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調研報告4篇大綱

本文目錄2020年體育調研報告體育局三嚴三實調研報告範文農委體育項目調研報告加快我縣體育事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體育在打造健康xx,激勵幹部羣眾拼搏與合作精神,增強人民自信心和凝聚力,提升xx知名度與美譽度,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歷史時期,xx體育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要抓住xx大開放的機遇乘勢而上,做大做強。

體育調研報告4篇大綱

一、xx體育業發展狀況

(一)羣眾體育持續發展

1、城市化起步前(1985年前):傳統活動,學校為主

從上世紀50年代初期至1985年,原江北縣羣眾性體育組織僅有江北縣鐘聲體育協會、xx市信鴿協會江北縣分會、江北縣釣魚協會、xx市老年人體育協會江北縣分會和江北縣棋類協會。羣眾體育以學校體育為主體,以農民體育、職工體育、老年體育為補充。在毛澤東“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號召下,學校開展廣播體操、眼保健操和其他各類體育活動,按照“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開展達標活動。農民、職工、老年人和婦女兒童,則因地制宜地進行球類、棋類、武術、體操、田徑等鍛鍊活動。各級政府和企事業單位通過舉辦各類運動會或比賽選拔體育人才,推動着羣眾體育蓬勃發展。1958年,江北縣獲四川省體委、團省委授予的“全省農村體育紅旗縣”,獲國務院周恩來總理簽發的“體育紅旗縣”獎匾。

2、城市化起步期(建區前):推廣武術,建設場地

1986年至1994年,羣眾體育除原有協會外,新建立了江北縣武術協會、江北縣氣功研究會、江北縣門球協會。各個協會數百人或數千人不等。縣鐘聲體協1994年的會員達到5000餘人。在這一時期,職工體育活動和老年體育活動較為活躍;除繼續開展傳統體育活動外,門球運動日趨活躍,門球協會會員到1994年達到350人。尤其是在創建四川省武術之鄉和全國武術之鄉的熱潮中,學校、農村和企事業單位興起了羣眾性武術活動熱潮,武術活動得到較快較好推廣和普及。

隨着城區面積的擴大和城市功能的完善,羣眾體育的活動場地建設隨之加強。1994年底,全縣有小運動場、籃球場、排球場、游泳池、門球場等體育場所190個。

3、城市化加速期(建區後):全民健身,豐富多彩

1995年以來,xx進入城市發展的加速期。隨着兩路城區和龍溪城區的崛起,全民健身運動的場地日漸增多,體育運動形式更加多樣。據統計,至XX年底,全區各類健身場所583個,面積443962平方米,人均0.53平方米。籃球場、足球場、網球場、保齡球館、卡丁車場、速滑、蹦極跳、健身路徑等新興體育場地不斷增加。全區建立起了一支69人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球類活動、長跑散步、武術、健身舞、游泳騎車等羣眾體育日趨活躍,早晚隨處可見市民健身熱潮。農民健身活動在建區後也有進一步發展。XX年,統景鎮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羣眾體育先進單位,鴛鴦鎮和雙龍湖、龍溪、回興街道被中國農民體協評為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XX年,xx區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羣眾體育先進單位。

(二)競技體育武術領先

自1958年武術名師趙子虯獲江津地區拳械第一名後,江北縣每次在地、市武術比賽中均居領先地位。進入70年代以後,趙子虯、曹科潤、歐陽全等多次獲全國武術比賽一等獎。江北縣運動員在四川省和xx市田徑比賽中,曾9次破省市紀錄。1976年設立江北縣兒童業餘體校,設武術、女籃、田徑3個班,其中武術班為xx市體委重點班,成為江北縣競技體育人才的主要搖籃。

進入80年代後,設立了江北縣武術館。中國小校在田徑、武術、籃球、排球、擊劍等項目上形成一定優勢,1988年參加全國、省、市級比賽中,獲團體和個人金牌53枚、銀牌42枚、銅牌23枚。1986年至1994年,江北縣向高等學校、省體工隊分別輸送體育人才104人和17人。在這一時期,江北縣女籃曾獲全國少年乙組第4名;男排獲四川省“四人制”排球賽第1名;武術獲全國3個第1名,5個第2名,在四川省和xx市獲取獎牌(杯)數百個,向專業體工隊、體育院校輸送武術人才15名。

