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政府工作報告討論

德陽市是成渝經濟區重要區域中心城市和成都經濟區重要增長極,也是四川省重點規劃在建百萬人口城市。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德陽政府工作報告討論,歡迎閲讀!

德陽政府工作報告討論
德陽政府工作報告討論篇1

過去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和繁重艱鉅的改革發展任務,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全省“三大發展戰略”和全市“一三五八”發展戰略,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迎難而上,奮發有為,全市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一、保持專注發展定力,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積極應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出台穩增長措施31條,經濟發展實現穩中有進。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15.6億元,增長9%;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3.5億元、增長3.8%。

產業發展勢頭較好。工業經濟較快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8%、增速提升6位,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9户、總數達1227户。廣漢、什邡、綿竹、中江被確定為全省首批工業強縣示範縣(市)。服務業有新提升,省級現代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紮實推進,成功舉辦第七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交易會,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8%。農業穩步發展,全年糧食總產量188.4萬噸、增加3760噸,預計肉類總產量38.8萬噸,新增農民合作組織187個。

投資拉動明顯增強。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94.9億元、增長10.8%,142個省市重點項目全部完成年度投資目標。完成工業投資441.4億元、增長9%,天成不鏽鋼、信義玻璃等重大項目竣工投產。完成服務業投資438.1億元,增長14.4%。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中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69.05億元,比年初增加44.7億元。成功引進長城資產管理公司與德陽銀行開展戰略合作。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929.3億元,比年初增長7.2%;各項貸款餘額1106.1億元,比年初增長10.6%。

消費市場保持活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9億元,增長13.1%。參加“川貨全國行”、“惠民購物全川行”活動取得顯著成效。文化休閒、網絡購物等新型消費升温。舉辦“迎春購物月”、“美食文化節”等節假日促銷活動,帶動消費15.3億元。旅遊業快速發展,新增國家級4A級景區1個,舉辦全市第四屆旅發大會,實現旅遊總收入120.6億元、增長30.2%。

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轉型發展步伐加快

狠抓產業升級、城市轉型、環保攻堅,質量型增長、內涵式發展邁出積極步伐。

結構調整紮實推進。三次產業比重為13.4:60.2:26.4,二、三產業比重分別提高0.1和0.4個百分點。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有序推進,關閉和淘汰落後產能企業36户。機械、食品、化工等傳統產業改造力度加大,完成技改投資329.3億元,增長17.3%。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向好,航空與燃機、新能源汽車、頁巖氣和節能環保產業躋身全省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東汽重型燃氣輪機自主研發項目”與“明日宇航機匣中心和數控中心項目”被列入省56個重大產業項目。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新興先導型服務業發展加快,4個項目被納入省50個服務業重大項目。西部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基地建設成效明顯,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592.47億元、增長17.68%。

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新增28家高新技術企業,預計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890億元、增長20.8%、總量居全省第三。新增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户,獲省科技進步獎17項。新增中國馳名商標5件、四川名牌產品21個。政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入,與中科院成都分院共建德陽中科先進製造創新育成中心,成立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科技金融進一步融合,8家科技型企業在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新增專利實施項目331項,實施國、省科技計劃項目109項,技術合同交易額增長98.8%。“雙百工程”成效明顯,前兩批雙百人才研發項目達38個。廣漢成功創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市”。

城鄉建設加快推進。全市城鎮化率達47.27%,提高1.41個百分點,新增建成區面積4.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新增2.38平方公里。交通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成南鐵路、成德大道、綿茂公路、中金快速通道等項目加快推進,旌江快速幹線和廣青公路三期完工通車,建成通鄉通村公路254公里。華強溝和凱江湖水庫開工,64個重點水利項目完成投資12.83億元。中心城市和城市新區建設加快,79個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28.9億元,東一環路即將全線貫通。10個“百鎮建設試點鎮”完成投資6.4億元,開工“美麗鄉村”示範村莊47個、竣工15個。實施户籍等“五項改革”,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

生態環保不斷進步。成功申報國家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示範基地,入選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衞生城市通過專家評審。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率提前完成“xx”目標,預計單位GDP能耗下降2.5%,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可全面完成。大力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實施大氣污染應急攻堅,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成效顯著。狠抓沱江流域水污染整治,完成重點治理項目26個。綠化造林穩步推進,森林覆蓋率提高0.5個百分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5.6平方公里,新增耕地1.15萬畝。

