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調研報告4篇

本文目錄教育調研報告廣東省民盟調研報告建議:在高校普及創業教育必修課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調研報告農民黨員教育專題調研報告

為協助常委會聽取審議市政府關於全市學前教育工作情況的報告,推動我市學前教育向着規範、優質、普惠性發展,市人大教科文衞委工作室先後到高青、沂源對學前教育情況進行了前期調研。9月29日,又組織部分委員實地察看了市直、xx區學前教育情況,並召開委員會會議聽取了市、區教育部門相關工作彙報。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教育調研報告4篇

一、基本情況

根據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山東省學前教育普及計劃(XX—XX年)》等文件精神,市政府編制下發了《xx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XX—XX年)》。全市學前教育工作以推進《xx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XX—XX年)》任務落實為主線,集中做好學前教育專項督導與整改,經過兩年多的努力,辦園質量和辦園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全市現有幼兒園802處,在園幼兒12.22萬人,教職工13132人,其中專任教師9321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8%,學前一年毛入園率 100%。

(一)加強組織領導,積極推動學前教育事業科學發展。

一是高度重視學前教育工作。為推進三年行動計劃的落實,市政府下發了《xx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任務分解方案》,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明確了市、縣、鄉三級發展學前教育的職責。二是建立學前教育工作協調機構。市政府成立了由政府牽頭,教育、財政、人社等部門組成的學前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市學前教育工作,研究制定幼兒園經費投入、園所建設、教師隊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同時健全了學前教育管理機構,配備了學前教育管理和教研人員,加強對學前教育工作的調度和指導。三是建立督導評估制度及表彰獎勵制度。建立了學前教育督導制度,將學前教育工作納入政府教育督導評估和工作考核指標體系,作為對區縣黨政領導班子綜合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學前教育表彰獎勵制度,對學前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進行表彰。

(二)積極推進園所建設,辦園條件明顯改善。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大力實施幼兒園園舍標準化建設工程,標準化水平顯著提升。全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XX年新建幼兒園57處,改擴建幼兒園126處。目前已完成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18處;已完成8處貧困村幼兒園改擴建任務,對111個農村閒置校舍改建工程項目和91個農村國小教學點增設附屬幼兒園項目實施獎補,財政獎補資金7475萬元;全市有45處鎮中心園通過了省級認定;公辦和公辦性質幼兒園437處,佔幼兒園總數的54%,比 XX年提高13個百分點;達到省標準化的幼兒園259處,佔幼兒園總數的32%,提前完成學前三年任務目標。

(三)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一是加強教師配備,有計劃的補充幼兒教師,加強教職工配備。嚴把幼兒教師入口關,所有進幼教系統的教師都必須接受崗前培訓。二是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幼兒教師水平。目前已組織5283名專任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其中1981人蔘加了省級培訓,219人蔘加了全國培訓。有力促進了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專業化水平的提高。

(四)加大經費投入,財政性教育經費進一步增加。全市XX年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為33968.2萬元,佔總支出的比例為4.39 %,比上年提高2.31%。xx區建立了學前教育財政撥款機制,按照每年生均200元的標準,給所有註冊幼兒園發放補助經費。市財政局、市教育局下發了《關於實施學前教育資助政策的通知》,《關於印發xx市學前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兒童認定辦法(暫行)的通知》,對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給予資助。XX年,全市共安排專項經費1200餘萬元,惠及困難兒童1.6萬人,佔在園幼兒的13.1%。