xx區建立以來,以武術、籃球、排球、田徑為重點的體育競技水平不斷提高。1995年至XX年,xx區參加全國和國際性武術大賽共獲金牌130枚,銀牌187枚,銅牌119枚,奪取金盃13座。其中,XX年在河南鄭州第二屆世界傳統武術節上摘取金牌16枚,並獲集體項目冠軍;XX年在香港國際武術大獎賽上獲總分第1名、單項金牌43枚。這一時期,xx區女籃、男排曾多次代表xx市參加全國比賽。在XX年xx市第二屆運動會上,收穫獎牌75.5枚,xx獲全市區縣成年組金牌總數第1名。在同年xx市第三屆農民運動會上,xx區參加了所有的項目比賽,並取得了團體總分第一、金牌總數第一的驕人成績。在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xx選手周子菊在跳高比賽中,以1.39米破世界紀錄的優異成績,讓世界刮目相看。在此期間,xx區向市以上輸送各類體育人才890人。

(三)武術之鄉鞏固發展

xx武術起步於清乾隆年間,到建國初期已形成賀家拳等5個流行拳種。在政府和民間的推動下,羣眾習武風氣濃厚,武術在羣眾中較為普及。為此,1975年,江北縣第一次提出建設武術之鄉。1983年開始武術之鄉創建活動。1987年2月,四川省體委、四川省武術協會命名江北縣為四川省武術之鄉。1991年底,國家體委對江北縣創建全國武術之鄉工作進行初檢。1992年12月,國家體委命名江北縣為首批全國武術之鄉,同時第二次全國武術之鄉工作會議也在江北縣召開。庚即,區委、區政府提出 “鞏固成果,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爭創一流武術之鄉”的更高目標。在後來的鞏固武術之鄉活動中,領導更加重視,組織機構更加健全,骨幹隊伍進一步壯大,活動影響逐步擴大,XX年,xx區又一次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全國武術之鄉建設工作先進單位”。XX年9月,全國青少年武術錦標賽將在xx舉行,屆時,xx將組隊代表xx市參加比賽。

(四)武術文化出手不凡

1978年,江北縣體委突擊整理老武術家趙子虯的武術成果,編著出《三十六閉手—四川南拳》書稿,填補了四川武術著作一項空白。1982年整理出《中國武術管窺錄》書稿。1983年按國家體委要求,由江北縣體委負責,趙子虯牽頭,撰寫出38萬的《巴渝武術史》稿。1983年在全縣範圍開展了武術工作普查,蒐集武術手抄本68件,歷代武術史料書刊880冊,初步掌握流行縣內5大拳派74個傳統拳、械、功法。1984年,縣體委又編寫了《江北縣武術拳械錄》。1987年以後,xx武術與文化融合力度加大。經常在市以上運動會開、閉幕式上表演和給外賓及外國代表團表演。1994年,縣武術隊參加了大型電視劇《九根毛》、《魂斷釣魚城》的拍攝。XX年,xx區把武術與舞蹈相結合,將失傳多年的巴渝武舞整理出“巴渝武舞ⅰ”、“巴渝武舞ⅱ”,在第二屆香港國際武術大獎賽暨國際健身氣功展示會上表演,分獲“大獎特別金獎”和最佳創意獎。之後,區體育局將其改編為《巴渝武韻》多次演出並取得成功,現擬申報《巴渝武韻》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五)體育產業緩緩起步

體育產業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截止XX年6月底,全區已有體育市場21家。體育健身娛樂及體育表演企業11 個,經營性體育健身娛樂門點10個。從目前看,絕大多數體育門點和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從XX年開始,xx區通過體育彩票發行籌措體育事業發展資金,體育彩票銷售由最初的30萬元增加到XX年近1000萬元。此外,區體育局擬設立體育園區和體育與旅遊業聯姻等方式,盡力推動xx體育產業發展。

二、xx體育業發展的機遇與困難

(一)xx體育業發展面臨難得機遇

1、經濟社會發展向好形成體育業發展強大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xx經濟社會持續高速發展,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迅猛,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加速改善,羣眾閒暇時間增多,追求健康、參與體育、享受體育已成為內在需求。羣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為體育業發展創造出強大內動力。

2、xx直轄為xx體育業發展搭建了新平台

xx作為xx直轄市的主城區,代表xx參與國內外體育賽事和體育交流的機會增多,xx創造條件舉辦國家級和國際體育賽事已成為可能,這為xx體育發展拓展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3、“健康xx”為羣眾體育加油升温