三、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發展活力不斷釋放

精心設計改革方案,以點帶面、重點突破、整體聯動,有效推進改革開放各項工作。

全面深化改革紮實開局。出台13個專項改革實施方案,公立醫院、職業教育等6項改革被列為國家試點。簡政放權力度加大,調整和取消222項行政審批項目,停收和免收2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加快機構改革,完成市衞計委、市工商局等機構調整和職能整合。國資國企改革穩步推進。深化財税體制改革,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現全覆蓋,“營改增”試點順利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全面啟動,新登記公司和註冊資本分別增長58.6%、118.2%。加快公共資源交易改革,推行工程招投標、政府集中採購電子化交易。農村改革取得新進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完成90%工作量,農村房屋所有權確權頒證試點工作全面完成,羅江農村商業銀行正式掛牌。

開放水平日益提高。招商引資到位內資680.1億元、增長0.7%,到位外資2.1億美元;完成進出口總額38.8億美元、增長14.5%,其中出口31億美元、增長31.8%、保持全省第二位;對外投資1730萬美元。開放載體逐步完善,綜合保税區項目納入國家發改委西部大開發重點項目投資指導目錄,推出了全省首個小微企業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政府統保平台,德陽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開關開檢。外事、僑務、對台工作取得新進展。

區域合作不斷深化。成德同城化步伐加快,編制完成《成德同城化空間發展規劃》,成德綿樂城際鐵路通車,德陽銀行、交通銀行、華夏銀行、渤海銀行實現成德同城化結算。成德工業園投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5户。廣漢與青白江、新都打造邊界合作實驗區,什邡、綿竹與彭州等地環龍門山旅遊合作不斷深化。對口支援若爾蓋縣、阿壩縣工作深入推進,42個援建項目完工18個,德阿產業園落户綿竹。對口支援蘆山縣災後重建紮實推進,援建的蘆山產業集中區標準廠房投入使用。

四、推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千方百計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98元,增長9.3%;農民人均純收入11260元,增長11.5%。

民生工程深入實施。“十項民生工程”共投入資金70.05億元、比計劃增加4.54億元,新增17件民生實事。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6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6%。20xx級藏區“9+3”免費教育計劃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5%。資助普通高中、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6961人和5053人。積極化解“大班額”問題,開工義務教育學校教學用房12863平方米。城鄉醫療救助24.88萬人次,發放醫療救助金8566.74萬元。縣級兒童福利指導中心實現全覆蓋。大力實施“百萬安居工程”,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9789套、竣工9528套,為農民工配租公共租賃住房1354套。扶持5.02萬農村貧困人口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解決1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完成1859户農村危房改造。

社保水平穩步提升。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新增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3.06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42.2萬人,辦理城鄉居保轉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4500人。醫保水平進一步提高,新增城鎮基本醫療保險7.72萬人,初步實現參保人員省市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城鎮居民和新農合基本醫療籌資標準提高到390元/人,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賠付比例達71.7%。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新增(改造)養老牀位3750張。提高了城市低保、農村低保、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和最低工資標準。

公共服務均衡發展。新(改)建幼兒園6所。綿竹、廣漢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督導評估。四川職業護理學院一期完工,四川工業科技學院升格為本科學院,天一學院和指南針職業技術學校首批入駐師生1萬人。公立醫院改革穩步推進,分級診療全面實施,縣級公立醫院託管鄉鎮衞生院試點工作成效明顯,全科醫生團隊簽約服務全域推進,取消藥品加成累計為羣眾讓利8300多萬元。廣漢、羅江血吸蟲病傳播阻斷達標。文化惠民工程紮實開展,建成331個省級“幸福美麗新村(社區)文化院壩”,舉辦德陽燈會、端午龍舟賽等民俗文化活動。體育事業不斷髮展,新建全民健身苑15個、農民健身工程113個,在“省十二運會”上取得佳績。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1.48‰,單獨兩孩辦證5289例。