(五)加強監管,強化安全和保教工作。一是加強對學前教育機構的監管。建立了由市政府牽頭,綜治辦、教育、衞生、公安等部門參與的聯合執法機制,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清理整頓無證幼兒園工作的通知》,對未經審批和不達標幼兒園進行了集中的清理,並建立了清理無證辦園的長效機制。截止XX年8月,清理整頓無證辦園422處,其中取締 360處。嚴格實施學前教育機構審批註冊制度、年檢和動態管理制度,加強了對幼兒園的規範管理。二是加強幼兒園保教工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重視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指導各幼兒園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及行為規範,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幼兒園無國小化、保姆化現象。重視幼兒園衞生保健工作。大多數幼兒園建立了規範的衞生保健管理制度,食堂管理較為規範,食品進貨、飯菜留樣等符合規定要求,食譜做到每週更換。三是加強園舍使用及安全工作的監管。按照《山東省中國小幼兒園安全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健全了幼兒園管理制度,建立了安全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大園舍維修改造力度,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前教育投入政策有待進一步落實,幼兒園收費仍需進一步規範。一是學前教育投入還需進一步增加。部分區縣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佔財政性教育經費總支出的比例增長不明顯,園所建設專項資金安排不足。幼兒教師培訓經費偏少,滿足不了教師培訓需要。二是幼兒教師工資待遇及社會保障政策落實不到位。全市約有 30%的非公辦幼兒教師達不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60%的教師未落實社會保障政策。三是幼兒園收費還需進一步規範,存在無證收費現象。

(二)鄉鎮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一是農村幼兒園缺乏專業幼兒教師。農村幼兒園,持有國家認可的幼兒教育資格證書的教師比例較低,部分鄉鎮缺少教師培訓制度及規劃。二是農村幼兒園園長及教師配備不足。

(三)幼兒園的規劃建設、設施配套尚需完善。一是公辦及公辦性質幼兒園比例偏低。全市幼兒園802處,公辦和公辦性質幼兒園437處,佔幼兒園總數的 54%,純公辦幼兒園只有34處。二是居民小區配套建設幼兒園的政策尚未落實到位。據統計,全市5000人口以上的居住區應配套幼兒園31所,已建20 所。已建成的幼兒園尚未無償移交教育部門管理。三是部分鄉鎮中心幼兒園達不到省定標準。教學設施配備總量不足,不能滿足正常的教學需要。

三、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根據國務院提出的學前教育經費“預算有單列,投入有比例,增量有傾斜,撥款有標準,資助有制度”的要求,確保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佔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增加學前教育專項經費,加大向農村傾斜力度,為幼兒園建設提供足夠的資金保障。增加幼兒教師培訓經費,滿足教師繼續教育需要。認真落實兒童資助政策,確保資助標準和比例均達到省定要求。繼續提高非公辦幼兒教師的工資標準,確保幼兒教師工資待遇及社會保障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加強幼兒園收費管理,切實做到持收費許可證、按標準收費,按規定使用。

(二)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按照省編辦、教育廳、財政廳聯合下發的《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標準》,核定公辦幼兒園教師編制,不斷擴大公辦教師比例。按照基本辦園條件要求,配足配齊教職工。加強對幼兒園教師的培養培訓,特別是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

(三)加快幼兒園標準化建設進程。加大計劃和規劃的落實力度,儘早建設一批符合省規要求的鄉鎮中心園和標準園,提高公辦及公辦性質幼兒園的比例。對小區配套幼兒園的歷史遺留問題,要由政府牽頭,加大清理整頓力度,確保城市公辦學前教育資源不流失,切實緩解入優質園難問題。加大工作力度,儘快在每個鄉鎮建設標準化公辦中心幼兒園,在鎮域內起到指導、引領和示範作用。按標準配齊配足室內、外教玩具及各類教學設施,配足適應兒童興趣,開發兒童智力的優秀讀物,確保滿足日常教學需要。對全市各類幼兒園的園舍進行安全檢查和安全鑑定,排查隱患,保證安全使用。

(四)大力發展民辦幼兒園。積極鼓勵有合法資質、信譽良好的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舉辦上等級、上水平的幼兒園,要在建園用地、師資配備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加大對規範民辦幼兒園教師的扶持力度。要保障民辦幼兒園教師在業務培訓、教科研活動、職務評審、評先評優等方面享受公辦教師的同等待遇。