中共xx市委提出建設“健康xx”,要求XX年國民體質抽樣合格率達到88%,居民人均壽命、青少年平均身高等各項指標在西南地區名列前茅,這為xx羣眾體育更好更快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4、武術之鄉底藴蓄勢待發

xx武術底藴厚重,巴渝武術蜚聲海內外,倍受國際國內關注。目前,xx正在規劃建設“巴渝武術中心”,國家體育局擬在xx建立“全國高水平武術人才訓練基地”,區體育總局正在積極爭取在xx成立世界峨嵋武術聯合總會,這使巴渝武術在開放中走向世界成為可能。

(二)xx體育業發展遭遇的困難

1、幹部認識不到位

在各級領導幹部中,對體育給民族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產生的強大正效應缺乏必要的理解,重經濟輕體育、重工作輕鍛鍊的觀念和作法較為普遍,重視體育、支持體育、參與體育、享受體育的氛圍不濃。

2、大型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xx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單項規劃缺失,體育基礎設施在城市建設總規和控規中缺項,導致大型體育場館建設用地難,xx區體育館XX年拆除後,遷建歷時7年、五易其址是最好的佐證。目前,xx區沒有一個投入運營的大型體育場館,並亟待建設一批大型體育基礎設施。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是xx體育業發展最大的瓶頸。

3、體育事業發展不平衡

羣眾體育在城區和學校開展較普遍,在農村和企業存在薄弱環節;中老年人體育活動開展較好,青少年體育活動開展較差。競技體育中武術一枝獨秀,傳統優勢項目缺少優勢,新興優勢項目尚未形成。體育基礎設施在城鄉的分佈差別太大,農村體育缺乏必要硬件。

4、體育產業亟待破題

我區的體育產業,只是在體育彩票和體育用品銷售及健身娛樂市場上做了一些文章,而在體育競技表演業、體育培訓和諮詢業、體育用品製造業、體育服務業、體育旅遊業等產業發展上,目前基本上是空白。

5、政策支持乏力

財政對體育事業發展的經費預算,缺少象教育和科技那樣的剛性政策;對社會力量支持體育事業發展缺失政策鼓勵;對體育產業的發展,缺乏強有力的政策引導;沒有留住和引進體育尖子人才的優惠政策。政策支持乏力,導致投入嚴重不足和人才匱乏,是整個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發展的重大制約因素。

6、管理體制欠穩欠順

區體育主管部門在機構改革中,經歷了幾度分分合合,給體育業發展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1972年恢復江北縣體委,到1984年機構改革時,縣體委與縣文化局合併成立縣文化體育局,1986年,縣體委又與縣文化局分設,但到XX年機構改革時,區體委與區文化局合併組建區文體局,XX年,區體育局又一次與區文化局分開獨立運行。此外,在鎮街文化服務中心沒有明確體育管理功能,使體育工作難以落實到基層。xx區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缺失,使全民健身運動難以實現個性化科學指導。區業餘體校和武術館事業編制偏少,優秀專業人才難以進入,競技項目水平難以提高。

三、做大做強xx體育事業的建議

(一)科學定位,清晰思路

xx體育發展,應用大開放的理念來思考,要站在xx直轄市乃至更大的空間去審視。根據xx體育業發展現有基礎和機遇,通過若干年的努力,在xx乃至西部有可能名列前茅,因而可將xx體育業發展的目標,鎖定為西部體育強區。

xx體育業發展,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建設健康xx、一流武術之鄉為重點,認真抓好體育規劃、體育政策、體育人才、體育設施建設四項基礎性工作,全力推動羣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快速健康發展,通過XX年或更長一個時期的努力,爭取把xx建設成為中國西部的體育強區。

(二)健全規劃,加強配套

應根據“健康xx”的目標要求和xx體育業發展的新定位,重新制定xx區體育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同時,應配套編制xx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規劃、“健康xx”發展規劃、xx競技體育發展規劃、xx體育產業發展規劃、xx區體育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等。要把體育設施建設規劃納入xx城鄉建設總體規劃、控制性詳規及各項建設性單項規劃,並通過法定程序確保這些規劃得到認真實施,充分發揮規劃對xx體育業發展的導向保障作用。