社會治理邁出新步伐。“平安中國示範區”創建深入開展,社會治安防控網絡不斷完善,刑事案件下降8.9%。“法治德陽”紮實推進,“法律七進”及村規民約“中江經驗”在全省推廣。完成第九屆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全面推行村民議事會議制度。在全國首創“鄰里鄉親互助會”,政府救濟與民間互助得到有機結合。在居家養老、社區服務等領域探索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加強羣眾和信訪工作,“12345”為民服務平台投入運行。道路、生產、食品、藥品等安全形勢進一步好轉,建成19個省級安全社區。防災減災和突發事件處置能力不斷提升。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繼續加強。

五、強化政府自身建設,行政效能不斷提高

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效明顯。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聚焦“四風”問題,強化正風肅紀,開展“9+2”專項整治,狠抓問題整改落實,政府機關作風持續好轉,服務效率明顯提升,一批聯繫服務羣眾“最後一公里”問題得到切實解決。嚴控“三公”經費,全市同比減少4663萬元、較預算下降18.5%。加強文山會海治理,市政府文件和全市性會議分別減少14.7%、7.8%。

依法行政深入推進。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09件、政協提案210件。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堅持政府常務會學法,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調整充實市政府法律顧問團,村(社區)全部配備法律顧問,4個村被授予“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我市行政複議工作經驗在全國交流。

政務服務得到提升。深化“兩集中兩到位”,清理審批前置條件1254個,橫向並聯審批和縱向聯動審批機制進一步完善。建成“一目錄、一廳、兩平台”,行政權力依法規範公開運行平台開通運行,清理並晾曬“權力清單”6403項。全程代辦投資項目375個,立項投資額1539億元;建立投資項目統一收費、規範減免機制,辦理減免金額1207萬元。搭建公開規範的涉審中介平台,試點地區的政府投資項目中介服務費下浮50%、服務效率提升70%。

統計調查、檔案、民族宗教、住房公積金、婦女兒童、青年、老齡、殘疾人、人防、保密、地方誌、氣象、紅十字會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在“穩增長”中增添了新動力,在“調結構”中邁出了新步伐,在“促改革”中實現了新突破,在“惠民生”中取得了新業績。成績來之不易,歸功於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全市人民,向駐地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德陽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轉型升級任務還很艱鉅;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有待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及層次需要提升,農業發展方式亟需轉變;投資增長後勁不足,項目支撐作用還需增強;中心城市聚集輻射力不足,區域經濟競爭力有待提升;財政持續增收困難,收支平衡壓力突出;社會穩定壓力依然較重,社會治理仍需進一步加強;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完全到位,發展環境還需優化。對此,我們將在今後工作中加倍努力,積極解決。

德陽政府工作報告討論篇2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完成“xx”規劃的收官之年。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結構調整陣痛顯現、風險和矛盾化解艱難。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德陽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雙加速”時期,發展潛力大,發展基礎好,發展動力足。我們要堅定信心,積極作為,以改革開放的新思路、轉型升級的新舉措,搶抓新常態發展中的新機遇,贏得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成果。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省委十屆四次五次全會精神,特別是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實施“三大發展戰略”和“一三五八”發展戰略,突出產業帶動、內需拉動、創新驅動、改革推動,加強民生保障,強化風險防控,促進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50億元左右;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5.6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節能減排達到國家和省的要求。

一、堅持穩中求進,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

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突出增量優質、存量優化,大力發現培育新增長點,在更高層次上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狠抓工業提質增效。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引導機械行業向研發設計、智能製造、營銷和服務等高附加值環節延伸;引導化工行業向精細化工、特種化工、清潔生產方向發展;引導食品產業緊盯市場調整結構。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航空與燃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三大高端成長型產業,大力推進電科特飛、東汽燃機、明日宇航、什邡煙廠技改等20個重大項目建設。推動園區調位升級,加快德陽廣漢國家高新區創建,支持中江創建省級高新區,抓好通航產業園、石墨烯產業園、石油天然氣裝備產業園建設。促進工業化信息化融合,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推進“工業雲製造”基地、“工業雲服務”平台和“雲計算中心”建設。加大企業服務力度,支持企業拓展市場、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經營模式創新,“一企一策”幫助困難企業。