廣東省民盟調研報告建議:在高校普及創業教育必修課教育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廣東的高校畢業生創業率有多少?更傾向於去哪兒工作?4月22日,省民盟向南方日報披露的一份相關調研報告顯示:雖然近年來我省大學生創業人數有所增加,自主創業氛圍正在逐步形成,但是整體自主創業率依然不足0.4%,而這一現象在研究生羣體中則更為突出,更多的研究生仍傾向於鑽進“體制內”,值得深思。

多數畢業生選擇到單位就業

據省民盟負責人介紹,從去年開始,調研組不僅與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有關的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等多個政府部門座談,還走訪了我省有代表性的14所高校,其中普通高校9所、職業院校5所,以及14個地市的53家企業(珠三角27家,粵東13家,粵西10家,粵北3家)和南方人才市場。

調研結果顯示,近年來我省高校畢業生總量持續增加,從XX年的21萬人增長到XX年的43.2萬人,年均增加約11%。包含入粵求職和往年申請暫緩就業的畢業生在內,XX年在我省求職就業畢業生達70多萬人,佔全國XX年高校畢業生的近1/10。

從就業的總體情況來看,絕大部分大學畢業生選擇了到單位就業,但廣東每年都有將近5%的高校畢業生沒有就業,這些畢業生都去了哪兒?數據顯示,在未就業的大學生中,選擇繼續升學的比例最高,從XX年至XX年都穩定在接近4%。選擇出國的比例為第二多,並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XX年達到1.20%,而選擇自主創業的學生數則最少,已經連續3年出現滯漲狀態,XX年也僅有0.39%。

儘管如此,從絕對量上來看,廣東省大學生創業人數仍有所增加,其中XX年為1575人,比XX年增加約11.7%,報告認為,這表明廣東大學生自主創業氛圍正在逐步形成。

此外,廣東對外來人才的吸引力也在逐年增加,據有關機構調查和估算,從XX年—XX年,省外來廣東就業的大學畢業生人數約為20萬、23萬和30萬,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近半數研究生進入“體制內”

從學歷層次來看,研究生與本專科生的畢業流向呈現出鮮明的分化。以XX年為例,專科生選擇企業的比例最高,約17.92萬人進入企業,佔就業人數比例約87%,只有約2.25萬專科生進入機關、部隊、黨羣及政法系統單位和事業單位。本科生也大都選擇企業,為13.77萬人,佔比約73%,只有約3.41萬本科生受僱黨政機關與事業單位。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研究生更傾向於“體制內”的單位。在XX年畢業的研究生中,約1.05萬,近半數的畢業生流入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與之相比,受僱於企業的只有0.99萬人。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就各個學歷層次來看,這3年來,專科生的就業率最高,本科生就業率則低於專科生,而研究生的就業率則最低,而研究生就業率不如本科生和專科生的情況已經持續了整整8年。

此外,從畢業生所流向行業來看,作為製造業大省,製造業仍是廣東省畢業生就業最集中的行業,XX年吸收畢業生8.27萬人,佔已就業畢業生數的21.03%;其次是教育,有3.68萬人,佔9.35%;第三是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有3.52萬人,佔8.96%。

創業“導師”僅佔全國3.6%

不足0.4%的創業率,提示廣東的大學生創業之路仍然任重道遠。對此,調研組分析認為,其中一項重要原因是我省的創業培訓基礎能力建設相對滯後,特別是創業培訓機構和師資力量嚴重匱乏。從廣東創業培訓定點機構上看,高等院校所佔比例為10.4%,相對全國偏低;從創業培訓師資力量上看,全國5萬多名創業培訓講師,廣東不到XX人,僅佔全國的3.6%,這與我省大學生的佔比嚴重不符。

通過調查,調研組還了解到,很大一部分學生對政府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根本不瞭解或瞭解不深,也不知道如何享受相關就業、創業扶持政策。

為此,報告建議,我省應大力在高校普及創業教育必修課,引導各高校成立創業導師志願服務團,並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加強相關院校創業管理人員的培訓。報告建議將《關於運用省就業專項資金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中確定的省內大學生創業培訓補貼對象由必須是“應屆畢業生”擴展為“在校大學生”,從而擴大創業補貼對象範圍。

