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融合企業重組中的排異現象

企業的併購重組不僅僅是跨國公司實施全球化戰略的主要手段和形式,同時,也是不同國家、不同企業之間的文化融合和再造的過程。

用文化融合企業重組中的排異現象

美國時代華納和美國在線兩家企業併購重組後,因為文化難以融合而使企業困難重重,德國的戴姆勒和美國的克萊斯勒兩家企業雖然走到了一起,但不同文化的衝突一直困擾着公司的經營管理者。這些世界著名的大企業文化融合的失敗,説明併購重組中的文化融合不是雙方原有文化的簡單疊加,而是要把握規律性,必須對企業新文化進行一次務實的再造。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由於不同文化衝突而帶來的損失甚至導致重組的失敗,在併購重組中應當着重把握好企業文化變革、融合和再造等幾個重要環節。

建立企業文化融合執行機構。併購重組後,企業文化的融合、重塑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是一個系統工程。隨着企業文化的裂變、再生,必然伴隨着保守與開放、落後與先進、民族文化與本土文化的較量。因此,併購企業需要組建一個類似於企業文化融合推進委員會的執行機構,成員可由併購雙方選派具有一定企業文化管理經驗和影響力的人員組成,也可從社會上聘請有關專家參加。該機構直接向兼併企業的最高管理層負責,組織、策劃和領導企業文化融合管理的全部運作過程。

選擇適合企業發展的文化融合模式。企業文化融合模式的選擇實際上是企業文化戰略層面的東西。在模式的選擇上一般需要考慮兩個主要因素:企業併購戰略和企業原有的文化。例如,當併購方採取橫向兼併戰略且是多元化企業時,可以考慮選擇滲透式模式。惠普與康柏的併購重組就選擇了這樣的模式。惠普是一個具有60年歷史的公司,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積累及建立了深厚的文化底藴---惠普之道:惠普擁有受人擁護的誠信之道,依靠忠誠地對待客户,使惠普自成立以來一直保持着盈利。而康柏是一個年輕的計算機制造商。康柏的企業文化更注重於以業務為導向,以快速地強佔市場為第一目標,它的操作是靈活的,決策是迅速的。

融合先進的管理方式,形成優秀的管理文化。善於學習和融合併購重組中另一方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並創造性加以運用,是企業文化實現融合的一個的顯著標志。東風與日產合資以後,新的公司一步學習和引進NPW(日產精益生產方式),大力開展QCD改善活動,讓改善文化滲透到生產管理的各個環節。QCD的內涵是:Q即質量,是讓用户買到耐用的、無故障的、美觀的、高品質的產品;C即成本,是指用最少的資金生產出具有優良品質的產品,使其在市場上具有很高的性價比,具有很強的競爭力;D即交付期,是讓用户能隨時隨地買得到滿意的、品質優良、價格實惠的產品。QCD改善活動成為生產經營活動中的"關鍵詞",為合資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夯實了基礎。

聚合雙方品牌優勢,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當今,國內很多企業與跨國公司進行併購重組,往往是"以市場換技術",藉以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但是,其中有不少企業是以犧牲原有品牌和品牌價值為代價,最終淪為跨國公司在華的上產車間和加工廠。實踐表明,只有聚合雙方品牌優勢,形成獨具價值和魅力的品牌文化,才識併購重組企業文化融合的應有之義。2004年聯想以12.5億美元併購個人電腦鼻祖、藍色巨人IBM公司的PC及筆記本的全球業務後,在加速文化融合過程中注重品牌文化的塑造。新聯想在確立了"學習IBM管理經驗,加速新聯想國際化戰略"的管理理念、"把IMB員工當成公司最寶貴財富"的人才理念的同時,實行了"聯想不是併購甚至消滅IBM品牌,而是聯想加入IBM的PC陣容"的品牌理念,開始演繹以IBM品牌排在前面的"雙品牌"戰略,預示着新聯想擁有世界著名品牌並佔領全球PC市場的時代即將到來。(金思宇)

來源:慧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