提升發展現代服務業。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主攻方向,研究出台更具突破性的政策措施,促進服務業比重提高、業態提升。紮實推進省級現代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突出抓好“五大新興先導型服務業”。完善現代物流體系,支持大型製造企業剝離和外包物流業務,發展壯大物流龍頭企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當當網西南電子商務產業園、普洛斯電子商務物流產業園建設。打造城市商圈、特色商業街,抓好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積極引進大型會展專業公司,促進會展經濟發展。引導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提升旅遊設施,打造文化遊、鄉村遊、古鎮遊、賞花品果遊,彰顯旅遊特色。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積極推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穩定發展糧食生產,開展整縣整鄉糧油高產創建,繼續抓好現代農業、林業和畜牧業重點縣建設,實施現代農業千億示範工程和糧經複合種植基地建設工程。調優農業結構,培育壯大糧油、蔬菜、生豬等主導產業基地,鞏固發展小家禽、水果、乾果、中藥材等區域性特色產業,構建優勢區域佈局和專業生產格局。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加大農業資金投入,推進農業多功能開發,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二、堅持改革創新,催生髮展新動力新活力

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全面落實深化改革“規定動作”,大膽探索德陽改革“自選動作”,不斷釋放改革紅利。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認真落實已出台的改革措施,抓緊制定具體改革方案,有序推進各項改革。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紮實推進信用體系建設,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堅持寬進嚴管,逐步推行先照後證。深化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系改革,推進市屬國有停產企業“人資分離”改革,大力發展以現代產權制度為基礎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國有企業生活區移交屬地社區管理工作。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行“四項清單”,加大行政審批權限精簡下放力度。推動優化行政層級和行政區劃設置改革。推進財税體制改革,深化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改革,完善市、區分税制財政體制,合理控制政府性債務,清理規範税收等優惠政策。完成公務用車改革。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村產權確權頒證,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建立農村產權交易(流轉)服務體系;創新農業投融資機制,探索和擴大農村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試點。

着力激發創新活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紮實推進創新驅動發展體制改革,增強產業內生增長動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新增10家高新技術企業、20家創新型企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配套資金鍊,組織實施80項創新驅動發展專項項目。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企業與川大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科研單位開展項目對接,抓好中科育成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加快推進德陽市科技館建設。推動科技金融結合,開展股權融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債券融資。深入推進“雙百工程”,引進培育一批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特別是領軍人才。繼續開展“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創建,抓好“國家創新驅動助力示範區”工作。

深入推進開放合作。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創新。把握“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機遇,加快德陽綜合保税區籌建,提升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服務能力 ,加強與沿海沿江沿邊城市通關協作,培育內陸開放新優勢。深度融入成都經濟區,大力推進成德同城化,加快成德工業園、德阿產業園建設,支持羅江與綿陽開展產業合作。突出產業鏈關鍵環節和缺失環節招商,積極參加西博會、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等活動,確保到位內資650億元,利用外資2.1億美元。服務企業“走出去”,提升發展出口貿易和服務貿易,擴大機電產品、鈦白粉等優勢產品出口,完成進出口總額36億美元左右。抓好對口援建蘆山縣、阿壩縣和若爾蓋縣工作,加強與北京、江蘇援建省市的聯繫,深化與珠三角、長三角等區域合作。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加強分類指導,支持各縣(市、區)突出特色、錯位發展,充分釋放縣域經濟活力。堅持統籌協調,加大全市在規劃、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環境保護、扶貧攻堅等方面的協調力度。毫不動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嚴格落實財政扶持、税收優惠、用地保障等政策措施,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扶持中小微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激發民資民智民力的活力和創造力。積極幫助民營企業破解發展中的難題。

三、強化投資促進,不斷釋放投資消費潛力

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和消費的基礎作用,促進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共同發力。

切實加快項目建設。強力推進169個省市重點項目,確保完成年度投資265.5億元。抓好綿茂公路建設,配合做好成南鐵路建設,實現成德大道、中金快速通道通車,開工成都經濟區外環線高速公路東段、加速北段招標,開展德中快速通道前期工作,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加快華強溝、凱江湖、八角等水庫建設,開工石泉水庫,做好三漁、豐家橋、姜家橋等水庫前期工作。狠抓項目開工竣工,形成更大的投資額和實物工作量。

