眾普遍關注和反映強烈的問題及多年未審計的單位作為重點審計對象;二是突出重點,加大審計力度,着力查處嚴重違反財經紀律問題,堅持實事求是,依法辦事原則,做好違紀違規問題的定性和處理工作;三是拓寬領域,擴大審計廣度,積極開展重點領域、專項資金的審計;四是寬嚴結合,掌握處罰尺度。在依法審計的前提下,考慮被審計單位實際情況,重在加強教育、促進整改,不斷增強單位領導和財務人員財經法紀意識,規範財務管理。通過這四項工作,我局既堅持依法行政,又提高了審計執法水平。

二、貫徹落實審計法律法規取得的主要成效

1、全面完成審計業務

20__--20__年,我局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以本級預算執行審計和其他各項專業審計工作為突破口,密切聯繫我區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積極開展審計工作,全面完成審計業務。五年間共完成審計項目40個,累計查出違規資金130,050元,管理不規範資金1,220,032.52元,提出審計建議13條,向市審計局報送審計論文和審計信息22篇,審計項目被評為市級優秀審計項目二等獎2個、三等獎1個。

2、促進了審計規範化建設

我局繼續推行政務公開和執法公開,將職責範圍、執法依據、執法程序等方面的內容公佈上牆,並相繼公開了審計聽證規定、審計處罰告知、審計工作紀律、被審計單位承諾書等方面內容,擴大羣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促進了審計規範化建設。

3、提高了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我局堅持每星期業務學習制度,抓好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更新;加強工作作風建設,增強審計人員的服務意識,堅持“一審二幫三促”的方針,寓監督於服務之中;加強廉政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開展審前廉政談話制度,培養審計人員廉潔、公正、嚴謹的工作紀律,認真努力做好各項審計業務工作。通過這些工作,我局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明顯提高,在全面完成審計業務工作的同時,沒有發生違紀違規情況,樹立了良好的審計形象。

三、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原因分析

我局嚴格執行審計法律法規,堅持依法行政,規範審計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問題,其突出問題是審計人員對審計法律法規學習不夠,業務知識還不夠全面紮實,勤勉工作、服務意識不夠濃厚。其原因是我局存在一定的重業務輕學習現象,沒有把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作為嚴格執行審計法律法規的基礎根本性工作,切實抓緊抓好。

四、解決存在問題的幾點建議

1、加強學習,提高審計人員法律水平與法律意識

要針對部分審計人員沒有完全掌握審計法律法規的現實情況,加強學習,做到每月安排一天時間,專門學習審計法律法規。要聘請法律專家和學者給審計人員講解法律法規,提高審計人員法律水平與法律意識,為嚴格執行審計法律法規,打下紮實法律基礎。

2、加強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術知識和能力

嚴格執行審計法律法規,必須要有紮實的業務知識來保證。要加強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術知識和能力。通過培訓,使審計人員具備財務知識外,還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知識、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達能力,適應不斷髮展的審計工作需要。

3、注重教育,使審計人員刻苦勤勉工作

要注重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教育,增強審計人員的責任心,使審計人員愛崗敬業,承擔責任,樹立服務意識,刻苦勤勉工作,全面完成審計業務任務,為提高全社會財務管理水平,提升經濟效益,促進廉政建設作出貢獻。

審計調研報告 篇10

近年來,國家瞄準貧困對象,突出重點區域,鎖定扶貧開發目標,增加資金投入,不斷加大了攻堅的力度。在“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下,無論是投入的直接幫扶貧困人口的資金規模,還是投入的產業發展或者基礎設施建設等開發項目數量,都是空前的。資金管理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而涉農的扶貧資金更是焦點中的焦點,上上下下都十分關心。如何進一步加強管理和規範操作,我認為,應在執行好現有政策的前提下,要注重創新,既要規範延伸舊有的好制度、好辦法,又要積極應對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推陳出新。下面,就我市扶貧資金管理工作的現狀做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談一些初淺的看法。