(三)統籌兼顧,突出重點

xx體育業發展,應堅持城鄉統籌、區域統籌、軟件硬件建設統籌、項目統籌等原則,做到羣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三位一體”的xx體育業持續、快速、協調發展。針對目前體育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應切實解決好xx體育館建設資金不到位形成的鉅額缺口,以及二期工程抓緊上馬等問題,使其早日竣工投入使用。要加快體育園區和巴渝武術中心等一批新的體育場館的規劃定點和建設進程,防止已徵用土地被其他項目擠佔。儘快解決xx國民體質監測中心機構設置及相關問題,早日實現全民健身運動的個性化科學指導。及時解決區業餘體校和武術館編制不足問題,為引進和留住優秀體育人才創造條件。精心籌備和全力辦好在我區首次舉辦的全國青少年武術錦標賽,積極籌建全國高水平武術人才訓練基地和世界峨嵋武術聯合總會,夯實xx武術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基礎。

(四)完善政策,保障發展

要儘快完善有利於xx體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投入政策和人才政策。如要完善區級財政對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和體育競賽活動的投入政策;體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要有行政事業費和城市建設配套費減免、土地出讓金及税款返還等支持政策;出台通過特許、指定、專營、冠名等多種方式的企業贊助體育賽事的鼓勵政策;要有企業和個人出資辦運動隊、體育俱樂部、體育運動學校、建體育場館比照捐贈公益事業規定執行政策,以及出資辦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興建校外體育場所按社會力量辦學予以支持的優惠政策;要允許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在確保資金用途不變的前提下,可以將體育彩票公益金作為資本金,按照股份制方式運作或以貼息方式,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資於體育產業和體育設施建設。要完善培養、引進和留住體育管理人才和優秀運動人才的政策,尤其要在安置優秀運動員就業等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方面出台實用政策。

(五)優選載體,活動推動

做大做強xx體育業,需要一些好的活動載體。要從不同層面、不同領域、不同人羣的實際出發,選擇適合各自強身健體的活動方式。如在機關幹部中可實施“太極拳普及工程”,在市民中可開展“健康杯”體育活動,在學校、機關、農村和社區可倡導“我愛巴渝武術”的羣眾健身活動和開展武術人才選拔活動。推動武校、巴渝武術中心、武術館等建設基礎上,可推進大規模高質量的武術人才訓練活動。在大型體育基礎設施建成後,可爭辦國內外相關大型體育賽事活動。總之,通過相應的載體,加快健康xx和一流武術之鄉建設進程,推動其他競技體育優勢項目和體育產業破題發展。

(六)加強領導,狠抓落實

各級領導要樹立體育也是生產力的觀念,高度重視、切實支持、帶頭參與、共同推動xx體育業發展。保持體育行政管理體制的穩定性,把鎮街文化服務中心更名為文化體育服務中心,並明確體育管理服務職能。要加大體育園區開發建設、大型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健康xx、一流武術之鄉等重點工程的領導和協調力度。要細化體育業發展目標責任制,加強督辦和考核,用好的體制機制和優良的作風,推動xx體育業又好又快發展。

體育局三嚴三實調研報告範文2020年體育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根據省、市委關於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中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安排部署,按照全市專題教育實施方案通知要求,市體育局黨組高度重視,及時組織開展學習,研究制定實施方案,紮實做好各項規定動作,在全局切實掀起“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熱潮,現將開展情況做一簡要彙報。

一、組織領導,加強學習

體育局黨組高度重視此次專題教育,把學習貫徹xx重要講話精神作為全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學習教育的主要內容,將學習“三嚴三實”納入中心組學習計劃,制定了切實可行的《體育局專題教育方案》。從5月初專題教育啟動以來,分別召開了黨組研討會議和專題教育黨課,共組織集中學習5次,傳達和學習了xx提出的"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重要論述,要求全局黨員幹部要全面學習、深刻把握、準確理解,真正在工作、生活中加強幹部作風建設。通過集中學習和自學,確保黨員幹部領會深刻內涵,以"三嚴三實"為準繩,轉變作風,推進此次專題教育深入開展。

二、精心部署,廣泛宣傳

局黨組召開專題會議,並充分運用文件通知、電子屏和體育信息網等宣傳媒介,宣傳學習xx重要講話和專題教育精神,營造濃厚學習氛圍,在全局掀起貫徹落實“三嚴三實”之風。同時,局黨組召開專題學習會,交流學習心得體會,相互取長補短。利用週一學習日,組織機關全體和下屬單位黨員領導幹部集中學習“三嚴三實”主要內容,集體觀看中央黨校授課視頻,並組織了討論交流。