完善投融資服務體系。主動對接國家政策支持和投資結構調整方向,力爭更多項目納入國省“盤子”。發揮政府資金引領作用,用好基本建設資金和投融資平台,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公用事業、民生保障、基礎設施、節能環保等領域。加強金融服務創新,搭建銀政企對接平台,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企業、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到鄉鎮增設服務網點。加快推進農村信用合作社改製為農村商業銀行,支持德陽銀行改革發展。大力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探索保險資金支持重大項目融資方式。開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債、中小企業集合債券。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

着力激發消費潛力。借成德綿樂城際鐵路投運之機,大力發展特色餐飲、休閒旅遊等產業,吸引外來消費。積極參與“惠民購物全川行”、“川貨全國行”、“萬企出國門”三大活動,拓展市場需求。大力發展信息消費、健康養老、旅遊文化、汽車消費等拉動力強的消費熱點。創新發展網絡購物、信貸消費、租賃消費等新型消費業態。搭建各類促銷平台,辦好“德陽造”名優特新產品展銷會等活動,繁榮節假日市場。

四、注重統籌推進,加快新型城鎮化發展

新型城鎮化是最大的結構調整,要堅持走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力爭城鎮化率提高1.6個百分點。

提升中心城區品質。打造中心突出、功能完善、生態優美的區域中心大城市,增強聚集力、輻射力、帶動力。科學推進城市新區建設,完善新區規劃體系,強化產城互動,加速產業、人口聚集,重點抓好灕江路大橋、長江西路延長線、灕江路和沱江路下穿寶成線一期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舊城和棚户區改造力度,注重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加強立體交通和地下管網體系建設,發展城市公交、城鄉公交、城際公交。構建城市管理長效機制,鞏固創國衞成果,堅決打擊違法建設行為。加強城市綠地系統建設,增加“郵票綠地”和“袖珍廣場”,將旌東新區起步區建設成為國家標準的綠色生態城區。

推動城鎮羣協調發展。加快全市域一體化進程,推進“1+5+X”城鎮羣建設,構建“三環五廊”市域空間結構,搞好濕地資源保護、綠道網建設。加快縣域城市發展,完善縣域快速通道和城際間一體化交通聯繫,聯動抓好產業園區和縣域城市新區建設,提高縣域城市綜合承載力。抓好重點鎮和特色鎮建設,結合資源稟賦明確發展定位,強化產業支撐,探索整鎮推進新型城鎮化,抓好“百鎮建設試點鎮”工作。

加快建設幸福美麗新村。堅持規劃先行,集中連片推進新農村建設,新(改)建幸福美麗新村50個、新村聚居點160個。堅持產村相融,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加大新村建設投入,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完善新村建設資金分擔機制,抓好農村飲水安全、電網改造升級、沼氣建設等工程,改造農村危房1208户,幫助4.5萬農村貧困人口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積極解決農村空心化、老齡化、“三留守”等問題。提高農民素質,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

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探索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積極引導符合條件的農民到城鎮落户。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繼續實施“農民工住房保障行動”,完善並落實好農民工參加各項社會保險政策,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加強農民就業增收技能培訓。

五、突出生態文明,打造宜居生態綠色家園

生態環境是生存之本、發展之基和民生之需。實施最嚴格的源頭保護、總量控制、責任追究制度,提升環境質量。

強化節能減排。抓好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工作,推動典型示範項目實施。將節能減排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鼓勵工業項目採用節能減排先進技術工藝,淘汰落後產能企業20餘户。切實抓好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紮實推進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有償使用,建立排污權交易市場,全面開展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

高效利用資源。建立項目用地退出機制,嚴格執行用地投資強度標準,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益。突出循環經濟導向,抓好國家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提高磷石膏、秸稈等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探索綜合利用產業化路徑。建成天元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完善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加強垃圾源頭治理和控制,統籌規劃建設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推進生活垃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加強生態環保。狠抓大氣污染整治,抓好工業污染脱硫脱硝、建築揚塵、餐飲油煙、燃煤鍋爐淘汰、油氣回收等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強化機動車尾氣治理,加強秸稈禁燒聯防聯控。深入推進水環境治理,重點抓好沱江流域德陽段水污染綜合防治,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繼續實施全流域河道禁養,治理農村面源污染。鞏固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森林城市創建等成果,抓好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搞好重大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