一、現狀及主要做法

在國省扶貧辦的指導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近十年來,我市通過積極爭取、整合、籌集、財政配套等方式,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6.47805億元,其中20xx年投入1.86175億元。主要用於推進全市扶貧攻堅項目實施以及貧困人口的直接幫扶。面對來源廣泛、數量龐大的扶貧資金,市委農村部和市扶貧辦把加強扶貧資金監管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組織協調市、縣相關職能部門一道參與,突出強化管理這個關鍵,上下聯動、多措並舉,對扶貧資金的來源、流向、審批、報賬等各個環節實施了嚴格監管。既確保了扶貧資金髮揮效益,同時也確保了扶貧資金的安全、規範、高效,實現了雙贏的結果。

一是嚴格執行專户管理制。全市各扶貧部門對扶貧資金實行專户儲存,專户管理,專款專用,封閉運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調用項目資金,防止和杜絕擠佔、挪用、貪污扶貧資金。

二是嚴格執行項目審批制。對扶貧項目的報批執行市、縣兩級評審制。各區縣(市)扶貧辦在上報扶貧項目前,會同農業、發改、畜牧水產、林業等部門一同深入項目點現場考察,共同論證,提出考察論證報告,進行縣級自評。市辦與財政部門再次進行評審論證,確保扶貧項目資金投向合理。

三是嚴格執行公告公示制。充分利用各級政務公開欄,向社會公開扶貧項目申報、立項、審批等方面的政策和程序。在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實行資金公開、建設單位公開、竣工決算公開,接受羣眾監督,杜絕暗箱操作。對於重點項目,還製作項目建設平面示意圖,簡明扼要地介紹項目建設規模、責任單位、資金投入額度、資金來源渠道、管理方式和管護措施等。

四是嚴格執行報賬制。嚴格執行羣眾參與式管理,由項目村提出資金申請,項目村驗收工程並經審計部門審計後,由財政部門統一將資金撥付到項目實施單位。對於工程質量不合格,或不能按要求提供有效憑證的,扶貧部門不予審批,財政部門不予報賬。

五是嚴格執行驗收考核制。對實施完畢的項目,按項目實施方案組織檢查驗收,進行績效考評。所有項目驗收合格後,持項目驗收單、項目驗收報告方可報賬。

六是嚴格執行年度審計制。由扶貧部門會同財政、審計部門,重點檢查扶貧項目實施和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情況。採取現場察看實施項目是否按方案實施完畢、到財政部門察看項目資金是否按要求撥付到位等工作方式,加大資金審計力度,充分發揮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作用。

二、存在的問題

儘管我們對扶貧資金實行了相對嚴格的管理,但是因為扶貧工作點多線長面廣,牽涉的部門和扶貧對象多,資金的規模大小也不一,執行的主體也各有不同,所以,難免在使用和管理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管理上還有待進一步規範。扶貧資金來源渠道多、涉及部門廣,由於條塊分割等原因,難以實行有效地統一管理。分配使用權力多集中於職能部門,在資金的安排、審批等環節,還有一定的隨意性,存在不太規範的地方。

二是監管上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傳統的監管模式下,部門各自為政,相互之間缺乏溝通,紀檢監察機關組織的專項檢查往往是事後督查,很難做到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特別是資金安排和項目管理鏈條長、環節多、專業性強,對扶貧資金賬目的審查耗費時間長、效率較低,監管範圍有限,監管深度不夠。同時,由於基層監督力量不足,使扶貧資金的安全存在一定的風險。

三是責任落實上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扶貧資金主管部門是扶貧資金管理的主體、監督的主體,由於責任不明確、落實不到位等因素,個別單位往往重資金爭取,輕資金管理;重資金分配權力,輕資金監管責任;分配資金時“插手”,監管資金時“甩手”。對資金項目如何安全運行,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責任意識。

四是執行過程中或多或少還存在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個別涉農職能部門在資金撥付過程中,因為一些主客觀方面的原因,存在延期撥付、人情撥付、吃請回扣等不正之風。個別鄉(鎮)、村對各類補助補貼類資金的發放,未能嚴格落實公開制度,對發放對象、補貼人數、補貼金額公開不及時、不到位,工作缺乏透明度。