三、深入基層,蹲點調研

按照“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關於領導幹部深入基層蹲點調研的要求,體育局領導班子成員結合各自分管工作,確定了基層工作聯繫點,並定期深入基層進行走訪調研。在調研走訪過程中,與基層教練、職工和健身羣眾就行了廣泛溝通交流,圍繞“提高競技體育成績、發展羣眾體育運動、提升體育產業、助力申辦冬奧”等幾個方面,聽取他們對我市體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掌握了基層體育工作的一手資料。為使蹲點調研不流於形式,黨委辦為每位班子成員建立了蹲點調研台賬,並對每次蹲點調研進行了認真記錄,對基層羣眾反映的問題和意見建議進行了分類整理。

四、結合專題教育,抓好整改落實

體育局將“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作為去年羣眾路線教育活動的深入延展,深入抓好整改落實,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一是建立整改台賬跟蹤機制,對活動期間查找的20項整改任務逐條落實解決,各相關領導、科室及基層單位負責人對號入座,對整改情況進行定期追蹤考核,截止目前,20項整改任務已全部落實,並上報市活動辦審核。二是建章立制,完善各項制度,結合體育局實際情況,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共計21項,完善了《體育局領導幹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體育局財務報銷暫行規定》、《體育局車輛管理使用規定》以及考勤、用餐、值班、公務接待等制度,將整改結果制度化、長效化。三是制定整改措施,針對活動期間發現查找的問題,確定了“讓羣眾滿意為目標,一手抓作風建設,一手抓整改落實,兩手都要硬”的工作思路,就整治會風文風、強化服務意識、加強制度建設、落實依法行政等各方面專門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併成立了整改落實領導小組,加強組織協調,做好督導檢查。四是公開整改情況,公開班子和個人整改落實情況,同時在單位網站上發佈,在本局辦公區醒目位置張貼,送達羣眾代表代表,設置單位和督導組的電子郵箱、意見箱,根據羣眾反饋的意見修改完善,及時公開對新發現問題的整改措施,提出完成時限,接受羣眾評價。

五、強化措施,貫徹落實

一是領導帶頭貫徹落實。局黨組書記馬維山就學習貫徹"三嚴三實"提出了明確要求,帶頭親自撰寫學習體會文章,積極開展對照檢查;領導班子成員積極開展自學,記筆記、寫心得、查問題、抓整改,互相開展學習交流。

二是從嚴要求貫徹落實。對做好學習貫徹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將"三嚴三實"列入年度學習計劃,貫穿全年。通過召開專題會議、印發學習資料等形式,把"三嚴三實"迅速傳達到每位黨員幹部。

三是結合實際,抓好落實。局黨組將學習貫徹"三嚴三實"講話精神,與當前重點工作結合起來,進一步明確目標,理清思路,改進措施,卓有成效地推動當前各項工作。特別是當前我市正處於申辦冬奧會的關鍵時期,社會各界和各級領導對體育工作十分關注,我局將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為抓手,全面推進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健全與完善,藉助申辦冬奧會的有利時機,加大以普及冰雪運動為主題的全民健身系列宣傳活動。進一步加強完善體育後備人才培養措施,深化訓練體制改革,逐步改善訓練條件,提升競技體育成績。積極謀劃全市體育場館建設,推動五一廣場改造工程早日開工,配合市委市政府早日啟動體育中心項目建設,解決我市體育場館不足的現狀。充分發揮區位和環境資源優勢,緊抓歷史機遇,促進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

目前體育局的“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已經全面展開,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狠抓落實,為實現我市體育事業跨越趕超,助力冬奧會申辦成功提供強大的政治保證和堅實的組織保證!

農委體育項目調研報告2020年體育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根據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縣體育局對我縣農村體育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xxxx年農村體育工作主要成績和經驗

xxxx年我縣農村體育工作在場地設施建設、專業人員培養、農村體育活動和機構建設上得到較快發展。

農村體育設施建設:xxxx年我縣在xx個村新建了農民健身工程,縣體育局積極向上級體育部門爭取項目資金和設備,先後發放籃球架xx套,室外乒乓球桌xx台。並爭取了國家配套資金xx萬元。

農村專業體育人才培養:xxxx年組織xx個鄉鎮體育專幹赴參加國家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提高了自身體育技能,掌握了社會體育組織方法和體育活動的競賽辦法。使農村體育工作的開展有了比較專業的人才,促進了農村體育工作有序開展。