六、強化民生改善,切實保障和增進民生福祉

突出富民、惠民、利民導向,深入實施“十大民生工程”和新增民生實事,讓發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羣眾。

全面落實惠民政策。推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改革,積極創建省級創業型城市,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困難羣眾和進城農民的就業問題,新增就業3.2萬人。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啟動全民參保登記試點,加快城鄉醫保整合,開展城鎮職工大病保險工作,逐步實現城鄉居民醫保政策、待遇、系統結算“三統一”。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合理增長機制。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加大工資集體協商力度,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和工資制度改革。繼續實施“百萬安居工程”,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9209套,其中棚户區改造27757套。抓好社會救助、防災減災、社會福利、公益慈善體系建設。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實施第二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大幼兒園建設力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確保旌陽、什邡、中江、羅江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新(改)建國小38所。構建產教融合的現代職教體系,全力推進四川護理職業學院、西南財大天府學院建設。強化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深化取消藥品加成工作,完善分級診療制度,鼓勵城市醫療機構與縣級醫院和鄉鎮衞生院進行技術合作,試行醫師多點執業。搞好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確保旌陽、中江血吸蟲病傳播阻斷達標,強化艾滋病教育、預防和控制。穩妥推進生育新政,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廣泛開展羣眾性文化創建和全民閲讀活動,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打造户外休閒運動基地,提高競技體育水平。

創新和加強社會治理。全面推進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建設,實現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建立完善村(社區)民情懇談、民主議事和民主監督制度。支持社會組織發展,簡化社會組織登記手續,加快實施政社分開,擴大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平安中國示範區”建設,創新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強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建立食品源產地可追溯和質量標識制度,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抓好15個省級安全社區建設。做好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

七、着力轉變職能,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把嚴格依法辦事貫穿於政府工作的各個環節,大力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務能力,努力打造人民滿意政府。

推進依法行政。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市政協民主監督、社會輿論監督。強化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加強行政監察、財政監督和審計監督。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決策必經程序。強化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推進綜合執法和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標準。

提高行政效能。強化政府執行職責,健全行政責任體系,改進考核評價辦法,優化績效管理體系,着力提升執行力。深化“為民服務陽光行動”,發揮行政權力依法規範公開運行平台作用,促進權力依法、公開、便民、高效運行。健全並聯審批、網上審批、“一窗進出”運行機制;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完善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功能。健全投資項目全程代辦機制。規範中介服務平台,建立信用評價和清退機制。

強化勤政廉政。鞏固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持之以恆改進作風,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堅決防止“四風”問題反彈。深入貫徹省委“兩個意見”,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工程建設、公共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監督。嚴格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和省、市各項禁令,堅持勤儉辦事,進一步壓縮“三公”經費。

各位代表,新常態意味着新考驗,新常態藴藏着新機遇。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創新求進,拼搏實幹,為實現全市“兩個跨越、兩個率先”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德陽政府工作報告討論篇3

一、經濟發展實現穩中有進

綜合施策,精準發力,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05.1億元,增長8.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8.6億元,增長6.1%。

產業結構優化提升。堅持在擴增量中調結構,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3.0:58.6:28.4。工業經濟穩定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規上企業1308户、淨增81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較好,航空與燃機、節能環保、生物產業分別增長4.8%、13.2%、14.3%。全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成效初顯,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中江縣被評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農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年糧食總產193.5萬噸、增加5.1萬噸,新增農民合作組織85個。

投資規模持續擴大。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81.3億元、增長9.7%,164個省市重點項目全部完成年度投資目標。完成工業投資443.1億元,六脈科技、三星鋁業等60個重點項目開工,明日宇航、中京燃氣等68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產。服務業投資增長17.9%,麥德龍購物中心、洋洋百貨南街店等項目建成運營,萬達廣場、北新國際機械城等項目加快推進。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15.4億元,增長21.2%。鼓勵和引導社會投資,簽約PPP項目8個,總投資311億元,民間投資佔投資比重70%左右。

消費市場規模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6億元、增長13.1%。出台鼓勵住房消費和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一系列新政,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住房公積金新增個貸21.69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13.1%。積極參加“川貨全國行”“惠民購物全川行”等活動,舉辦“迎春購物月”、德陽燈會等活動 1145場次。旅遊總收入155.7億元、增長29.1%,成功舉辦四川省第六屆鄉村文化旅遊節,綿竹九龍鎮獲“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稱號。