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調研報告教育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楊陵區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9所,其中初級中學5所(城區1所、農村4所),國小24所(城區3所、農村21所);在校學生12951名,其中國中學生5715(城區1524名、農村4191名)名,國小生7236(城區2484名、農村4752名)名;農村中國小教職工823名,其中農村國中教師356名,農村國小教師467名。

自XX年以來,根據國家、省、區關於“完善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的相關通知和要求精神,在區委、區政府統一安排部署、關心指導下,我區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工作已逐步得到了實施,取得了較明顯的收效。XX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我對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工作進行了廣泛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落實情況及收效

1、“以縣為主”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全面實施。全區從“以鄉(鎮)為主”轉變為“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現了“四個統一”,即教師工資由區財政統一發放;學校和教師隊伍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中國小公用經費和危房改造資金由區財政統一安排;學校領導班子的選拔、配備、使用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避免了原體制財權與事權分離,學校和教師隊伍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更有利於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全區教育教學實際,對教育資源進行宏觀調控,優化配置現有教師資源,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公用經費和危房改造資金由區財政統一安排,打破了鄉(鎮)界限,使經費投入更加合理,避免了部門重複建設,對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

2、進一步理順了農村中國小管理體制。XX年8月,經區委會議研究,撤消了4個鄉鎮教育組,農村普通國小劃歸鄉鎮中心校管理,農村國中由區局直接管理。精簡了人員,簡化了辦事機構,提高了工作效率。XX年6月,按照區委安排農村中國小黨組織歸屬區局管理,徹底改變了學校黨政管理兩張皮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教育自主權,便利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籌安排教育工作,促進城鄉教育人事合理流動、均衡發展。

3、學校領導和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XX、XX年,在區委、區政府的關心、支持、指導下,區局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教育工作實際調整了中國小領導班子,一批年富力強、業務精良、作風正派的年青同志走上了學校領導崗位,為學校管理工作注入了活力,學校工作有了較大起色。與此同時,順應教育發展趨勢,結合教師隊伍現狀,區局制定了教師隊伍建設五年規劃,出台了學校領導幹部管理規定、學科骨幹教師、帶頭人暫行管理辦法等制度,使學校人事管理工作得到了進一步規範,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培訓學習工作常規化,有效的促進了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提升,為教育質量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學校網點調整工作逐步落實,辦學條件得到提高。自XX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正確領導下,在各鄉鎮、村組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先後撤併了楊村鄉喬家底國小、李台鄉杜家坡國小、五泉鎮湯家國小、大寨鄉杜寨國小等10所國小,優化了教育配置,整合了教育資源。新建了楊村鄉川口國小、李台鄉陳小寨國小、楊村鄉中心國小、五泉鎮茂陵國小、王上國小等5所學校。搶抓機遇,利用上級項目支持,新建、改建、維修了部分學校教學樓或辦公樓;農村中國小全部實施了現代遠程教育項目建設,建成了18所農村中國小新農村衞生新校園。“兩基”工作中,全區共配製課桌凳2200套,價值40萬元,購買價值78萬元的實驗器材,添置30萬元的各類圖書。辦學條件和校園環境得到了徹底改善,促進了我區義務教育辦學水平的整體提高、發展。

5、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逐步完善。區上設立了基礎教育資金管理專户,教育經費撥付達到了三個增長中的“預算內教育撥款的增長要高於地方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教師工資、學校辦學經費、農村義務教育補助經費等到了落實。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預算編制制度,實行區級預算管理、分期撥付經費、嚴格審批報帳、審計監督制度,理順了新機制運行下的上下級財務關係,保證了各項資金按時撥付、合理使用,增強了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二、存在問題

1、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宣傳力度不夠、責任不明確。雖然“以縣為主”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實施了三年多,但社會對這種管理體制的形式和職責瞭解不多,習慣於多年來的老管理模式。鄉鎮對此認識不夠,認為目前學校的管理是教育部門的事,與鄉鎮無關,辦學積極性不高,責任不強,缺乏支持、監督和指導。在學校建設、合校後的學校資產處置等問題上常常出現扯皮、推諉等現象,個別學校用地產權不明,存在租用關係等問題,影響了學校發展。