農村體育活動開展情況:今年年初各鄉鎮都有相應的活動計劃,受到換屆及其他影響有少數幾個鄉鎮活動未能如期開展。從開展活動的情況來看,競賽內容豐富,組織較嚴謹,參加人員踴躍,活動圓滿成功。

組織機構管理更加規範:鄉鎮體育服務中心體育專幹人員備齊,組織領導落實,同時縣體育局加強了對鄉鎮體育服務中心的管理和考核力度。

取得以上工作成績主要經驗有以下幾點:一是縣體育局積極通過多種渠道多級爭取項目。二是強化對鄉鎮體育工作的指導和管理,促進鄉鎮體育工作的規範發展。

二、xxxx年農村體育工作重點

1、新建xx—xx個村的農民健身工程.主要措施:縣體育局通過多方面的項目爭取,落實項目;各鄉鎮及村落實相關場地,完成健身工程項目器材的安裝。使農村的廣大羣眾健身有場地,活動有器材,練習有條件。

2、組織鄉鎮體育活動xx—xx場次。參與農民羣眾的達xxxxx人次以上。

3、鄉鎮體育專業人才培訓x—x次,培訓xx人次以上。使農村體育健身活動有人組織,有人做科學指導。

4、加強鄉鎮體育工作指導和管理力度,縣體育局到每個鄉鎮最少x次指導工作。一方面全面瞭解農村健身活動情況,另一方面推動和指導農村健身活動的健康有序的開展。

加快我縣體育事業發展的調研報告2020年體育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近年來,我縣體育事業圍繞《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奧運爭光計劃綱要》,堅持體育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方針,以增強人民體質為根本任務,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努力實現羣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的協調發展和相互促進,全縣羣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競技體育水平穩步提高,場地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體育社會化進程逐步推進,體育事業得到了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現將我縣體育事業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規劃彙報如下:

一、我縣體育事業的發展現狀

(一)羣眾體育

羣眾體育以全民健身、增強體質為目標,以全民健身月、舉辦體育競賽活動重點,廣泛開展羣眾性體育活動。重點開展了青少年、婦女、職工、農民、老年人等五大人羣體育活動。學校體育以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全面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重點,廣泛開展適合青少年特點、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鼓勵和引導青少年參加體育鍛煉。現有體育傳統項目學校3所,青少年體育俱樂部xxxx。目前我縣有單項體育協會xxxx,分別是籃友籃球俱樂部、足球協會、棋類協會、老年人體育協會、木蘭拳協會、釣魚協會、門球協會、太極協會等。協會工作正常、活動經常、管理規範。社會體育指導員2xxxx,其中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xxxx;全縣性羣眾體育活動每年2xxxx以上,承辦市級以上賽事xxxx。全縣經常性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總人口2xxxx以上。

(二)競技體育

競技體育工作始終堅持“選好苗子,着眼未來,從小培養,打好基礎,系統訓練”的業訓工作方針,以縣為重點,體育訓練項目定點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體育協會共同參與的業訓格局,積極探索體教結合,全面落實體育後備人才訓練佈局,向市、省專業隊輸送人才。

(三)體育設施

近年來我縣以體育中心、全民健身徑、農民健身工程等為重點,按照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和縣委、縣政府統一要求,加快體育中心建設,注重加強鎮(街道)、村(社區)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啟動實施了體育中心體育場工程,體育場進入開工程序。我縣現有籃球場、田徑場、室外活動場地共30xxxx。

二、存在不足方面:

1、體育組織網絡隊伍建設有待建立健全。

2、場地設施建設有待於進一步加快,社會體育場地設施開放力度有待於進一步加大。從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看,我縣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還不。

3、體育事業經費投入有待於進一步加大。我縣羣眾體育活動廣泛,競技體育成績顯著。

4、全民體育意識淡薄,全民健身意識不強,全民健身覆蓋面還不夠廣,全民健身存在“兩頭熱、中間冷”,即:少年兒童、老年人蔘與活動多,中年人忙於工作參與活動少;農村受環境條件、思想觀念等影響,活動面不寬,參與面不廣,農村體育工作還有有待於突破。

三、下一步體育事業發展指導思想、總體目標、任務和措施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xx屆四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作為體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工作方針和總體要求,以滿足廣大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為出發點,加快公益性體育設施建設,加強體育組織網絡建設,完善羣眾體育服務體系;以全民健身,全民參與為切入點,廣泛開展多層次的羣眾體育活動;以培養、選拔、輸送優秀體育後備人才為着眼點,完善體育訓練體制,強化體育訓練和管理措施,加快培養體育後備人才;努力實現羣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的協調發展和相互促進,促進整個體育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體育事業發展的目標和任務