二、創新驅動增強內生動力

創新發展邁出新步伐,德陽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我市成為中國科協全國首批創新驅動示範市。

創新能力得到增強。新增30家高新技術企業,預計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達1080億元,增長21%。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户,獲省科技進步獎16項,東汽長壽命高温材料實驗室獲批為國家重點實驗室。組織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項,技術合同交易額增長10%。新增專利實施項目341項,創建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通過公示。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件、四川名牌產品24個、四川服務名牌2個,全國裝備電纜及電氣配套產業知名品牌示範區通過驗收,我市成為四川省商標戰略示範城市。

金融創新步伐加快。直接融資工作開創新局面,2户企業實現股權融資126.4億元,4户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和掛牌後備企業達128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達25家。成功引進成都銀行。廣漢農商行成功掛牌。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設立2億元的應急轉貸資金,建立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風險補償金。二重集團債務風險成功化解,重整工作順利完成。12月末金融機構各項本外幣存款餘額2084.6億元、增長8%,各項貸款餘額1095.3億元、下降1%。

創新創業掀起熱潮。出台一系列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措施,設立首期規模為6000萬元的“陽光天使投資基金”,啟用“德陽科創通”創新創業服務平台,啟動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建設。新增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省級3家,全市孵化場地面積22.05萬平方米,入孵企業276家。眾創活動蓬勃開展,舉辦“德陽創客”“雙創活動周”等系列活動40餘場。制定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十條措施,新增農民工返鄉創業3695人。新增創新型企業62家,大學生創新創業4996人。

三、城鄉面貌持續優化提升

圍繞構建“四位一體”全域城鎮體系,大力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全市城鎮化率達48.5%,提高1.2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成都二繞廣漢段、中金快通中江段正式通車,成德大道全面完工,德茂公路旌陽段主體完工,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公路德陽至簡陽段、德茂公路籃家巖隧道開工建設。G0511線德陽至都江堰段PPP項目成功簽約。新(改)建農村公路480公里。實施華強溝、八角、石泉水庫等重點水利項目 63個,完成投資12.89億元。石亭江污水處理廠即將投運。建成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綜合示範區8個,高標準農田17.8萬畝。

全域城鎮體系加快構建。中心城區74個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19.1億元,一環路全線通車,灕江路大橋、城市二次供水加壓泵站、市區雨污分流改造一期等項目建成投用,天元污水處理廠、旌南濕地公園等項目加快建設,新增建成區面積4.16平方公里。智慧城市加快推進,建設“浪潮德陽雲計算中心”,開通騰訊“城市服務”,建成“全光網城市”。5個衞星縣城綜合承載力增強。“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完成投資6.4億元,就地吸納農村轉移人口14824人。建成幸福美麗新村300個。

生態文明建設紮實推進。成功創建國家衞生城市,啟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市落實項目94個,總投資163.77億元。在全省率先實施新建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關閉和淘汰落後產能企業35户,預計單位GDP能耗下降5.5%左右,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全面完成。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鞏固提高,全年空氣優良天數272天、增加7天,重污染天數減少15天。沱江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項目完工139個。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0.51個百分點,治理水土流失122平方公里。旌陽、羅江建成省級生態縣,德陽經開區成為全省首個省級生態工業園,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7個。

四、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

中央確定四川依託成德綿地區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德陽發展迎來歷史性機遇期。

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化。出台專項改革方案60個,啟動改革事項55項,新增國家級改革試點4個、省級改革試點8個。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啟動“一窗進出”系統,建立全省首個投資項目代辦中心,全年代辦項目412個、涉及投資1460億元,“一窗式”全程代辦投資項目模式在全省推廣。國資國企改革邁向深入,推動市建投集團、市產投集團整合組建,完成車輛檢測中心等事業單位改制轉企。“三證合一”“一照一碼+X”等改革事項穩步推進,新登記公司增長 20.42%,民營經濟比重提高到60.9%。綿竹“多規合一”通過國家部委專家評審。羅江“村民議事”經驗被新修訂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採用。農村改革持續深化,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全面完成,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台全面建成。