2、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影響了教育發展。隨着農村教育體制改革的實施,教育經費的投入主要是區本級,而區本級財力不足,難以足額撥付教育經費。如工資改革後,教師工資的津貼部分不能得到落實,直接影響了教師的工作熱情,不利於教育系統穩定。學校維修、改造資金難以保證,上劃之前鄉鎮、村對學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現在沒有了,學校維修、改造給教育部門、學校帶來了較大困難。

3、教師隊伍建設跟不上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國小教師年齡結構老化(45歲以上佔40%),薄弱學科無專職教師(體、音、美等學科);國中教師專業結構不合理,非專業代課現象嚴重(佔34.4%)。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學科門類增加,教師培訓經費不能保障,普遍存在教師課業負擔過重,工作量大、知識老化等現象,給教師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

4、學校硬件設施跟不上教育發展的步伐。雖然,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和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學校辦學條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相對滯後。目前,21所農村國小除李台鄉永安國小外(99年購置22台微機,配置偏低,需更新)均沒有微機室,信息技術課程無法開設,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

5、義務教育債務化解任務艱鉅。我區學校多年來因“兩基”達標、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危漏校舍改造和“兩基”提高等共舉債1666.8萬元。近幾年在上級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相關政策規定,經過努力以償還655.5萬元,尚欠債務(含利息)共計1123.9萬元。債務化解任務給本來就經費緊張的學校和教育部門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影響了教育工作的穩定和發展。

三、幾點建議

1、提高認識、加大宣傳,營造全社會齊抓教育的良好氛圍。各級黨委、政府要從科教興國的戰略高度認識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工作放在重要議事日程,加大宣傳。進一步完善“以縣為主”教育管理體制和各項規章制度,強化教育內部管理,建立鄉鎮領導幹部教育工作督導考核制度,增強責任感,營造全社會關心、重視、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圍,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2、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促進教育事業全面發展。農村教育體制改革後,鄉鎮、村對教育的投入相對減弱,學校本身又無造血功能,教育行政部門無力投入,影響了教育發展。因此,區政府應積極執行上級相關精神,保證教育政策得到落實,教育經費足額撥付,特別是教育建設資金要納入財政預算。加強教育經費使用管理,減少浪費,保證教師工資足額發放到位,真正體現“以縣為主”,促進全區教育發展。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結合課程改革,進一步加大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和在職培訓工作力度,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設立教師培訓專項基金,保證不同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順利實施。充分發揮現有教育資源的作用,辦好楊凌教育網站,利用遠程教育資源,為教師提供培訓、教學和交流服務。完善教育人事體制改革,加大教師合理流動,整合師資結構,科學配套師資,解決教師結構性短缺,充實緊缺教師。強化教師隊伍考核,完善用人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轉變觀念,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專長,使每個教師都成為教育和教學的中堅力量。

4、加快農村國小合校並點步伐,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完善學校網點調整佈局,科學制定學校發展長遠規劃。將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與學校佈局調整結合起來,與災後重建結合起來,建立“以縣為主”的學校危房改造和新建規劃的長效機制,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整合教育資源,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效益。

5、統籌安排專項資金,逐步化解義務教育債務。“兩政一教”債務化解情況複雜,牽扯麪廣,欠債年限較長,數額較大,要一次性解決存在一定難度。建議政府成立清欠小組,制定清欠計劃,採取多種方式積極籌措資金,落實相關部門責任,各部門協調一致,分批次逐步化解債務,徹底解決教育所面臨的巨大困難。同時嚴格執行相關政策,制定配套制度,杜絕新的教育債務發生,給教育創造一個寬鬆的發展環境,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農民黨員教育專題調研報告教育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按照市委宣傳部和九郊黨工委關於對農民黨員教育工作的專題調研要求,我們黨支部高度重視,按照調研提綱要求,針對我們黨員的現狀進行了仔細的分析和梳理,現總結如下:

