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氣雨衣的評課稿

聽了馬老師執教的《充氣雨衣》這篇略讀課文。現在把聽後感受説一下。

充氣雨衣的評課稿

這篇課文講的是小林在生活中遇到難題時,他就積極開動腦筋,連晚上躺在牀上還在想“得把雨衣改一改”。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小林一直在想啊想”。正因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從徐徐張開的裙子上得到啟發,馬上動手做。但是發明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解決了張開的事又出現了收不攏的事。也因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從吹氣的救生圈上再次得到啟示,他又動手完善了雨衣。在爸爸的幫助下,實用的充氣雨衣終於做成了。

課文要求會認14個生字,識字任務比較重,而且這些生字字型比較複雜,缺乏規律,識記起來有一定困難。課文篇幅比較長,內有一些長句子,在閲讀上也有一定難度。這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課文,情節清晰,內容不難理解。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通過自讀自悟自我學習,來識記生字,讀通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受到啟發和教育。

教學評析:

優點:

1、教師教態自然,情緒飽滿,感染學生學習積極性。我一直認為,教師在課堂上的感情非常重要。教師精神飽滿,熱情洋溢,充滿激情,學生也必定會受到感染,也能精神倍增,興致勃勃,積極地參與學習;教師如果精神不振,情緒不佳,學生當然也受到影響,也會顯得興致低落,懶於學習。每次聽課,我總能很強烈地感受到這一點。馬老師在課堂中,就做到了情緒飽滿,一舉手一投足,一言一語,都是用心用情全身心投入地,因此,學生的感情被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2、教學過程清晰,教學目標明確。教師抓住了識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鼓勵學生學習小林勤思考肯動手的精神這些目標,並圍繞這些目標設計教學過程,環環相扣,逐步落實,教學過程十分清晰。

3、體現了課文的特點。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了略讀課文的特點。一是重視課前預習。略讀課文就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發揮學生自主學習性。課前預習即是一種自學。通過預習,也能為課堂教學奠定良好基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二是重視默讀。略讀課文一般篇幅長,而略讀課文又不能如精讀課文一樣,逐句逐段朗讀講解,默讀能較好解決這些問題。而且默讀也是低年段閲讀教學的一個目標。教師通過讓學生默讀課文,培養學生默讀習慣,增強學生自學能力。三是抓住關鍵問題學習課文。這篇課文篇幅長,又是略讀課文,如何既發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又發揮教師恰當引導作用,既體現學生自學又體現教師適當點撥,以幫助學生迅速理解課文內容,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問題。教師設計了一個總的問題,即“小林在發明充氣雨衣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是怎麼解決的?”,這個問題能概括課文內容,統領全文。解決了這個問題,課文內容也就解決了。學生只需要圍繞這個問題去讀書、去思考,就能理解課文的內容。因此,像這樣長篇幅的略讀課文,像這樣精心設計主導性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4、有問題導入新課方法新穎,教學中能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符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在識字教學中,設計的“青蛙過河”的識字遊戲 ,學生的積極性較高,效果較好。

不足:

課堂的前半部分組織、處理都很好,教師語言簡潔恰當,教學過程輕重適度,但在後半部分理解課文內容時,顯得不夠精緻,所提問題有些瑣碎,有些問題老師自問自答。這篇課文雖具有較強的科普性,但它是語文教學的文本,而非科普性材料,因此教學中,需把握的一個主方向是,應竭力克服科學課的影子,突出語文性。圍繞“小林在發明充氣雨衣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麼克服的?”這個問題,應更多地組織學生讀課文,通過多讀找相關的句子或段落來找答案,特別是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更要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來解決問題,而不是教師代替學生回答。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讀書能力,又避免了因教師多講而造成的時間緊張。另外最後,結合本課內容可以進行一次很好的説話訓練,即讓學生説説自己遇到困難已經想辦法克服或自己發現什麼不方便自己的設想等,這個話題既是本課內容的拓展,又能很好地體現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應該有説話的慾望與內容。當然,因時間關係,教師設計了但是匆匆而過,學生作為作業來處理的,本來應該很出彩的,但是未能進行訓練,顯得有些些許遺憾。

總的説來,這節課上的還是比較成功的,比上學期有很大的進步。本課教學也比較紮實,如果教學中能設計一個主導性的問題,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解決會更好。課堂上如能夠多一些精彩、亮點之處,課堂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