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制定加快融入“一帶一路”五項措施,建立全省首箇中小微出口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台。完成進出口總額31.1億美元,其中出口 23.8億美元,繼續保持全省第二位。中江經開區升格為省級高新區,德阿產業園被納入川浙合作項目。成功舉辦第21屆西部(德陽)制博會暨歐亞工博會、第四屆中國藥店博覽會。積極參與“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中國西部(四川)進口展暨國際投資大會”“萬企出國門”等投資促進活動,引進中國(西部)微創國際醫學中心、海爾創新產業園、光大國際靜脈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到位內資685.5億元、增長0.79%,到位外資2億美元,新簽約5億元以上重大項目 53個。外事、台僑、海關、檢驗檢疫等工作得到加強。

區域合作邁向深入。大力推進成德同城化,啟動同城化路網規劃,新(都)廣(漢)青(白江)邊界試驗區建設加快推進,成德工業園被納入成都製造20xx 規劃。與成都經濟區各市聯合發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協作行動綱領,聯合成德綿樂城際高鐵沿線城市成立“高鐵旅遊聯盟”,與成都等10個市州簽署區域旅遊合作協議,聯合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對口支援阿壩縣、若爾蓋縣和援建蘆山縣工作紮實開展。

五、民生保障水平穩步提高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49元,增長7.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87元,增長9.5%。

民生改善步伐加快。投入資金48.37億元,全面完成“十項民生工程”和“15件民生實事”。大力開展扶貧攻堅,投入資金2.1億元,減貧4.8萬人。新增就業3.9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9%。20xx級藏區“9+3”免費教育計劃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9.3%。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實現從學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全覆蓋,發放各類助學資金3.9億元,受助學生83萬人。開工義務教育學校用房20314平方米。城鄉醫療救助10.24萬人次,發放醫療救助金6742萬元。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9250套、竣工25377套,為農民工定向配租公租房795套,為低收入羣眾提供公租房3411套,棚改貨幣化安置率達56.41%。解決14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社會保障水平提高。全民參保試點扎實推進,全市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參保243.4萬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31.4萬人,新農合參保242.5萬人。政策範圍內,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補充醫療保險合計報銷比例達90%以上。穩步推進機關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新增(改造)養老牀位3400張。在社會救助、居家養老等領域推行政府購買服務事項273項。城鄉低保標準分別從每月360元、191.6元提高至420元、250元,增幅為近三年最高。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最低工資標準進一步提高。

公共服務能力增強。新(改)建幼兒園29所,綿竹、廣漢、旌陽、羅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評估認定,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穩步提高,“三通兩平台”教育信息化建設初具規模,我市成為中華職業教育社全國首個“職業教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示範區”。公立醫院改革深入推進,18家縣級公立醫院累計減少藥品收入 1.14億元。旌陽、中江通過國家血吸蟲病阻斷達標考核驗收,至此全市全面完成達標任務。累計建成文化院壩331個,成功舉辦三星堆絲綢之路戲劇季、三星堆面具狂歡夜。全國首屆青運會取得2金4銅創歷史佳績,成功組建德陽足球學校。人口自然增長率1.93‰,單獨二孩辦證6310例。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加快創建“平安中國示範區”,深入實施“主動警務戰略”,社會公眾安全感滿意率達93%、提高0.2個百分點。全市(社區)實現法律顧問全覆蓋,“六五”普法成效明顯。在全省率先建成社區矯正工作站。羣眾和信訪工作得到加強,“12345”為民服務平台運轉有力,接件19973件,辦結率98.71%。道路、生產、食品、藥品等安全形勢穩定,全年各類安全生產傷亡事故下降22%。防災減災和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提升。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繼續加強。

與此同時,我們紮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政府系統作風持續好轉。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25件、政協提案277件。法治政府建設全面推進,出台重大決策暫行程序規定,完善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基準制度,基層法治示範創建活動取得實效。廉政建設有效加強,查處違紀違法案件573件,清理並晾曬“權力清單”6208項,“三公”經費壓減14%。

統計調查、審計、檔案、民族宗教、婦女兒童、青年、老齡、殘疾人、人防、保密、地方誌、氣象、紅十字會等工作取得新進展。