一、村農民黨員現狀和特點:

吳家店村現有黨員55名,按性別分:男黨員49名,佔黨員總數90%,女黨員6名,佔黨員總數10%;按學歷分:中專1名,佔黨員總數2%,高中17名,佔黨員總數31%,國中、國小37名,佔67%;按年齡分:26歲—45歲的14名,佔26%,45歲—59歲的22名,佔40%,60歲以上19名,佔35%。總體來看,黨員的年齡偏大,尤其是在家務農黨員多為近60歲的或是60歲以上的,全村的年輕黨員多數在外打工;女黨員只佔了10%,都是婦女幹部,普通婦女加入黨組織的積極不高,黨員的文化水平不高,國中和國小佔大多數,個別黨員是文盲。

二、針對農民黨員進行教育最主要的任務是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這是農村黨的建設的一個基本問題,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黨在農村的所有工作任務都要依靠黨員,帶領廣大羣眾去完成。努力提高致富和帶富的能力,讓黨員通過教育培訓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在教育過程中重點針對每個黨員的實際情況,積極組織在家務農的黨員參加種植業和加工的技術培訓,學有一技之長,在家鄉發展種植業,自己富裕並帶動周邊人致富,鼓勵有技術的黨員外出創業、領辦企業,帶領富餘勞動力走出去。

教育中關鍵的問題是創新教育方法,吸引農民黨員參加活動,接受教育。現在農村面臨的問題是黨支部組織活動,多數黨員以各種理由不參加,甚至開支部生活會也是如此,來的多是現任村社幹部和曾在村社任過職的黨員,由我們村嚴格把好入黨關,所以近幾年入黨的年輕黨員素質較高,能參加活動,相對其它村要好些。如何讓黨員主動接受教育是應是各級黨支部思考的問題。

教育中突出的問題是開展教育活動沒有場所和活動資金,幾年前村國小沒有合併之前,我們在村國小習教育開展活動,黨員參加政治學習和各種培訓會還是比較積極的,後來村小取消,由於我村村舍年久失修,夏漏雨,冬漏風,沒有辦公設備,不在能正常開展活動,缺乏活動陣地,黨日活動,“七一”活動都變成了黨支部書記總結過去的老生常談,缺乏生動性和趣味性,使黨員的心鬆散了,開會活動失去了熱情。

針對這些情況我們認為:只有增加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才能把黨員的教育工作抓好,抓實,才能增加黨員的自身認知力,感到做為黨員的自豪感和榮耀感,提高黨的向心力,才能有效地提高黨員的素質和能力。

三、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農民黨員的特點,我們感到解決的方法是:創新活動載體。

一是實施包保學習法。在理論學習上村黨支部組織了一對一包保對子,讓文化程度較高、能固定參加學習的黨員與文化程度偏低、行動不便的黨員結成對子,定期上門輔導,確保了每名黨員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 積極開展促學活動。

二是組織外出參觀培訓。組織農民黨員到大型種植户參觀學習,瞭解市場動態,近三年來我們村就是通過參觀學習有19户農户在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搞起了養雞業。

三是利用有線電視,村屯大喇叭、宣傳欄宣傳黨的黨的大政方針。四是組織文體活動,增加黨員羣眾的素質,我們修建了文化廣場,繪製了文化牆,寓教於樂,貼近生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是加大對黨支部資金支持。各級組織加大對村活動場所的建設步伐,讓廣大黨員有活動的家,常常到支部來談談心,交流致富的經驗,使黨員的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增加活動經費,使支部有能力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增加黨組織和黨員在羣眾的向心力,讓普通羣眾看到黨員的先進性。

四、在農村廣大黨員開展“雙學雙爭”活動是可行的

但是在工作中要落到實處,不能空學理論,只作表面文章,防止走過場,教育的只是組織者和少數人,浪費人力和財力,沒有起到應有作用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