三、對策及建議

1、創新機制,建立規範健全的資金管理體系。要按照扶貧資金專款專用的使用原則和封閉運行的總體要求,嚴格執行《xx省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等制度,對每筆資金從進户到劃撥、從使用到監督、從驗收到報賬,都有據可查。另外,在繼續堅持扶貧項目招標制和公示制的基礎上。一是推行合同制。對所有建設項目,嚴格執行項目建設合同簽約,明確項目責任人、建設內容及規模、項目投資補助標準、項目管理、驗收和獎罰辦法等,按照合同法的規定管項目、建項目、驗項目。二是加強整合。針對原來扶貧資金存在部門條塊分割,各自為政,職責不清,扶貧資金“效益遞減”的實際,要以縣為單位,以貧困村為主戰場,集中優勢打殲滅戰。要在區縣(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加強資金整合。今後對扶貧專項資金、以工代賑資金等,要按照各投其資、各計其功的原則,在扶貧部門的統一部署下,由財政、扶貧、審計等部門統籌管理扶貧資金,把扶貧資金與部門任務、責任、權力整合,以村或者以片為平台,實行統籌安排、綜合調度、捆綁使用、集中投放,最大限度的覆蓋貧困農户。三是積極創新。為徹底改變目前項目規劃早、申報慢、資金下達遲等突出問題,積極開展網上申報、審批,簡化辦事程序,每年年底前完成下年項目規劃、申報,翌年前半年完成資金計劃下達,確保項目早啟動,早實施,貧困農户早受益。

2、規範操作,建立科學嚴密的項目運行體系。一是建立健全項目庫儲備和申報、審批制度。對扶貧項目實行計劃管理,凡是納入項目庫的項目才可審批審報,對已經確定的扶貧項目不能隨意變更,如確需調整,必須經上級業務主管部門進行審批。每個項目的申報必須有項目內容和輻射帶動貧困户作為申報、審批的依據。二是要根據每個項目的特點,研究制定不同的項目運行程序。分別從前期準備、組織實施、檢查驗收、賬目處理和歸檔立卷五個環節進行嚴格把關。三是根據不同項目,研究制定嚴密的檢查驗收程序。實現縣建檔、鄉建簿、村建冊、户建卡的規範化一條龍管理。

3、部門聯動,建立高效合理的監管體系。首先,要堅持扶貧項目及資金集體審查。在將項目資金捆綁使用的同時,堅持自下而上,分級負責的原則,協調各相關部門,強化各自職能,提高服務水平。建立健全資金劃撥、使用監督管理機制。並對扶貧資金實行動態管理,定期進行跟蹤檢查、逐項審計,杜絕資金擠佔挪用等現象的發生。其次,要優化監管模式。採用系統化、網絡化的監管模式,實現關口前移,使監督重點由事後督查向全過程監督轉變,使資金監管貫穿於管理、審批、分配、撥付全過程。要編制涉農資金審批流程圖,涉農資金審核、分配、撥付、使用各個環節實行流程化管理。要依託網絡平台,建立由涉農資金電子網絡“監管系統”和“公示系統”組成的電子網絡監管體系。通過“監管系統”內網,對涉農資金進行全程監督、動態監管和實時監控。依託涉農資金監管公示網站,將涉農直補資金使用情況向社會公開,接受羣眾監督。實行“一卡(折)通”兑付,避免涉農資金在層層流轉中被剋扣、挪用等。第三,要建立聯繫會議制度。由紀檢部門、扶貧部門、財政部門、審計部門、信訪部門、檢察院等機構組成聯繫會議,共同參與對扶貧資金的監管,實現信息共享,步調一致。

4、嚴明職責,建立層次分明、相互銜接的保障體系。一是要強化組織領導,確保“事前”有人抓。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依靠農民羣眾支持和參與的領導體制以及工作機制。要明確分工,從整體上加強對扶貧資金管理工作的領導。特別是每筆扶貧資金撥付或者每個扶貧項目開始操作之前,都要明確專人負責,且要一“跟”到底。二是要強化檢查預防,確保“事中”有人管。充分發揮紀檢監察、審計和財政部門的監督職能,定期和不定期對扶貧資金進行監督檢查,防止截留、擠佔、挪用、套取、貪污等違紀違法行為發生,確保扶貧資金或項目在運作過程中,能夠安全、合規、有效使用。三是要強化責任追究,確保“事後”有人問。資金或項目實施完之後,監管部門都要及時跟進。對扶貧資金主管部門在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失職、監督不到位、發現問題查處不力等行為,嚴格予以問責處理,提高制度的剛性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