1、羣眾體育事業發展的目標和任務。羣眾體育以全民健身、增強體質為目標,青少年體育以學校為重點,農村體育以鎮、村為重點,城縣體育以街道、社區為重點,廣泛開展青少年、婦女、職工、農民、老年人多層次的體育健身活動,不斷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到XX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總人口的3xxxx以上,國民體質合格率達到7xxxx以上,全縣中國小《學生體質健身標準》施行面達到10xxxx,達標率9xxxx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工作隊伍、社會化的羣眾體育網絡和國民體質監測體系不斷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達到每千人xxxx,體育協會達到1xxxx以上。

2、競技體育事業發展的目標和任務。競技體育以輸送人才、全面實施競技體育發展戰略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和鞏固以縣重點佈局項目主體,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體育訓練。

3、體育設施建設發展的目標和任務。體育設施建設以滿足羣眾健身、體育消費、體育競賽和符合我縣中等城縣發展要求為目標。將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城縣和鄉鎮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加快縣體育中心建設,建好體育場、游泳池、博擊館。

(三)對策和措施

1、加大體育宣傳力度,提高全民體育意識。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加大宣傳力度,把發展體育事業作為促進人民身體健康,提高全民整體素質,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大事來抓,逐步增加對體育事業的投入,納入政府目標考核體系,積極倡導將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興建體育場地設施、構建多元化的羣眾體育服務體系,切實抓好羣眾身邊的體育組織網絡,建好羣眾身邊的健身設施,搞好羣眾身邊的體育活動,着力提高人民羣眾的健康素質,營造一個政府管理體育、社會支持體育、羣眾參與體育的良好氛圍。

2、積極構建羣眾體育服務體系,廣泛開展羣眾體育活動。按照親民、便民、利民原則和政府主導、社會興辦的原則,深入實施我縣全民健身計劃二期工程,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月活動,以鎮、社區、學校為重點,努力構建涵蓋健身組織、健身設施、健身指導、宣傳教育競賽活動和體質監測等內容的羣眾體育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工、青、婦、體育協會等羣團組織優勢,組織實施好青少年、職工、農民、婦女、老年人等人羣的體育競賽活動和體質監測工作,以開展體育強縣、強鎮、先進社區創建活動為抓手,全面促進羣眾活動的廣泛開展,以此帶動各項體育工作制度的落實,普及體育科學知識,倡導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強參與體育鍛煉活動的自覺性,不斷擴大體育人口。

3、加強體教結合,加速體育後備人才培養。要以XX我國舉辦奧運會為契機,加大體教結合力度,拓寬訓練渠道,繼續完善優勢特色項目為主體,訓練項目定點學校和體育協會共同參與的業訓格局,鞏固原有優勢項目,拓展新的優勢項目,注重體育後備人才隊伍梯隊建設,按照“選好苗子,着眼未來,打好基礎,系統訓練,積極提高”和“三從一大”的訓練原則,強化訓練和管理措施,積極向國家、省、縣輸送優秀體育後備人才,不斷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力爭在XX年國家、省、市運動會上再創佳績。以創建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為抓手,改善縣少體校訓練條件,加強少體校的全面建設,促進體育後備人才的培養,為申報國家級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奠定基礎。

4、加強公共體育設施管理,不斷完善體育組織網絡.全面貫徹《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把體育設施建設作為政府為民實事的大事來抓,加強城鄉公共體育設施規劃,加快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步伐,加強公共體育設施管理,堅持體育資源社會共享原則,積極拓寬學校、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的途徑和辦法。縣屬公共體育設施要繼續強化服務意識,創新載體,提高設施利用率,探索新建體育場館運作模式和運行機制,以不斷滿足羣眾的體育健身需求。要進一步完善羣眾體育組織網絡體系,加強體育總會、行業體協、老年體協、單項體育協會等體育社團組織建設,建立和完善體育指導站等基層組織,注重鎮、街道、村(社區)基層體育工作隊伍建設,抓好社會體育指導員、裁判等骨幹隊伍培訓工作,培養一批社會體育指導員和裁判員,夯實羣眾體育工作基礎,為開展體育健身活動的廣泛開展提供組織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